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6 毫秒
1.
头花蓼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研究头花蓼不同溶剂提取物对 α -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 方法 :采用索氏提取法对头花蓼进行不同溶剂提取,以体外法测定各提取物对 α- 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 结果: 头花蓼各提取物均具有较好的 α -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其中头花蓼的甲醇提取物抑制活性最高(IC50 1.68 μg·mL-1),乙酸乙酯提取物(IC50 7.27 μg·mL-1)和石油醚提取物(IC50 116.81 μg·mL-1)的活性次之。3个提取物活性均远大于阳性对照acarbose(IC50 1 081.27 μg·mL-1)。且各提取物对 α- 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均具有剂量依赖性。 结论: 头花蓼甲醇提取物对 α- 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效果非常显著,具有很好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2.
青蒿琥酯抗肝癌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目的 :研究青蒿琥酯的抗肝癌作用。方法 :运用小鼠肝癌H22 癌模型、MTT法和集落形成法 ,观察青蒿琥酯对荷瘤鼠和人肝癌SMMC-772 1细胞株的作用。结果 :口服青蒿琥酯 30 0mg·kg-1·d-1,肿瘤受到明显抑制 ,抑瘤率在 3次实验中分别为 49.1% ,48.7% ,46.6% ;小鼠生存时间明显延长。青蒿琥酯与 5-氟尿嘧啶有协同抗肿瘤作用。青蒿琥酯体外对人肝癌细胞有明显细胞毒作用 ,其IC50为 2.07μg·ml-1,同时抑制人肝癌SMMC-7721克隆原细胞形成集落 ,其IC50为2.48μg·ml-1。结论 :口服青蒿琥酯有抗肝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3.
HPLC同时测定护肤粉刺霜中4种有效成分的含量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测定护肤粉刺霜中甲硝唑、氯霉素、地塞米松磷酸钠及维生素A酸的含量。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以氢化可的松为内标,Nova-Pak C18柱,甲醇 水为流动相;变换检测波长;梯度洗脱。结果:一次进样即可完成4种化学性质不同组分的含量分析。甲硝唑6.046 μg·ml-1~66.51 μg·ml-1,氯霉素5.872 μg·ml-1~64.59 μg·ml-1,地塞米松磷酸钠0.602 2 μg·ml-1~6.624 μg·ml-1,维生素A酸0.4654 μg·ml-1~5.119 μg·ml-1范围内,峰面积与其浓度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依次为96.51%,RSD=1.3%;98.74%,RSD=0.9%,96.03%,RSD=1.7%,97.61%,1.9%。结论: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作为样品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4.
菰帽悬钩子三萜糖酯的体外抗肿瘤活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以柔红霉素为阳性对照,研究了从传统中药菰帽悬钩子中提取的3种三萜糖酯对人肝癌细胞BEL-7402,人白血病细胞K562,小鼠黑色素瘤B16的体外抗肿瘤活性。方法:细胞存活率用MTT快速比色法测定,直线回归求出半存活浓度。结果:3种三萜糖酯中,有2种对3种癌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在25.8~113.3μg·ml-1间,较阳性对照柔红霉素活性弱(4.7~20.9μg·ml-1),另一种无抗癌活性(>400μg·ml-1);五环三萜2位上的-OH基削弱了三萜糖酯的抗癌活性。  相似文献   

5.
两种预防新生儿眼炎药物的体外抗菌活性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测定并比较2种用于预防新生儿眼炎的药物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采用肉汤二倍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和最低杀菌浓度。结果:硝酸银滴眼液对新生儿眼炎常见致病菌金葡菌、肺炎球菌与淋球菌的MIC50为<4~8μg·ml-1,MBC90为8~32μg·ml-1;聚维酮碘滴眼液对受试菌的MIC50为64~256μg·ml-1,MBC90为512μg·ml-1。结论:硝酸银滴眼液和聚维酮碘滴眼液对新生儿眼炎常见致病菌都具抑菌和杀菌作用,但硝酸银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6.
