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病之一.在上世纪70-80年代主要以早期手术为主,但术后并发症多,病死率高 90年代中后期提出SAP早期以内科综合治疗,使患者渡过急性反应期[1].后根据胰腺坏死组织是否合并感染决定是否手术治疗[2].SAP因其易于并发休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甚至多脏器功能衰竭(MOF)等,死亡率高达25—40%[3].  相似文献   

2.
重症急性胰腺炎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分析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主要死亡原因。方法 对本院近18年来重症急性胰腺炎死亡患者的死亡原因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SAP的病死率为35.4%,其中保守治疗的病死率为29.3%,手术治疗的病死率为43.1%,早期手术的病死率为48.7%,延期手术的病死率为34.6%;死亡病例中,死于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22例(42.3%),感染17例(32.7%),多器官衰竭(MOF)11例(21.2%),消化道出血2例(3.9%)。结论 SAP主要死亡原因为ARDS、感染及MOF,手术特别是早期手术不能降低SAP的病死率,相反使病死率明显上升。  相似文献   

3.
重症急性胰腺炎23例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影响重症急性胰腺炎 ( SAP)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对 2 3例 SAP死亡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 ,其中 1 0例行手术治疗。结果 :SAP患者病死率 2 6% ( 2 3 / 89) ,直接死亡原因主要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 ARDS)、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 ( MOF) ,约 80 %的 SAP死亡患者合并有 ARDS。结论 :改善微循环及早期应用激素等综合保守治疗可有效的降低 SAP病死率。手术与否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 ,术后通畅的引流是决定患者手术后预后的最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临床应用及护理.方法 对30例确诊为SAP的患者早期放置鼻肠管实施肠内营养.结果 30例患者均治愈.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治疗SAP是安全、可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益活清下法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疗效及其原理。方法于1990年~1997年采用益活清下法治疗SAP235例,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分析两组胰外器官损害与死亡原因。结果在休克、ARDS、氮质血症、心衰、胰性脑病、感染以及营养不良等胰外器官损害方面,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死亡原因为病程早期以休克或因休克等因素所致的急性肾衰和ARDS为主,后期以全身衰竭、继发感染伴MOF为主。结论益活清下法为主的非手术综合疗法治疗SAP疗效显著,病死率明显降低,为9.79%。  相似文献   

6.
吴丹  李勇 《九江医学》2010,(1):110-111,116
目的:观察经鼻空肠管早期免疫肠内营养(EN)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SAP)的疗效。方法:选择30例SAP患者分别经鼻空肠管早期实施加入谷氨酰胺(Gln)的免疫肠内营养治疗SAP15例(治疗组,EEN1组),经鼻空肠管早期实施标准肠内营养治疗SAP15例(对照组,EEN2组),其治疗结果作对比,观察患者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并发症率、病死率、住院时间和平均住院费用的差异。结果:经鼻空肠管早期实施免疫肠内营养可明显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死亡率,二者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合理应用EN,尤其是早期肠内给予谷氨酰胺的免疫肠内营养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临床预后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诊断标准和合理的治疗方案。方法总结,我科1973-2003年经治SAP434例,探讨其诊断标准和合理的治疗方案。治疗宜首先住入ICU,以重要脏器功能监护为基础进行综合治疗。采用非手术综合治疗(纠正水和电解质紊乱、减少胰腺分泌、抗生素控制感染、中西医药结合、营养支持、内镜、血滤……等)。结果全组治愈率为88.02%(382/434)、死亡率为11.98%(52/434)。结论治疗SAP采用在重要脏器功能监护为基础的综合治疗优于早期手术治疗。但SAP已并发化脓性腹膜炎及胰腺脓肿必须进行手术引流。在ICU监护期进行各种影像学检测诊断,为去除致病因素必要时仍应选择最佳时机采用相应的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8.
早期肠内营养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中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早期肠内营养在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中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收住我院ICU的SAP24例患者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观察肠内营养并发症,对肠内营养前后APACHEⅡ评分、CT评分及血白蛋白、前白蛋白的变化进行比较.结果:早期肠内营养后7天及14天APACHEⅡ评分较前明显下降,CT评分无明显变化,白蛋白及前白蛋白分别在肠内营养后7天及7、14天较前明显升高.结论:对SAP的患者行早期肠内营养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探讨肝硬化合并感染及多脏器功能衰竭(MOF)的状况,诱发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以39例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1例合并各种感染,感染发生率28.2%,以自发性腹膜炎最多见,肝硬化并发MOF发生率为20.5%(8人),感染并发MOF死亡率为75%,MOF累及脏器主要有胃肠道,中枢神经系统、肾脏等。结论肝硬化并发各种感染是造成MOF的主要原因,加强对原发病的综合治疗,控制感染,减少诱因,严密监护是防止MOF的基本措施。  相似文献   

