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0 毫秒
1.
乌司他丁对体外循环术后肺损伤保护作用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玉巧  陈永祥 《陕西医学杂志》2008,37(12):1620-1622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肺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根据入选标准选择先天性心脏病患儿42例,随机分成对照组(n=20)和乌司他丁组(n=22),观察比较术前、术后1h、24h两组的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A-aO2)、动脉血氧含量(CaO2)、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X胸片、术后带机时间的变化。结果:术前两组各指标基本一致,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乌司他丁组在术后1h及24hPA-aO2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乌司他丁组术后1h及24hCaO2,SaO2,PaO2与对照组比较,均较对照组高,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胸片渗出较乌司他丁组多;对照组比乌司他丁组带机时间长,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循环过程造成肺损伤,乌司他丁对肺功能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含乌司他丁自体血冷心脏停搏液对体外循环下未成熟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 年龄≤10个月行体外循环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患儿58例,随机分成含乌司他丁的自体血冷心脏停搏液组(A组)、自体冷血心脏停搏液组(B组).分别于体外循环前5 min及主动脉开放后10 min检测心肌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水平,比较术中心脏复跳时间及复跳率,正性肌力药物评分情况.结果 主动脉开放10 min时B组SOD低于A组(P<0.01),MDA高于A组(P<0.01).A组心脏自动复跳时间及正性肌力药物评分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 含乌司他丁自体血冷心脏停搏液对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中未成熟心肌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乌司他丁对紫绀小儿心脏手术围术期的肺保护作用的影响,并进行术后7年随访。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选取本院于2010年1月至12月接受法洛四联症(TOF)矫治术的单纯TOF患儿184例。根据术中是否应用乌司他丁被分为两组:对照组(n=77)和乌司他丁组(n=107),年龄2个月~12岁,ASAⅡ~Ⅲ级,术后7年对患儿及家属进行随访。记录并统计分析患儿术后近远期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和死亡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乌司他丁组的术后总出血量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乌司他丁组术后延迟拔管的发生率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两组患者间住院肾功能衰竭发生率和死亡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年两组患者肾功能衰竭和死亡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可显著降低紫绀患儿心脏术后总出血量和术后延迟拔管的发生率,具有肺保护作用,对近、远期肾功能衰竭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患儿肺部感染的治疗作用。方法对作者医院2010—10/2012—12月收治的60例14岁以下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患儿,随机分为乌司他丁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上给予雾化吸入异丙托溴铵和氨溴索,定时叩背排痰等,根据痰培养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乌司他丁组给予乌司他丁5000U/kg,2次/d,持续5天;对照组不使用乌司他丁。观察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比较治疗1周内两组患儿动脉血氧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aO2)和氧合指数(oxygenation index,OI)动态变化情况;治疗后两组患儿(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PaCO2)、乳酸(lactic acid,LAC)和OI等;治疗后两组患儿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WBC)、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和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及肺部感染持续时间和抗生素使用时间。结果治疗过程中两组各有2例患儿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治疗后所有患儿均痊愈出院。乌司他丁组患儿在治疗3天后PaO2和OI曲线高于对照组,并持续至观察结束。与对照组比较,乌司他丁组患儿治疗后,PaCO2和OI高,LAC、WBC、PCT和CRP较低,肺部感染和抗生素使用时间较短。除PaCO2外,上述检测指标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乌司他丁对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患儿肺部感染的治疗作用明确,能够稳定病情,缩短肺部感染时间。  相似文献   

5.
