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大于1.0cm的胆总管结石内镜治疗的适应症、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近3年来54例大于1.0cm的胆总管结石内镜治疗情况。结果:≤2枚结石(直径〉1.0cm)取石的成功率为95.45%,并发症发生率为11.36%;≥3枚结石(直径〉1.0cm)取石的成功率为40%,并发症发生率为50%。结论:对胆总管结石患者进行内镜下取石术,〉1.0cm单发及2枚结石安全,有效。≥3枚大结石取石困难,风险高。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们采用中药方剂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3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选择2006年10月~2010年12月本院收治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择期手术患者30例。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18~65岁,平均年龄(46.8±7.9)岁;病程1个月~5年,平均病程(2.2±1.3)年。所有患者均经B超、CT或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检查证实为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胆总管结石直径<7mm,均为单发结石或为细砂样结石。排除合并有急性坏疽性胆囊炎、急性化脓性胆管炎、胆囊穿孔等疾病以及患严重心、肺、肝、肾脏系统疾病,免疫系统疾病,恶性肿瘤患者和妊娠期、哺乳期妇女。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三镜"(十二指肠镜、腹腔镜及术中胆道镜)联合保胆取石术(LRCL)及胆囊切除术(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6例确诊为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按患者治疗意愿及病情分为保胆组40例及胆囊切除组46例,2组均先进行内镜下胰胆管造影术(ERCP)治疗,放置鼻胆管引流(ENBD),然后进行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胆道镜取石、胆总管Ⅰ期缝合术,之后保胆组行LRCL,胆囊切除组行LC术。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及住院时间和近远期生存质量。结果保胆组手术成功率95%(38/40),结石取净率100%;术后未发生胆漏、出血、急性胆囊炎、急性胰腺炎、继发性胆总管结石及切口感染等并发症;术后随访3~40个月,超声检查与正常胆囊超声相吻合,无结石复发,未发现腹胀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无胆囊癌、结肠癌发生。胆囊切除组手术成功率100%,无中转开腹手术者,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3~40个月,出现不同程度腹胀腹泻等消化道症状。结论 "三镜"联合LRCL是腔镜技术较成熟的医院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的优选方法,既能清除胆囊及胆总管的结石,又能保留胆囊及其功能,是一种值得推荐的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4.
<正>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患者918例中男性368例,女性550例,年龄16-93岁,平均48.9岁。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664例,急性胆囊炎并发结石93例,胆囊息肉16例,胆总管结石122例,胆囊癌8例,寄生虫6例,胆道出血9例,术后切口感染10例。术中扩大切口21例,占2.3%(扩大切口后仍小于8cm)。胆总管损伤2例,占0.2%。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43例住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传统开腹取石,手术在全麻情况下进行,先行造影(ERCP)检查,明确结石大小。确定切口开腹,仔细检查肝内外胆管,术中直接用石钳取石,术后留置T管引流。治疗组23例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取石,患者均全麻,患者取仰卧位,采用四孔法建立气腹。置入器械,超声刀将粘连分离,明确胆囊管、胆囊动脉及胆总管,分离胆囊动脉,常规切除胆囊。分离胆总管前壁,使胆总管及肝总管显露出来,切开胆总管前壁,将纤维胆道镜插入胆总管内,探查胆总管及肝内胆管,取出管内结石,向胆总管注生理盐水,检查残留结石,确认结石取净,反复冲洗。留置T管,严密缝合胆总管,进行腹腔引流,术后复方胆通胶囊,2粒/次,3次/d。西药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7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不良反应。连续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术后并发胆道出血1例(4.3%),胆漏1例(4.3%)。对照组术后并发胆道感染2例(10%),胆道出血3例(15%),胆漏3例(15%)。治疗组术后发生胆道感染、胆道出血、胆漏的比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疗效显著,术后采用复方胆通胶囊进行调理,效果更佳,可有效减少并发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彩超检查对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的诊断性价值。方法 选择2020年2月~2022年4月内蒙古第三医院收治的60例疑似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检查作为本研究诊断金标准,针对所有患者临床合理展开CT检查以及彩超检查,同时展开疾病检验;比较疾病诊断效能,对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超声图像特征展开对应分析。结果 所有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经ERCP检查后,阳性患者50例,阴性患者10例;对所有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完成彩超检查后,阳性患者49例,阴性患者11例;对所有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完成CT检查后,阳性患者40例,阴性患者20例;彩超检查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00%(48/50)、90.00%(9/10)、95.00%(57/60)、97.96%(48/49)、81.82%(9/11);CT检查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2.00%(31/50)、10.00%(1/10)、53.33%(32/60)、77.50%(31/40)、5.00%(...