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IntroductionGenerally,waterisreleasedfromreservoirstoserveseveralpurposessuchasmu-nicipal,industrialandirrigationwatersupply,floodcontrol,hydropowergeneration,waterqualityimprovement,andrecreationsetc.Someoftheobjectivesareusuallycon-flictingandthereisnosinglesolutiontosatisfythemallsimultaneously.Decisionsonwaterdistributionsareoftendifficulttomakeduetothelargescaleandmultipleobjec-tivenatureofareservoirsystem.Asaresult,acompromisehastobereacheddependingonthereservoirmanager’sjudgementandex…  相似文献   

2.
The principal means of conserving water and utilizing hydropower in China is to exploit the use of a series of reservoirs in a cascade. This method and its inherent engineering safety problems are receiving increasing attention nowadays. In the field of engineering safety analysis, much work has focused on single reservoir projects in the past few years, but there is little research available on the safety risk analysis of cascade reservoirs, either within China or internationally. Therefore, a framework for risk analysis on the cascade reservoir system based on the theory of system engineering is constructed in this article. A cascading failure model is established and the connection degree factor discussed. In addition, the importance degree of the subsystem, which can be calculated by combining the 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 and the entropy weight method, is explained. According to brittleness theory of a complex system, brittle risk entropy is proposed as a performance index for measuring the collapse uncertainty of the cascade reservoir system. In addition, the brittle risk of the cascade reservoir system is predicted, which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safety analysis in water conservation and hydropower construction projects in China.  相似文献   

3.
基于收益特性分析选择制造业信息系统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系统(IS)应用是企业提高其竞争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企业应用的各种IS组成企业IS应用组合系统,各子系统相互配合而产生协同效应,使得系统总体功能可以大于各子系统功能之和,而且部分子系统功能的发挥依赖于企业特性。在于收益特性分析选择制造业信息系统应用的方法,首先是根据IS应用与企业特性关系分析确定各项IS应用的初始优先顺序,然后根据协同效应对初始顺序进行调整,得到最终优先顺序。这种方法充分利用了前人对IS应用的研究成果,综合考虑企业特性与协同效应对IS应用收益的影响。有利于提高IS应用投资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通过引入现代油藏经营管理的概念,强调在海洋油田开发中油藏地质和钻井工程的协同化;基于现代油藏经营管理理念,结合海洋某油田开发生产的实际情况,指出油藏地质和钻井工程协同化是提高海洋油气田开发水平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混沌和混沌控制是非线性动力系统的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概念 ,是智能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介绍了混沌的产生、特点及混沌控制的方法 ,阐述了混沌理论的普遍应用 ,指出混沌控制这一颇具起色的研究方向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应用方面都具有十分诱人的前景  相似文献   

6.
竞合关系下的知识联盟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竞合关系(竞争与合作的并存)已成为当前激烈竞争商业背景下企业发展的一个模式,运用博弈的方法分析了竞合关系下知识联盟之间的知识共享,提出了知识联盟管理的理论模型—知识竞合的博弈模型,阐释了知识联盟管理的本质是对知识竞合伙伴的协调和控制.通过对互补型知识联盟和协同型知识联盟两种联盟管理模式的比较,进一步说明了知识联盟双方通过对竞合关系契约的有效管理实现知识共享的双赢.  相似文献   

7.
塔中16油田中低渗边水油藏的高效开发实践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塔里木油田的塔中16油田为例,介绍一种适合层状低渗边水油藏特点的开发模式。开发初期通过对水平井、直井试井的产能对比,确定了以水平井为主、直井为辅,沿构造轴线布井的思路,运用容积法和数值模拟方法确定了油藏的水体大小。水平井见水后,采取保持工作制度稳定,有效地控制了含水率的快速上升。通过计算每采出l%地质储量的平均地层压降来评价驱动能量,证明塔中16油田的开发效果非常好,说明采用塔中16油田的模式能高效开发层状中低渗边水油藏。  相似文献   

8.
岳城水库作为华北地区重要饮用水源地,水库的富营养化程度直接体现水质的好坏,但随着数年连续干旱、蓄水量逐步减少的情况,岳城水库面临水质富营养化的压力也越来越大.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和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对水库2001—2010年的富营养化程度进行分析对比,模糊综合评价法的结果是水库水质的富营养化程度在中富营养和富营养之间,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的结果为水库水质属于中营养,2种方法评判结果的总体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均表明水库的富营养化程度在逐渐好转.水库的富营养化主要是由氮引起的,因此急需对上游和周边的氮污染源进行治理.  相似文献   