杨宗英  马瑞彦  肖颖彬  刘梅  彭莉  王惠春  胡卫 《四川医学》2007,28(12):1376-1377
目的 初步探讨乌司他丁在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中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择60例先天性房间隔缺损或室间隔缺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与乌司他丁组(U组),每组各30例。手术均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完成。U组按乌司他丁1万U/kg使用,于麻醉后体外循环前加入1/2干预充液中,余1/2在开放上下腔静脉后加入氧和器中,C组不接受乌司他丁。检测术前、及术后24h心肌酶谱AST、LDH、CK,HDBH的变化以及术后24h心包引流量。结果 乌司他丁组术后24hAST、LDH、CK、HDBH的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使用乌司他丁组的活性要低于对照组的心肌酶谱活性,同时乌司他丁组的患者术后心包引流量要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乌司他丁在不停跳心脏手术体外循环期间可抑制AST、LDH、CK的活性,从而减轻CPB期间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起到良好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手术后出血、输血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62例在体外循环和心脏停搏下行二尖瓣置换患者纳入本前瞻、随机、双盲临床研究,患者于术前随机分配到乌司他丁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乌司他丁组患者体外循环预充乌司他丁5 000U/kg,对照组患者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检测围术期凝血功能参数: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测定(aPTT),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心肌血清标志物: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肌钙蛋白-I(cTnI);同时检测肌酐,乳酸;记录术后24 h内引流量、输血量、拔管时间、ICU时间、正性肌力药物使用情况等临床数据。结果与术前比较,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含量显著下降,PT、INR和aPTT显著延长,血清中D-二聚体、CK-MB、cTnI、肌酐和乳酸含量显著上升,但是乌司他丁组和对照组之间比较没有显著差异。围术期出血量和输血量比较也没有显著差异。但是乌司他丁组患者ICU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42.6 h vs 50.2 h,P=0.02)。结论体外循环二尖瓣置换手术中给予乌司他丁5 000U/kg不能降低术后失血量和输血量,但能够缩短患者术后ICU停留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UTI)在婴幼儿体外循环(CPB)心脏直视手术中对炎性因子的影响及肺保护作用.方法 36例小儿先心病患儿随机分为3组,每组12例,U1组UTI 5 000 U/kg、U2组UTI 10 000 U/kg、对照组(C组)用等量生理盐水代替.分别在麻醉诱导后(T1)、体外循环结束(T2)和术后2 h(T3)等时点采集血样,检测血浆IL-6、IL-8、IL-10和TNF-α.同时记录气道平均压、呼吸系统总顺应性(Crs)、吸入氧浓度和动脉血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乌司他丁组体外循环中及术后2 h Crs明显升高(P<0.05),血浆IL-6、IL-8、TNF-α明显降低(P<0.05),血浆IL-10明显升高(P<0.05).结论乌司他丁能有效地抑制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患儿围术期促炎细胞因子的释放,并上调抗炎细胞因子,因而能减轻体外循环引起的急性炎症反应,改善呼吸系统总顺应性;10 000 U/kg剂量的乌司他丁较使用5 000 U/kg者的肺保护作用更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联合应用乌司他丁和氨甲环酸对心脏瓣膜置换患者的心肌及血液保护作用。方法选取2010年12月至2011年12月体外循环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乌司他丁组、氨甲环酸组和乌司他丁+氨甲环酸复合组,每组20例。记录围术期各项临床参数,包括术中心脏复跳情况、体外循环时间、后并行时间、升主动脉阻闭时间、术后大剂量正性肌力药物使用例数、引流量、输血量、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ICU时间、并发症发生和住院死亡情况。检测不同时间点血液中血小板计数、血浆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含量。结果术后住院死亡4例,发生并发症5例。四组患者术后住院死亡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ICU时间与术后住院时间无显著差异。与对照组相比,其他三组术后血小板计数显著上升(P<0.05)。术中体外循环后并行时间复合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血浆中CKMB、cTnI含量、出血量和输血量均显著下降(P<0.05)。结论乌司他丁复合氨甲环酸用于心脏瓣膜置换术对心肌和血液具有良好保护作用,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乌司他丁对复杂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小儿体外循环围术期肺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对行心脏畸形根治手术的复杂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66例患儿,年龄60 d~4岁,随机分配于乌司他丁组和对照组.