异烟肼缓释胶囊的研制及药动学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制备异烟肼缓释胶囊,评价人体内药动学、生物利用度及患者体内血药浓度。方法:乙基纤维素为载体,相分离 凝聚法制微囊,转篮法测释放特性;紫外光度法测10名志愿者单剂量po400mg异烟肼缓释胶囊与普通片后血药浓度,数据经MCP86药动学程序处理。结果:体外释药:普通片T50=0.032h;缓释胶囊:T50=1h,释药10h以上。普通片cmax=11.12μg·ml-1,tmax=1.41h,K:0.201h-1;36h血药浓度:0μg·ml-1。缓释胶囊:cmax=4.99μg·ml-1,tmax=1.80h,K=0.03·h-1,36h血药浓度:1.63μg·ml-1。配对与双侧检验结果表明:两者除tmax无显著性差异外,cmax及消除速率常数(k)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患者体内血药浓度:普通片与缓释胶囊分别为:1.5h时:(8.24±2.60)μg·ml-1,(3.69±0.51)μg·ml-1;36h:0μg·ml-1,2.09μg·ml-1。结论:该缓释胶囊处方合理、工艺简单,适用于工业化生产,可为结核患者临床防治提供一个新剂型。  相似文献   

7.
3种中药体外抗巨细胞病毒效应的比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中药金叶败毒注射液、板蓝根注射液、路边青注射液抗人巨细胞病毒 (HCMVAD16 9)作用的差异。方法 :采用细胞病变 (CPE)抑制法观察这 3种中药对HCMVAD169毒株的抑制作用。使用MTT法检测细胞的损伤程度 ,并利用A值评价 3种中药的抗HCMV的效应。结果 :金叶败毒注射液的半数中毒浓度 (TD50 )为 20g·L-1,半数有效浓度 (IC50 )为 5.65g·L-1,治疗指数 (TI)为 3.54 ;板蓝根注射液的TD50 为 10.23g·L-1,ICsub>50 为 3g·L-1,TI为 3.41;路边青注射液TD50 为 20 .23g·L-1,IC50 为 5 .71g·L-1,TI为 3.54。 3种中药均具有抗HCMV的作用 ,且随药物浓度的增高其作用也增强。但这 3种中药抗HCMV作用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在 1∶2 0 0 ,金叶败毒注射液、板蓝根注射液、路边青注射液均具有较强的抗病毒作用 ,都是理想的抗HCMV中药。  相似文献   

8.
阿司匹林缓释片的研制及药代动力学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制备阿司匹林缓释片,评价人体内动力学、相对生物利用度及血药浓度。方法:以羟丙甲纤维素,聚丙烯酸树脂Ⅱ为释放阻滞剂制备缓释片,转篮法测释放度,高效液相色谱法测10名男性健康志愿者交叉po 50mg肠溶片和缓释片后的血药浓度,数据经3P87软件微机处理。结果:体外释药:肠溶片t50=2.4h,缓释片t50=4.5h。释药9h以上。单剂量 po 加肠溶片和缓释片cmax分别为(7.96士1.65)μg·ml-1和(3.03士0.22)μg·ml-1(P<0.01)。t1/2R分别为(2.89士0.93)h和(7.81士2.16)h。(P<0.01)。AUCo~24h为(64.53土8.86)μg·h·ml-1和(66.49士12.55)μg·h·ml-1(P>0.05),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3.49士12.32)%。多剂量po加肠溶片和缓释片。Cmin分别为(0.54士0.20)μg·ml-1和(1.25士0.27)μg·ml-1(P<0.01)0。分别为(6.86士1.09)μg·ml-1和(3.29士0.41)μg·ml-1(P<0.01)。FI分别为(1.73士0.16)和(0.86士0.23)(P<0.01)。结论:该缓释片处方合理,工艺简单,适合于工业化生产,为预防和治疗血栓形成提供一个新的剂型。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丹参水溶液提取物总丹酚酸和银杏叶提取物EGb761对血管平滑肌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进行了比较研究。方法选用培养的10~20代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用于实验研究。细胞用H2O22(100μmol·L-1)处理1h造成细胞氧化损伤模型,采用MTT方法观察总丹酚酸和EGb761对H2O2损伤细胞生存率的影响,同时以乳酸脱氢酶(LDH)、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3种物质变化作为指标,观察了总丹酚酸和EGb761对H2O2损伤血管平滑肌细胞的保护作用。结果总丹酚酸100,10 μg·mL-1能显著提高细胞的存活率,而总丹酚酸1μg·mL-1和EGb761 100,10,1μg·mL-1对细胞的存活率没有明显的升高作用;总丹酚酸100 μg·mL-1,EGb761 100,10,1 μg·mL-1均能显著降低H2O2损伤细胞上清液中LDH 的量,总丹酚酸10,1 μg·mL-1作用不显著;EGb761 100,10 μg·mL-1能明显降低细胞上清中MDA的量,EGb761 1 μg·mL-1及总丹酚酸100,10,1μg·mL-1作用不明显;总丹酚酸100,10,1 μg·mL-1和EGb761 100,10 μg·mL-1明显降低H2O2损伤引起NO的释放。结论总丹酚酸和EGb761对H2O2损伤的血管平滑肌有保护作用,但作用机制似乎有所不同,需要做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林洁 《中国药学杂志》2002,22(8):474-475
