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0 毫秒
1.
前列腺癌的发病率逐年升高,骨转移是前列腺癌患者晚期的主要表现.据统计,在初次确诊的前列腺癌患者中,骨转移发生率10%~20%;而在进展期前列腺癌患者中,其发生率超过80%[1].前列腺癌骨转移会引起许多并发症,如骨痛、病理性骨折、脊髓压迫、活动受限、贫血、血小板减少等,称为骨相关事件(skeletal-related events,SRE),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的生存时间为12~53个月[2].  相似文献   

2.
骨是前列腺癌最常见的远处转移部位,超过80%的前列腺癌患者发生骨转移。晚期骨转移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同时也是导致其死亡的重要因素。镭-223(Ra-223)是最近批准上市用于治疗骨转移性前列腺癌的新药,具有既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又能延长患者总体生存期的优势。本文将对近年来Ra-223治疗前列腺癌骨转移临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晚期前列腺癌的综合治疗方法。方法对36例晚期前列腺癌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术加雄激素全阻断疗法。结果随访4~48个月,所有患者术后近期排尿通畅,转移性骨痛减轻或消失,血清PSA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直肠指诊前列腺体积缩小。2例患者后期转移性骨痛症状反复发作,转上级医院放疗。结论应用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术加雄激素全阻断疗法。能显著改善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命。  相似文献   

4.
前列腺癌骨转移性疼痛的综合治疗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晚期前列腺癌骨转移性疼痛的综合治疗方法。 方法 :16例确诊为前列腺癌且有多个部位骨转移病灶伴有疼痛的患者 ,采用口服抗雄激素药物治疗的同时 ,辅以核素89Sr静脉内注射治疗和部分病灶放射治疗。 结果 :治疗后 ,疼痛缓解率 3个月为 75 .6 % ,6个月为 80 .5 % ,9个月为 6 3.4 % ;骨转移病灶数量明显减少。结论 :经过综合治疗后 ,本组晚期前列腺癌伴骨转移性疼痛的患者疼痛获得较为满意的缓解、甚至消失 ,从而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晚期前列腺癌骨转移性疼痛的理想治疗方法。方法23例确诊为前列腺癌且有多处骨转移病灶伴有疼痛患者,经静脉滴注唑来膦酸同时,辅以核素s9Sr静脉内注射内放疗及部分病灶外放射治疗。结果疼痛缓解率3个月为82.6%,6个月为91.3%,9个月为86.9%。骨转移病灶数量明显减少,肿瘤标志物PSA较前明显下降。结论该方案治疗前列腺癌骨转移性疼痛安全、有效,可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前列腺癌是男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转移是前列腺癌预后不佳的主要因素。前列腺癌最常见的转移部位为中轴骨,包括脊柱和骨盆,四肢骨转移及内脏转移较为少见。20世纪90年代提出"寡转移"的概念,寡转移状态是一段肿瘤生物侵袭性温和时期,是存在于局限性疾病与广泛性转移之间的过渡阶段,转移瘤数目有限并且转移器官具有特异性。寡转移性前列腺癌的治疗应兼顾局部控制和全身治疗。该文旨在对寡转移性前列腺癌的概念以及其外科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前列腺癌发病率高,骨病是其常见的并发症且严重损害前列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骨病主要分为两方面,一是雄激素剥夺疗法所致的骨质疏松,二是前列腺癌骨转移所导致的骨相关事件。因此,提高对前列腺癌骨病的认识、诊断、治疗,对提高前列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很重要。  相似文献   

8.
