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利用地震属性钻前预测井壁稳定性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钻前准确预测井壁稳定性是防止钻进过程中井壁失稳的有效手段。声波时差和地层密度是井壁稳定分析的两个关键参数。根据地震记录与地层声波时差及密度之间存在的非线性关系,提出了利用地震属性钻前预测井壁稳定性的方法。从井旁地震记录中提取地震属性,通过RBF神经网络在已钻井段的地震属性与声波时差及密度之间建立起映射模型,以此为基础预测待钻地层的声波时差和密度。运用预测结果结合井壁稳定力学模型,确定岩石力学参数和地应力状态,计算井壁坍塌压力和破裂压力,确定安全钻井液密度窗口,实现钻前井壁稳定预测。该方法在塔里木油田的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2.
张磊  程娣  张锐  张航  程汝才 《钻采工艺》2007,30(4):26-28
测井资料、地震资料和录井资料一样,蕴含着大量的地层信息,通过对其进行分析和处理,可以提取地层岩石的岩性、相关岩石力学特性以及其它一些对钻井工程有用的信息。为此,利用综合资料法(包括地震、测井、钻井和实验室资料等)进行地层抗钻特性评价、岩性预测和地层可钻性剖面的研究,得出地层的抗压强度、抗剪强度、硬度、研磨性、牙轮和PDC钻头的可钻性级值等力学参数,运用神经网络法进行地层岩性预测,同时利用Matlab强大的数学计算功能,利用几口已钻井的资料分地层拟合出可钻性剖面图。将研究成果应用于英买力地区的钻井设计和施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渤中34-9油田东营组火成岩地层平均机械钻速较低,对钻井作业时效影响较大,为此进行了火成岩地层岩石力学特性研究。基于现场测井资料计算出的岩石力学数据,运用数理统计学方法建立了研究区火成岩地层抗钻特性与测井声波时差间的关系模型,并利用模型对火成岩地层抗钻特性进行分析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综合运用测井资料及岩石数据建立地层抗钻特性参数剖面, 能较好地反映该区火成岩的真实情况,岩石可钻性、抗压强度和抗剪强度的预测精度可达90%左右,在此基础上优选的钻头及钻具组合应用数十口井,火成岩地层机械钻速平均提高20%左右,有效提高了研究区块的提速提效水平。  相似文献   

4.
地层岩石抗钻特性是影响钻头使用效果最重要的一个因素,传统的钻头选型方法大多只是定性分析地质层位和钻头的对应关系,定量地计算分析岩石抗钻特性与钻头使用效果之间的关系较少。在分析现有钻头选型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岩石抗钻特性的BP神经网络钻头选型方法,并在大港油田进行了应用。首先基于测井资料和室内实验建立大港油田地层抗钻特性评价模型,并且利用模型计算得到的岩石力学参数数据和现场钻头使用数据编码成神经网络学习样本,然后建立完钻井地层抗钻特性和对应最佳钻头类型的BP神经网络模型,最后输入学习样本完成神经网络训练。利用该模型进行选型时需提供待钻井段的岩石力学参数预测数据,神经网络经过计算之后会输出最佳钻头类型。该选型方法在港深18-17井应用效果不错,优选的钻头在港深18-17井沙一段相比于邻井同一层段平均机械钻速提高了25%。  相似文献   

5.
地层压力的准确预测是钻井井身结构、泥浆性能和钻井参数设计的直接依据,其对优质高效安全钻井,减少井下复杂情况,保护油气层、固井、完井等意义重大。由于地质、地震资料及认识的局限性,难以对塔里木盆地山前探井准确预测钻前地层压力,从而影响钻井工程顺利实施。首先在地震资料钻前压力预测的基础上,及时利用中途测井资料,修正压力预测模型,调整模型参数,然后重新标定过井地震资料,建立地震与测井信息之间的非线性映射关系,预测未钻地层岩石物理信息,进而预测得到地层孔隙压力、坍塌压力、破裂压力等,为下步钻进参数优化调整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钻前准确预测地层孔隙压力是进行井壁稳定状态分析的基础。基于地震和测井信息间的密切联系,提出了利用地震属性预测孔隙压力的新方法。通过神经网络建立已钻井段的井旁地震属性和声波时差测井数据之间的非线性关系模型,以此模型为基础预测未钻地层的声波速度。利用预测结果结合岩石力学模型得到垂直有效应力,最后根据有效应力原理计算地层孔隙压力。该方法有效克服了传统的地震层速度预测模型的不足之处,在油田的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尤其适用于在勘探新区进行孔隙压力预测。  相似文献   

