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周道刚 《贵州气象》1998,22(2):43-43,48
采用控制芯片MC3842作为脉宽控制器的开关电源,电路简单、元件少、维修方便,为目前较多VGA彩色显示器所采用,如联想14时VGA彩色显示器、CASPER14时、EM-142814时VGA多频彩色显示器等。本文介绍这类电源电路的快速检修方法及几个实例。IMC3842芯片内部原理框图MC3842集成电路各脚功能为:①脚:内部误差放大器输出端。与②脚之间反馈网络共同确定误差放大器的增益。②脚:反馈电压输入端。输入的反馈电压与内部2.SV基准电压比较输出的电压控制输出脉冲宽度。③脚:电流负反馈输入端。该脚电压大于IV时,MC3842停止工诈,以…  相似文献   

2.
设计了一种基于正交调制原理的数字频率特性测试仪,系统用稳态响应法测量电路的频率特性.单片机作为主控芯片,完成系统的总体控制及数字信号处理;使用集成的直接数字频率合成芯片输出全频率范围内的正弦波.系统对待测电路的输入信号及其输出响应采样,经数字信号处理后,获得电路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设计的测试仪测某RLC网络,中心频率的相对误差小于0.2%,有载品质因数相对误差小于1.25%,最大电压增益大于-1 dB.频率特性测试仪输入输出阻抗均为50 Ω,幅频误差绝对值小于0.5 dB,相频误差绝对值小于3°,测试仪能满足微机械谐振传感器特征参数测试需求.  相似文献   

3.
接收机的灵敏度是指接收机的输出端维持一定的信噪比并保持一定的输出功率在天线上所需感应的输入信号电压.这是衡量接收机质量的一个重要技术指标. 随着收信机使用时间的增加,元器件的老化、变质、灵敏度会随之下降,严重地影响通信的效果.影响接收机灵敏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检修机器时,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逐级检查.一般来说,电子管或晶体管老化或变质,使整机灵敏度下降,其中中放、高放和变频级影响较大.特别是在维修  相似文献   

4.
701-C雷达终端简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 701-C雷达终端  701-C雷达终端硬件设备主要由586主机、预处理器、打印机3部份组成(图1)。701-C雷达输入到预处理器有实时秒信号、秒控制信号、探空信号、测风信号4种信号。TK(探空)板有以下功能:①负责接收探空脉冲并将其翻译成十进制代码;②进行数据存储(关机会消失);③将数据发送到计算机;④即时输出显示信号并响应面板输入控制。CF(测风)板有以下功能:①负责从TK板接收仰角、方位、斜距数据并将其转换成十进制代码;②、③、④与TK板相同。TK板的随机存储器为16KB,用以存储探空…  相似文献   

5.
据调查,微机故障中,开关电源故障约占一半,一些微机因开关电源故障而不能工作。电网电压不稳和供电线路不正常是造成开关电源故障的主要原因。结合实践经验,现将开关电源故障及维修经验简介如下:1 故障现象一开机后,电源指示灯不亮,风扇不动。1-1 检修方法之一打开电源外盒,会看到保险丝变黑。换新保险丝后,用万用表测交流电输入两端正反向电阻均为零。分析电路可知,输入高压整流线路、滤波及脉冲开关功放电路的元件,有的可能击穿,造成短路。焊开有关元件测量,发现全桥整流块击穿,换上新块通电后,微机工作正常。1-2…  相似文献   

6.
反馈理论首先出自于电子技术领域。反馈就是把电子系统的输出量(电压或电流)的一部或全部,经过一定的电路送回到它的输入端。反馈现象在电子领域中普遍存在,有以三极管为代表的器件内部反馈,也有通过外部元件实现的外部反馈,有对直流信号的直流反馈,也有以交流信号的交流反馈。反馈由于反馈信息在输入端的作用不同有正、负之分,反馈信号起削弱输入信号作用的称负反馈,起加强输入信号作用的叫正反馈。  相似文献   

