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容量血液滤过(HVHF)对重症监护病房脓毒性休克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脓毒性休克患者25例,随机分为滤过组12例和对照组13例。两组均予常规治疗。滤过组患者行高容量血液滤过,监测两组治疗前后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及血pH、氧合指数、血管活性药物使用量、BUN、SCr、C反应蛋白的变化。同时观察ICU住院时间、应用呼吸机时间及28 d的病死率。结果与对照组同期比,HVHF组治后HR、血管活性药物使用量,CRP下降明显,血pH、氧合指数指标好转,机械通气时间、ICU内治疗时间缩短,28 d病死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VHF能稳定血流动力学,并通过对内环境调节、改善氧合等,对多个器官起到支持作用,可减轻严重脓毒症的病情及改善预后,是脓毒性休克的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
Liu Y  Xie JF  Guo FM  Yang Y  Qiu HB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37):2601-2606
目的 评价高容量血液滤过(HVHF)及其治疗时机对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和手工检索全面收集国内外1999至2009年关于高容量血液滤过治疗感染性休克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病例对照研究及观察性前瞻性队列研究,按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方法对HVHF治疗感染性休克的病死率作荟萃评价.结果 纳入4项对照性研究、5项前瞻性队列研究.4项对照性研究(3项RCT、1项病例对照研究)共167例感染性休克患者被纳入,包括HVHF组79例,传统剂量治疗组88例.HVHF组和传统剂量治疗组病死率分别为40.5%(32/79)和72.7%(64/88),与传统剂量治疗组比较,HVHF能降低感染性休克患者病死率[OR 0.33,(95%CI,0.17~0.64);P<0.01].5项前瞻性队列研究共观察了 HVHF对17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病死率的影响,荟萃分析显示HVHF能降低病死率[OR 0.31,(95%CI,0.19~0.49);P<0.01],与对照研究结果一致.仅2项研究探讨了HVHF治疗时机对感染性休克病死率的影响,虽然这两项研究的早期HVHF治疗组病死率均低于晚期HVHF治疗组,但研究的异质性显著(P<0.05),不宜作荟萃分析.结论 高容量血液滤过治疗可降低感染性休克患者的病死率,但是受研究方法的限制,有必要进行更多大样本、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重症患者气管插管后低血压发生情况、危险因素及预后,为进一步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重症医学科内近2年气管插管前血压正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分为插管后低血压组和插管后正常血压组,主要预后指标为28 d病死率,次要预后指标为ICU住院天数和总住院日。结果 79例患者纳入分析,其中25例(31.65%)气管插管后出现低血压情况,低血压组28 d死亡率较血压正常组明显增高(40.00%比14.81%,P=0.01),ICU住院天数和总住院日则未见差异。高龄(OR:1.1,95%CI:1.00~1.12)、慢性呼吸系统疾病(OR:3.0,95%CI:1.13~8.07)及合并两种以上慢性病(OR:3.6,95%CI:1.18~11.03)为高危因素。结论重症患者气管插管后发生低血压事件更多见于老年合并多种慢性病患者,插管后发生低血压增加患者28 d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4.
早期高容量血液滤过治疗对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性分析我院SICU于2002年1月~2007年12月期间接受过高容量血液滤过(HVHF)治疗的感染性休克患者在ICU的生存状况,评价早期HVHF对感染性休克的治疗作用。方法收集并整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在被诊断为感染性休克当天的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血清Cr水平以及住SICU期间的病死率。在被诊断为感染性休克的48小时内开始HVHF者为早期HVHF组,48小时后开始HVHF者为晚期HVHF组。比较两组在诊断为感染性休克当天的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血清Cr水平以及住SICU期间的病死率。结果68例感染性休克患者接受了HVHF治疗,早期HVHF组和晚期HVHF组的ICU病死率分别为40.0%(14/35)和63.6%(21/33)。在被诊断为感染性休克的当天,两组之间的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和血Cr水平无明显差别(均P>0.05),早期HVHF组的ICU病死率显著低于晚期HVHF组(P<0.05)。结论早期HVHF降低了感染性休克患者的ICU病死率。  相似文献   

5.
