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偏头痛性脑梗死患者的脑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特点,以期为偏头痛性脑梗死的早期临床防治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应用经颅彩色多普勒(TCD)检测并分析我院36例偏头痛性脑梗死患者脑内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另选取同期住院或门诊普通偏头痛患者及正常体检者各36例作为对照。结果36例偏头痛性脑梗死患者中,23例脑梗死病灶位于后循环血管供血区(枕叶病灶18例,桥脑病灶5例)。偏头痛性脑梗死组MCA、ACA、PCA、VA及BA平均血流速度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明显增快,与普通偏头痛组比较,除ACA外,偏头痛陛脑梗死组其余大脑供血动脉平均血流速度亦明显增快。结论偏头痛性脑梗死患者有明显的脑内供血动脉的血流速度增快,且后循环更为明显,同时,这种血流异常改变比普通偏头痛患者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2.
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的动态CT表现与临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HMCAS)在大脑中动脉(MCA)供血区超急性期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6例MCA供血区超急性期脑梗死(发病6h内)的CT征象及临床表现进行分析,并定期复查CT观察其动态变化。结果MCA供血区超急性期脑梗死46例中表现为HMCAS者32例(71.1%),临床均为完全前循环梗死(TACI),25例死亡(78.1%),其中HMCAS进展且合并MCA点状征的14例中12例(85.7%)死亡,其余均遗留严重神经功能缺损;而无HMCAS的14例中8例为部分前循环梗死(PACI),6例为TACI,仅2例(14.3%)死亡,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例HMCAS在复查随访时消失,病人病情好转且均转化为出血性脑梗死。结论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的动态CT变化有助于MCA供血区超急性期脑梗死的诊断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3.
MRA评估TIA患者脑血流量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联合应用电影相位对比磁共振血管成像(cine PC MRA)、三维时间飞跃磁共振血管成像(3D TOF MRA)和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 (3D CE -MRA)评估一过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全脑血流量和供血动脉病变对血流量的影响.资料与方法 采用MRA对41例TIA患者、30例正常人和30例脑梗死者的全脑血流量和脑供血动脉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30例无脑动脉严重狭窄的TIA患者与30例正常人之间的全脑血流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1).有颈内动脉(ICA)/椎-基底动脉(V-BA)严重狭窄的11例TIA患者与18例脑梗死患者的全脑血流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0),但脑梗死患者合并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和大脑后动脉(PCA)狭窄或闭塞的概率较大(P=0.018).结论 无脑动脉严重狭窄的TIA患者与正常人之间的全脑血流量无明显差异,而有脑动脉严重狭窄的TIA脑梗死患者的全脑血流量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
偏头痛是常见的头痛类型.属于原发性头痛.其表现为发作性头痛,有些在头痛前有眼前闪光或视野缺损、麻木等先兆症状,多数无先兆,常伴有恶心、呕吐、畏光、怕声等症状,严重干扰着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偏头痛诊断和分类标准由2004年国际头痛学会头面痛分类委员会提出(ICHD-Ⅱ),其根据临床症状主要有先兆性偏头痛(migrainewithaura,MA)和非先兆性偏头痛(migrainewithoutaura,MwoA)。  相似文献   

5.
正摘要目的研究在单皮质下梗死进展过程中临床、实验室、超声和成像参数之间的联系。方法连续招募169例大脑中动脉(MCA)供血区梗死而大脑中动脉无狭窄的病人进行脑卒中进展过程的研究,分为腔隙性梗死组(89例)和纹状体内囊梗死组(80例)。用经颅超声多普勒测量同侧M1的动脉搏动指数(PI)。结果纹状体内囊梗死组伴脑卒中表现者更多。进展期的腔隙性梗死病人多伴有糖尿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偏高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症状性脑动脉狭窄患者颅内侧支循环的特点。方法收集2004年4月-2009年6月临床拟诊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94例,所有患者均行头颅CT血管造影(CTA)检查,运用CTA血管重组图像及其原始横轴位图像,分析脑动脉狭窄及颅内侧支循环的特点。结果共检出48例脑动脉狭窄[脑梗死29例,短暂性脑血管发作(TIA)18例,烟雾病1例]。14例脑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中,脑梗死6例(大面积脑梗死4例、分水岭梗死2例),颅内侧支循环均较少,另有半卵圆中心小面积梗死1例、TIA 7例,均有丰富的颅内侧支循环。22例脑动脉轻中度狭窄患者可见多发腔隙性脑梗死,但狭窄血管与梗死部位无明确供血关系。1例烟雾病患者颅内侧支循环丰富,无脑梗死。结论颅内侧支循环对脑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具有重要的代偿作用。头颅CTA对脑动脉狭窄及其颅内侧支循环的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季节性偏头痛组与健康组血清免疫球蛋白E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季节性偏头痛的病理基础可能与变态反应有关[1]。