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0 毫秒
1.
在这个明媚的春天,Sammi郑秀文终于走出抑郁症的阴影,回来了。我们应该祝福她。要知道,抑郁症就像牙疼,常常不被看做是一种病,但是"牙疼不是病,疼起来要人命",抑郁更甚,因之自杀的人很多,香港巨星张国荣即是典型例子。  相似文献   

2.
蒲昭和 《家庭医药》2016,(11):30-31
正9月16日,青年演员乔任梁因抑郁症自杀的消息震惊网络,再次唤起人们对抑郁症这一隐形杀手的关注。据调查,娱乐明星长期生活于高压状态中,属抑郁症高发人群,比如,影视名人张国荣、歌手陈琳、演员贾宏声、尚于博,以及韩国演员李恩珠等,都是因为抑郁症而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抑郁症青睐追求完美者患抑郁症确与人承受的过度压力有关,但性格因素也不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国防生有自杀意念者心身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以便有针对性的采取心理干预,提高其心身健康水平。方法随机整群抽取某高校国防生519名,采用《中国军人心身健康量表》测试心身健康水平,将第63条目"有想死的念头"得分等于1分定义为有自杀意念。同时采用《军人心理疾病预测量表》探讨其危险因素。结果国防生自杀意念的发生率为10.3%,除呼吸系、消化系和皮肤因子外,有自杀意念组心身健康量表总分、心理健康因子、躯体健康因子以及其余各因子分均显著高于无自杀意念组(P〈0.05或0.01);相关分析的结果显示,有自杀意念者的焦虑、抑郁与其成长经历、个性内向、心理防御不良、社会支持缺乏呈显著正相关(r=0.277~0.666,P〈0.05或0.01),个性内向、心理防御不良、社会支持缺乏、应激源与心身健康总分、心理健康因子分及躯体健康因子分亦呈显著正相关(r=0.292~0.691,P〈0.05或0.01);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心理防御不良分别进入以有自杀意念者的心身健康总分、心理健康因子、躯体健康因子、焦虑及抑郁因子分为因变量的多元回归方程(P〈0.01)。结论国防生有自杀意念者心身健康状况较差,心理防御不良是自杀意念者心身健康状况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基层官兵的自杀认识和自杀态度与其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方法对某部553名官兵,使用自制自杀认识问卷和自杀态度问卷(QSA)、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测评,对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心理健康状况对自杀认识和自杀态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基层官兵对自杀认识总均分为4.84±2.14,整体认知水平偏低,且年龄、职业与心理健康状况与自杀认识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官兵的心理健康状况与自杀态度存在弱相关性。对心理健康状态较好者,自杀持反对、否定、排斥和歧视态度者较多,心理健康状况较差者对自杀性质、自杀者持矛盾或中立态度者较多,对自杀者家属持理解、宽容态度者较多。结论基层官兵对自杀前行为征兆等知识了解较少,心理健康状况影响对自杀者的态度。加强自杀知识教育,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可作为预防部队官兵自杀的有效策略之一。  相似文献   

5.
海洛因依赖者自杀意念、性别差异和人际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究海洛因依赖者的自杀意念及相关情况。方法:根据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中的自杀意念变量将样本分为无自杀意念组与自杀意念组,作自杀意念与吸毒方式、戒毒月数、性别、文化等分类变量的卡方检验。对有自杀意念以不同方式吸毒的男、女吸毒者的90项症状进行t检验。结果:烫吸组比静注组自杀意念高(P<0.05),戒毒第一个月自杀意念最高,而后逐月降低(P<0.05),女性吸毒者比男性吸毒者自杀意念高(P<0.05),初中文化吸毒者自杀意念最高,其次是高中、大专以上文化,小学和文盲最低(P<0.05)。烫吸组有自杀意念的性别间90项症状比较,女性有43项症状比男性严重(P<0.05)。结论:吸毒者自杀意念女性较男性高,戒毒第一个月有较高的自杀风险,随着戒毒时间延长,自杀意念逐渐降低,文化程度和吸毒方式与自杀意念有一定关系。有自杀意念、烫吸方式吸毒的女性海洛因依赖者的人际关系比同组的男性差。  相似文献   

