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0 毫秒
1.
城市的文脉传承离不开历史建筑的支撑,产业类历史建筑是城市发展非常重要的见证。保护产业类历史建筑的关键在于对其进行更新与再利用,赋予其新的使用功能,使其融入城市的片区发展。该文简要介绍了重庆产业类历史建筑的背景与概况,分析了其特色与价值,在探索其保护与利用趋向的基础上,提出了产业类历史建筑的再生模式。  相似文献   

2.
如今产业类历史建筑及地段的保护改造在国内已引起普遍重视,但在针对性系统化的综合研究与技术对策方面还有欠缺。本文引入了数据库这一量化研究技术途径,通过建立产业类历史建筑改造再利用数据库及产业类历史地段改造再利用数据库,完善量化研究与数据分析平台,并最终基于这一数字平台形成系统性的产业类历史建筑保护工作框架。  相似文献   

3.
在对产业类历史建筑进行保护性改造再利用的过程中,增加外墙保温系统是降低能耗的主要途径之一。本文介绍了各种产业类历史建筑清水砖墙保温方式的优缺点,并对其适用领域及发展前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城市产业类历史建筑及地段的改造再利用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在城市发展历程上,产业类建筑及地段具有功不可没的历史地位,由其所产生的独特的“产业景观”是城市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本文较系统地阐述和剖析了世界城市产业类历史建筑及地段的基本概念、分类、再开发利用的方式和改造设计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5.
关于产业类历史建筑和地段的保护性再利用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30  
产业类历史建筑和地段的保护性再利用今天正在成为世界关注的热点。本文讨论了当今城市更新中产业类历史建筑和地段的保护性再利用的概念和意义,阐述了保护性再利用的主要途径,最后还分析了保护与再利用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后工业时代中国产业类历史建筑遗产保护性再利用   总被引:44,自引:0,他引:44  
产业类历史建筑及地段的保护性改造再利用是我国当今城市发展建设面临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科学问题。文章通过对国内外该领域近年的发展前沿动向和实践的回顾,探讨了产业类历史建筑及地段的保护性改造再利用的必要性和科学意义,分析列举了在中国实施保护和改造再利用研究的基本内容,指出经由对产业类历史建筑及地段实践层面上的实证研究,提出具有现实技术针对性的改造设计方法、评估原则和技术规范要点为中国当前之必须。  相似文献   

7.
城市产业类历史建筑及地段的改造现利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城市发展历程上,产业类建筑及地段具有功不可7设的历史地位,由其所产生的独特的“产业景观”是城市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本文较系统地阐述和剖析了世界城市产业类历史建筑及地段的基本概念,分类,再开发利用的方式和改造设计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8.
广州白云国际机场5号停机坪是中国第一座机场航站楼遗址改建商业项目,其设计成果对产业类历史建筑及地段保护与再生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通过对建筑遗址本体及历史记忆的挖掘,结合产业类历史建筑及地段的特性,从场所重造、形态重塑、功能重构及交通重组等方面提出因地制宜的改建策略,进而探讨改建所带来的建筑遗址本体与历史地段再生的价值更新。  相似文献   

9.
旧产业类建筑改造不断被众人接受喜爱甚至推崇,随着社会的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深入人心。在城市积极再开发的背景下,在尊重旧建筑人文价值的前提下,考虑产业类建筑的特殊历史意义及其更新改造的一般规律,从结构体系置换、工业元素提取、生态手段植入等角度,阐述矿大锅炉房建筑的具体改造做法,为产业类建筑改造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10.
倪文岩  刘智勇 《华中建筑》2009,27(7):122-127
产业建筑作为工业文明的载体,具有历史、技术、社会、文化、艺术及经济等方面的多元价值。该文以广州信义会馆为案例,通过对产业建筑的特征分析,探讨在城市更新中产业类建筑再生利用的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11.
城市产业类建筑遗产改造性再利用模式的生成语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徐震  顾大治 《工业建筑》2011,41(6):47-49,53
改造性再利用已成为产业类建筑遗产保护的主要模式,通过探析该模式形成的深层背景,为其他类型建筑遗产的保护提供借鉴.城市土地再开发提出了产业地段更新的现实需求;工业建筑从“构筑物”到“遗产”的历史变迁,从保护历史见证的立场上提出了改造性再利用的可能性、可持续发展观和节能减排的环境要求,促使改造性再利用模式被优先选择;而产业...  相似文献   

