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 毫秒
1.
对某1000MW机组烟气余热利用系统进行了分析论证,推荐采用烟-风-水一体化深度余热利用方案。烟-风-水一体化余热利用方案:在电除尘器及脱硫塔入口各设置一级换热器,闭式热媒水在其中被烟气加热后,进入送风机出口的水媒暖风器,加热空气预热器入口冷二次风,空气预热器入口冷风温度提高后,置换出来的烟气通过空气预热器旁路烟道排放,旁路烟道内设置高、低压换热器,分别加热高压给水和凝结水。采用此系统后,可降低发电煤耗约3.15g/(kW·h),脱硫用水每台机组降低约53t/h。  相似文献   

2.
以典型660 MW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烟气余热梯级利用系统的概念设计。基于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分析了回转式空气预热器传热过程的热力学完善程度,烟气余热梯级利用系统热量置换过程的火用效率,燃煤机组整体性能以及考虑回转式空气预热器内部硫酸氢铵(ABS)沉积沾污因素的运行节能效益。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烟气余热利用系统能级平衡节点温度升高,回转式空气预热器传热不可逆损失减小,系统热量置换过程火用效率升高,机组发电标准煤耗率降低;对于确定的能级平衡节点温度,存在最佳的旁路烟气比例,分别对应热量置换过程火用效率最高和机组发电标准煤耗率最低;考虑ABS沉积因素后,烟气余热利用系统的可运行参数区间受限,影响系统的节能收益。  相似文献   

3.
为实现对某电厂空气预热器旁路烟气余热利用系统的经济性综合评价,针对采用空气预热器旁路的机组提出了一种锅炉效率检测和计算方法,将空气预热器旁路传递的烟气热量作为锅炉热损失的一部分,确立了一套以试验检测为基础,结合理论推导计算的评价方法,定量分析了空气预热器旁路余热利用系统运行对锅炉效率、汽轮机热耗和厂用电率的影响,并开展了相应的检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某电厂空气预热器旁路烟气余热利用系统在满负荷工况下可降低供电煤耗2.80 g/(kW·h),在低负荷和环境温度较低的冬季工况经济性会受到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综合节能提效、烟风阻力、系统可靠性等因素,提出一种深度余热利用技术——烟风水复合余热利用系统。系统设置空气预热器烟气旁路,旁路内布置高低压换热器和两级管式空气预热器。A电厂320 MW机组定负荷性能计算结果表明:应用该技术可降低汽轮机热耗率90 kJ/(kW·h),降低供电煤耗2.2 g/(kW·h),烟气和一次风阻力降低,一次风漏风率降低。该技术比常规余热利用技术优势明显,可应用于所有排烟温度偏高,引风机、一次风机压头不足的大型火电机组。  相似文献   

5.
华能莱芜电厂6号机组为1000 MW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为提高机组效率,布置旁路省煤器,降低排烟温度。同时,配套布置烟气余热利用系统提高空气预热器(简称空预器)进风温度。该系统采用工质为水的闭式循环,从引风机出口烟气吸热,到空预器入口冷风放热。研究旁路省煤器和烟气余热利用投运和调节方法,烟气余热利用有暖风器和低温省煤器作用,可减少空预器因硫酸氢铵堵塞。又进行节能和投资回收年限分析,分析表明:采用烟气余热利用后发电煤耗降低1.86 g/kWh,节能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针对百万机组锅炉的烟气余热利用,采用空气预热器烟气旁路方案,并对烟气旁路分流量、分段烟气温度、冷风加热温度、给水和凝结水介质温度、低温省煤器布置等5项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应对措施。结合某1 000 MW燃煤机组,采用空气预热器烟气旁路方案,对锅炉的烟气余热利用系统进行了优化,使得机组供电煤耗降低2.9g/(kW·h),节能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基于超超临界燃煤机组对比分析了几种烟气余热回收方案的技术经济性,分析得出:除尘器前设置一级低温省煤器的余热利用方案系统最简单、投资最省,也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案,若电厂不是特别追求经济指标的前提下,推荐使用;两级低温省煤器+冷二次风暖风器方案指标良好,不仅可以减低供电煤耗,还可以解决空气预热器冷段腐蚀堵灰的问题,节能效果显著,是目前推荐的新型烟气余热利用方案。  相似文献   

8.
针对采用新型烟气余热深度利用技术的烟水复合回热系统,以600 MW超临界汽轮机组为例,运用热量平衡、火用平衡两种手段进行了节能分析。优化系统设置了空预器烟气旁路,布置高、低压换热器加热给水,设置回收低品位余热的前置空预器。通过定功率全系统热力计算表明,优化系统深度利用锅炉排烟余热,主蒸汽流量减少,供电标准煤耗率减小5.13 g/(k W·h)。优化系统锅炉传热火用损失、回热加热器火用损失减少。机组总火用损失减少,效率提高。工程应用表明,改造后机组实际供电标准煤耗降低了6.78 g/(k W·h)。  相似文献   

9.
以某厂300 MW循环流化床锅炉滚筒冷渣器和风水冷渣器联合排渣方式的机组为例,运用等效焓降法选取3种不同的底渣余热回收方案进行了计算分析、对比研究和实践验证。研究它们对机组热经济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燃用煤的热值越低,底渣余热回收的利用空间越大,节能效果越明显。当选用最佳底渣余热回收方案时,机组热耗率可降低3.54-8.76 k J/(k W·h),标准煤耗降低0.133-0.329 g/(k W·h)。机组经过优化改造后,实际运行结果与上述理论分析结果相吻合,可对其它机组的余热利用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罗如生 《节能》2020,39(7):76-79
由于设计、运行方式及燃用煤质等因素,目前国内燃煤机组空预器排烟温度普遍在120~160℃,排烟热损失严重,对于湿法脱硫机组来说也因入口温度较高耗费了大量宝贵的水资源。低温省煤器技术起到了回收烟气余热、降低供电煤耗、提高电除尘效率、降低脱硫水耗的功效,目前已得到推广应用,但热能利用水平较低。为在保证现有环保效果的情况下进一步提高余热利用水平,结合空预器旁路烟气热能梯级利用技术,通过能量置换获得高品位的热能,可以进一步地降低供电煤耗。通过研究旁路烟气比例,空气预热升温幅度等对能效提高,一、二次风温和排烟温度的影响,优化系统设计参数。进一步研究了系统改造对锅炉、汽机的影响,以及热能梯级利用技术对空预器低温腐蚀、硫酸氢铵黏附堵塞问题的改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