为探讨此类头痛与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的关系,1995~1998年,我们对已确诊的季节性偏头痛60例进行了血清IgE动态检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住院或门诊就医偏头痛60例,男26例,女34例;年龄7~65岁。病程1~23年,发作时头痛持续30min~1周。有偏头痛先兆39例,无先兆28例,眼肌瘫痪型偏头痛3例。发作程度分轻、中、重3类,轻、中度34例;重度26例。全部病例及分级均符合1988年国际头痛学会制定的诊断及分级标准,在发作前期经多普勒超声(TCD)示脑血管痉挛,且具有季节性发病特点,发病时间在3…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红外偏振光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的疗效和对脑血流、血管活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6年3月,偏头痛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45例。对照组采用氟桂利嗪治疗;观察组采用红外偏振光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偏振光输出功率1 500 mW,照射时间10 min,每日1次,2周为一个疗程。比较两组治疗后1个月总有效率,观察患者治疗前后头痛程度、头痛发作频率、头痛持续时间和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大脑后动脉(posterior cerebral artery,PCA)、大脑前动脉(anterior cerebral artery,ACA)平均血流速度以及血浆内皮素-1(endothelin-1,ET-1)、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um gene related peptide,CGRP)水平。记录治疗后3年内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后1个月,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9%,明显高于对照组73.3%(P0.05)。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头痛程度、头痛发作频率、头痛持续时间和MCA、PCA、ACA平均血流速度以及血浆ET-1、NO、CGR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3年内的偏头痛复发率、脑卒中及高血压发病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红外偏振光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可有效改善脑血流和ET-1、NO、CGRP水平,远期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颈动脉内膜剥离术并发脑梗死的MRI特点及其与交通动脉开放的关系。方法前瞻性分析2016年12月~2017年7月期间的30例CEA术后并发脑梗死MRI特点,包括新发脑梗死的形态、大小、数量及分布等特点。新发梗死灶根据发生部位及血供特点分为手术侧颈动脉供血区梗死与非手术侧颈动脉供血区梗死,后者分为手术对侧前循环及后循环新发梗死。依据DSA和脑超声多普勒观察记录非手术侧颈动脉供血区梗死相应前、后交通动脉开放状态,分析梗死灶来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术前有无临床症状、有无新发梗死灶以及斑块表面形态,对术后新发梗死灶个数的相关性。结果 30例中新发梗死灶共计125个,除1例为片状梗死灶外,其余均为小圆点状或小斑片状梗死灶。30例中,手术侧与非手术侧颈动脉供血区梗死均为21例(70. 0%,30);非手术侧前循环新发梗死16例(76. 2%,21),后循环新发梗死13例(61. 9%,21),并且有9例(42. 9%,21)无手术侧颈动脉区梗死而直接引起非手术侧颈动脉供血区梗死。非手术侧前循环新发梗死16例中,13例发现前交通动脉开放,3例无前交通动脉开放;后循环新发梗死13例中,5例发现相应后交通动脉开放,余8例未发现相应后交通动脉开放。独立样本t检验显示术前有无临床症状、有无新发梗死灶以及斑块的形态与术后新发脑梗死数量没有显著的相关性(均P 0. 05)。结论 CEA术后新发脑梗死病灶小、数量少、分布广、无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CEA术后梗死灶既分布在手术侧颈动脉供血区、也分布于wilis环开放或不开放的非手术侧颈动脉供血区,提示其形成机制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闭塞时脑梗死的发生机制及侧支循环对不同部位脑梗死的影响。方法 2009年1月至2010年9月收治急性脑梗死患者45例,均行磁共振弥散成像(DWI)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证实一侧颈内动脉闭塞并引起同侧新发梗死。记录梗死分布部位及侧支循环开放情况,分析颈内动脉闭塞引起同侧脑梗死的分布特征与前、后交通动脉开放的相关性。结果 45例中,颈内动脉闭塞后梗死分布依次为皮层微小梗死38例(84.4%),内分水岭梗死22例(48.9%),流域性梗死21例(46.7%),后分水岭梗死10例(22.2%),前分水岭梗死6例(13.3%),穿支动脉供血区梗死10例(22.2%)。其中皮层微小梗死合并分水岭梗死23例(60.5%)。前交通动脉开放时无流域性梗死(0%,P=0.013);12例无一级侧支开放者发生流域性梗死11例(91.7%,P=0.003)。结论动脉到动脉栓塞机制与低灌注/栓子清除障碍机制共同参与了颈内动脉闭塞引起的脑梗死。前交通动脉开放可以降低流域性梗死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汪立新  王雁 《人民军医》1999,42(4):214-215
我们应用利多卡因静滴治疗偏头痛36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治疗组36例,均为诊断明确的偏头痛患者,男4例,女32例;年龄30~52岁;病程2个月~10年,其中无先兆型34例,有先兆型2例。另设诊断明确的偏头痛30例为对照组,其中男5例,女25例;年龄28~54岁;病程0.5~11年。两组一般情况相似,差异无显著性。1.2 诊断标准 本组偏头痛诊断标准为:(1)头痛多为单侧搏动样中、重度疼痛;(2)伴有恶心、呕吐、出汗、畏光和畏声;(3)上、下楼梯或类似活动可加重;(4)不予治疗,一般可持续4~72h;(5)发作次数至少5次以上[1]。1.3 方法 治…  相似文献   

12.
