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观察血清补体C3、C4在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48周前后的变化,探讨恩替卡韦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补体的影响。方法 98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接受恩替卡韦治疗(10 mg口服,1次/d)48周,其中50例失代偿期肝硬化和48例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以50例健康者为对照。98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按照HBV DNA载量分为三组:低度组(103~105IU/L),中度组(105~107IU/L),高度组(≥107IU/L)。根据应答情况分为:完全应答[ALT正常,HBV DNA降低至检测下限(〈1000 IU/L)和乙型肝炎e抗原(HBeAg)血清转换];部分应答(有1项或2项完全应答);无应答(没有任何1项完全应答)。检测治疗前后补体C3、C4及ALT水平。通过配对t检验比较患者的治疗前后补体C3、C4的水平,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之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治疗前各组患者补体C3、C4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失代偿组低于代偿组(P〈0.01),补体C3在低度组最低(P〈0.05)、在完全应答组高于部分应答组(P〈0.01);治疗后补体C3、C4在代偿组高于失代偿组(P〈0.01)、完全应答组高于部分应答组(P〈0.01),补体C3在低度组最低(P〈0.05);治疗后补体C3、C4在代偿组及完全应答组、补体C3在部分应答组、补体C4在中度组较治疗前升高(P〈0.05)。结论恩替卡韦通过抑制HBV复制,能提高代偿期肝硬化补体C3、C4水平,且治疗应答越好,补体恢复越快。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治疗老年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48 w后血清补体C3、C4的变化。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该院收治的48 w乙型肝炎肝硬化老年患者95例,依据乙型肝炎肝硬化分为代偿组(46例)和失代偿组(49例),根据乙肝病毒(HBV)-DNA载量分为低度组30例、中度组34例、高度组31例,依据应答情况分为完全应答组31例、部分应答组64例。选取同期60例健康献血者为对照组。对比分析各组间补体C3、C4的变化。结果治疗前各组患者补体C3、C4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失代偿组低于代偿组(P<0.01),补体C3在低度组最低、完全应答组高于部分应答组(P<0.01);治疗后补体C3、C4在代偿组高于失代偿组、完全应答组高于部分应答组(P<0.01),补体C3在低度组最低(P<0.05);治疗后补体C3、C4在代偿组及完全应答组、补体C3在部分应答组、补体C4在中度组较治疗前升高(P<0.05)。结论恩替卡韦通过抑制HBV复制,可明显提高老年代偿期肝硬化补体C3、C4水平,且治疗应答越好,补体恢复越快。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在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长期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80例,依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n=40例)和恩替卡韦组(n=40例),对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PTA、HBV DNA定量及Child-Pugh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恩替卡韦组患者的ALT、AST、TBil水平均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2.5%(1/40)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7.5%(3/40)(P0.05),但两组患者的PTA、HBV DNA定量及Child-Pugh评分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在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长期治疗中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ALT、AST、TBil水平,改善患者肝功能,并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应用恩替卡韦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4年6月期间收治的92例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恩替卡韦治疗组和阿德福韦治疗组,每组46例。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HBV DNA 定量。结果在治疗48 w末,恩替卡韦治疗组患者血清HBV DNA转阴率达到82.61%,显著高于阿德福韦治疗组的63.05%(P<0.01);恩替卡韦治疗组患者Child- Pugh评分为(6.1±1.4)分,相比阿德福韦治疗组Child- Pugh评分(7.4±1.5)分,明显降低(P<0.05)。结论应用恩替卡韦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临床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恩替卡韦长期治疗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硬化(乙肝相关肝硬化)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探讨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120例乙肝相关肝硬化抗病毒初治患者,按1∶1原则随机分为恩替卡韦治疗组60例和拉米夫定对照组60例,进行144周治疗。结果 120例患者在48周内共死亡7例(5.83%),均为50岁以上的失代偿期Child-Pugh C级患者。治疗组死亡3例。对照组死亡4例,1例患者因肝细胞癌(HCC)接受肝移植。治疗组57例、对照组55例完成144周随访。治疗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 L)、Alb复常率高于拉米夫定对照组,Child-Pugh评分改善优于拉米夫定对照组(P0.05),治疗组病毒学应答率高于拉米夫定对照组(100%vs 85.4%,χ~2=4.46,P0.05)。治疗组血清学应答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终点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与对照组相近(P0.05)。对照组耐药率高于治疗组(14.5%vs 0%,χ~2=5.72,P0.05)。结论恩替卡韦长期治疗乙肝相关肝硬化比拉米夫定具有更优异的抗病毒效力,其疗效优于拉米夫定;年龄、Child-Pugh评分与乙肝相关肝硬化患者终点不良事件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HBe Ag阳性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HBe Ag阳性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138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46例。A组给予恩替卡韦治疗;B组给予恩替卡韦+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C组给予恩替卡韦+扶正化瘀胶囊治疗。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变化及HBV DNA载量、HBV DNA转阴率及HBe Ag转阴率。结果:3组患者治疗后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较治疗前好转;B、C两组患者治疗后ALT、AST、TBil、HA、LN、PCⅢ、CⅣ著低于A组治疗后,ALB高于A组治疗后;B、C两组患者门静脉内径、脾静脉内径、脾脏厚度较A组明显减少;B、C两组患者治疗后HBV DNA转阴率、HBe Ag转阴率显著高于A组治疗后;HBV DNA载量低于A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C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HBe Ag阳性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疗效确切,可以明显改善肝功能,有效抑制HBV复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共4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2例,对照组22例。2组均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促肝细胞生长素、甘草酸二铵等综合性保肝、护肝治疗。对照组加拉米夫定100mg,口服,1/d;治疗组加恩替卡韦O.5mg,口服,1/d。疗程均为52周。