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目的:探讨层级对应的护理绩效考核的方法及效果。方法根据护士的工作年限、职称、学历,将护士分成五个层级,每个层级的护士负责相应的病人,并进行对应的绩效考核。结果护士离职率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下降,住院病人满意度及出院病人电话问卷满意度提高,差别有显著性(P<0.05)。结论实施层级对应的护理绩效考核,有利于稳定护理队伍,提高护理质量,保障病人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实行扁平层级管理强化科护士长职责提高护理安全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5月~2013年12月本院病区的12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在护理管理的过程中,对护理部以及科室实行扁平层级管理,抽取实行扁平层级管理前的12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进而评价扁平层级管理的临床价值。结果:观察组护理工作的综合评分(95±1.8)分显著高于对照组(80±2.3)分,二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99.2%显著高于对照组80.0%,二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实施扁平层级管理可有效提高护理的安全性以及患者满意度,其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PBL教学模式在急诊科新护士培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海口市中医医院2011年9月~2012年3月新进急诊科的28名护士为研究对象,按照1∶1比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14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培训,观察组给予PBL教学模式进行培训,对两组患者培训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新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总评分及各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培训后,对照组护士理论考试评分[(80.23±4.39)分]明显低于观察组的理论考试评分[(94.36±6.4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总体满意度为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57%(P< 0.05).结论 PBL教学模式可明显提高急诊科新入科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及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护士对临床使用个人数位助理的评价、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重庆市个人数字助理(PDA)使用覆盖率为100%的某三级甲等医院内的981名护士进行调查并分析结果。结果护士对 PDA 在临床运用的评价,平均得分为(2.99±0.91)分,其中年龄越大、工作时间越长、使用 PDA 时间越长的护士评价越高(P<0.05);护理人员对 PDA 操作满意度平均得分为(2.88±0.91)分,其中护士的年龄、职称、工作时间和使用 PDA 时间与满意度呈正相关(P <0.05);且护士对 PDA 的评价与满意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护理人员对 PDA 的评价与满意度仍有提升空间,建议加强护士信息化能力地培训。  相似文献   

5.
金艳  郑则广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4):135-137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病房设立“优质服务示范病房”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将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内科就诊的COPD患者按整群分为优质服务组(53例)和基本护理服务组(57例),比较两组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护理满意度和呼吸疾病问卷三方面的区别以及两组护士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掌握情况。结果出院时优质护理组健康知识知晓率为96.2%,基本护理组为84.2%,两组知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优质护理组在入院接待护士服务满意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健康宣教满意度、护理技术和服务满意度、护士巡房次数满意度、工作态度满意度上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呼唤回应满意度和环境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呼吸疾病问卷干预后与干预前相比,优质护理组和基础护理组在症状、活动能力和日常生活影响上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干预后,优质护理组与基础护理组在症状、活动能力和日常生活影响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质护理组护理人员考核合格率为99%.基础护理组合格率为9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可以提高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提高患者生活能力和生存质量,促进和谐护患关系的建立,但它对护理人员的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有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姚文艳  王婷  花芸 《重庆医学》2016,(30):4267-4270
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儿童重症监护病区(PICU )护士与儿童普通病房护士对患儿疼痛的认知情况。方法通过对华中地区11家三级甲等医院护理部,以微信平台的方式对儿科护士发放调查问卷,对回收的3283例问卷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PICU护士与普通病区护士在年龄、婚姻状况、职称、最高学历、本专业护理工作年限分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职务、从事护理工作年限及从事儿科护理工作年限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ICU护士与普通病区护士的儿科护士疼痛知识与态度调查问卷(PNKAS)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个维度中仅药物镇痛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ICU护士PNKAS调查量表答对最多的前3个问题及答错最多的前3个问题的正确率与普通病区护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华中地区儿科PICU护士与普通病区护士疼痛知识掌握情况均不乐观,今后须根据PICU护士及普通病区护士对疼痛知识掌握的不同情况,提供针对性培训,为儿科患者提供更好的疼痛管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出院高血压患者降压效果的影响。