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以PAM为混凝剂,通过静水沉淀实验,以澄清水层残余浊度为标准,对次高浊度水混凝最优GT值进行研究,发现并首次提出了以残余浊度为标准的最优GT值,并将之与高浊度水的(GT)Tymin比较,得出了一些新成果。  相似文献   

2.
通过自然沉淀、混凝和沙峰型混凝沉淀试验,对以“粗”组分泥沙为主的高浊度水和低浊度水进行了动水试验研究,取得一些成果。  相似文献   

3.
通过自然沉淀、混凝和沙峰型混凝沉淀试验,对以"粗”组分泥沙为主的高浊度水和低浊度水进行了动水试验研究,取得一些成果.  相似文献   

4.
投加不同来源的聚合氯化铝,进行了一系列混凝烧杯实验,研究了铝盐形态分布、混凝剂剂量、水样pH值、初始浊度、水力条件对黄浦江水混凝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铝盐形态分布对混凝效果会产生一定影响,pH值对有机物含量高的原水有机物去除率影响显著,随着pH值的降低,COD_(Mn)去除率从22%上升到38%.当混凝剂达到一定浓度时,初始浊度在100~200 NTU之间的水样通过混凝均能获得比较高的浊度去除率,平均去除率约为99.4%,高浊度去除率并不代表COD_(Mn)去除率也高.  相似文献   

5.
高浊度水混凝最优GT值研究(一):以浑液面沉速为标准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本研究在验证高浊度水混凝最优GT值时,发现了PAM投加量和G值大小对混凝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松花江水低温低浊是期的强化混凝生产性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介绍以高锰酸盐复合药剂强化混凝技术处理低温低浊时期的松花江水。生产性试验结果表明该技术是有效的,与原有的单一聚使铝混凝工艺相比,可显著降低沉淀后和滤后水的剩余浊度。同时可节省混凝药剂费用,降低制水成本。  相似文献   

7.
以PAM为混凝剂,通过烧杯静水正交混凝沉淀实验。研究了原水含沙量(ρ)、PAM投加量(a)、混凝搅拌强度(G)、混凝搅拌时间(T)和沉淀时间(t)五个主要因素对以粗组分泥沙为主的高浊度水混凝沉淀影响的程度;实验表明五个主要因素的影响强度从大到小依次为原水含沙量、混凝搅拌强度、PAM投加量、沉淀时间和混凝搅拌时间;同时,通过实验得出的澄清水层残余浊度(Ty)-实验因素(如ρ、a、G、T、t)曲线,指出了每个因素对沉淀效果影响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悬浊颗粒光学检测装置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处理中始终没有一种简捷,快速,可靠,实用的方法监测和控制混凝过程,本文将透光脉动颗粒检测装置用于监测和控制混凝过程,结果表明,检测值R可以很好反映一般浊度水混凝过程中悬浊颗粒 集状态的变化情况,与显微摄影法测得的结果相吻合,检测值R与浑液面沉速一样可作为高浊度水絮凝研究的指标,而R值的检测较浑液面检测简便,快速并可“联机”操作,建立的以R值为控制和的搞浊度水絮凝投药反馈控制系统的控制精度高,实时性强,控制性能好,另外,该装置还可以用于污泥化学调理及含油废水等污染严重水的混凝监控。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聚丙烯酰胺为混凝剂,通过静水沉淀实验,以澄清水层的残余浊度为指标,对高浊度水混凝最优GT值进行研究,提出了以澄清水层残余浊度为标准的最优GT值。同时对此最优GT值的客观存在,从理论上进行了阐述,得出了许多重要新成果。  相似文献   

10.
对高浊度水混凝沉淀中影响浑液面沉速(u)的因素含沙量(c)、PAM投量(P)、颗粒的比表面积(A)、速度梯度(G)、搅拌时间(T),运用π定理进行分析,得出关系式。并用黄河陕西大荔段泥沙做试验,用多元函数回归分析的方法得出回归公式。用6组沙样检验,其相对误差在1.02%~21%之间。  相似文献   

11.
浑水异重流是沉淀设备中水流的基本特征,不仅存在于高浊度水沉淀池中,也存在于一般浊度水的沉淀设备中.不同型式的沉淀设备,对浑水异重流的适应性不同.平流沉淀池由池末端表面集水,能较好地适应浑水异重流的特性,其中上向流斜板(斜管)沉淀设备对浑水异重流的适应性最好,其次是平向流斜板,下向流斜板适应性最差.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PAM为混凝剂,通过静水沉淀实验,以澄清水层残余浊度为指标,对次高浊度水混凝最优GT值进行研究,发现并首次提出了以残余浊度为标准的最优GT值,并将之与高浊度水的(GT)Tymin比较,得出了一些新成果.  相似文献   