10.
重症监护病房(ICU)自1998年1月-2000年12月共收治重症监护病人736例.其中68例发生院内感染,感染率为9.24%.现将发生院内感染之病因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68例病人中男56例,女12例;年龄最大者86岁,最小者11岁,平均年龄(58.3±18.6)岁.其中慢支并发呼吸衰竭18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8例,重度复合外伤5例,外科术后14例,多脏器功能衰竭(MOF)6例,药物中毒5例,重症肌无力2例,脑出血8例,病毒性脑炎1例,氨气中毒1例.住院时间为3~422 d,平均(24.3±12.1)d.  相似文献   

11.
姚玉霞  徐宝宏  王乐 《北京医学》2012,34(6):475-478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并发菌血症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SAP并发菌血症患者,同时选取26例3次以上血培养均为阴性的SAP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者的细菌谱构成及药敏结果、治疗经过、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 SAP患者并发菌血症,主要细菌:大肠埃希菌(30.8%)、鲍曼/溶血不动杆菌(23.1%)、粪肠球菌(15.4%)。26例中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15例(57.7%),多脏器功能衰竭(MODS)13例(50.0%),并发其他部位感染15例(57.7%)。随访3个月死亡11例(42.3%);对照组并发ARDS4例(15.4%),MODS3例(11.5%),死亡3例(11.5%),并发其他部位感染6例(23.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AP并发菌血症常同时合并其他部位感染,其MODS及ARDS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病死率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急性反应期的临床特点及主要死亡原因,探讨早期开腹手术减压引流胰周的指征,对早期死亡率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本院收治的40例SAP,分为腹膜后型和液体型两大类。予SAP的常规综合治疗,15例在保守治疗1.3d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先兆或腹腔内压力(IAP)〉25cmH2O即开腹手术减压引流胰周,另13例在发生ARDS或胰周感染,再手术减压引流,12例液体型则在SAP常规综合治疗加以简单腹腔置管引流。结果12例液体型SAP经保守治疗病情缓解,15例早期手术急性期无死亡,13例未早期手术5例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死亡。结论液体型SAP多数无需早期手术引流胰周,腹膜后型SAP短期保守治疗(1-3d)改善不明显时,出现ARDS先兆,IAP〉25cmH2O宜积极手术引流,可减少ARDS发生及发展为MOF降低SAP早期病死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效果。方法:选取60例SA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肠外营养支持治疗,观察组给予肠内营养治疗,比较两组总住院时间及ICU治疗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C反应蛋白(CRP)及血清白蛋白水平。结果:观察组总住院时间、ICU治疗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33%(1/3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33%(7/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血清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SAP患者,能增强治疗效果,改善机体营养状态,降低临床并发症发生率,加速患者康复进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并发菌血症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6例SAP并发菌血症患者,同时选取26例3次以上血培养均为阴性的SAP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者的细菌谱构成及药敏结果、治疗经过、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 SAP患者并发菌血症,主要细菌:大肠埃希菌(30.8%)、鲍曼/溶血不动杆菌(23.1%)、粪肠球菌(15.4%).26例中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15例(57.7%).多脏器功能衰竭(MODS)13例(50.0%),并发其他部位感染15例(57.7%).随访3个月死亡11例(42.3%);对照组并发ARDS 4例(15.4%),MODS 3例(11.5%).死亡3例(11.5%),并发其他部位感染6例(23.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AP并发菌血症常同时合并其他部位感染.其MODS及ARDS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病死率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鼻空肠管行早期肠内营养(EN)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分析近5年我科收治的24例SA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早期肠内营养.观察两组治疗后血清前蛋白、淋巴细胞总数及淀粉酶水平的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感染率、病死率、ICU住院时间.结果 治疗组患者行肠内营养后,血清前蛋白、淋巴细胞总数较对照组明显改善,感染率、平均住ICU时间明显降低.结论 EN能改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营养状况,降低感染率,缩短ICU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6.