朱川  尹昌林  周人杰 《重庆医学》2012,41(23):2371-2373,2376
目的探讨以APACHEⅡ评分标准衡量高容量血液滤过(HVHF)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治疗时机以及对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第324医院、西南医院、新桥医院自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行HVHF治疗的113例SAP患者,根据HVHF治疗前患者APACHEⅡ评分标准分A组(20~24分)、B组(25~29分)、C组(≥30分),按照APACHEⅡ评分标准作为HVHF治疗的时机,对比分析3组的病死率、平均ICU住院时间、平均机械通气时间、平均连续血液滤过治疗时间,并将HVHF治疗前和治疗24h后的APACHEⅡ评分和SOFA评分、血浆IL-1β值、氧合指数、血浆肌酐(Cr)值、平均动脉压(MAP)等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1)C组HVHF治疗前APACHEⅡ和SOFA评分、血浆IL-1β值及病死率均明显高于A、B两组(P<0.01),B组HVHF治疗前APACHEⅡ评分、血浆IL-1β值及病死率均明显高于A组(P<0.01);(2)B组平均ICU住院时间、平均机械通气时间、平均连续血液滤过治疗时间均明显长于A组(P<0.05);(3)3组HVHF治疗24h后血浆IL-1β值、氧合指数、Cr值、MAP均明显改善,但C组IL-1β值仍高于A、B两组(P<0.01),B组IL-1β值仍高于A组(P<0.01);A、B两组HVHF治疗24h后APACHEⅡ和SOFA评分显著降低(P<0.01),C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VHF对SAP有良好的辅助治疗效果;APACHEⅡ评分对HVHF的治疗时机有指导意义,早期(APACHEⅡ评分为20~29分)HVHF可明显改善SAP的预后,当APACHEⅡ评分20~24分时行HVHF的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6.
王丹 《中外医疗》2014,(34):145-146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在34例脓毒性休克中的疗效及其对PCT的影响。方法 2012年5月—2013年4月该院共收治67例脓毒性休克患者,并随机分为对照组(n=33例)和观察组(n=34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性治疗,在此基础上,给予观察组乌司他丁治疗,观察两组病情稳定时间、ICU住院总时间、MODS发生情况、病死率以及治疗前后APACHEⅡ评分、PCT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在病情稳定时间、ICU住院总时间、MODS发生率、病死率等治疗情况均显著地低于对照组(t稳定时间=12.318,P=0.000;t住院时间=8.088,P=0.000;χ2MODS发生=4.309,P=0.038;χ2病死率=4.148,P=0.042)。治疗后,观察组的APACHEⅡ评分、PCT水平显著地低于对照组(tAPACHEⅡ=5.692,P=0.000;tPCT=17.878,P=0.000)。结论乌司他丁能够降低休克患者的PCT水平,缩短住院时间,减少MODS的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联合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对脓毒症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4月—2020年4月在我院住院的脓毒症患者96例和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者32例。记录患者入ICU时血清PCT、CRP水平、SOFA评分及28d预后情况,将脓毒症患者按病情程度不同分为脓毒症组(n=69)与脓毒性休克组(n=27),并按28d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n=64)和死亡组(n=32),对不同组别之间临床资料进行统计比较,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来评价SOFA评分、PCT、CRP及其联合对脓毒症患者28d预后的预测能力。结果:脓毒症患者血清PCT、CRP、SOFA评分及28d病死率均高于SIRS患者,且脓毒性休克组血清PCT、CRP、SOFA评分及28d病死率均高于脓毒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血清PCT、CRP、SOFA评分均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SOFA评分、PCT、CRP及其联合预测脓毒症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89、0.856、0....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胸腺肽-α1对脓毒性休克患者免疫功能及病情转归的影响.方法 将40例脓毒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20)和对照组(n=20),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皮下注射1.6mg胸腺肽-α1,每日1次,持续7d.分别检测所有患者免疫细胞水平,并观察患者的抗生素使用时间、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28d病死率.结果 治疗组经治疗后,CD3+、CD+、NK细胞及CK4+/CD8+比值均明显上升(P<0.01).抗生素使用时间、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结论 胸腺肽-α1能提高脓毒性休克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改善愈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连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ontinuous veno-venous hemofiltration,CVVH)治疗脓毒性休克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肾素、血管紧张素Ⅱ水平的影响。