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出院指导,干预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结果:干预后,干预组 SBP、DBP 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组规律用药、合理饮食、合理运动、监测血压以及定期复查的依从性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8.36% VS 87.70%,P <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的保持高血压患者出院后的血压水平,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以及护理满意度,值得进行广泛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探讨老年专科护理的实践模式。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收治的80例老年住院患者开展老年专科护理实践,如建立老年护理专业架构,成立老年专科护理小组,规范专科护理程序,实行专科护理会诊、查房以及引进相关评估工具等。结果:实施老年专科护理后老年患者不良护理事件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患者满意度显著提高(P<0.05)。病区护士老年专科护理知识和技能考核优良率显著高于培训前(均P<0.05)。结论:建立老年专科护理实践模式,可提高老年护理质量及老年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显著提高护士的学习热情和业务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对门诊预检分诊准确率及满意度的影响,提高门诊护理质量。方法:2013年3~8月实施持续护理质量改进措施,分别截取2013年1至2月和2013年6至7月两个时段,每个时间段随机抽取100例患者,比较门诊预检分诊准确率及满意度。结果:实施后组患者门诊预检分诊准确率97.00%,实施前组为90.00%,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施后组患者满意度量表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实施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够明显提高门诊预检分诊准确率及患者满意度,提高门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分层管理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的作用。方法:将神经内科病区护理人员按照学历、职称、业务水平,分为护士长、组长、责任护士三个级别,强化界定各级护理人员的职责。采用分层管理方法分层培训考核和管理各级人员。分层管理前后护士满意程度,医生、患者和家属对护士工作的满意程度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结果:实施分层管理后,护士的学习兴趣、能力水平、分散性思维能力以及工作满意度均有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生、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分层管理后,各级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得到了提升,管理水平和协调能力得到了强化,护理质量和管理效率得到了明显改善,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定职责、定站位、定流程的团队急救模式在急危重症抢救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常见的24种急危重症病例,采取一医二护团队模式分别制定抢救流程。把急诊抢救室护士按照能级分层次,针对常见急危重症进行团队急救模式与流程的情景模拟培训并应用于临床,考核、观察实施后的效果。结果:实施一医二护团队模式后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医师对护士配合的满意度、患者家属对抢救终末效果的满意度以及护士的单项技能和综合能力(技术及非技术能力)均得到提高,与实施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一医二护团队急救模式与流程的实施可以使医护配合更默契,提高了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和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有利于急救团队的整体成长。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护士身体健康和掌握营养知识及个人膳食行为状况.方法:调查深圳某医院40例临床护士2011年体检报告,并向她们发放营养知识与膳食行为调查表.结果:护士学历、职称与掌握营养知识有关,高学历护士营养知识掌握较低学历护士好(P<0.05),高级职称护士营养知识掌握较中、初级职称护士好(P<0.01);对自身膳食营养呈"非常关注"和"比较关注"的护士其膳食行为得分的均值高于"偶尔关注"和"不关注"者(P〈0.01).护士缺乏获取营养知识学习和提高的途径;身体健康欠佳的护士较关注营养与健康.结论:护士是健康教育的传播者,但缺乏获取营养知识的途径,应加强护士对营养知识再教育的培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PBL)结合“准住院医师”模式在肾内科临床见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名见习学生按单双学号分为实验组(30人)和对照组(30人);实验组应用PBL结合“准住院医师”模式带教,对照组按传统方式带教。教学效果评价从学生出科考试成绩及调查问卷两方面来进行;结果采用X2^检验进行分析,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实验组学生出科考试的平均成绩为(80.22-4-5.34)分,对照组为(76.53±5.2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对PBL结合“准住院医师”模式的8项评价指标的总体满意度为93.00%,对照组对传统教学法的8项评价指标的总体满意度为73.75%。实验组学生在教学方式灵活性、能提高学习兴趣、能培养查阅文献能力及能提高独立解决临床问题能力等方面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BL结合“准住院医师”模式在肾内科临床见习中具有较明显优势,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与以授课为基础的教学模式(1ecture based learning,LBL)应用于护理教学查房的效果,探索提高护理教学查房质量的教学方法。[方法]将2012年6月-2013年4月先后在我科实习的护生81名半随机编入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1人,实验组40人。实验组教学查房采用PBL教学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的LBL教学模式,比较培训前后两组学生同一份病例分析试卷的考试成绩及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结果。