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村庄里有一位地主,他外表随和,骨子里却很狠,经常找借口不给他的下人发工钱,村民们背地里都叫他“笑面虎”。地主有一个长工,他勤劳能干,从不计较小事,是全村公认的“老黄牛”,男女老少都喜欢他。  相似文献   

2.
伊索的烦恼     
大名鼎鼎的伊索应邀到森林去讲故事。他的故事是这样开始的“:从前,有一只兔子……”所有的兔子都紧张地竖起耳朵。“他聪明漂亮,行动敏捷……”所有的兔子都露出了得意的笑容。“但他有一个缺点……”  相似文献   

3.
人们都说他有点石成金之术、变废为宝之力,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好老师。无论多么顽劣、多么笨拙的孩子,只要经他点化,都会脱胎换骨。同事问他:“你用什么办法使那些自卑的学生不自卑,骄傲的学生不自傲?是不是有什么秘笈没有公开?”老师说:“我哪里有什么秘笈?我只说一句话就足够了。”同事问:“哪句话?”“每个人都是天才。”“这话有什么新鲜?”“对于自卑的孩子,我说‘每个人都是天才,所以你不必自卑’;对于自傲的孩子,我说‘每个人都是天才,所以你也不必自傲’。”每个人都是天才@小黄  相似文献   

4.
欢迎投稿     
我有一个弟弟。他曾是我的“眼中钉”。小时候什么东西都应该给他一半。我去的地方他都跟着我,我做的他都要做,我要的东西他都要。所以小时候我每天跟他打架。那时候母亲每天一定要说的话是:“你是他的姐姐。”我真不喜欢这句话。其实,她说的意思就是:“姐姐应该好好照顾弟弟,什么东西都应该让着他。”真讨厌!  相似文献   

5.
李学稳是芮城县风陵渡镇西王村农民,识文断字,头脑灵活。前些年,大家都在“一窝蜂”地栽苹果树,而他独具慧眼,承包了村上的18亩滩涂地,栽上了桃树、杏树。按说赚钱没有问题,谁知头次卖果子,不仅没挣钱反倒贴进许多,这是为何?李学稳很有感触地说:“识字多还不能算有文化,不懂科学咱农民可要吃大亏哩!”吃亏李学稳是西王村公认的“文化人”,识字多,看的书也多,谈“水游”论“三国”谁也说不过他,有时大伙若为“关羽。张飞”的事争执起来都是由他说了算,谁家有个红白喜事,坐账房、写对联也都非他莫属。然而他这个“文化人”…  相似文献   

6.
一、童言有时也有“忌”“我爱你”,这是阳阳一年级时说的话;“老师他们都不跟我玩”,这是阳阳二年级时说的话。由于阳阳的“我爱你”这句话,同学们都不愿接近他,慢慢地变成排斥他,最终演变成“老师他们都不跟我玩”的  相似文献   

7.
赵锋  薛婷彦 《上海教育》2009,(17):35-37
无论是上海的学生还是新疆的学生,无论是城市的学生还是农村的学生,在张斯恒心里,他们都是可爱的,都值得他付出真爱。因为有爱,课堂上他总能充满激情;因为有爱,他把学生亲切地称为“宝贝’;因为有爱,他成了学生心中的“张爸”“老大”。  相似文献   

8.
命运     
一个禅师经常和众人谈到“命运”这个词,一个忠实的听众一直坚信着“命运”的说法,所以他每天都在盼望着生活会发生奇迹。他想:既然有命运,那么一切都由命运来安排吧。然而年复一年,他的生活一直是平庸的,没有辉煌和光明,只有灰暗和贫困。他想:难道是自己的命运如此吗? 带着疑问他去拜访禅师,他问禅师:“您说真的有命运吗?”  相似文献   

9.
据说他是本地人,而我却从未听说过,也未见过。他来之前就有许多关于他的传闻,什么“都三十岁了还是光棍!”“读了八年高中还是没考上大学的书呆子”“代课而已”“家里为他读书而欠了一屁股账”云云,“有趣,真像小说里的人物了。”我当时想。我们都急切地想听他讲课,他却迟迟不来。班主任哄着我们说:“快了,明天……大概是吧……”有一天下午,  相似文献   

10.
黄晓迪 《江苏教育》2006,(3A):39-40
在很多人眼中,周杰伦以及他的R&B音乐是最具流行意味的音乐符号,正如他的一位歌迷所说:“四年前他从我们面前走过,每个人都熟视无睹;四年后,每个人都热切盼望他能从我们面前走过。他就是音乐天才!”周杰伦在学校读书时,常被人说成是“智力迟钝”和“愚笨”。他的高中英语老师认为他有学习障碍:“他几乎没什么面部表情。我觉得他是个笨蛋。”就连最初发现周杰伦的唱片公司老板第一次见到周杰伦时也认为“他是个智力有问题的残障人士”。他们中的任何人都没有想到周杰伦会在音乐道路上发展得如此这般风生水起、意气风发。  相似文献   