方法对8例健康自愿者及30例脓毒性休克患者分别检测血清肾素活性及血管紧张素Ⅱ浓度,比较两组肾素活性及血管紧张素Ⅱ浓度,同时将30例脓毒性休克患者按数字随机法分成常规治疗组(A组,n=14)及常规治疗+CVVH治疗组(B组,n=16),监测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及预后,并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2 h、24 h、72 h各时间点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两组患者血浆肾素活性及血管紧张素Ⅱ浓度的变化。结果脓毒性休克患者肾素活性及血管紧张素Ⅱ浓度明显高于健康自愿者(P0.01),B组患者CVVH治疗后24 h及72 h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浓度较治疗前及A组明显下降(P0.05或P0.01),B组ICU住院时间少于A组,B组APACHEⅡ评分明显优于A组(P0.05),A组28 d存活率高于B组,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脓毒性休克患者使用CVVH治疗可以减少患者住院时间,改善症状,增加存活率,可能是通过清除血清内肾素、血管紧张素Ⅱ,抑制原本激活的RAS系统。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枸橼酸抗凝在肾衰竭合并脑出血患者血液滤过治疗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ICU治疗的肾衰竭合并脑出血且行血液滤过患者4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血液滤过治疗过程中分为枸橼酸抗凝(RCA)组与无抗凝组,每组20例。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24 h GCS评分、APACHEⅡ评分、血红蛋白、血小板、APTT、血肌酐、尿素氮的变化以及滤器寿命、病死率。结果:两组治疗后24 h APACHEⅡ评分、血肌酐、尿素氮均较治疗前好转(P0.05),RCA组更优。RCA组治疗后24 h血红蛋白、血小板、APTT、GC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抗凝组治疗后24 h APTT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 h无抗凝组血小板下降较RCA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抗凝组的血红蛋白下降趋势较RCA组明显(F=14.06,P0.05)。RCA组滤器平均使用寿命(7.9±0.5)h,长于无抗凝组(6.6±1.9)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85,P=0.006)。治疗14 d内,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29,P=0.633)。结论:在血液滤过治疗肾衰竭合并脑出血患者中,采用枸橼酸抗凝相对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李腾  刘志 《医学研究杂志》2017,46(8):152-156
目的 评价早期目标乳酸清除率对严重脓毒症或脓毒性休克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 检索2016年3月5日之前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CNKI和万方的文献。纳入标准:研究类型为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对象为严重脓毒症或脓毒性休克患者;结局指标为28天病死率、ICU住院时间以及总住院时间。采用Revman5.3软件对所提取文献资料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5篇RCT,包含86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表明早期目标乳酸清除率治疗可以降低严重脓毒症或脓毒性休克患者的28天病死率(RR=0.73,95% CI:0.60~0.88,P<0.01),缩短ICU住院时间(WMD=-2.41,95% CI:-4.68~-0.14,P<0.05),但是对总住院时间无影响(WMD=-0.13,95% CI:-4.58~4.31,P=0.95)。结论 早期目标乳酸清除率治疗可以降低严重脓毒症或脓毒性休克患者的28天病死率,缩短ICU住院时间,但是不影响总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并评估脓毒症休克患者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监测指导下实施液体复苏的不同达标时间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根据PICCO监测的指标即胸腔内血容量指数达到850~1 000 mL/m2时间的不同分为0~6 h达标组和6~12 h达标组。记录两组患者入院后6 h、12 h、24 h和48 h的血气分析、乳酸、感染相关的器官衰竭评分(即SOFA评分)、ICU住院天数、带机时间等,并记录7天、28天病死率。结果 治疗24 h后0~6 h达标组乳酸及SOFA评分明显低于6~12 h达标组,并且28天病死率明显降低。0~6 h达标组患者较6~12 h达标组的带机时间缩短、ICU住院天数减少,7天病死率有所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氧合指数、乳酸等指标均较入院时好转。结论 在PICCO监测指导下对脓毒症休克患者实施液体复苏治疗,6 h达标较12 h达标可明显降低SOFA评分及28天病死率。6 h与12 h使ITBVI达到850~1 000 mL/m2均可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3.