7.
杨进  朱益  段泽辉  黄凯文  黄熠  郭永宾 《测井技术》2006,30(3):208-210,221
由于地震数据的分辨率一般较低,对于复杂地质条件下初探井仅靠钻前的地震预测结果,其精度不能满足钻井施工的需要.利用钻前的地震层速度资料,结合某井上部井段的测井资料提取地震特征参数进行特征压缩,建立起层速度与声波时差之间的关系模型,利用该模型来对钻头下部地层的声波时差进行预测,进一步提高钻头下部地层的地层孔隙压力预测精度.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地层孔隙压力随钻预测的精度高,为高温高压地质条件下地层压力预测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准确预测地层孔隙压力是进行井壁稳定状态分析的基础,传统的地层孔隙压力预测通常采用钻前地震资料预测,其精度较低不能满足钻井施工的需要。文章以灰色理论为基础,提出了钻头下部未钻开地层的孔隙压力预测新方法,建立了地层孔隙压力随钻预测灰色模型。该模型是根据上部已钻井段的测井结果,对钻头下部未钻开地层的孔隙压力进行随钻预测,在实际运用中该方法与dc指数法和岩石强度法相比具有精确度较高,模型简单,计算方法简便等特点。通过实例计算证明了该方法的优越性,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9.
准确预测地层孔隙压力是进行井壁稳定状态分析的基础,传统的地层孔隙压力预测通常采用钻前地震资料预测,其精度较低不能满足钻井施工的需要。文章以灰色理论为基础,提出了钻头下部未钻开地层的孔隙压力预测新方法,建立了地层孔隙压力随钻预测灰色模型。该模型是根据上部已钻井段的测井结果,对钻头下部未钻开地层的孔隙压力进行随钻预测,在实际运用中该方法与dc指数法和岩石强度法相比具有精确度较高,模型简单,计算方法简便等特点。通过实例计算证明了该方法的优越性,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10.
钻井液密度窗口随钻预测理论及其工程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超  陈小锋  王磊 《石油学报》2016,37(3):399-405
将岩石力学方法与地震勘探理论相结合,通过考察地震记录、岩石物理参数与孔隙压力之间的定量关系,建立了利用地震数据直接反演孔隙压力的模型。根据岩石力学参数地质统计特性,实钻过程中充分利用录井、钻井等实时信息,通过随机反演方法随钻预测钻头前方待钻地层的孔隙压力。依据孔隙压力反演结果进一步求取地应力、岩石强度、坍塌压力与破裂压力,通过对预测参数的综合分析,最终实现对待钻井段的安全钻井液密度窗口进行随钻预测。该方法在川东北HB探区的2口深探井进行了工程应用,现场应用情况表明该方法预测精度较高、实时操作简捷、计算过程稳定,具备良好的随钻适用性。  相似文献   

11.
何惺华 《石油物探》2011,50(5):487-492,6
随着VSP采集技术的改进,零偏VSP资料的质量明显提高。如果仅仅利用零偏VSP资料求取速度或标定层位,则其中所包含的丰富的地震信息不能得到充分利用。提出利用零偏VSP资料获得地层品质因子Q,通过叠前反Q滤波和叠后VSP子波反褶积,对地面地震资料进行频率与能量补偿的方法。实际应用效果表明,该方法能提高三维地震资料的纵向分辨率和油气地震勘探的精度。  相似文献   

12.
VSP数据具有较高的信噪比和准确的深度信息,基于它的旅行时等信息可反演地层VTI、TTI各向异性参数,但较难获得任意各向异性参数。极化和慢度矢量是表征Christoffel方程中弹性矩阵的直接参数,VSP能够测量到不受上覆地层影响的慢度和极化信息,且具有准确深度信息的优势,可用于反演介质的任意弱各向异性参数。文中首先介绍基于扰动理论的Christoffel方程求解方法,引入qP波的慢度和极化矢量正、反演公式,然后给出基于Walkaway VSP测量的高精度慢度和极化矢量获取方法,最后提出适用于任意弱各向异性参数的加权迭代反演算法。应用模型数据反演了最多15个弱各向异性参数,结果与理论值高度吻合;实际资料应用进一步表明,该方法有较高的精度,适用于高精度的地震各向异性参数提取。  相似文献   

13.
非零偏移距垂直地震剖面(VSP)模型的制作是非零偏移距VSP资料处理的关键环节之一,是VSP-CDP转换的基础。本文试用旅行时反演修正非零偏移距VSP的模型,以加速模型的制作过程,提高非零偏移距VSP的处理速度。用合成VSP资料试算表明:旅行时的随机误差对模型的制作影响不大;只要能较准确地确定界面位置,用旅行时反演修改制作非零偏移VSP模型是可行的。本文还探讨了初始模型的不同选择方法,并将旅行时反演用于实际VSP资料的处理。结果表明,大大地节省了非零偏移距VSP资料的处理时间。  相似文献   