7.
1VGA显示系统简介VGA卡是PC机中应用较广泛的显示卡之一,它支持640×480分辨率,256种颜色。本文需用到对其颜色寄存器和12H模式下显存的操作。1.1颜色寄存器VGA卡有256个颜色寄存器,显示器上象力颜色就是由颜色寄存器的数值经DAC(数模转换器)转换为电压信号送至显示器R、G、B(红、绿、蓝)信号端实现的.计算机启动后,颜色寄存器中就填入了供认值,256个颜色寄存器则对应256种颜色。编程中,为了能实现颜色的任意调配,如需将0~15号颜色改为16级灰度,就需对颜色寄存器编程。每个颜色寄存器为18位,每6位代表一种基本色彩(R…  相似文献   

8.
每个无线传真接收站都有天线、接收机和传真机三种主要设备。要想接收到高质量的传真图,上述设备应该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而传真机是最后出图象的,就具有更直接的意义。现以123—1B 型气象传真收片机为例作些说明。一、传真机的使用初次使用本机时,应全面检查机器内各接插件是否接触良好,当地的电源电压是否与本机的要求相符合,并有可靠的接地线。传真机的输入端应与接收机600欧姆的输出端相连接。按有关规定装好圆珠笔,并使其  相似文献   

9.
辽宁市级气象信息计算机网络系统的机房工程建设是全国气象系统9210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辽宁省气象通信台有关技术人员在9210工程的VSAT、计算机网络、程控交换系统安装调试过程中对各市局机房环境条件进行了必要的检查,找出了与机房环境条件指标要求不相符合且可能影响系统安全运行的几个问题,分析并提出了解决的办法,保证了9210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1零、地电压偏高何谓零、地电压?如市级气象系统机房供电结构(图1)所示:市电三相四线交流电,经输入配电分配单相火线L、零线N到UPS不间断供电电源,再到输出配电,最后引向…  相似文献   

10.
王华山 《气象》1986,12(7):36-36
图象增强显示通常采用两种方式:一是陡式线性增强。把输出亮度信号和输入温度信号的比值,从正常情况下等于1变成大于1,从而提高了某一温度范围的放大比例,扩展了灰度级别。二是阶梯函数增强。把几个特定的温度范围和几个特定的灰级对应起来,提高了灰度等级的对比度。这种方式运用在云顶较高、温度较低的区域效果较好。实际工作中,往往把这两种方式结合起来应用。 近几年来,国内一些单位在研制增强处理设备工作中,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果,对改进预报工作起到了一定作用。我们在试制低分辨率红外云图增措显示电路时,采用了集成元件,从而简化了电路设计。井实现了结构小型化,整个电路装在200×100mm的印刷电路板上,可插接在118传真机中。 该电路兼有阶梯函数增强和陡式线性增强两种功能,处理分界点的亮度温度选择在一25.7℃ 即灰度标尺的第8级。阶梯变化也采用四级,每一级的温度范围相当灰度标尺的两级温度。 增强电路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电压比较器、模拟电子开关兼放大电路和加法器。电原理见附图。  相似文献   

11.
在系统中集成超宽带(UWB)收发机芯片用于支持室内定位正成为移动通信终端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在超宽带收发机中,低噪声放大器(LNA)是一个核心功能模块.超宽带的全频段(3.1~10.6 GHz)覆盖要求给低噪声放大器的设计带来了巨大挑战,尤其是需要在宽带匹配及在带内维持平坦的噪声系数的情况下.传统的低噪声放大器架构应用在超宽带设计时,噪声、增益和输入匹配之间存在较明显的性能折中关系,因此无法达到良好的综合性能指标要求.本文采用基于变压器反馈的输入匹配的第一级架构和多功能第二级输出驱动结构,实现了平坦的噪声系数和高增益等性能.基于TSMC 65 nm工艺设计的电路仿真结果表明,该低噪声放大器在3.1~10.6 GHz全频段内,可实现输入匹配S11<-10 dB,增益>17 dB,噪声系数2.71±0.28 dB,1-dB压缩点-17.5 dBm等指标,电路整体功耗为32.8 mW.因此,综合性能Ⅰ(FoM-Ⅰ)和综合性能Ⅱ(FoM-Ⅱ)分别可达2.32和0.41.  相似文献   