谭云辉  冯丽  陈熙  徐圣君  黄晓芳 《海南医学》2014,(24):3622-3624
目的:探讨延长美罗培南给药时间法治疗脓毒性休克的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3月被诊断为脓毒性休克的ICU住院患者143例,治疗前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延长时间组71例,常规给药组72例,延长时间组患者采用美罗培南1 g,静脉滴注,q8h,每次以输液泵控制输注时间为3 h;常规给药组患者采用美罗培南1 g,静脉滴注,q8h,每次以输液泵控制输注时间为30 min。其他治疗方法相同。观察两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抗生素使用天数、ICU住院时间、降钙素原(PCT)水平、APACHEⅡ评分、不良反应及28 d病死率。结果延长时间组抗生素使用天数[(8.4±2.3) d vs (12.1±2.2) d]、ICU住院时间[(9.5±2.2) d vs (12.4±2.1) d]及28 d病死率(11.27%vs 16.67%)优于常规给药组(P〈0.05),且降钙素原(PCT)水平、APACHEⅡ评分改善更大(P〈0.05),机械通气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相同剂量下,采用延长给药时间方法,可使美罗培南治疗脓毒性休克的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系统评价鱼油脂肪乳在脓毒症病程及预后中的作用和地位。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FMJS、Cochrane 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资料库、CNKI、万方、维普等数据库自1980年至今发表的鱼油脂肪乳治疗脓毒症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相关文献。两名评价员独立筛查文献及质量评价、提取数据。采用Jadad 量表法评估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采用RevMan5. 2 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 分析。结果 共纳入15 篇研究, 794 例研究对象。鱼油组与对照组比较: ①明显降低脓毒症患者的ICU住院天数[ WMD = - 5. 59, 95% CI( - 7. 65, - 3. 53) ] 、总住院天数[ WMD = - 10. 48,95% CI( - 14. 67, - 6. 29) ] 、28 d 病死率[ RR= 0. 69, 95% CI( 0. 52,0. 93) ] ; ②明显降低肿瘤坏死因子α[ WMD =31. 78, 95% CI( 5. 63, 57. 92) ] , 明显提高氧合指数[ WMD = 41. 95,95% CI( 30. 80, 53. 11) ] ;③治疗后CRP 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 05) 。结论鱼 油脂肪乳能显著减少脓毒症患者的ICU住院天数、住院总天数、28 天病死率、TNF-α, 改善氧合, 但对于CRP降低幅度与传统脂肪乳相比无明显差别。结果 表明鱼油脂肪乳治疗脓毒症可获益。  相似文献   

15.
目的:荟萃分析主动脉内气囊泵辅助治疗不伴有心源性休克的高风险冠状动脉介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图书馆、Medline、Embase、万方数据库,检索以主动脉球囊反搏辅助治疗高风险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为主要内容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为1990年1月-2013年4月,严格按照纳入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质量后,采用RevMan 5.1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纳入7篇文献(6个研究)1595例患者,其中接受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治疗组784例,未经 IABP治疗组(对照组)811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IABP治疗组30 d的病死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73,95%CI=0.43~1.23,P=0.24),IABP治疗组6个月的病死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 =0.69,95%CI =0.49~1.05,P =0.09),IABP治疗组再次发生心肌梗死事件概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 =1.09,95%CI =0.77~1.53,P =0.63),IABP治疗组再次发生心肌缺血概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04,95%CI=0.71~1.51,P =0.85)。IABP组的治疗相关出血事件高于对照组(RR=1.44,95%CI=1.16~1.79,P =0.001)。结论与单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病人相比,在高风险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患者中使用主动脉球囊反搏并不会降低其心梗后30 d病死率、6个月病死率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病率。  相似文献   

16.