11.
周嘉琪 《小读者》2011,(12):30-30
从小.我就有一个“敌人”.他的名字叫“别人家的孩子”。我都不认识他,只知道,他在爸妈眼里是十全十美的。  相似文献   

12.
Hi,everybody!I'm“neither…nor…”,人们都说我的意思是“既不……也不……”。我有两个好邻居:一是左邻“either…or…”,人们都说他的意思是“或者……或者……”,也有人说他的意思是“不是……就是……”;另一个是右舍“both…and…”,人们给他起个外号叫“两个都……”。大家想了解我们吗?请看:  相似文献   

13.
痛并快乐着     
“哎哟……”瞧瞧,眼前这位身高175cm、体重90.5kg的大男生,又被“扁”啦!他叫畅,是我们班脸皮最“厚”的人之一。一天8节课,他不是看杂志就是听音乐,或是找人聊天,如果都不是,那么他一定是去找周公了。课堂上,每当被老师揪住,他总会露出最“阳光”的笑容,继而向老师保证不再有下次——当然,这种保证连老师都听腻了。畅不听课,自然有很多作业不会做。几乎每到交作业之时,都可以看到他为了借作业而四处奔波的忙碌身影。当他寻好“赞助”作业的对象时,总会死皮赖脸地缠着人,笑眯眯地说尽好话,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好像只要他能抄到作业,让他受“…  相似文献   

14.
《论学问》     
从前有个学者在自己的书房里挂着两个字,一个字是“学”另一个是“问”。他去世后,两个儿子决定各自保管老人留下的字。大儿子拿到的是“学”字,他学了很多,却从来不问。二儿子拿到的是“问”字,他什么都问,可是从来不学。最终两个兄弟都没有学到真本领,因为他们都没有了解“学问”的真正含义。  相似文献   

15.
见招拆招     
干伟萍 《班主任》2009,(9):33-34
展鹏,五年级鼎鼎有名的“人物”:习惯差,学习差,同学关系差,个人卫生差……黄黄的头发,瘦小的个子,尖尖的下巴,衣服永远是脏兮兮的。正如一首歌里唱的:“哪里有不平哪有我。”的确,哪里有“不平”哪有他,不过,这些“不平”都是因他而起的!转眼他上了六年级,  相似文献   

16.
都说康有为是“圣人”,称为康圣人,其实梁任公也是圣人,当之不愧的。他在清华大学任教时,什么课他都能讲,中外古今,历史、文化、政治、思想、诗词无所不知。不止是知,而且能讲,不止能讲,而且能写。而且是讲的好,写的好,如他曾用他女儿令娴的名字在日本出版“艺蘅馆词选”,并加批注。对辛稼轩,也有论著,如“辛稼轩年谱”。研究苟墨,也有著作,如“墨子学案”。他如“中国历史研究法”,“先秦政治思想史”,学术史,近三百年学术史等,都是他的思  相似文献   

17.
最近,文字国语言法庭接到了不少状纸,都是状告“们”字的。勺赫‘”“、“山4麒黝 其实,这怎能怪他呢?都是小马虎硬拉他入住的缘故。他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呀! 可是,“们”细细一想,觉得自己也有于是,他找到小马虎说:“‘全体老师群’表示人多了们’、‘一大群少兰员们’的‘们’字前都已有数量词‘全体’和‘一大“们”字免遭不白之冤@鲁江~~  相似文献   

18.
有记者问希拉里:“克林顿如此拈花惹草,给你带来痛苦,你为什么不跟他离婚?”希拉里脱口而出:“都是他妈没有教育好他,他才变成那样的。”  相似文献   

19.
有“底”没“底” 明代人潘景升家境并不富裕,但是家里客人很多,他每次都想方设法款待客人。有一次他对朋友罗远游说:“别人的穷都有底,唯独我的穷没有底。”  相似文献   

20.
一位“北漂”朋友,从南方来京闯荡10多年。由于“天生我才”,他混得算不错:收入“中产”了,房子车子都有了,他似乎不该有太多苦恼。他的苦恼我知道。他属于所谓“绿卡”族,拥有在京“居住工作”权,但没有北京户口。户口对他夫妻其实也无所谓,但对14岁的女儿可就有所谓了。虽然从小学到初二,都没遇到什么麻烦,但女儿今后的教育,却越来越令他烦心。在北京上高中,找找关系问题也不大,但高中之后呢?女儿不是“北京人”,按规定只能回原籍高考。然而,一直在北京上学,连教材都不一样,更重要的是北京升学竞争不像原籍那么激烈,相对而言没有“魔鬼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