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HMCAS)在早期脑梗死颅脑CT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17例经确诊的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梗死病人作为病例组,连续选取245例无脑血管病症状及体征、颅脑CT平扫未见异常的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评价其颅脑CT平扫所见大脑中动脉密度.结果 病例组中HMCAS的检出率11.76%(2/17)高于对照组0.82%(2/245)(P<0.05),病例组DSA所见大脑中动脉血栓在颅脑CT平扫中未发现局灶性动脉致密征.结论 HMCAS与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梗死有一定的关系,但颅脑CT平扫所见HMCAS与大脑中动脉血栓没有直接联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合并小脑梗死的临床表现及头颅磁共振成像(MRI)特征。方法对我院2008年4月~2011年4月期间收治的15例2型糖尿病合并小脑梗死患者进行临床资料总结及MRI分析。结果 2型糖尿病合并小脑梗死占同期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16.7%。MRI见单纯小脑梗死4例,合并脑干或其他部位梗死11例。单纯小脑梗死患者主要表现为头晕、呕吐、共济失调、构音障碍等症状,合并脑干或其他部位梗死的患者除上症之外,还常伴有头痛、肢体偏瘫、感觉障碍等症。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小脑梗死并非罕见,应提高对该病临床表现及MRI特征的认识,积极排查2型糖尿病,早期控制血糖,以降低临床漏诊率及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高分辨率MRI成像(HRMRI)观察粥样硬化性大脑中动脉(MCA)的管壁结构,并分析脑梗死的血管危险因素。方法将38例MCA供血区脑梗死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分为梗死组与TIA组,行HRMRI检查,并寻找与脑梗死风险相关的血管危险因素。结果脑梗死组、TIA组两者比较,MCA粥样硬化斑块、斑块稳定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CA管腔内存在粥样硬化斑块是脑卒中的血管危险因素。结论 HRMRI能清楚显示动脉粥样硬化性MCA的管壁,对于脑梗死发生风险的评估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Stanford A型急性主动脉夹层(AAD)合并新发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与放射及超声等影像学特征,探讨梗死部位、体积与影像学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连续收集Stanford A型AAD合并新发脑梗死患者45例,分别根据CTA及超声检查主动脉弓分支是否累及(累及组32例、未累及组13例)及患者生存状况(存活19例、死亡18例、8例放弃治疗)进行分组,分析其基本资料及影像学特征,统计新发脑梗死的好发部位、梗死体积及与病死率的相关性。结果 AAD合并脑梗死者男性占77.8%(35/45),71.1%(32/45)的主动脉夹层累及主动脉弓分支血管,最常见于无名动脉(66.7%,30例)和右颈总动脉(53.3%,24例)。合并脑梗死者以多发病灶占73.3%(33/45),病灶体积(0.7±0.1)cm^3,最好发于基底节区(P<0.01)。主动脉弓分支累及组病死率高于未累及组[60.0%(15/25)比25.0%(3/12),P=0.046]。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梗死灶范围较大[(1.18±0.25)cm^3比(0.54±0.12)cm^3,P=0.014],梗死灶数目较多(4.40±0.53比3.00±0.33,P=0.025),额叶及基底节区梗死发生率较高(P<0.05)。结论 AAD合并脑梗死者夹层主动脉弓部分支累及率高,脑梗死好发于基底节区,累及主动脉弓部分支患者围术期病死率高于未累及患者。梗死范围越大,病灶数目越多,死亡风险越高。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探讨扩散加权成像阿尔伯塔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DWI-ASPECTS)对大脑中动脉(MCA)供血区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93例MCA供血区急性脑梗死患者病例资料,根据是否发生END分为非END组和END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和影像数据行差异与回归分析,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价DWI-ASPECTS对MCA供血区急性脑梗死患者END的预测价值。结果:93例患者中,发生END者27例(END组),非END组66例。两组比较,END组的DWI-ASPECTS、血管狭窄部位、入院NIHSS评分、入院空腹血糖、糖尿病史与非END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DWI-ASPECTS与END风险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OR=0.736,95%CI:0.564~0.961,P=0.024)。ROC曲线分析显示当DWI-ASPECTS≤4时,DWI-ASPECTS对预测MCA供血区急性脑梗死患者END的敏感度为74.07%,特异度为69.70%,曲线下面积(AUC)为0.745(95%CI:0.644~0.829)。