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就蚂蚁路由算法的agent数量和跳跃步数的行为提出简要分析,并在节点agent数量的期望,agent跳跃步数的期望方面给出结论.提出如何设计k值(对每个请求产生的agent的数目)和agent最大跳跃数以减少对网络流量和主机计算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就蚂蚁路由算法的agent数量和跳跃步数的行为提出简要分析 ,并在节点agent数量的期望 ,a gent跳跃步数的期望方面给出结论。提出如何设计k值 (对每个请求产生的agent的数目 )和agent最大跳跃数以减少对网络流量和主机计算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基于历史行为的agent联盟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蒋建国  尹翔  夏娜  苏兆品 《电子学报》2007,35(8):1485-1489
协商是多agent系统中联盟形成的重要手段,很少有对协商初始提议的讨论.提出了一种基于个体历史行为确定协商起点的方法,根据agent在历史任务中的各维能力贡献率,计算其在当前任务中的期望获利因子,并据此给出协商时的初始提议,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种联盟形成策略,试验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安全与可靠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组合指标的安全路由算法.评估节点通过观测被评估节点的数据包转发行为,计算直接信任值,然后与第三节点推荐的信任值进行加权求和,得到一个综合信任值.为了提高信任的准确性,避免出现合谋攻击,对第三方推荐的信任值进行了信任相似度检测.通过对期望传输次数和信任值进行加权组合,形成一个用于选择下一跳节点的组合路由指标.最后,对所提出的算法进行了仿真验证.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算法能够有效地避免恶意节点的攻击,在传递率和总的传输次数方面明显优于其他算法.  相似文献   

5.
无线传感反应网络是由大量传感节点和少量(可移动)资源丰富的反应节点构成.传感节点 负责收集外部环境信息,而反应节点对外部环境实施相应的操作.本文分析节点能量消耗模 型,求解出理想条件下单条路径上总能耗最小时的最优跳步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跳 步数自适应的路由算法HAR,用来实现数据收集的实时需求与能量消耗之间的平衡.仿真实验 表明:HAR算法在平衡能量消耗与时间延迟的性能上优于HBMECT算法,而且能较好地适用于 反应节点移动的情形.  相似文献   

6.
王玲  张治中  邓炳光 《电讯技术》2021,61(10):1277-1283
极化码的简化串行抵消列表(Simplified Successive Cancellation List,SSCL)译码提出了R1(Rate-1)、R0(Rate-0)等多种特殊节点的快速译码算法,一定程度改善了SCL译码复杂度高和时延大的问题,但当节点信息比特数量较大时仍存在大量的冗余计算.针对R1等信息比特较多的节点,提出了一种基于路径度量(Path Metric,PM)的自适应路径选择策略,无需先验信息设置阈值,在不降低SSCL译码性能的条件下能有效降低排序复杂度,减少所需时间步数,提升Polar码译码效率.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在保证纠错性能的前提下,该算法针对R1节点译码所需的时间步数相对传统SCL译码降低了约83%,相对SSCL降低了约47%,相对快速SSCL降低了约18%.同时,相对基于搜索集和决策函数的SCL译码算法译码效率也有较大提高,其所需时间步数受码字结构及信道环境自适应改变,但不大于快速SSCL译码算法所需时间步数.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多播路由协议及多播源分发数据报文的机制,提出一种新型的基于主动网络层次的多播体系结构,在自治系统AS中的分枝节点,亦可以根据该策略,构造以分枝节点为根的动态管理方式,从而可以动态地构造层次多播体系结构,在动态层次多播路由的具体实现中引入了agent和主动网络的概念,从而可以动态的加载多播路由,使得网络体系结构灵活与可编程.  相似文献   

8.
无线网络编码增益感知的低时延路由协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降低无线网络数据包传递时延对实时应用有重要的意义.该文提出了一种编码增益的计算方法和编码图的简化方法,并基于此提出了编码增益感知的路由协议CGAR(Coding Gain Aware Routing).CGAR利用网络编码增益和无线链路的期望传输次数ETX(Expected Transmission Count)计算传递一个来自新流的数据包所需要的时间,并以此为选路度量,旨在降低数据传递时延.仿真试验表明,CGAR的时延优于COPE和DCAR协议.  相似文献   

9.
多并发流无线网状网中的机会路由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施茗  张大方  谢鲲  张继  乔宏 《电子学报》2014,42(5):1004-1008
现有机会路由选择未考虑数据流的分布,可能使候选节点空闲或过载,导致网络吞吐量提升有限.本文将多并发流的机会路由描述成一个凸优化问题,基于对偶和子梯度方法,提出分布式联合候选节点选择和速率分配的多流机会路由算法(Opportunistic Routing for Multi-Flow,ORMF).该算法迭代进行流速率分配,并在速率分配过程中完成候选节点选择.实验结果表明,与基于期望传输次数和期望任意传输次数指标的机会路由相比,ORMF平均可提高33.4%和27.9%的汇聚吞吐量.  相似文献   

10.
余俊 《广东通信技术》2014,(7):32-35,40
文章针对最小期望端到端延迟路由算法(the minimum Expected End-to-end Delay,EED)的不足,提出一种新的最小期望端到端时延路由算法(a Novel routing algorithm for End-to-End Delay,NEED)。新算法主要针对EED算法中存在的链路质量评估不合理和MAC传输延迟计算不准确这两个问题提出的,通过仿真验证了NEED路由算法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