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消痞导滞法治疗胆总管结石(直径小于10 mm)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5年1月—2017年12月120例直径小于10 mm胆总管结石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应用消痞导滞法中药方剂,对照组应用排石利胆颗粒。比较2组治疗前、治疗后3 d、5 d、2周的肝功、血清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腹部彩色超声胆总管结石情况及腹部MRCP胆总管结石情况的变化。结果 2组治疗前肝功、血清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2组治疗后3 d、5 d、2周肝功、血清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腹部彩色超声胆总管结石情况及腹部MRCP胆总管结石情况显示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消痞导滞法治疗直径小于10 mm胆总管结石的疗效优于利胆排石颗粒,用药后能够明显改善肝功、血清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并有效促进结石排出。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排石汤治疗泌尿系小结石的疗效。方法选择结石直径小于1.0 cm、单发或多发上尿路结石患者43例为治疗组,另选33例同期类似病例作对照组,治疗组加用排石汤中药煎剂治疗,其他解痉、对症、排石等治疗2组相同。观察2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变化及结石排出情况。结果2组患者的临床症状都基本改善,且均无明显不良反应,但治疗组的总有效率88%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0%(P<0.05)。结论联合中药排石汤治疗泌尿系小结石有明显疗效,费用低,安全,方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输尿管结石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日本东芝-Nemio17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凸阵探头3.5 Hz)对120例输尿管结石患者进行诊断。结果超声诊断符合114例占95.0%,漏诊6例占5.0%,无假阳性。左侧输尿管结石62例,右侧输尿管结石50例,双侧输尿管结石8例。结石位于上段32例、中段33例、下段55例。超声检出结石大小0.3 cm×0.4 cm~2.4 cm×3.7 cm;多发13例,单发107例。后伴声影105例,后无声影15例。伴发肾结石38例,肾积水97例,输尿管积水92例。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输尿管结石可准确显示结石的位置、大小、数目,并有快捷、可重复、诊断准确率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并分析在DSA下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技术(ERCP)对胆总管结石的形成、疗效、并发症及经验体会.方法 收集行ERCP诊治的胆总管结石患者66例,同时行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下网篮及球囊取石,最后均行鼻胆管引流术(ENBD).统计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取石过程、并发症.结果 66例胆总管结石患者中,原发性胆总管结石12例占18%,胆囊切除术后及胆道探查术后并发胆总管结石54例占82%,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18例占27%.ERCP三腔切开刀插管成功率94%,针状刀乳头开窗占6%.穿孔并发症1%,胰腺炎的并发症4%,并发胆管炎1%.结论 充分的术前准备、熟练的操作、合适的医疗器具是顺利完成手术的关键,规范化的术后管理是降低或减轻并发症的重要手段,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是胆总管结石形成及困难插管因素之一,ERCP下治疗胆总管结石安全而高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螺旋CT在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58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分别行CT及超声影像学检查,比较各自临床价值。结果:58例急性胰腺炎患者CT检查阳性者42例,阳性率为72.41%,超声检查阳性者35例,阳性率为60.34%,CT检查阳性率高于超声,经统计学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旋CT可为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早期诊断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是诊断急性胰腺炎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经腹与经会阴超声联合检查法在急性尿潴留超声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了54 例急性尿潴留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行经腹/经会阴单一超声检查或经腹与经会阴联合超声检查,分析其影像学资料特点并对结果进行总结.结果 患者膀胱充盈后,膀胱液性暗区的范围为10cm×9cm×9cm-14cm×12cm×11cm.28 例(51.85%)患者伴有输尿管扩张或双肾积水.33 例患者前列腺增生,14 例(42.42%)患者前列腺突入膀胱的长度大于1mm.11 例(33.33%)患者回声正常同时后尿道走行正常;10 例(30.30%)患者后尿道走行异常,后尿道扭曲变形由前列腺增生导致;5 例(15.15%)患者后尿道回声异常,可见强回声团块;3 例(9.09%)患者后尿道走行与回声异常,可见后尿道扭曲变形及强回声团块.