12.
高盼  嵇洁  王敏翔  徐荫 《城市建筑》2014,(23):280-281
本文着重探讨了在旧工业厂房改造中如何延续历史文化脉络,并结合实例及相关改造处理方法,分析了历史文脉在旧工业厂房改造设计中的现状与保留传承措施,提出了旧工业厂房改造中的文化延续办法及其价值结论。  相似文献   

13.
旧工业建筑是一个城市历史文化不断发展的见证,对旧工业建筑的改造和再利用是城市有机更新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深入剖析了旧工业建筑改造和再利用的经济、环境、历史、文化、社会意义。以成都的“东郊记忆”为例,阐述了具有现实意义的,旧工业建筑改造和再利用开发设计模式,并引发了对于目前改造存在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后工业时代的到来使旧工业建筑大量废弃。在城市化飞速发展的过程中,旧厂区的更新以拆除重建为主,工业建筑的经济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流失殆尽。基于loft空间的旧工业建筑改造策略,源自于上世纪中期艺术家对于旧工业建筑的简单改造,而逐渐形成的改造手法能够真实地还原工业建筑的原真性,对我国当前的旧工业厂区更新存在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人们往往可以从工业建筑身上挖掘出城市发展的痕迹。作为所在地区工业文明的物质载体,工业建筑的改造再利用已经成为当今建筑界的热门课题。通过对无锡茂新面粉厂的改造设计过程的分析,探讨工业建筑改造中空间的再利用、历史信息的挖掘、场所的改造等方面的内容,对工业遗产的保护再利用对城市文化复兴的意义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沈略  王畅 《建筑与文化》2016,(8):158-163
目前,原本位居城市发展中心的产业类建筑,因为城市经济发展阶段的改变而逐渐被遗忘与废弃,国外已经在旧产业类建筑保护与再利用方面积累了大量丰富的经验,而国内的产业类建筑的发展似乎还尚为浅薄,需要更多的尝试,本文以“浦口火车站改造”设计课程为契机模拟探索旧产业类建筑改造在具体实践中的原则与手法,以期为旧建筑改造方法的创新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随着平顶山资源日益枯竭,城市转型势在必行,大量的工业遗产面临拆除、闲置的命运,保护工作刻不容缓。通过文献查阅、现场调研等方法,梳理了1953年至1986年平顶山工业发展分期与工业布局,按照工业遗产调查与价值认定方法,确定了平顶山26个具有一定保护价值的潜在工业遗产。总结平顶山潜在工业遗产具有类型全、规模大、公共配套设施齐全、历史地位突出的特征,是建国初期煤炭工业建筑遗产的典型代表。最后提出了基于矿山公园模式的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途径。  相似文献   

18.
旧工业建筑,印证了城市的发展,是城市历史记忆的一部分。本文以杭州桥西仓库建筑群的改造与利用为例,通过现场的调查与记录,总结旧工业建筑内部空间、建筑外部形态及外部公共空间的改造手法,引发对旧工业建筑更新改造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旧工业建筑改造方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指出旧工业建筑的改造再利用已成为当今一个备受关注的课题,在社会、历史、经济层面上阐述了旧工业建筑改造的意义,并从材料、空间、色彩等方面提出了一条旧工业建筑改造之路.  相似文献   

20.
范建红 《工业建筑》2012,42(10):21-24
创意产业与工业建筑遗产再利用相结合,是保护与复兴旧工业建筑、延续历史文脉、塑造城市形象的一种良好的方式。广州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保留着较多的近现代工业遗产。以广州太古仓为例,分析了其历史发展、价值意义及现状特征,探讨创意产业与工业建筑遗产保护与复兴的情况,提出旧工业建筑遗产的复兴是延续城市文脉的良好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