Lu XM  Guo FM  Yang Y  Qiu HB 《中华医学杂志》2011,91(27):1875-1878
目的 评价他汀类药物对感染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计算机检索和手工检索全面收集2000至2010年感染患者服用他汀类药物的相关研究,按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文献,提取资料,按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方法对数据进行系统评价分析.结果 纳入16篇文献(回顾性队列研究11篇,前瞻性队列研究5篇),共包括治疗组8775例,对照组46 539例患者.结果 显示,治疗组和对照组病死率分别为5.2%(458/8775)和18.6%(8637/46 539),与对照组比较,他汀类药物显著降低感染患者病死率[OR=0.51,(95%CI:0.36~0.71);P<0.000 01].5项前瞻性队列研究观察了他汀类药物对6774例感染患者病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他汀类药物能降低病死率[OR=0.48,(95%CI:0.24~0.94);P=0.03],与回顾性研究结果一致[OR=0.66,(95%CI:0.58~0.75);P=0.002];大样本研究结果也提示他汀类药物对感染患者具有保护作用[OR=0.56,(95%CI:0.50~0.63);P=0.02].并且,他汀类药物能降低感染患者短期病死率[OR=0.47,(95%CI:0.29~0.78);P=0.004],但对ICU重症感染患者的病死率无明显影响[OR=0.69,(95%CI:0.32~1.48);P=0.34].结论 他汀类药物可以改善感染患者的预后,但不能明显改善危重症患者的重症感染病死率.目前缺乏高质量的研究,尚需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证实.
Abstract:
Objective To review systematically the literatures regarding the effect of statins on mortality in patients with infection.Methods 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 and CNKI databases from 2000 to 2010 were searched.And the clinical trials on statins-related mortality in patients with infection were identified by electronic and manual searching.A systematic review of relevant data was conducted by the methods as recommended by the Cochrane Collaboration.Results Sixteen trials(11 retrospective and 5 prospective cohort studies)involving 8775 cases in statins group and 46 539 in control group were included for analysis.The mortalities of infection were 5.2%(458/8775)and 18.6%(8637/46 539)in statins and control groups respectively.In comparison with control group,statins could reduce the mortality in patients with infection[OR=0.51,(95%CI:0.36-0.71);P<0.000 01].Prospective cohort studies observed 6774 patients with infection whose survival were improved by statins[OR=0.48,(95%CI:0.24-0.94);P=0.03].It was consistent with the results of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ies[OR=0.66,(95%CI:0.58-0.75);P=0.002]and large sample studies[OR=0.56,(95%CI:0.50-0.63);P=0.02].Statins lowered the short-term mortality[OR:0.47,(95%CI:0.29-0.78);P=0.004],but failed to improve the outcomes of severe septic patients in Intensive Care Unit(ICU)[OR=0.69,(95%CI:0.32-1.48);P=0.34].Conclusion Statins have favorable effects on the patients with infection,but there is no effect for severe septic patients in ICU.Further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of a large sample size are warranted.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氯胺酮和咪达唑仑诱导抢救性气管插管进行临床评价.方法 急性呼吸衰竭抢救性气管插管患者81例,随机分成MF(咪达唑仑+芬太尼)组(n=41)和MK(咪达唑仑+氯胺酮)组(n=40)诱导麻醉实施气管插管.记录患者插管前及插管10 min后BP、HR、RR及SpO2的绝对差值、入ICU最初24 h的APACHEⅡ评分、入住ICU时间、28 d病死率、低血压等不良事件及困难气管插管的发生率,进行安全评价.结果 MK组咪达唑仑用量明显少于M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压下降以MF组SBP(收缩压)下降最显著,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血压发生率MF组(41.5%)与MK组(20.0%)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低血压与咪达唑仑用量无相关性(r=-0.147,P=0.192).其他不良事件除心律失常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外,其余无显著差异(P>0.05).入住ICU时间及28 d病死率两组相似(P>0.05).困难气管插管两组患者均近半数,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氯胺酮诱导抢救性气管插管能减少咪达唑仑用量,降低其低血压发生率,气管插管并发症未见增加,临床实施具有可行性.氯胺酮诱导气管插管最适剂量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