14.
在当代石油勘探中,声测井、垂直地震剖面(VSP)以及地震勘探的联合应用与综合解释正变得日益重要。为实现综合解释,曾经在上述三种方法之间发展了若干种变换技术。然而目前还欠缺一种变换—从地面地震资料换算成VSP,即所谓的拟VSP法。本文提出了一种实现该方法的方案,它是基于在频率—波数域以递推方式将上、下行波向下延拓,并且使它们在穿越界面时互相耦合,从而求得拟VSP。用理论模型对本法进行了检验。予期用此法能够参照地震测井或声测井的层速度,把地面地震记录转化为拟垂直地震剖面。拟垂直地震剖面可能有助于资料解释,从而老井资料的潜力也将得到发挥。  相似文献   

15.
地震层速度预测地层压力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地震速度预测地层压力的原理,详细论述了地震层速度的求取方法及数学模型,通过分析地震速度与VSP测井资料、常规测井资料之间的关系,建立了利用地震层速度预测地层压力的方法,并通过实际验证,进一步提高了其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6.
利用VSP资料估算反射界面倾角方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反射界面存在倾角的情况下,基于水平层状速度模型的VSP成像会使归位不准确。VSP的波场结构与 反射界面的倾角紧密相关,可以利用VSP数据来估算反射界面倾角,用以修正速度模型,提高VSP成像质量。 为此,讨论了反射界面倾角对VSP成像的影响,对利用VSP数据来估算反射界面倾角的各种方法进行了归类 和阐述。  相似文献   

17.
三维VSP数据的波动方程偏移成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规的三维VSP地震数据偏移成像大都使用基于射线理论的Kirchhoff积分方法在共炮点道集中进行,因此对地下速度横向变化大的复杂构造区适应性差、效率很低。基于三维VSP地面激发井中接收观测系统的特殊性,利用地震波场的互易性原理,提出了一种在共接收点道集中进行三维VSP地震数据波动方程偏移成像的方法,不仅极大地提高了三维VSP偏移成像的计算效率,而且还适用于速度横向变化大的复杂构造区。为了利用时间域偏移成像方法对速度模型的相对不敏感特性,在三维VSP偏移成像中,借助于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成像算法的概念,还提出了一种可以满足时间域速度模型横向变化要求的波动方程叠前时间偏移成像方法,拓展了波动方程叠前时间偏移成像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8.
连续小波是一种先进的时频分析方法,可以准确提取地震数据的时间和频率信息。利用连续小波时频分析方法,将地震数据分为多频率尺度数据,计算不同频率尺度数据的振幅随时间变化的指数衰减因子,再用回归分析方法计算指数衰减因子随频率变化的斜率,最后计算出地层品质因子。模型和实际垂直地震剖面、微测井以及地震数据应用表明,连续小波地层品质因子计算方法与谱比法和频移法相比,精度高、抗噪声能力强,适用于多种类型地震数据的地层品质因子计算。  相似文献   

19.
VSP旅行时反演是提取地震速度参数的一种有效方法。本文采用广义反演法对非零井源距VSP数据进行了最小平方旅行时反演,并用Marguardt-Levenberg方法求解,获得了较好的层速度信息。方法中由于引入了阻尼因子,避免了解的奇异性,提高了运算速度。理论模型试算表明,算法是正确的。实际资料处理的结果也说明本文反演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20.
地震与声波测井匹配校正方法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地震资料与测井数据之间的匹配问题已成为地震岩性解释,油藏描述,储层反演以及储层监测过程中的主要问题。目前,用于地震与测井匹配校正的方法主要有经典的闭合差校正法,基于杨氏谐振Q模型的直接匹配法以及基于多分辨分析技术的匹配方法,经典的闭合差校正方法简单直观,适应性强,但当不存在VSP数据时,需要先进进行准确的合成记录制作和层位对比;基于杨氏谐振Q模型的校正方法虽然可直接进行测井与地震数据的匹配,但其对测井速度精度要求较高,且仅对闭合差为正偏差的情形适用;多分辨分析方法与经典闭合差校正具有不足之处相同,但前者自动化程度较后者要高,本文在系统分析现有匹配校正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最小二乘原理的新的匹配滤波方法,该方法可以从时间、相位、频率等多方面实现合成记录与地震记录的匹配、校正、且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