结论 对急性尿潴留诊断而言,经腹与经会阴联合超声检查是安全、简便、准确度高的检查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C)联合术中胆管造影 (IOC)、胰胆镜括约肌切开术 (IOEST)诊治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疾病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LC联合IOC ,IOEST诊断和治疗 10 6例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6 0 .4 %术前诊断胆囊结石者 ,经IOC发现伴有胆总管结石 ;LC联合IOC ,IOEST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手术成功率为 93.4 %。并发轻度胰腺炎 6例、十二指肠穿孔 1例、胆漏 1例、术后气胸 1例、漏诊十二指肠乳头癌 1例、胃潴留 2例。术后平均住院时间 3.7d。结论 IOC能有效避免漏诊LC中胆总管结石 ;LC联合IOC ,IOEST能一次性有效微创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口服中药胆胃舒颗粒预防胆总管结石术后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各90例,两组均行十二指肠镜取石术,治疗组在取石基础上服胆胃舒颗粒。观察2年后谷丙转氨酶(ALT)、胆红素(TB)、血清谷氨酰氨转移酶(GGT)、临床症状、胆总管直径及胆总管结石复发的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肝功能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胆总管直径小于对照组,胆总管结石复发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胆胃舒颗粒在胆总管结石十二指肠镜取石术后应用,能有效改善肝功能及临床症状,缩小胆总管直径,降低胆总管结石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超声显像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51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超声声像图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超声检查结果的符合率。结果:急性胰腺炎患者51例,经超声作出诊断者35例,占68.6%;超声显示胰腺声像图正常者11例,占21.6%;超声显示全气体反射未显示胰腺者5例,占9.8%。结论:超声检查对于急性胰腺炎及并发症的诊断是一种快速而有效的方法,可为临床观察急性胰腺炎的病情变化提供帮助,但对于少数患者不能仅凭声像图作出诊断,应结合临床病史、实验室检查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胆总管下段结石患者腹部超声检查情况及其诊断价值。方法:86例胆总管下段结石患者行腹部超声检查.将超声检测结果与手术结果对比,分析超声检测的准确度及其应用价值。结果:超声诊断胆总管下段结石灵敏度为90.5%,特异度为92.9%。结论:腹部超声是一种无外部侵略性、无痛的检查手段。熟练掌握胆总管下段结石的腹部超声诊断操作方法,能有效提高胆总管下段结石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7.
杨晓慧 《内蒙古中医药》2014,33(35):120-120
目的:探讨多层CT与超声影像检查对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诊断价值,为提高此类疾病诊断正确率提供可靠依据。方法:57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均给予超声、多层CT医学影像检查,记录检查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并给予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57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经彩超检查与病理诊断符合率较低(68.42%),经多层CT检查与病理诊断符合率较高(96.4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多层CT诊断急性胰腺炎可显著提高疾病检出率,从而有利于医生根据诊断结果选择正确方案及时治疗疾病,保障患者疗效及预后。  相似文献   

18.
〔摘 要〕 目的:探讨超声在胆囊结石及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诊断中的成像特点及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选取 汕头市潮阳区大峰医院 2017 年 12 月至 2020 年 12 月收治的胆囊结石及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共 235 例为研究对象, 其中单纯胆囊结石患者 204 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 31 例。结果:胆囊结石超声检查诊断准确率为 94.61 %,胆 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超声检查诊断准确率为 80.65 %。两组患者在超声特点中有相似之处,不同类型的胆囊结石患者的超 声影像稍有不同,但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胆总管发生扩张,管壁厚度增加,回声更强,且患者的管腔中有稳定 形态且伴声像的光团。结论:超声检查胆囊结石及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诊断效果较好,准确率较高。  相似文献   

19.
胆石症是临床常见的外科疾病。笔者自1993年以来,采用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法疗胆石症患者40例,收效良好,现介绍如下。1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经临床验证及B超检查均为胆石症患者,其中男性10例,女性30例,年龄35~55岁12例,56~65岁20例,66~75岁8例;按结石部位分:胆囊结石20例,胆总管结石10例,肝内胆管结石10例。结石大小:结石直径<0.5cm的18例,结石直径在0.5~1cm的12例,结石直径在1.1~  相似文献   

20.
邱其光  林信章 《新中医》2010,(11):51-51
<正>泌尿系结石复杂多变,因结石的性质、形态、大小、部位各不相同,结石与周围是否有粘连,远端是否有梗阻,肾盂肾盏及膀胱是否有积水以及患者的全身状况各异等,治疗时通常需要综合分析,治疗方法依人而定。临床经验显示,直径小于0.6cm的结石可通过保守方法治疗,内服药物并配合大量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