 目的:用HPLC法同时测定滴鼻剂中盐酸麻黄素氢化可的松的含量。方法:采用C18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0.05 mol·L-1KH2PO4-三乙胺(50∶50∶0.2),用磷酸调pH3.7,检测波长257 nm。结果:盐酸麻黄素在360~600 μg·ml-1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回收率101.3%,RSD为1.0%。氢化可的松在36~60μg·ml-1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8),回收率101.5%,RSD为1.0%。结论:该方法可同时测定滴鼻剂中盐酸麻黄素氢化可的松含量。  相似文献   

11.
耳壳藻内酯及其中间产物药理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合成耳壳藻内酯及其中间产物抗癌和抗菌活性效应,探讨化学合成高效海洋药物前导化合物的可能途径。方法采用MTT比色法体外分析合成化合物对LLC肺癌和H22肝癌细胞毒作用;小鼠肉瘤S180体内移植,观察合成化合物体内抑瘤率作用。通过试管倍比稀释法测定合成化合物最低抑菌浓度(MIC),评价其体外抗菌活性。结果(±)耳壳藻内酯-1体外均具有一定的肿瘤细胞杀灭作用,IC50为5.5 ~9.4μg·mL-1,其体内抑瘤率明显大于中间合成物(±)酮基内酯-5。(±)酮基内酯-5对革兰阳性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具有较明显的抗菌作用,MIC为3.75μg·mL-1。而对革兰阴性大肠杆菌抗菌作用较弱,对绿脓杆菌无抗菌作用。结论 化学合成耳壳藻内酯有望成为新型的抗癌和抗感染药物,对这些活性成分的研究为今后海洋药用资源的开发和新药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地黄中5种成分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建立地黄药材中梓醇、益母草苷、腺苷、肉苁蓉苷A及毛蕊花糖苷等5种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HPLC,色谱柱为Grace Allitma C18(4.6 mm×250 mm,5 μm),以乙腈-水为流动相,线性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03 nm,柱温为25 ℃。结果 梓醇、益母草苷、腺苷、肉苁蓉苷A和毛蕊花糖苷质量浓度分别在12.47~997.22、2.85~227.78、0.36~28.75、1.30~104.17、1.65~131.94 μg·mL-1内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 7、1.000 0、0.999 9、0.999 9和0.999 7,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7%(RSD=2.20%,n=9)、98.8 %(RSD=2.38%,n=9)、98.8%(RSD=3.10%,n=9)、99.1%(RSD=3.28%,n=9)和100.0%(RSD=2.10%,n=9)。结论 该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地黄的质量控制。不同产地地黄药材中5种指标成分含量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3.
翁秀华  翁绳美 《中国药学杂志》2010,45(15):1149-1153
 目的 比较α-双炔失碳酯(α-Ano)对激素依赖型与非激素依赖型前列腺癌体内外作用强弱的差别。方法 应用SRB细胞染色法检测α-Ano对人前列腺癌激素依赖型细胞LNCaP、RV1、L1A和非激素依赖细胞DU145、PC-3生长的影响;裸鼠皮下接种人前列腺癌细胞RV1、PC-3,构建实体瘤模型,成瘤后分组并灌胃给药,观察测量肿瘤体积及质量变化,计算肿瘤增长百分率和抑瘤率,比较α-Ano对激素依赖型和非激素依赖型人前列腺癌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 α-Ano作用后,LNCaP、RV1和L1A细胞生存率均低于DU145、PC-3细胞;α-Ano高低剂量组均对裸鼠皮下RV1细胞移植瘤具有较强的抑制生长作用,而对PC-3细胞移植瘤作用较弱,仅高剂量组有一定抑制作用。 结论 α-Ano对激素依赖型前列腺癌的抑制作用强于非激素依赖型前列腺癌。  相似文献   

14.
