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高稳系数法对花生区试品种(系)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高稳系数法(HSC)对2012、2013年四川省花生新品种(系)区域试验的15个品种(系)高产稳产性进行综合分析,对参试品种(系)的丰产稳产性作出评价,其结果与根据区试标准推荐的结果基本一致,说明用HSC法评价花生品种(系)的高产稳产性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应用高稳系数法分析棉花新品种的高产稳产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用高稳系数法分析了1998年国家抗虫棉联试的11个参试品种(系)的高产稳产性,并与常用的统计分析法计算的几种稳定性参数进行了比较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高稳系数分析棉花新品种(系)高产稳产比较准确简便。  相似文献   

3.
应用高稳系数法分析了1996~1997年江苏省早熟抗病棉花品种区域各参试品种的高产稳产性,并与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计算的几种稳定性参数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高稳系数法是分析棉花新品种(系)高产稳产性的准确、简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用高稳系数法分析了参加1990-1991青藏高原青稞新品种联合区试的11个参试品种的高产稳产性,并将所得结果与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计算的稳定性参数进行了比较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只有高稳系数(HSC)能综合地表示品种(系)的高产稳产性,是分析青稞新品种(系)高产稳产性的简捷方法,可在育种上应用。  相似文献   

5.
应用高稳系数法分析小麦新品种的高产稳产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应用陕西省农科院温振民等提出的高稳系数法,分析了1996~1997年度山东省高肥区域试验11个参试小麦品种(系)的高产性与稳产性,将所得结果与常用的统计分析法计算的几种稳定性参数进行了比较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的标准差(S)、变异系数(CV)、回归系数(b)只与产量的稳定性有关,而与产量的高低无关;只有高稳系数(HSC)才能综合地表示品种的高产性和稳产性,是分析小麦新品种(系)高产稳产性的准确、简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应用高稳系数法分析小麦新品种的高产稳产性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本文应用陕西省农科院温振民等提出的高稳系数法,分析了1996-1997年度山东省高把区域试验11个参试小麦品种的高性与稳产性,将所得结果与常用的统计分析法计算的几种稳定性参数进行了比较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参谋品种的标准差(S)、变异系数(CV)回归系数只与产量的稳定性有关,而与产量的高低无关,只有高稳系数(HSC)才能综合地表示品种的高产性和稳定性。是分析小麦新品种(系)高产稳产性的准确、简便的  相似文献   

7.
河南省麦套花生高产育种途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析了1992-1998年参加河南省麦套花生区试的20个品种(系)中属产品的性状间的相关性,并以各性养育地产量进行通径分析,提出了河南省麦套花生高产育种途径应以提高单株饱果,百果(仁)重和出米率为主,同时兼顾抗逆性和品质。  相似文献   

8.
野生种Arachis duranensis(AA)和A. ipaensis(BB)是花生栽培种最可能的二倍体祖先种,而其合成的四倍体是研究花生起源与进化的重要材料。本研究利用A. duranensis系(PI 497262)和A. ipaensis(PI 468322),通过杂交、组织培养、寡核苷酸探针染色荧光原位杂交(OS FISH)和基因组原位杂交(GISH)技术创制和鉴定了一个新的种间杂种W1824,进一步对其花粉育性、减数分裂行为和表型性状进行分析,发现W1824花粉高度不育,染色体平均构型为0.5 III + 3.5 II + 11.5 I,主茎高、侧枝长和叶面积均表现出超亲优势。表明PI 497262和PI 468322具有较高的杂交亲和性,暗示由上述两个系合成的四倍体花生可能具有显著高于亲本的生物产量和不稳定的染色体遗传方式。  相似文献   