前列腺癌去雄激素治疗不良反应的预防和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去雄激素治疗前列腺癌的不良反应,并探讨其预防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7月-2006年1月112例去雄激素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的临床资料。结果112例患者中,97例完成了不良反应的调查。随访3-36月,去雄激素治疗后潮热、性功能障碍、病理性骨折发生率分别为46%、75%、4%;患者潮热、精神疲乏、四肢乏力、纳差症状明显加重(P<0.05);性功能明显减退(P<0.05)。12例潮热症状严重者使用抗抑郁药博乐欣(25mg,tid)1-2周症状减轻。7例有骨转移性疼痛或严重骨质疏松患者,应用唑来膦酸4mg静脉滴注,每45d一次,骨痛症状缓解。结论去雄激素对前列腺癌患者生活质量有一定影响。博乐欣可减轻患者潮热症状,唑来膦酸可预防和治疗去雄激素相关的骨质疏松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晚期前列腺癌骨转移性疼痛的治疗方法。方法 2004年~2005年对12例确诊为前列腺癌且有多个部位骨转移灶伴有疼痛的患者,采用国产紫杉醇周60mg/m^2,静脉注射,每周一次,连用3周,休息1周,共使用6周。结果 治疗后疼痛缓解率3个月为85%:6个月为74%。骨转移性病灶减少或缩小,可评价毒副反应8例,均可耐受。结论 本组病例经紫杉醇周剂量化疗后疗效肯定,疼痛缓解较满意,且不良反应轻,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值得扩大病例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89)Sr治疗前列腺癌骨转移疗效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评价89Sr治疗前列腺癌骨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确认前列腺癌骨转移伴骨痛的116例患者,行双侧睾丸切除术+内分泌药物+89Sr治疗。89Sr治疗静脉给药,剂量1.48~2.22MBq(40~60μCi)/kg。随访分析临床疗效。结果:①33.6%的患者食欲明显改善,56.0%的患者睡眠明显改善,61.2%的患者止痛药用量显著减少;②骨转移性疼痛缓解总有效率为83.6%,24.1%的患者完全缓解;③骨痛缓解开始出现时间3~21d,平均10.2d;④骨痛缓解维持时间3~12个月,平均5.3个月;⑤31.9%的患者出现"闪烁"痛;⑥生活质量(KPS评分)平均升高20.0%;⑦治疗后18.1%的患者血液白细胞由正常水平下降至3.0~3.9×106/L(Ⅰ度血液毒性反应);⑧随访53例骨显像,治疗后73.6%(39例)骨转移灶数目较治疗前明显减少,18.9%(10例)稳定,7.5%(4例)恶化。结论:89Sr治疗能有效抑制骨转移,缓解骨痛,改善生存质量,不良反应轻,是前列腺癌骨转移性疼痛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前,临床上伴有胃转移、腹膜转移和恶性腹水的晚期前列腺癌很少见,且最佳治疗方案尚不清楚。本研究报道了一例伴有膀胱颈受累、盆腔淋巴结浸润的晚期前列腺癌患者,且肿瘤转移到骨、胃及腹膜等部位并伴有恶性腹水。前列腺癌腹膜转移和恶性腹水的预后极差,其主要的治疗方法为症状支持、腹膜穿刺引流、内分泌治疗和化疗。本研究通过报道一例伴有腹膜转移的晚期前列腺癌病例及回顾相关文献,为伴有恶性腹水的转移性前列腺癌临床研究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2.
前列腺癌为临床常见泌尿系肿瘤,该疾病具有很高的侵袭性,大多数前列腺癌患者在初诊时已经出现转移。传统观念认为盆腔淋巴结受侵及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应当选择全身系统性治疗,不推荐根治性前列腺切术。近年来,随着技术手段的进步,经过筛选,一些患者接受了根治手术并达到了良好的生存获益效果。根治性前列腺切术应用于盆腔淋巴结受侵及转移性前列腺癌这一新的理念逐渐被临床医师所重视。为此,本文对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在盆腔淋巴结受侵及转移性前列腺癌中的应用及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前列腺癌(PCa)是老年男性中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欧美地区男性中,其发病率居恶性肿瘤的第一位,死亡率位居第二[1]。在我国,随着人口老龄化,前列腺癌患者数量呈逐渐上升趋势。前列腺癌的特点是发病隐匿,晚期易转移、易耐药、预后较差。其中,转移性前列腺癌的5年生存率仅为29.3%[2]。因此,深入了解前列腺癌侵袭和转移的潜在机制对于前列腺癌,尤其是转移性前列腺癌的诊断与治疗显得尤为迫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唑来膦酸在前列腺癌骨转移病人不同给药间期(4周及12周)临床疗效的差异。方法前列腺癌骨转移病人52例,按治疗间期分为每4周1次组(A组)及每12周1次组(B组),给予4.0 mg唑来膦酸静滴1年。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后骨相关事件(SRE)发生率,首次SRE发生时间、骨发病率、肌酐纠正的尿N-末端肽、骨痛缓解、骨转移灶控制及不良反应相关情况。结果 A组中有64.0%、B组中有33.3%病人出现治疗拖延,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中5例(20.0%)、B组中6例(22.2%)出现了至少1个SRE,两组间首次SRE时间均在30周左右出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的平均骨发病率(SMR)值分别为0.46∶0.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数字量表(NRS)评分及及止痛药用量各监测时间点均无明显差异(P0.05)。肌酐纠正的尿N-末端肽(uNTX/Cr)率仅在48周时B组高于A组,其他时间两组未有明显差异。骨转移灶缓解:24周及48周时骨扫描显示两组骨转移灶控制情况无明显差异。A组消化道反应和低血钾发生率高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唑来膦酸每12周1次在缓解骨痛,控制骨进展效果不次于每4周1次,是前列腺骨转移病人可接受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5.