12.
氚(3H)作为一种重要的被动示踪物,经常被用于研究海洋中的物理过程及评估海洋环流模式的模拟性能。使用一个全球海洋环流模式(LICOM)来研究氚在海洋中的分布、存储和输送。模拟的全球氚通量表明,1975年之前氚主要由海气交换输入海洋,特别是在1963年,氚的气体交换输入约为降水输入的2.5倍,1975年之后两种方式的氚输入通量都大幅减少。比对GEOSECS(Geochemical Ocean Sections Study,1972~1978年)和WOCE (World Ocean Circulation Experiment,1989~1995年)大洋观测计划期间的观测资料发现,我们的模式很好地模拟出了氚的海表分布、水柱总量、经向分布以及次表层的高值信号,主要缺点在于模拟的氚向深层的穿透不足,特别是在全球的两个副热带地区,表现尤为明显,氚输入函数的不确定性和模式物理场描述的不足可能是造成误差的主要原因。模式给出的海洋中氚储存总量的结果与基于观测得到的结果比较吻合,如北太平洋海区:1973~1974年模拟结果约为20.4 kg,相同期间观测估计值为21.1±4.7 kg,1989~1995年模拟结果为20.7 kg,相同期间观测估计值为23.4±2.0 kg。氚在等密度面上高低纬的侧向通风明显,模式成功模拟出氚从中高纬的海表进入,沿等密度面向低纬的次表层输送,又经大洋环流和扩散分别向南半球和高纬输送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应用1979—2005年的台风资料和NCEP/DOE AMIP-Ⅱ再分析资料,分析了生成于南海—西北太平洋季风槽中的热带气旋(MTTC)活动特征及季风槽强弱对MTTC异常的影响。结果表明:①1979—2005年5—10月南海和西北太平洋生成的热带气旋(TC)共有672个,年平均24.9个,其中MTTC为491个,占73.1%,占登陆中国TC频数的79.2%。②27年间MTTC年频数经历了正常期(1979—1987年)—多台期(1988—1994年)—少台期(1995—2005年)3个阶段;具有准4年和准2年的变化周期,1994年为MTTC频数由多台向少台转换的转折点。③MTTC频数异常年份,MTTC生成起止日期和生成位置有明显差异:MTTC异常偏少(多)年,MTTC活动起始日期较晚(早),且5—10月皆不活跃(活跃),MTTC生成海区范围较小(大)。④南海—西北太平洋季风槽强度和位置异常与MTTC活动异常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李海花  刘大锋 《干旱气象》2013,(3):505-510,516
利用1961~2012年新疆阿勒泰地区7站1月、2月和12月及冬季日最低气温低于-20℃的日数资料,采用线性回归、经验正交函数分解、Mann—Kendll突变检测、R/S分析等方法,对低温日数的时空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冬季及各月的低温日数具有自东南向西北递减的空间分布特征,且1月出现的低温日数最多,12月出现的最少;(2)冬季低温日数的极值空间分布特征与平均值的一致。其中,年极大值出现的时间集中在1960年代中期至1970年代中期之间,年份差异较大,而年极小值均一致的出现在2006年;(3)各站冬季平均低温日数在近51a内的倾向率为-1.71--4.24d/10a,呈减少趋势,而各月的倾向率(吉木乃站1月除外)同冬季的一致,均为负值,但变化率均小于冬季的;(4)第1特征向量场的分布显示,冬季低温日数在空间上具有较好的一致性,高值区位于阿勒泰市、哈巴河县等高发区,中心值为0.455;(5)西部的哈巴河、吉木乃和布尔津3县及中部的阿勒泰市,均没有发生突变,而南部的福海和东部的富蕴和青河2县均在1980年代有下降趋势的突变发生;(6)各站红季及各月的低温日数的R/S分析的H指数显示,未来的趋势与过去一致,仍呈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15.
利用1971-2010年河南省均匀分布的110个地面气象站霜的观测资料,采用线性倾向率和单相关分析法,对近40 a河南省初霜期、终霜期和无霜期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对气温的响应进行研究,利用M-K法分析霜期的突变特征。结果表明:1971-2010年河南省平均无霜期为221.3 d,纬度与初霜期(R=-0.806)和无霜期(R=-0.707)均呈显著负相关,与终霜期(R=0.557)呈显著正相关;初霜期以2.6 d/10 a的速率呈明显推迟(p<0.01),而终霜期的线性变化趋势不明显,无霜期以4.7 d/10 a的速率呈明显延长(p<0.01);初霜期、终霜期和无霜期的突变点均在1998年。从各地区看,初霜期在各地区呈明显推迟,豫西地区推迟趋势最大(3.5 d/10 a,p<0.01);终霜期仅在豫西和豫南地区呈显著提前;除豫东地区外,无霜期在其余5个地区均呈明显延长,豫西地区延长趋势最大(7.7 d/10 a,p<0.01)。从各观测站霜期的变化趋势空间分布来看,初霜期显著推后、终霜期显著提前和无霜期明显延长的站点分布在豫西和豫南地区。河南省初霜期与10月、终霜期与3月气温因子相关性较强;初霜期推迟和终霜期提前主要由气温升高引起的,其中平均最低气温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初霜期推迟和终霜期提前导致无霜期延长。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成都主城区为例,运用气象数据、地理信息数据、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及内涝灾情资料,通过多种常用分布函数的对比,选出重现期降水估算的最优函数,采用Pilgrim & Cordery法推求研究区的小时雨型,然后结合改进的基于FloodArea内涝模型,开展了24 h历时20、30、50、100 a一遇降水情景内涝模拟,并利用修订的内涝公路风险等级标准和财产损失曲线,探讨100 a一遇降水情景下内涝交通风险等级和居民室内财产损失风险。结果表明:①GEV(Generalized Extreme Value Distribution)分布函数是成都主城区重现期降水估算的最优函数;主城区24 h历时小时雨型呈双峰型, 且峰值出现在降水过程前部。②基于FloodArea模型,通过对输入数据或参数的改进,能够较好模拟城市内涝空间分布;各降水情景模拟结果显示高新南区、高新西区、青羊区内涝淹没范围占比相较其他地区偏高。③24 h历时100 a一遇降水情景内涝可造成成都主城区86.1%公路长度占比出行困难,其中一级风险公路长度占比为105%,二、三级风险公路长度占比分别为27.5%、28.4%,成华区内涝公路风险最高。④24 h历时100 a一遇降水情景内涝可造成居民室内财产潜在损失约占主城区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的0.8%,其中武侯区财产损失风险最大,潜在损失占其GDP的1.6%。  相似文献   