9.
为筛选花生秸秆饲用性评价指标和饲用价值高的种质,以40份生物量较大的品种(系)为材料,利用NIRS方法分别检测收获后花生茎秆、叶片和种子部位的蛋白质、钙、磷、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干物质、酸性洗涤木质素和体外干物质消化率等指标。结果表明,叶片中的蛋白质含量较茎秆高5%以上,营养价值较高;茎秆、叶片、种子部位对钙和磷的吸收均具有协同特征;茎秆、叶片中的钙、磷含量分别与蛋白质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种子中的钙、磷含量均与蛋白质含量极显著正相关。秸秆饲用性评价分析表明,利用主成分分析共提取到5个主成分,代表茎秆、叶片检测指标91.12%的信息,可用于花生品种(系)秸秆饲用性的综合评价;根据各品种(系)的综合得分D值筛选出10份饲用价值较高的品种(系);构建了花生秸秆饲用性评价的回归方程,D=0.014X1+0.012X2-0.003X5+0.009X7-0.023X8+0.009X10+0.011X16-1.582(R2=0.994,F=764.329,P<0.01),该方程的估计精度达88.0%以上,方程中茎秆的蛋白质、灰分、中性洗涤纤维、植物干物质、酸性洗涤木质素、叶片的蛋白质和干物质共7个指标可作为花生秸秆饲用性综合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省小麦区试新品种(系)的丰产稳产性综合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应用高稳系数法和常用分析方法分析了1997年黑龙江省小麦区域试验北部区晚熟组14个参试小麦品种(系)的丰产稳产性。结果表明,克94-381、克94-470和龙94-4386的丰产稳产性较好,认为将两种方法综合运用能够使品种的评价更准确。  相似文献   

11.
花生荚果的力学特性是花生机械化收获的重要参考因素,而果柄强度和破壳力是花生力学特性的主要指标。本研究以173份花生品种(系)为材料,测定其鲜荚果的果柄强度、荚果破壳力、结实范围、产量和品质等指标,以筛选适应机械化收获的优异品系。结果表明:173个花生品种(系)的果柄强度变异广泛(4.35~11.68N),平均秧-柄脱落力(8.34N)大于果-柄脱落力(7.03N),13个品系在果-柄脱落力和秧-柄脱落力之间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荚果侧压破壳力>正压>立压,3个方向的荚果破壳力两两之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大花生品种(系)的荚果层高度显著高于小花生品种(系),荚果层厚度在大小花生之间无显著差异;相关分析表明花生荚果的果柄强度来源于果-柄之间的脱落力(r = 0.96,P<0.01);与对照相比,51份花生品种(系)在荚果和籽仁产量上均表现为增产;花生荚果力学特性的15个性状和产量、品质的9个性状分别综合成为5个和3个主成分因子,累计贡献率分别为66.73%和80.33%;多元回归分析表明果-柄脱落力、秧-柄脱落力、果柄脱落率、成熟荚果果柄强度、未熟荚果果柄强度是影响果柄强度的主要性状;最终筛选出19个果柄强度适中、增产的花生品种(系),为后续培育适应机械化收获的花生新品种提供优异的育种材料基础。  相似文献   

12.
珍珠豆型花生新品种豫花23号丰产稳产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豫花23号的特征特性,并根据2009-2011年度河南省珍珠豆组花生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资料,采用方差值、变异系数、回归系数和高稳系数法对豫花23号的丰产稳产性与其他同步试验品种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珍珠豆型组花生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豫花23号的丰产性、稳产性均较好。  相似文献   

13.
印度梨形孢(Piriformospora indica)是一种内生真菌。为提高花生产量,探究印度梨形孢对花生的促生作用,以花生(粤油7号)为材料,采用室外盆栽实验,建立印度梨形孢与花生共生体系,调查对花生植株的农艺性状、产量、光合特性、丙二醛含量、根系活力和抗氧化酶活性等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发现:采用菌丝浇灌的方式接种印度梨形孢,成功建立了与花生的共生体系,侵染率为63%。苗期时,叶片叶绿素SPAD值和净光合速率显著增加24.17%和19.66%,蒸腾速率比未接种印度梨形孢的花生植株22%;在苗期与成熟期,接种印度梨形孢的花生主根长、地下部鲜重、地下部干重、根系活力和叶片的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显著提高,丙二醛含量分别显著降低24.27%和22.12%;接种印度梨形孢提高了花生产量。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光密度法对花生受网斑病菌侵染后,寄主体内相关防御酶系活性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目的是进一步认识PAL(苯丙氨酸解氨酶)、PPO(多酚氧化酶)和POD(过氧化物酶)等酶与花生网斑病抗性的关系及特性。结果表明,接种网斑病菌后花生体内的防御酶活性普遍升高,本试验研究测定酶系在24~72h内均有最大值出现。但抗病品种一般比感病品种防御酶活性升高快,到达活性高峰早。  相似文献   