抗结核固定剂量复合剂的人体相对生物利用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抗结核固定剂量复合剂在健康人体内的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12名健康志愿者口服国产和进口的抗结核固定剂量复合剂的血药浓度,计算两者药动学参数及相对生物利用度,并以AUC0→n,tmax,cmax,t1/2为指标,用双单侧t检验分析国产片与进口片的生物等效性。结果 利福平:①受试药的药动学参数AUC0→n为(77.92±14.36)μg·h·mL-1,tmax为(1.71±0.88)h,cmax为(12.07±2.63)μg·mL-1,t1/2为(2.81±0.30)h;②参比药的药动学参数AUC0→n为(75.37±19.33)μg·h·mL-1,tmax为(2.13±0.93)h,cmax为(11.67±3.43)μg·mL-1,t1/2为(2.80±1.33)h;吡嗪酰胺:①受试药的药动学参数AUC0→n为(416.24±77.00)μg·h·mL-1,tmax为(1.12±0.50)h,cmax为(32.74±4.08)μg·mL-1,t1/2为(10.23±0.94)h;②参比药的药动学参数AUC0→n为(420.39±63.79)μg·h·mL-1,tmax为(1.27±0.59)h,cmax为(31.03±3.84)μg·mL-1,t0→n为(10.16±1.12)h;异烟肼:①受试药的药动学参数AUC0→n为(21.17±13.48)μg·h·mL-1,tmax为(1.06±0.42)h,cmax为(7.44±2.01)μg·mL-1,t1/2为(3.71±1.22)h;②参比药的药动学参数AUC0→n为(19.85±13.76)μg·h·mL-1/sup>,tmax为(1.04±0.38)h,cmax为(6.89±2.44)μg·mL-1,t1/2为(4.13±1.19)h。结论 国产与进口片为等效制剂,相对生物利用度分别为:利福平103.3%,吡嗪酰胺99.0%,异烟肼106.6%。  相似文献   

15.
木蹄复方体外抗肿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木蹄复方抗肿瘤活性提取物,初步分析其化学成分并观察其体外抗肿瘤效应.方法:常规水提和醇提的方法提取复方中水溶和醇溶性组分.MTT法测定木蹄复方水提取物(distilled water extract of compound Fomes fomentarius,WECF)和木蹄复方乙醇提取物(ethanol extract of compound F.fomentarius,EECF)对体外培养肿瘤细胞A549,Hela,QGY生长的抑制效应.系统预试法分析WECF化学组成.流式细胞术检测WECF对A549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WECF对A549,Hela,QGY 3种细胞的IC50分别为(0.28±0.02),(0.40 ±0.06),(0.28±0.05) g·L-1;EECF对3种细胞的IC50分别为(0.50±0.04),(0.50±0.03),(0.60 ±0.06)g·L-1,WECF对肿瘤细胞的生长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WECF含有有机酸,氨基酸、多肽和蛋白质,糖、多糖和苷类,皂苷,内酯、香豆素及其苷类,植物甾醇、三萜成分以及挥发油和油脂,多糖含量为(16.1±0.5)%.WECF对A549,Hela,QGY,DU145,MDA-MB-435S,SGC-79016种细胞的IC50分别为0.29,0.45,0.32,0.32,0.83,0.23g·L-1; WECF 1 g·L-1作用于A549 24 h后,细胞凋亡率为22.0%.结论:WECF具有较强的体外抗肿瘤效果,对多种肿瘤细胞的生长具有非常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可诱导A549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泛昔洛韦和阿昔洛韦在体内外实验模型中的抗疱疹病毒药效。方法用CPE,MTT染色法和空斑法观察两药在Vero细胞培养内对疱疹病毒1型(HSV-1)和2型(HSV-2)病毒的抑制作用;在疱疹病毒1型小鼠急性脑炎和豚鼠皮肤感染模型以及疱疹病毒2型小鼠阴道炎模型上观察两药体内对HSV-1和HSV-2感染的治疗效果。结果在细胞培养内,泛昔洛韦对HSV-1和HSV-2无明显抑制活性(IC50>1 000 μg·mL-1),阿昔洛韦对HSV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动物口服泛昔洛韦和阿昔洛韦能显著降低HSV-1腹腔感染小鼠引起的死亡和延长小鼠生命,泛昔洛韦和阿昔洛韦保护小鼠死亡的ED50分别为29.9 mg·kg-1和>100 mg·kg-1,延长小鼠生命的ED50分别为43.6 mg·kg-1和>100 mg·kg-1;对HSV-1感染豚鼠皮肤疱疹的抑制率,口服泛昔洛韦为75.0%~77.8%,阿昔洛韦为45.0%~41.7%,泛昔洛韦优于阿昔洛韦;对HSV-2阴道感染小鼠死亡率和延长小鼠生命,口服泛昔洛韦和阿昔洛韦的ED50分别是53.4,53.4和44.6,39.5mg·kg-1。结论①在细胞培养内,泛昔洛韦无抗疱疹病毒作用,阿昔洛韦有很强的抗疱疹病毒活性。②对于HSV-1引起的脑炎和皮肤感染,口服泛昔洛韦优于阿昔洛韦;对于HSV-2引起的阴道炎,口服两药作用相似。  相似文献   