两组给药方案:乌司他丁组,注射用乌司他丁30 000 U/kg加入体外循环预充液,术后4h静脉注射乌司他丁10000 U/kg;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采集并对比两组术前(T0)、术后即时(T1)和术后12 h(T2)呼吸功能参数、动脉血气指标和炎症因子浓度.结果 乌司他丁组入选32例,对照组30例.乌司他丁组T1时点动脉血氧分压(PaO2)(305.80±77.49 vs 250.43±61.21)、氧合指数(OI)(432.77±118.40 vs 342.33±84.10)、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A-a)O2](154.67±89.69 vs 220.13±66.04)、吸气平台压(Pplat)(24.17±3.91 vs 27.13±5.02)、肺静态顺应性(Cst)(5.91±1.94 vs 4.83±1.53)均优于对照组(P<0.05),血清肿瘤坏死因子[(117.26±66.05) pg/mL vs(168.05±104.05) pg/mL]、白细胞介素-6[(129.74±88.97)pg/mL vs (185.61±107.49) pg/mL]浓度低于对照组(P<0.05);T2时点OI(372.24±122.35 vs 308.78±105.29)、Cst(6.68±2.63 vs 5.63±1.86),乌司他丁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机械通气延长率比较,乌司他丁组显著低于对照组(16.13% vs 43.33%,P<0.05).结论 围术期应用乌司他丁对复杂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小儿肺功能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不同剂量乌司他丁在婴幼儿体外循环中的肺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 (UTI)在婴幼儿体外循环 (CPB)心脏直视手术中对炎性因子的影响及肺保护作用。方法 36例小儿先心病患儿随机分为 3组 ,每组 12例 ,U1组UTI 5 0 0 0U/kg、U2组UTI 10 0 0 0U/kg、对照组 (C组 )用等量生理盐水代替。分别在麻醉诱导后 (T1)、体外循环结束 (T2 )和术后 2h(T3 )等时点采集血样 ,检测血浆IL 6、IL 8、IL 10和TNF α。同时记录气道平均压、呼吸系统总顺应性 (Crs)、吸入氧浓度和动脉血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 ,乌司他丁组体外循环中及术后 2hCrs明显升高 (P <0 .0 5 ) ,血浆IL 6、IL 8、TNF α明显降低 (P <0 .0 5 ) ,血浆IL 10明显升高 (P <0 .0 5 )。结论乌司他丁能有效地抑制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患儿围术期促炎细胞因子的释放 ,并上调抗炎细胞因子 ,因而能减轻体外循环引起的急性炎症反应 ,改善呼吸系统总顺应性 ;10 0 0 0U/kg剂量的乌司他丁较使用 5 0 0 0U/kg者的肺保护作用更佳  相似文献   

11.
李晓召  刘建华  蒋伟 《中外医疗》2013,32(20):17-19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法洛氏四联症体外循环期间心肌损伤的防护作用。方法 142例法洛氏四联症根治术患者随机分入对照组(A组)和乌司他丁组(B组),B组给予乌司他丁1.2万U/kg,A组以生理盐水代替。于麻醉诱导后即CPB前(T1)、CPB开始30min(T2)、开放主动脉30min(T3)、CPB停止6h(T4)和24h(T5)抽取动脉血测定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浓度及CK、CK–MB活性,记录升主动脉阻断时间、CPB时间。结果两组CPB开始前血清cTnI浓度及CK、CK-MB活性均在正常范围,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B两组血清cTnI浓度及CK、CK–MB活性在T2~T5时间点显著升高(P〈0.05);B组T3~T5时点的血清cTnI、CK和CK-MB值低于A组相同时点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T5时间点血清cTnI、CK、CK-MB值比T4时间点明显降低(P〈0.05)。结论乌司他丁可降低法洛氏四联症根治术CPB期间血清cTnI、CK及CK-MB的表达,起到心肌损伤保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通气策略对体外循环心脏术后急性肺损伤的影响。方法将施行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后并发低氧血症患者84例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n=46)采用单纯肺保护性通气方式进行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n=38)采用肺复张结合肺保护性通气方式进行机械通气治疗,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和住ICU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而肺顺应性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与复张/通气前比较,2组复张/通气时患者HR、MAP和CVP均有所变化,但幅度较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影响治疗;与复张/通气前比较,2组患者复张/通气后24h、48h时PaO2和PaO2/FiO2均显著提高(P〈0.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6.09%vs10.53%,P〉0.05)。结论肺复张术可有效改善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患者的低氧血症,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3.