15.
花生白绢病的温室接种技术及抗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1999-2000年,在温室内采用碎叶接种法(A),竹夹接种法(B),牙签接种法(C),菌丝块贴茎接种法(D),成熟菌核接种法(E)和萌发菌核贴茎接种法(F)等6种方法对花生进行了接种白绢病菌(Sclerotium rolfsii Sacc.)试验,结果表明,以竹夹法(B),牙签法(C)菌丝块贴茎法(D)及萌发菌核法(F)的接种发病效果较好,可以作为花生白绢病抗性温室鉴定的接种方法;而采用碎叶法接种,病害的发展有一个停顿,成熟菌核法病情发展缓慢,均不宜作为花生抗白绢病温室鉴定的接种方法,温室内对鲁花9号等11个花生品种(系)有用菌丝块贴茎接种法进行抗病性鉴定的结果显示,参试材料中只有白沙1016对白绢表现出一定的抗性,其它品种(系)均表现中感或高感。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究花生种子生化品质与胁迫处理下花生种子萌发能力的关系,对90个花生材料分别进行盐(0.12mol/L即0.7%NaCl)、碱(0.1 mol/L NaHCO3, pH 8.3)、干旱(15%PEG6000)、低温(2℃浸泡72 h)处理,对胁迫处理下的发芽指标与花生种子生化品质进行典型相关分析。研究发现:盐胁迫下油酸与活力指数是正相关关系,低温胁迫下油酸与发芽率是负相关系,油酸有利于盐胁迫下花生种子萌发,不利于低温胁迫下种子萌发;干旱胁迫下棕榈酸与发芽指数是正相关关系,棕榈酸有利于干旱胁迫下花生种子萌发;碱胁迫下维生素E与发芽指数的正相关关系,维生素E有利于碱胁迫下种子萌发。研究结果对于花生芽期抗逆育种、探讨花生芽期抗逆机制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采用高稳系数法和适应性参数法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棉花品种区域试验12个陆地棉新品种(或品系)的产量进行高产稳定性与适应性分析。结果表明:高产稳定性和适应性最好的组合有B1和B3;同时,通过对参加试验的陆地棉新品系进行产量测验,以确定各品种(系)的产量及适应性和稳定性,从中筛选出较为优良的品种(系),为进一步区域试验和生产示范及推广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1991年在防虫大棚内采用人工接种方法共鉴定10份花生品种(系),未发现对PSV-Mi表现抗性的花生品种(系),但中花1号和中花3号感染病害后症状较轻,产量损失较小;1992—1993年在防虫网室内共鉴定37份花生品种(系),发现4份材料对PSV—Mi表现有一定抗性,未发现免疫和高抗材料。  相似文献   

19.
高稳系数法对大豆新品种(系)的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采用高稳系数法(HSC) ,对2002年山西省大豆新品种(系)区试试验的12个品种(系)进行了高产稳产 性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汾豆56、晋大74是聚合了高产稳产基因的优良大豆新品种,晋遗30、如N - D11具有一定 的高产潜力,但稳产性稍差。高稳系数法是一种简便而有效的评价作物高产稳产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采用自然病圃鉴定法,对76个花生品种(系)进行了花生果腐病抗性评价,以期为抗病育种及田间病害防 治提供理论依据和抗性材料。结果表明,不同花生品种间对花生果腐病的抗性存在着显著差异,供试76份花生品 种(系)中未发现对果腐病免疫的品种,获得高抗品种2个,抗病品种7个,中抗品种12个,感病品种21个,高感品种 33个。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分支I中的9个品种(尤其是花育9115)抗性较好,可进一步加以利用。花生对果腐病的 抗感性与荚果鲜重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