结果2组患者在HBVDNA水平下降,改善肝功能、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凝血酶原活动度及Child-Pu-sh积分等方面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2组治疗后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恩替卡韦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疗效明确,安全洼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维生素D3(VitD3)联合恩替卡韦对乙肝肝硬化代偿期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水平、肝功能及肝硬化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 2016年7月—2017年10月期间本院肝病科收治的100例乙肝肝硬化代偿期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仅给予恩替卡韦抗乙型肝炎病毒(HBV)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VitD3(骨化三醇胶丸)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HBV DNA、25-羟维生素D3~([25-(OH)D3])水平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水平、肝功能及肝硬化相关指标水平。结果治疗后对照组血清25-(OH)D3水平未见改善(P0.05),研究组血清25-(OH)D3水平明显升高(P0.05),且研究组治疗后血清HBV DNA、25-(OH)D3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CD3~+、CD4~+、CD4~+/CD8~+水平显著高于(P0.05),血清总胆红素(TBiL)、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及透明质酸酶(HA)、层黏连蛋白(LN)、Ⅳ型胶原(ⅣC)、Ⅲ型前胶原(PCⅢ)水平显著降低(P0.05)。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VitD3联合恩替卡韦可提升乙肝肝硬化代偿期患者的治疗效果,体现在能够降低血清HBV-DNA和提升25-(OH)D3水平、增强机体免疫、改善肝功能及延缓肝纤维化进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30例HBVDNA阳性的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5例只接受一般护肝、利尿及支持对症治疗,治疗组15例患者加用恩替卡韦治疗52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肝功能、凝血功能变化情况。结果在治疗12周和52周时,治疗组患者AIJT水平低于对照组(P〈O.05),ALB和PTA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死亡1例(6.7%),对照组死亡7例(46.7%,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肝功能、凝血功能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死亡率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应用恩替卡韦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能明显改善肝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其生存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48周时的疗效。方法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口服恩替卡韦0.5mg/d和拉米夫定100mg/d。观察24、48周时肝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PTA)、血清学、病毒学、肝纤维化指标、Child-Pugh积分等变化情况。结果 24周时肝功能、PTA、肝纤维化指标和Child-Pugh积分等均有所改善,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疗程的延长无明显变化。恩替卡韦组在24、48周时分别有26.1%(6/23)及30.4%(7/23)的患者出现HBeAg血清学转换,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48周HBV DNA水平下降值、HBV DNA阴转率恩替卡韦组高于拉米夫定组(P〈0.05)。结论恩替卡韦能有效、快速抑制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病毒复制,改善肝功能。  相似文献   

11.
姚祥  蒋静 《中国临床新医学》2018,11(11):1133-1135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对乙肝肝硬化代偿期患者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水平及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08~2016-10治疗的乙肝肝硬化代偿期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阿德福韦酯片口服治疗,观察组服用恩替卡韦治疗。均连续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BV-DNA水平及肝功能情况。结果对照组治疗后HBV-DNA水平比观察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治疗后HBV-DNA水平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下降幅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治疗后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水平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下降幅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恩替卡韦治疗能有效降低乙肝肝硬化代偿期患者HBV-DNA水平,改善患者肝功能状况,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向保云  宋爱军 《山东医药》2010,50(41):83-84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方法将63例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给予常规内科综合治疗,治疗组加用恩替卡韦和扶正化瘀胶囊口服,疗程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变化及HBV-DNA阴转率。结果两组治疗后ALT、AST、TB IL、ALB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或〈0.01),治疗组ALT、AST、ALB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HA、LN、PCⅢ、ⅣC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其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或〈0.01);治疗组HBV-DNA阴转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恩替卡韦联合扶正化瘀胶囊能够通过抑制病毒和抗纤维化来改善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病情及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和络舒肝片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疗效及对其肝纤维化指标和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从我院2016年4月~2018年1月收治的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中选取74例,并随机将其均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均37例。2组均给予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应用恩替卡韦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和络舒肝片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肝功能及肝纤维化指标变化情况、炎症因子水平,并对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9.19%较对照组的64.86%高(P0.05);治疗后2组血清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白蛋白(ALB)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组间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2组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与Ⅳ型胶原(Ⅳ-C)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实施和络舒肝片配合恩替卡韦治疗临床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患者肝功能,有效抑制肝纤维化,明显下调炎症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等核苷类似物在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中抗病毒治疗的安全性与疗效。