17.
目的考察大鼠皮下组织吴茱萸提取物中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的含量,评价其透皮释药特性。方法大鼠腹部脱毛,覆盖黑色聚乙烯薄膜经皮给予吴茱萸提取物,应用微透析采样技术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鼠皮下组织中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影响。结果透析液中吴茱萸碱最大药物浓度(ρmax)为(417.24±43.44)μg·m L-1,达峰时间(tmax)为(4.210±0.630)h,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20)为(3 189.31±789.97)μg·h·m L-1;吴茱萸次碱最大药物浓度(ρmax)为(287.13±26.78)μg·m L-1,达峰时间(tmax)为(3.980±0.580)h,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16)为(1 327.97±245.87)μg·h·m L-1。结论在体微透析采样技术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法可用于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透皮释药特性的评价,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专属性强。吴茱萸提取物中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具有缓慢透皮、渗透量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头孢他啶在大鼠血中的药动学。方法采用血液微透析技术结合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法(HPLC-ECD),以甲醇-0.25mol·L-1Na2HPO4(10:90)(pH7.0)为流动相,检测电压为800mV,在线分析静脉注射头孢他啶(90mg·kg-1)后大鼠的血药浓度,经过体内回收率校正后,用3P87程序拟合药动学参数。结果头孢他啶在0.1~100.0μg·mL-1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8),所测血药浓度经3P87程序拟合后药-时曲线符合一室模型,t1/2为27.82min,cmax为189.40μg·mL-1,AUC为7603.00μg·min·mL-1。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能满足头孢他啶药动学分析的需要,为药动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学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RP-HPLC-RIF)同时测定血浆中罗格列酮和吉非罗齐浓度的方法,用于罗格列酮与吉非罗齐相互作用的研究。方法采用Macherey-NagelNucleodurC18(4.6mm×250mm,5μm)色谱柱,柱温45℃。以乙腈-30mmol·L-1醋酸铵(内含0.1%甲酸)为流动相,采用梯度洗脱程序。用时间程序调节荧光检测条件,0.10-7.70min时λkex和λem分别为250和370nm,7.70~10.40min时,λex和λem分别为265和365nm,10.40~16.00min时,λex和λem分别为242和300nm。以α-细辛脑为内标,血浆样品用乙腈沉淀蛋白后进样。结果色谱图中罗格列酮、吉非罗齐及α-细辛脑分离良好,血浆中内源性杂质无干扰。罗格列酮和吉非罗齐分别在(5.0~751.3)ng·mL-1和(0.5~75.4)μg·mL-1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最低检测限分别为2.0ng·mL-1和0.050μg·mL-1(S/N=3)。罗格列酮和吉非罗齐的日内、日间RSD均小于10.0%,低、中、高3个浓度的方法回收率分别为95.3%~102.8%和90.9%~104.2%。结论本方法结果准确,操作简单,适合于罗格列酮与吉非罗齐合用时药动学研究,也可用于两个药物的单独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