13.
针对混浊水环境下对海洋平台管节点焊缝和坝体裂纹检测和监测不易实现的难点,研制了一种基于轴对称射流的混浊水用清水视觉器,其基本原理是在适当区域中,造成一定体积的清水视域并用CCD对目标进行观测.在污水射流浓度分布理论的基础上,推导了静止混浊水中自由清水射流起始段与主体段中的混浊水浓度分布规律,并通过试验对射流的可视域进行了验证.试验表明,这种混浊水用清水视觉器能够在混浊水中造出一定体积的可视域,应用CCD能够对可视域中目标进行观测,其可视域的尺度与射流出口尺寸有关.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聚丙烯酰胺为混凝剂,通过静水沉淀实验,以澄清水层的残余浊度为指标,对高浊度水混凝最优GT值进行研究,提出了以澄清水层残余浊度为标准的最优GT值.同时对此最优GT值的客观存在,从理论上进行了阐述,得出了许多重要新成果.  相似文献   

15.
挟沙水流与清水相遇时,由于前者的密度比后者大,在条件合适的时候,挟沙水流就会潜入清水底部继续向前流动,形成浑水异重流,是泥沙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本文基于水沙两相流理论,将含沙浑水作为一相均匀流体处理,引入相间滑移速度的概念,建立混合相连续方程、动量方程、第二相的体积分数方程和相间相对速度方程的ASM(Algebraic Slip Mixture)两相流模型,并耦合求解水动力学计算的标准k-ε方程组。本文还介绍了针对异重流研究设计的多相流试验水槽及模型试验方法,对ASM模型计算的结果进行试验验证并分析模型适用条件。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对异重流潜入,前锋形态及推进速度进行有效模拟;对Re数大于2000及含沙量高于1kg/m3的异重流条件可以进行较精确的模拟。研究为深入了解水库、湖泊及河流入海口水沙异重流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推覆体的泥盆纪沉积是上扬子被动大陆边缘典型滨浅海补偿沉积。浑水陆源碎屑前滨桐与近滨相旋迥沉积,是在不断水进背景下的由西至东的超覆;浑水清水混合沉积,是由陆棚、近滨至泻湖的海退序列充填沉积;进入清水沉积阶段,是平坦的浅水碳酸盐台地沉积。根据沉积梯度计算,水平推覆距离大约为36公里。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超声波、曝气对高锰酸钾协同氧化水中有机物的作用和协同混凝作用.方法采用4种方法:超声波曝气协同高锰酸钾作用、单纯超声波作用、单纯高锰酸钾作用、超声波协同高锰酸钾作用,进行氧化、混凝沉淀的对比静态试验处理低温微污染水.结果超声波曝气协同高锰酸钾氧化和混凝去除有机物效果最好,氧化去除率16.90%,氧化混凝总去除率达48.82%.以浊度和色度去除效果表示的助凝效果,超声波曝气协同高锰酸钾的作用低于高锰酸钾单独氧化.结论超声波曝气协同高锰酸钾氧化处理微污染水,可有效提高有机物去除效果.与单纯混凝比较,超声波曝气协同高锰酸钾氧化处理,可有效提高浊度和色度的去除效果,但与单纯用高锰酸钾氧化比较,由于超声波作用削弱了高锰酸钾的协同混凝作用,浊度和色度的去除效果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8.
就活性炭固定床吸附处理城市污水回用水进行了试验,所用粒状活性炭对水中有机物、色度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对水中浊度也有一定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19.
Aquatic macrophytic growth and its distribution in eutrophic lakes are described in relation to its sediment type and irradiance. Hence, it is necessary to characterize the response of macrophytic growth to lake sediment and its re-suspension. We conducted two independent experiments to measure the effects of sediment and its re-suspension on the growth of Vallisneria asi-atica Miki. Based on our study, we conclude that the amount of total biomass of V. asiatica is related, in important ways, to the type of sediment and its re-suspension. According to our comparison, plants and biomass cultured on lake sediments are 2.1 times and 1.5 times greater than that on brown clay from nearby places beside Lake Taihu. The number of plants and the amount of biomass in a turbid water column are smaller than those in a clear water column.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nutrient-rich lake sediments have promoted the growth of V. asiatica, while the re-suspension of the sediment leads to a high turbid level and low light penetra-tion which has a negative impact on the growth of V. asiatica.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聚丙烯酰胺为混凝剂,通过静水沉淀实验,以澄清水层残余浊度为指标,对原水浓度(1kg/m3的低浊度水混凝最优GT值的求取进行实验和理论研究,取得了一些新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