张玫  马中原  伍湘伊  石文剑 《新疆医学》2011,41(3):17-19,14
目的:探讨肺动脉灌注含乌司他丁低温肺保护液后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二尖瓣置换手术病人6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例,乌司他丁组(乌司他丁0.5万u/kg,加入4℃舍氧冷血灌注液中进行肺动脉根部灌注);对照组(4℃合氧冷血灌注液进行肺动脉根部灌注)。检测体外循环(CPB)前、CPB后1/2、6h的肺泡氧和指数(OI)、呼吸指数(RI=A—aD02/Pa02)。结果:(1)体外循环后1/2h实验纽与对照组OI、R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较术前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1);(2)体外循环后6h实验组OI、RI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结论:乌司他丁能通过抑制炎症因子TNF—a的产生,促进抗炎因子IL-10的释放,调整机体促炎系统及抗炎系统动态平衡,从而抑制白细胞的激活、肺内聚集,减轻体外循环后肺损伤和通气功能障碍,减轻肺损伤,改善术后肺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老年患者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中气腹对其呼吸和循环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患者40例,ASAⅠ~Ⅱ,分为对照组(年龄〈65岁)及老年组(年龄〉65岁),每组20例.分别于CO2气腹前,气腹后30、60、120 min及术毕解除气腹后30、60 min监测记录患者CO、MAP、HR、CVP、SpO2、肺胸顺应性(Comp)、呼气末CO2分压(PETCO2)、气道峰压(Ppeak)、气道阻力(Raw)、抽动脉血测PH、PaCO2值,气管导管拔管时间、在PACU停留时间.结果拔管时间和PICU停留时间年老年组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各时点MAP、HR变化不明显;CO、Comp、pH气腹后明显下降(P〈0.05),CVP、PETCO2、Ppeak、Raw、PaCO2气腹后明显升高(P〈0.05),其中各指标优以老年组变化较为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患者腹腔镜下行结肠癌根治术会对呼吸和循环功能产生严重的影响,术中术后应加强呼吸和循环功能的管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利用加速度肌松监测法探讨低温体外循环对罗库溴铵肌松效应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心内直视术患者40例,ASAⅡ-Ⅲ级,随机分为2组:T组(n=20),自麻醉诱导至手术结束,采用TOF—Watch sx加速度肌松监测仪监测神经肌肉阻滞程度,并根据TOF值追加罗库溴铵;C组(n=20)为对照组,除诱导期间采用TOF—Watch SX加速度肌松监仪指导气管插管外,手术过程中根据临床经验追加罗库溴铵。记录以下指标:①诱导前、静注插管剂量罗库溴铵前、后及插管后各时点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②两组患者低温过程中罗库溴铵总用量、围手术期罗库溴铵总用量;③T组体外循环(CPB)前、低温过程中、复温后罗库溴铵维持时间。结果①两组病人插管时、插管后各时点平均动脉压(MAP)与诱导前相比无显著性(P〉0.05),心率(HR)与诱导前相比明显增快(P〈0.05或P〈0.01);②T组患者低温过程中罗库溴铵总用量明显少于C组,T组围术期罗库溴铵总用量也明显少于C组(P〈0.05);③T组低温过程中罗库溴铵维持时间明显长于降温前(P〈0.05),复温后罗库溴铵维持时间与降温前相比无差异性(P〉0.05)。结论低温体外循环中罗库溴铵用量明显减少,作用时间明显延长;罗库溴铵对心内直视手术病人血流动力学影响轻微;心内直视手术低温体外循环中应该对患者神经肌肉功能进行定量监测,便于指导肌松药的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深低温停循环(DHCA)与局部低流量脑灌(RCP)在小儿主动脉弓中断(IAA)纠治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总结31例3个月以下的IAA合并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的婴儿手术病例,分为DHCA和RCP两组不同的体外循环方式,对术中转流时间,阻断时间,红细胞比容,停循环或脑灌时间,呼吸机插管时间,ICU滞留时间,术后低心排出量,肾功能衰竭,肺部炎症,出凝血障碍,多器官功能障碍,神经系统并发症,院内死亡率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RCP组手术的体外循环时间,阻断时间及脑灌时间显著长于DHCA组。