9.
通过现场调研大量病险水库大坝防渗加固案例,结合文献介绍,归纳总结了勘察设计及施工阶段可能影响防渗墙防渗效果的诸多因素,并对其可能导致的不良效果进行合理归并分类。基于上述分类,建立简化物理模型,采用Geostudio中seep/w模块开展渗流模拟,评估土石坝防渗墙加固后的防渗效果。最终以某水库防渗加固的效果为例,针对存在质量缺陷、防渗结构形式差异、水位变动引起非稳定渗流等工况进行分析,通过出逸点水力坡降、渗流量等要素评估各工况因素对防渗效果的影响程度,结合浸润线形态开展防渗体防渗效果不良原因初判,并对稳态下不同库水位水平及库水位变动工况进行数值模拟,比较分析其浸润线形态差异,结果显示贯穿缺陷严重削弱了防渗墙防渗效果,不同库水位骤升骤降速率下的浸润线变化与稳态库水位相比在上游出现了"延缓上升"与"延缓下降"现象,通过以上研究为病险水库防渗加固整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对水库汛期建立模糊集合,应用模糊集合的理论对水库汛期分期进行研究,以此掌握水库汛期演变过程和汛期隶属度,得出模糊集合理论能很好地描述水库汛期变化规律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针对海相砂岩FOURD油藏大排量生产,发现底水油藏开发过程中不同位置水驱孔隙体积倍数不同,而常规行标中测量的实验不足以表现高水驱倍数后的油藏渗流特征。高水驱实验结果表明,不同黏土含量岩心水驱倍数的半对数与驱油效率呈线性关系,底水油藏水驱波及系数缓慢增加。基于FOURD油藏实际资料,采用数值模拟技术表征了油藏时变特征;针对FOURD油藏南北动态不同、南区水淹程度高、波及程度难以提高的问题,提出了以提液方式再提升油藏驱油效率的方案,针对北区波及程度不高的区域提出了进行井网加密的后期挖潜方案。采用该极限挖潜策略后,根据数值模拟及实际矿场应用,波及系数提高了11.1%,标定采收率提高了4.5%。  相似文献   

12.
针对Web应用安全评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熵权和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的Web应用安全评估模型.该模型将熵权与模糊理论相结合,利用熵权系数法确定Web应用安全评价因素集中的权重向量,采用最大隶属度原则确定安全漏洞风险等级.实例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简单、实用,能有效进行Web应用安全漏洞风险等级的评估.  相似文献   

13.
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的熵权属性识别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水资源承载力分析的结构特点,在传统多目标分析决策技术的基础上,将熵值法与属性识别模型相结合,建立了基于熵权的属性识别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模型,应用熵值法来确定权重系数,避免了权重系数确定的主观性问题,用一种新的方法进行水环境承载力评价.结合实际应用的结果表明,其评价结果合理,适用于水环境承载力评价.  相似文献   

14.
提出基于熵权法和模糊数学理论综合建立城市水资源风险评估模型,可对城市水资源短缺风险进行综合评估和等级划分.首先,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利用熵权法计算不同准则在综合评价体系中的权重系数;最后利用模糊数学理论计算城市缺水程度的综合隶属度,根据所得到的综合隶属度来划分城市缺水程度等级.通过模型对北京市水资源体系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北京市为严重缺水城市.  相似文献   

15.
底水油藏水平井开发见水后生产动态预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水平井技术是开发底水油藏、延长油井见水时间与提高底水油藏采收率的一项重要技术,但是水平井见水后的动态预测与控制是这项技术的难点。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水平井开发底水油藏的简化物理模型,并从此模型出发经过推导与简化得到了一个简单易行的水平井开发底水油藏见水后动态生产规律的预测方法,编制了计算机程序,结合华北任丘油田水平实际生产情况进行了预测分析与应用。从实例预测对比结果可以看出,该方法预测精度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6.
探讨了大气的熵概念,研究了熵理论在大气动力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究潜山裂缝气藏分段控水机制,以惠州26?6凝析气田为基础,通过实验参数设计、潜山裂缝地层设计和分段控水工艺设计,开展建立裂缝气藏控水物理实验模型、均衡气水界面和分段控水实验评价。研究表明,分段式控水可以有效延长无水采气期,一定程度上延缓了见水时间;不同产状的裂缝与水平井段组合不同,产气特征差异较大;水平井分段控水与气藏渗流作用是一个复杂耦合过程,盲管段与生产段匹配直接影响气井的产能,生产段打开程度、盲管段长度、盲管段位置是影响裂缝气藏产能的主要因素。研究成果旨在建立潜山气藏分段控水开发的模式,为合理科学的海上凝析气田水平井控水研究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8.
针对传统重力式热管管外对流换热效果较差、携带极限制约传热性能的提高等问题,运用场协同理论,提出一种新式重力式热管的设计方法,以解决传统重力式热管冷凝段与外部流体场协同程度不均匀的问题。依据声速极限确定蒸汽腔的横截面积,依据蒸发段吸热与冷凝段放热基本平衡确定新结构蒸发段的最大长度,并给出重力式热管的最小壁厚和最小端盖厚度,该新式重力式热管具有能改善冷凝段场协同均匀程度的可供冷流体通过的内部流道。本文给出的错流式热管设计参数对于生产实际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发展趋势与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现代石油地质学与油气田开发工程的交叉学科,油气田开发地质学为提高油气田开发水平及技术应用效果发挥了重要作用.未来油气藏描述技术将以快速获得油气藏各尺度下的三维结构动态变化信息为目标,对油气藏物理化学、地球化学性质的变化及评价、控制技术的需求将更加迫切.剩余油分布理论及预测技术、油气藏开发演变理论与控制工程将大有所为.复杂油气藏的认识将更多的依赖于地质力学、岩石物理学、界面化学、粘土矿物学、纳米科学与技术.文章讨论了学科中长期发展目标和战略任务,指出油气藏岩石物理学、油气藏开发地球化学、非常规天然气开发地质学、油气藏描述及开发地质建模、剩余油分布理论及开发工程是优先重点发展领域,强调必须狠抓典型基地建设,形成长期稳定的理论和技术创新基地.  相似文献   

20.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procedure control and the characteristic of stochastic of inflow and water demands, 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application of adaptive control to a water resources regulation system. The main control objective is to approach the vested target of water resources allocation by controlling the reservoir discharge and water demand. The adaptive control implemented is based on the linear quadratic control approach. Models of water balance, reservoir adjusted model and allocation model are used for the control purposes. The results show the performance of this adaptive scheme and its ability to control the water resources allocation proces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