[结果]培训后实验组病历分析考试成绩优于对照组(P〈0.05);对教学方法的评价中,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学生认为PBL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病历分析能力、信息检索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P〈0.05)。[结论]PBL教学模式比传统LBL教学模式更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信息检索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在新生儿监护病房实施住院总护士岗位培训的方法及其效果。方法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对11名护士进行住院总护士岗位培训上岗,比较住院总护士上岗前后科室护理质量、患儿家属满意度、护士个人能力以及夜班护士工作压力的情况。结果实施前新生儿监护病房护理质量评分为(88.9±1.3)分,实施后为(96.3±1.9)分;实施前患儿家属满意度评分为(90.1±1.8)分,实施后为(97.6±1.6)分。实施住院总护士岗位后科室护理质量和家属满意度均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1名接受住院总护士岗位培训的护士岗前急救技能考核合格4人,合格率为36.36%;人际沟通考核合格3人,合格率为27.27%;处理纠纷考核合格2人,合格率为18.18%;组织协调考核合格2人,合格率为18.18%;综合素质考核合格3人,合格率为27.27%。培训后所有护士均通过个人能力考核,合格率为100%。培训后护士个人能力考核合格率均高于培训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实施住院总护士岗位后,对新生儿监护病房36名夜班护士进行工作压力调查,实施前26人自觉工作压力大,占72.22%;实施后6人自觉压力大,占16.67%。实施住院总护士岗位后自觉压力大护士所占比例明显降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监护病房实施住院总护士岗位培训能明显提高科室护理质量和患儿家属满意度,提升护士个人能力,减轻夜班护士的工作压力,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PBL教学法在急诊医学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在急诊医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三峡大学2003级医学专业2班和4班共84名学生分成两个组,2班42人设为实验组,实验组采用PBL教学法;4班42人设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讲授法。课程结束后,对两个班的学生进行学习效果的评估,分别进行书面理论测试和操作技能考核。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在考试的成绩上,实验组的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实验组的学生临床病例分析能力明显比对照组好,分析问题的能力更全面,两组之间比较,P〈0.05。结论采用PBL教学法比传统的LBL教学法能明显提高急诊医学的教学质量,尤其在培养学生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上有更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NICU分层级管理的方法和效果,以充分发挥各层次护士作用。方法2007年1月-2007年12月采用传统排班,2008年1月至2008年12月期间实施连续性排班,设置护理组长、责任护士及助理护士岗位职责,进行分层级管理及使用,比较分层级管理前后护士满意度、医生满意度以及实习护生满意度。结果(1)分层次管理实施前后22名护士对护士之间的团结合作性、工作积极性、工作效率等9方面满意度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施分层次管理后护士满意度评分明显提高。(2)实施分层次管理后医生在执行医嘱及时性和及时准确发现患儿前瞻性信息等5方面满意度明显提高(P〈0.01)。(3)实施分层次管理后实习护生在自我管理能力和学习积极性等5方面满意度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实施分层级管理充分体现高年资护士的职业价值,对低年资护士起到了传帮带的作用,同时也减轻了年轻护士独立上班时的精神压力,利于护士成长;深入了解患儿病情,更快落实医生治疗方案,确保医疗护理安全,利于建立和谐医护关系;激发护生学习积极性,利于培养护生临床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服务模式对提高患者满意度和护理质量的作用。方法: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在眼科门诊护理管理工作中实施人性化护理服务模式(试验阶段),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行常规护理服务模式(对照阶段),对比分析两阶段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护理人员工作质量、护理引起的纠纷事件占眼科纠纷百分比的差异。结果:与对照阶段比较,试验阶段患者对眼科门诊护理技术、健康指导、心理护理、热情服务、形象感觉、服务态度等护理工作满意度评分均显著提高(P〈0.01)。试验阶段护理人员主动服务意识、工作责任心、解决问题能力、与医生配合度、与患者沟通能力等护理质量评分均较对照阶段明显提高(P〈0.01)。试验阶段护理引起的医疗纠纷低于对照阶段(P=0.017)。结论:在眼科门诊护理工作中应用人性护理服务模式可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和护理人员工作质量,有利于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和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性格互补型配对带教在临床传染科实习护生培养中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6月至2011年5月在无锡市第五人民医院传染科实习的164名护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7名)和实验组(127名),其中实验组又根据卡特尔编制的16种人格因素测验量表分为内向组和外向组,分别为60名和67名。对照组采取传统的护理教学方式进行带教;实验组采取性格互补型配对带教进行临床带教训练,共分为4组,即外向教师带内向学生,外向教师带外向学生,内向教师带内向学生,内向教师带外向学生。限定训练时间为2个月,训练均按照护生实习大纲要求项目展开,时间安排上尽量保持一致。训练结束后采取闭卷考核及学生评价评估教学效果。数据采用SPSS19.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Х^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水准α=0.05(双侧)。结果对照组及内向教师带内向学生组最后的考评成绩较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生教学评价显示,内向教师带内向学生组得分要明显低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性格互补型配对带教较传统带教有优势,但是应避免内向教师与内向学生配对,应尽量发挥教师与学生的相互作用,提高实习护生带教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