6.
认知疗法对自杀意念和行为的干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认知疗法对自杀意念和自杀未遂者的干预效果。方法对门诊和住院有严重自杀意念158人和20名自杀未遂者进行贝克的识别自动化思维,识别错误认知和真实性检验技术和梅肯鲍姆的技能获得和复述技术进行心理干预。结果动摇自杀意念效果明显,歪曲认知有所改变,SCL-90平均减分率大于25%,心理状况好转。结论认知疗法是早期消除自杀观念,稳定情绪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陈敦涛  王妍妮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1):1676-1677
自杀是精神科较为常见的急危事件之一,也是精神疾病患者死亡的最常见原因[1].如何对该类患者自杀现象的发生进行很好地预防工作,已成为精神卫生领域中需要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2].现对本院2001年10月至2011年10月住院有自杀行为的32例精神病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患有精神疾病且具有自杀行为的住院患者32例中,男24例(75%),女8例(25%),年龄16~58岁,平均(32.8±11.3)岁.死亡3例,精神症状支配发生自杀危险者18例(56%);药物不良反应致自杀危险者4例(13%);负性心理反应引起自杀行为者6例(19%);受家庭社会因素产生自杀行为者2例(6%);性格特征所致自杀危险者2例(6%).  相似文献   

8.
新入伍士兵自杀意念与自杀行为影响因素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分析影响新入伍士兵自杀意念与自杀行为的主要因素,为自杀预防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取随机整群抽样的方式对5345名官兵使用SCL-90问卷筛查,对筛查阳性者再实施半结构式访谈定性,确认自杀意念形成的主要相关因素。结果存在不同程度自杀意念者共171人,占调查人数的3.1%,其中13人有过对有关实施方式的计划。自杀意念和行为形成的因素中,家庭因素影响较多,主要是家庭关系、家族史、家庭经济等。结论新入伍士兵自杀意念和自杀行为形成过程中,家庭是重要的因素,进行预防性自杀干预时,应对其家庭因素给予充分的关注。  相似文献   

9.
精神病患者自杀的防范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精神病科,安全问题是医护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它标志着医疗的成败。而自杀病人是安全问题中最突出尖锐的问题,精神病人因受幻觉、妄想等症状的支配,常可发生冲动、伤人、逃跑等意外事件,严重威胁病人的生命安全,因此,提高安全护理技术水平,加强防范措施是非常必要的。1病人自杀的方式关于精神病人的自杀方式,报道不一,有一院外精神病人自杀报导主要是服毒(70%),其次是自缢、跳楼、撞车等方式。笔者认为,自杀方式主要受环境因素及文化背景影响,住院病人因有较严格的服药制度,造成藏药后大量吞服自杀的机会少,而得到自缢工具则较容易,如毛巾…  相似文献   

10.
葛兰素史克公司不同意其5-羟色胺重摄取抑制剂(SSRI)帕罗西汀与成年人的自杀增加有关。公司认为,帕罗西汀增加成年人自杀的根据只是从40个研究报告中有选择的16个得到的。试验中服用帕罗西汀的总计916名,安慰剂为550名,多数用药6周。结果研究病例中无1名自杀,帕罗西汀组7名有自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学生自杀行为的调查与评估,分析学生自杀行为的原因。方法:本项调查使用自编的自杀行为调查登记表,对自杀未遂者和其家属,或者其他求助者与陪同者进行逐项询问并登记,内容包括学生自杀行为的基本信息和相关因素。结果:65名学生中,男性25例(38.5%),女性40例(61.5%),本次自杀时年龄12~35岁,本次自杀平均年龄为(19.56±15.24)岁。18例(27.7%)诊断为精神疾病,59例(90.7%)在本次自杀前1个月遭遇了明显的生活事件和心理应激,跳楼和服用药物及其他化学物质是最常见的自杀方法,分别占49.2%和23.1%。结论:精神疾病依然是学校学生自杀行为最常见的危险因素,学生自杀前遭遇的生活事件和心理应激是诱发学生自杀的主要因素。建议学校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发现有自杀企图的学生,应及时进行心理疏导,降低学生自杀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海洛因依赖者的自杀态度,为预防海洛因依赖者自杀提供参考。方法:用自杀态度问卷海洛因依赖者及普通人进行调查,两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海洛因依赖者对自杀行为表示宽容、理解、肯定的人数显著高于普通人;对自杀行为表示反对的人显著低于普通人。对自杀者的态度、对自杀者家属的态度、对安乐死的态度,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海洛因依赖者是自杀的高危人群,应给予关注及相应的干预。  相似文献   