前列腺癌远处转移是造成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通过与靶基因3′-非翻译端靶向结合,microRNA广泛参与肿瘤的侵袭转移过程。新近研究显示,microRNA与前列腺癌转移密切相关,并可能成为未来转移性前列腺癌治疗重要的分子靶点。因此,本文将对前列腺癌转移相关的microRNA研究的最新进展做一综述,以期为转移性前列腺癌的防治提供崭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晚期前列腺癌患者骨痛的处理(附八例报告)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 探讨晚期前列腺癌患者骨痛的治疗方法。 方法 对 8例晚期前列腺癌骨痛患者分别予多种止痛剂 ( 8例 )、二膦酸盐 (博宁 ,8例次 )、89Sr( 8例次 )、外放射 ( 4例次 )等治疗。 结果  8例患者中 1例死于呼吸衰竭 ,7例疼痛缓解 3~ 5个月 ;博宁治疗者中 2例每次治疗疼痛缓解 1~ 2个月 ;外放射治疗的 2例疼痛缓解期分别为 4和 6个月 ;89Sr治疗的 2例每次治疗疼痛缓解约 1个月。 结论 骨痛是晚期前列腺癌常见的并发症 ,采取综合措施可不同程度缓解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17.
减瘤手术在治疗某些转移性肿瘤中的效果已经得到证实。在我国,相当一部分新发现的前列腺癌患者已经出现骨转移,对于转移性前列腺癌(mPCa)患者,减瘤手术是否有效,国内外也做了大量研究,本文就mPCa减瘤手术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0 概述 前列腺癌患者发生骨骼的病理学改变很常见,骨是最容易发生转移的部位。大量的尸解表明,80%死于前列腺癌的患者已有骨转移。骨转移的常见并发症包括:椎骨塌陷或变形(18%);病理性骨折(9%);脊髓压迫(6%)等。骨病常表现为骨损害、严重的疼痛、活动受限、高血清碱性磷酸酶和尿脱氧吡啶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多西他赛联合内分泌治疗对远处转移性前列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19年4月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204例远处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伴有骨转移, 无内脏转移, 其中转移性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mHSPC)97例, 平均年龄70(42~87)岁;92例为高肿瘤负荷(存在>4处骨转移灶, 其中至少1处为脊柱或骨盆外转移), 5例为低肿瘤负荷;化疗前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中位值74.1(11.0~145.0)ng/ml;Gleason评分≤7分35例(36.1%), ≥8分62例(63.9%);26例存在骨痛症状, 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RS)平均3.7分。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107例;平均年龄73(56~83)岁;化疗前PSA中位值84.5(12.4~490.2)ng/ml;Gleason评分≤7分32例(29.9%), ≥8分75例(70.1%);75例存在骨痛症状, 疼痛NRS平均5.4分。患者均采用多西他赛联合持续内分泌治疗(药物去势联合抗雄激素药物)。化疗方案为多西他赛75 mg/m2, 第l天静脉滴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转移性前列腺癌不同诊断治疗手段的选择和时机。 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复习相关文献并予以讨论。患者,男,65岁,因"耻骨区疼痛伴尿频3月"入院。血PSA>1 000 μg/L。前列腺穿刺活检:双侧均为前列腺腺癌,Gleason评分8分(4+4),临床分期T4N0M1b。 结果患者接受了去势+比卡鲁胺治疗17个月后进展为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阿比特龙治疗原发耐药,行基因检测后接受了盆腔放疗和多西他赛化疗,随后病情缓解。 结论对于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是综合治疗的基石,局部放疗和多西他赛化疗有利于缓解临床症状和延长患者生存期,基因检测对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有一定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