朱琦莲  刘颖 《医学综述》2014,20(19):3531-3533
营养支持是重症患者综合治疗的一个重要环节,营养方式首选肠内营养。重症监护治疗病房(ICU)患者的肠内营养支持,要明确实施的时间、能量目标、实时评估肠内营养耐受性,从而选择最适合的方案。早期在肠内营养中添加益生菌可以有效维持肠内菌群平衡、防止肠黏膜屏障破坏、促进和改善消化道蠕动及吸收、增强机体免疫力,从而有效降低医院内感染,特别是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重症胰腺炎并发腹腔感染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88例,其中58例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加用微创或开腹方法进行腹腔清创,持续灌洗疗法以及肠内营养,与30例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者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58例中,出现腹腔感染7例,死亡3例,均死于MODS进展至多系统器官衰竭.对照组30例,17例出现腹腔感染,败血症3例,其中包括真菌感染1例;死亡3例,2例死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1例死于腹腔大出血.结论: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及时进行腹腔灌洗清除腹腔毒性物质以及肠内营养是提高SAP患者疗效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收集10年来老年急性心肌梗塞(AMI)189例,其中并发多器官衰竭(Mul-tiple Organ failure,MOF)28例,有6例尸检资料。老年AMI 并发MOF,多伴有高血压、糖尿病、肺气肿、免疫功能低下等十多种疾病,由于心功急骤发生改变致使肺、肾、脑等功能序贯性衰竭。病死率与衰竭器官多寡呈线性关系。有临床衰竭的器官症状表现与病理资料基本相符,提示早期预防,尽早发现,正确诊断,及时控制感染,保护肾功能等综合处理是降低老年人多器官衰竭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合并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的临床特点和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28例老年SAP合并ALI/ARDS患者,总结他们的临床特点,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胰腺炎病因以胆源性、高脂血症为主,ALI 81例,ARDS 47例。以确诊ALI/ARDS后30 d为截点,80例患者死亡,死亡率为62.5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预后与年龄、查尔森合并症指数(CCI)评分、脓毒血症、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分、早期肠内营养、腹腔间隔室综合征(ACS)、肺外器官功能衰竭数目、机械通气治疗时间和氧合指数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CCI评分≥3分、脓毒血症、APACHEⅡ评分≥20分、腹腔、肺外器官衰竭数目≥2、机械通气治疗时间≥5 d和氧合指数<200 mmHg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老年SAP合并ALI/ARDS患者病情危重,死亡率高。对于合并症较多、感染严重、合并有ACS或ARDS患者、肺外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患者,应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加强综合化和个体化治疗,降低此类患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经鼻胃管和经鼻空肠途径肠内营养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中的应用效果及对临床预后的影响,以寻求安全有效的营养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2018年9月本院行肠内营养支持的56例SA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肠内营养的不同方式分为鼻胃管组和鼻空肠管组,各28例。观察两组肠内营养治疗的相关并发症、感染并发症、器官衰竭、禁食时间、肠内营养持续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手术干预及死亡情况。结果:两组肠内营养相关并发症、感染并发症、器官衰竭发生率、禁食时间、肠内营养持续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干预及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鼻胃管组住院费用低于鼻空肠管组(P0.05)。结论:鼻胃管与鼻空肠管肠内营养在营养相关并发症及感染并发症方面无差异,且操作方便,容易耐受,费用低廉,安全性好,具有代替鼻空肠管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