DHCA组患儿死亡1例,神经系统并发症2例,RCP组无死亡和神经系统并发症,但两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IAA手术需要较长时间在主动脉上进行操作,采用RCP技术可以更好的保护神经系统功能,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单肺通气(OLV)时不同潮气量(VT)对呼吸力学、血气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30例符合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Ⅱ级行食道癌根治术患者,麻醉诱导后行双腔支气管插管,所有患者均先采用潮气量10ml/kg,呼吸频率12次/min双肺通气30min后转为单肺通气,OLV期间在保持分钟通气量不变的情况下,随机分为三组:小潮气量组(A组),常规潮气量组(B组),大潮气量组(C组),每组患者分别于OLV前、OLV后30min、OLV后60min(分别称为T1、T2、T3)抽动脉血行血气分析,同时监测气道峰压(Ppeak)、气道阻力(Raw)。结果OLV后30min、60min,各组间PaO2差异无显著性。Ppeak及Raw随潮气量增加而升高(P〈0.05)。OLV后A组Ppeak及Raw最小,但OLV后A组PaCO2比其他两组显著升高(P〈0.05)。OLV后C组PaCO2低于A、B组(P〈0.05),单肺通气后C组Ppeak及Raw值最大、显著高于A、B组(P〈0.05),与T1相比较显著增高(P〈0.05)。OLV后B组Raw高于A组(P〈0.05),但B组Ppeak及Raw保持在正常水平,OLV后B组获得较好的通气效果,PaO2、SpO2及PaCO2均较满意。结论单肺通气时采用常规潮气量组(VT=10ml/kg,f=12次/min)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相对其它两组小,是较为合适的通气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在腹主动脉瘤切除术中开放主动脉阻断后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和肺动脉压升高的预防作用。方法行腹主动脉瘤切除术的16例腹主动脉瘤患者分为2组,每组8例。观察组患者在开放腹主动脉阻断前静脉推注30万U乌司他丁;对照组患者同期未给予任何干预。观察2组患者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平均肺动脉压(MPAP)、肺动脉楔压(PAWP)、平均动脉压(MAP)、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及心输出量;采集动脉和混合静脉血检测pH值、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血红蛋白和血氧饱和度(SvO2),并计算肺分流指数;测定2组患者血液丙二醛(MDA)、髓过氧化物酶(MPO)、粒细胞弹性蛋白酶(GEL)、α1-抗胰蛋白酶(α1-AT)、血栓素B2(TXB2)等免疫学指标。结果开放主动脉阻断前2组患者的主动脉阻断时间、手术时间、失血量、补液量、HR、MAP、MPAP、CVP、PAWP、SvO2、pH、PaO2、PaCO2比较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开放主动脉阻断后10 min时MPAP明显高于主动脉阻断前(P<0.05),而观察组开放主动脉阻断后MPAP与阻断前比较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放主动脉阻断前后,2组MDA、TXB2、GEL、α1-AT水平比较均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开放主动脉阻断后10、30、60 min时,观察组开放主动脉阻断后30、60 min时,血浆MPO水平显著低于主动脉阻断前(P<0.05)。在开放主动脉阻断后,对照组肺分流指数逐步升高,阻断后60 min时,对照组的肺分流指数明显高于主动脉阻断前(P<0.05);而观察组的肺分流指数则逐步降低,阻断后60 min时,观察组肺分流指数明显低于开放主动脉阻断前(P<0.05)。结论乌司他丁在腹主动脉瘤切除术中开放主动脉阻断后能有效预防一过性的肺动脉压升高及肺内分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