结论:DWI-ASPECTS对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急性脑梗死患者END的发生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与ABCD3-I评分法联合用于评估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患者合并急性脑梗死早期检测的准确性。方法选取自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因妊高征收入开滦总医院进行治疗的26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及影像学检查结果并进行ABCD3-I评分,评估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与ABCD3-I评分法在预测妊高征患者继发脑梗死的准确性。根据ABCD3-I评分将患者分为低危组(n=245)、中危组(n=10)和高危组(n=13)。结果患妊高征孕产妇的年龄、孕周均对脑梗死的发生有影响(P <0. 05)。此外,ABCD3-I评分中临床特征表现、患者是否患有糖尿病、临床症状持续时间、7 d内发生双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DWI序列信号高、同侧颈动脉存在中重度狭窄及最终的ABCD3-I评分总分均与脑梗死的发生有关(P <0. 05)。中危组和高危组的脑梗死发生率显著高于低危组(P <0. 05);脑供血动脉正常或轻度狭窄患者脑梗死发生率显著低于脑供血动脉中度和重度狭窄的患者(P <0. 05);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中,低危组脑供血动脉狭窄程度<50%和狭窄程度≥50%者脑梗死发生率均低于中危组和高危组(P <0. 05)。结论 ABCD3-I评分联合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准确有效地对妊高征患者短期内继发脑梗死进行评估,但是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进行改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患者CTA的侧支循环评分与各脑血管危险因素、脑梗死体积及分布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的患者,利用CTA评估侧支循环,根据侧支代偿优劣分为2组,按多田公式测量48h后的最终梗死体积,利用二元逻辑回归分析,判定侧支循环评分与各脑血管危险因素及最终脑梗死体积的关系.根据MRI(DWI)记录各患者梗死部位及数目,2组间以单多发、有无PAI、有无PI及有无BZ进行比较.结果:60例患者中,侧支循环不良组21例,侧支循环良好组39例.2组间患者症状及DWI梗死体积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8.266,t=-5.682,均为P=0.000).2组患者年龄、性别、发病侧、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史及既往脑卒中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逻辑回归分析显示DWI梗死体积在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05),而症状在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脑梗死多发较单发者多见,组间以单多发、有无PAI及有无P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有无BZ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493,P=0.000,P<0.05).结论: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后可运用CTA侧支循环评分对最终梗死体积进行简单量化评估,并对了解梗死分布有一定帮助,对临床治疗及预后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FLAIR序列大脑中动脉高信号征与急性期脑梗死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FLAIR序列大脑中动脉高信号征(HSMCA)诊断急性期脑梗死的价值.方法:对55例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常规MRI检查及DWI、MRA检查,并将FLAIR序列大脑中动脉高信号征与TOF-MRA、DWI序列高信号病灶及随访检查进行对比.结果:FLAIR序列17例(30.9%)患者发现大脑中动脉M1段高信号征,其中左侧大脑中动脉11例,右侧大脑中动脉6例;合并M2、M3、M4和M5段高信号7例.患者自出现严重自觉症状到进行MRI检查,间隔时间1h到15h不等,平均3.6h.17例HSMCA患者中,8例相应节段大脑中动脉均有严重狭窄或闭塞;38例无HSMCA患者中,12例双侧大脑中动脉有节段性狭窄,严重狭窄或闭塞7例, HSMCA患者较无HSMCA患者病变侧大脑中动脉严重狭窄的数量明显增多,二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3).结论:FLAIR序列上大脑中动脉高信号征可作为诊断急性期脑梗死的早期参考征象.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 探讨动静脉联合序贯应用替罗非班治疗大脑中动脉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 对11例大脑中动脉支架扩张成形术中急性血栓形成但未造成血管闭塞患者经动静脉联合序贯应用替罗非班治疗,观察患者血栓形成部位前向血流变化,是否出现治疗后新发梗死灶和新发临床症状。结果 11例患者治疗后前向血流均有所恢复。5例恢复正常前向血流患者中有2例出现新发神经系统症状并伴有支架相关区域新发梗死灶,6例未能恢复正常血流患者中有5例出现新发神经系统症状并伴有支架相关区域新发梗死灶。 结论 替罗非班动静脉联合序贯应用可有效治疗大脑中动脉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