方法69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随机分成2组,分别给予恩替卡韦、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两种方案,观察所有病例症状、体征、生化学指标、HBV DNA阴转、HBeAg阴转、抗-HBe阳转以及Child-Pugh评分分级变化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无一例死亡,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均有明显改善,HBeAg血清转换率分别为42.1%、41.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V DNA阴转率两组分别为92.1%、84.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选用恩替卡韦或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安全性及疗效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24周时的疗效。方法: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36例,采用恩替卡韦0.5mg/d,与32例对照组单纯支持对症治疗比较,观察24周时两组患者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以及血清HBV DNA自基线下降的水平。结果:治疗24周时治疗组患者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以及血清HBV DNA自基线下降的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恩替卡韦能改善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肝功能,并能取得良好的抗病毒效果,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87例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接受恩替卡韦治疗,观察24个月时的疗效。结果 3例死亡,84例存活;生存患者肝功能指标明显改善,HBVDNA转阴率为96.4%。结论恩替卡韦能迅速有效地改善绝大多数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愈肝颗粒联合恩替卡韦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代偿期肝硬化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取慢性乙型肝炎代偿期肝硬化患者97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9例,给予恩替卡韦和愈肝颗粒治疗;对照组48例,给予恩替卡韦治疗,疗程均为6个月,每3个月复查肝功能、乙型肝炎病毒定量及肝纤维化指标。结果:治疗组总体有效率高于对照组81.3%vs 95.9%,χ2=5.19(P0.05);两组观察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肝功能及肝纤维化指标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及6个月时治疗组HBV DNA载量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愈肝颗粒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代偿期肝硬化能显著改善肝功能、延缓肝纤维化进程并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复制,有进一步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治疗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后的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1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85例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恩替卡韦进行抗病毒治疗,疗程24周。计算患者治疗后的HBV DNA转阴率,观察HBV DNA转阴患者与未转阴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T3、T4、FT3、FT4、TSH水平,计算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结果 85例患者中,2例患者未按医嘱规律服药被剔除。其余83例患者治疗24周,HBV DNA转阴率75.90%(63/83)。HBV DNA转阴患者与未转阴患者治疗24周后的血清T3、T4、FT3、FT4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血清TSH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HBV DNA转阴患者治疗后的血清T3、T4、FT3、FT4显著高于HBV DNA未转阴患者,血清TSH显著低于HBV DNA未转阴患者(P0.05)。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3.25%(11/83),症状均较为轻微,未予特殊处理。结论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出现的甲状腺激素异常无需采取针对甲状腺激素的外源性治疗,积极针对原发病采用恩替卡韦进行治疗可获得较高的HBV DNA转阴率并有效改善患者甲状腺激素紊乱,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riB)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44例CHB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随机分为恩替卡韦组(22例)和拉米夫定组(2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综合治疗,其中恩替卡韦组患者加用恩替卡韦0.5mg/次口服,1次/d;拉米夫定组患者加用拉米夫定100mg/次口服,1次/d。每周检测两组患者HBVDNA、ALT、Alb、TBil、PTA(凝血酶源活动度)及乳酸(Lactate)等指标变化,连续8周。结果:两组患者HBVDNA水平均从治疗第2周开始逐渐下降,但恩替卡韦组患者HBVDNA水平在治疗后第5周下降到低于检测下限(〈5×10^2拷贝/m1),明显快于拉米夫定组。从治疗第5周开始,恩替卡韦组患者Alb、TBil及PTA指标较拉米夫定组患者有更明显的改善。在8周的观察期内,有9例患者死亡(MELD评分均〉25),其中恩替卡韦组4例,拉米夫定组5例,两组之间病死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9例死亡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高乳酸血症(2.0~4.0mmol/L),但无乳酸酸中毒发生。结论:恩替卡韦较拉米夫定有更显著的抗病毒活性,可在短期内较迅速改善CHB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病情。恩替卡韦或拉米夫定均无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血清乳酸水平的升高主要与患者病情严重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恩替卡韦、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EBSCO、CNKI、万方数据库、重庆维普等,并追查所有纳入的参考文献。检索年限均从建库到2013年3月。纳入恩替卡韦与拉米夫定或阿德福韦酯比较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Jadad评分法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并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并对不同疗程进行亚组分析。结果纳入8个随机对照试验(n=708),Meta分析结果显示: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24周HBV DNA转阴率略高于拉米夫定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明显高于阿德福韦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1);48周恩替卡韦组HBV DNA转阴率明显高于拉米夫定组和阿德福韦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1)。48周恩替卡韦组HBeAg血清转换率与拉米夫定组和阿德福韦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的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疗效明显优于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