13.
正提及出汗,很多人认为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其实这种看法不完全正确。现代医学认为,出汗是人体体温调节的重要方式。中医学认为,"汗乃人之津液,存于阳者为津,存于阴者为液,发泄于外者为汗",指出汗液为人体津液的一种,并与血液有密切关系,所谓血汗同源。  相似文献   

14.
目的及早发现产后抑郁症的自杀观念及自杀行为,防止意外发生。方法使用《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对妇幼保健院的孕产妇进行抑郁症的诊断,并分析其临床资料,提出护理要点。结果在768例产后2周的产妇中发现抑郁症患者56例,发生率为7.3%。其中有自杀观念及自杀行为者共42例,占总患病率的75.0%,治疗护理的要点是预防自杀行为的发生。结论产后抑郁症患者多数有自杀观念和自杀行为,医护人员将该类症状患者作为重要治疗护理人群。  相似文献   

15.
李建丰 《中国处方药》2014,(12):148-148
目的探讨对精神科有自杀倾向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3年4月期间在精神科中出现自杀倾向的34例患者为试验组,对其开展护理干预模式,再选取2011年3月-2012年3月期间未开展护理干预模式出现自杀倾向的39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护理后自杀倾向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试验组自杀死亡率也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精神科自杀倾向患者中实施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患者自杀倾向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蓝色的天空不下雨--抑郁症的研究和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抑郁症是一类严重危害人类身心健康的常见精神疾病,主要表现为情绪的持久低落,兴趣的丧失,思维迟钝,意志行为减少,严重者伴有自杀观念和行为,部分抑郁症患者会出现幻觉和妄想。 当前世界十大疾病中,抑郁症名列第五位,其患病率已经超过了人们认为很常见的咽喉炎和冠心病,  相似文献   

17.
自杀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荣山 《河北医药》2005,27(8):633-634
根据现有的数据,自杀是许多国家人群中前十位死因之一,同时是15~34岁人群中第2~3位的死亡原因。据估计,每年至少有10倍于自杀死亡的自杀未遂者需要医疗救治。在许多国家,自杀未遂是医院急诊室年轻人重要的就诊原因。1996年全球53个国家自杀年龄标化病死率为15.1/10万,男性24.0,10万,女性6.8/10万。据统计,我国每年至少有25万人自杀,200万人自杀未遂。  相似文献   

18.
心理干预对药物滥用者自杀意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预防药物滥用者自杀意念的影响。方法:对经住院脱瘾回归社区的药物滥用者48例进行每周3次,每次1小时,病人家属每周1次,每次2小时,共4周的心理干预治疗,并与48例对照组的自杀意念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自杀意念量表平均分(8.7±4.2),与对照组平均分(4.1±2.9)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1);试验组自杀发生率、自杀频度、治疗痊愈率、对治疗的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对药物滥用者早期危机干预、急性期治疗和巩固维持治疗及回归家庭社会全过程的综合干预,能有效预防药物滥用者发生自杀的危险。  相似文献   

19.
住院精神病人自杀行为分析与防范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易秋香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5):2349-2351
目的:探讨住院精神病人自杀的原因及规律,制订相应的防范措施.方法:对本院收治的2 888例住院精神病人中20例有自杀行为的病人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例自杀者中,青春期者较多见,自杀行为多发生于疾病的初期与缓解期:以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多见;自缢是自杀的常见方式;自杀时间多在午夜以后.结论:住院精神病病人自杀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加强安全措施,及早对病人采取预防措施及心理护理,可预防、降低患者的自杀率.  相似文献   

20.
精神病患者自杀是精神科护理中最为棘手的问题之一,它可以发生在疾病的各个阶段,自杀行为有的表现明显,有的则很隐蔽,其方式和方法往往是常人难以预料的,这就给我们的护理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因此,我们应用明尼苏达多相个性测查(以下简称MMPI),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掌握患者的行为动机,在预防患者自杀方面,取得了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测查样本 1998年9月至12月间住院患者有自杀倾向者20例。性别:男性13例,女性7例。年龄:≤45岁15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