17.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环境监测站点的空气污染物浓度监测资料、欧洲中心(ECMWF)提供的ERA-5逐时0.25°×0.25°再分析资料和NOAA研发的Hysplit后向轨迹模式,分析了 2020年3月29日-4月5日低纬高原的西双版纳地区持续性重度霾空气污染事件的特征、气象成因和污染物颗粒主要来源。结果表明:(1)重度霾污染期间,AQI值及PM2.5浓度值有显著日变化特征,表现为白天低、夜间高。(2)冷空气势力偏弱,脊前暖平流使中低层大气增温,有利于西双版纳地区大气层结的稳定,无明显水汽输送带,整个过程空气湿度较低,连续8天重度霾污染并未出现传统上高湿的气象霾特征。稳定的大气层结和逆温层的存在削弱了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对流交换。(3)受均压场控制,地面和低空风速小,较低的混合层厚度和较小的通风系数等共同作用,使得污染物颗粒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扩散受到抑制,导致污染物颗粒聚集。(4)各污染物浓度值与MODIS/Terra卫星反演东南亚境外火源点数有显著相关性,其中火源点个数与AQI正相关高达0.5。(5)由Hysplit后向轨迹模式表明此次重霾污染过程中颗粒物可能来源主要是缅甸马圭、曼德勒和东枝境外的输入型累积传输。西双版纳位于低纬高原地区,受地形影响,污染物积聚在景洪城区及周边澜沧江河谷地带之后,很难通过水平输送离开,这是也是造成此次连续重度霾污染事件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