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异性孪生母牛不能做种母牛张荣华(辽宁省开原市畜牧技术推广站,122300)在牛的繁殖生产中,发现有少数母牛屡配不孕,查其原因,是异性孪生母牛(一胎生两犊,一公一母中的母牛).根据牛的生殖生理,这种母牛不能用作繁殖种母牛.异性孪生母牛虽然也有轻微的发情...  相似文献   

2.
1 母牛不发情的原因 1.1 母牛自身原因 1.1.1 生理性不发情 其主要特点之一就是经常反复发生的正常的妊娠心理现象,包括妊娠季节性不反复发情,妊娠期内不反复发情,产后不反复发情,泌乳不全等发情.母牛胎儿处于正常妊娠期,由于其胎儿卵巢中黄体的异常存在和相互影响,不能及时地准确表现其异常发情.母牛产后所有的主要生殖器...  相似文献   

3.
浅谈造成奶牛受胎率低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虽然有些母牛的低受胎率是其本身生殖力的原因,但也存在许多其他原因而导致多次配种不孕。正常牛群中受胎率低的母牛只占繁殖母牛的10%左右,当牛群中有15%以上的母牛3次配种后还没能受孕就说明存在其他繁殖问题。这种情况应及时找出原因并予以解决。造成母牛受胎率低的因素可有以下几类。一是与发情鉴定有关的问题。如没有为处于发情期的母牛及时施行人工授精;错给未发情母牛施行人工授精;给发情盛期的母牛施行人工授精的时间不适当;由于搞错母牛标记,导致母牛发情记录错误。二是与公牛和采用人工授精技术有关的繁殖问题。如精液来自繁殖力…  相似文献   

4.
春末夏初,是母牛发情配种的旺季。但是,在牛的饲养过程中,由于个体特性以及饲养管理不当等原因,常会使母牛出现异常发情现象,常见的主要有以下几种。1种类安静发情:这种现象的母牛卵泡虽然仍能发育成熟而排卵,但由于雌性激素分泌不足,缺乏发情表现。当连续2次发情之间间隔相当于正常间隔时间的2~3倍时,即可怀疑有安静发情的可能,年轻或体弱的母牛及带仔和产乳量高的母牛易发生。持续发情:母牛发情时间延续较长,这是激素分泌紊乱所致。当母牛转入正常发情时,配种也可能受胎。此外,因母牛卵巢囊肿,由于卵泡不断发育,分泌过多的雌性激素也可引起持续发情。孕后发情:在每年参加配种的母牛中,有少数怀孕母牛最初3个月内仍有发情表现。母牛在怀孕期间发情,有的是卵泡尚未达到充分发育即消散,有的卵泡可以发育至破裂排卵。引起孕后发情的原因是雌性激素分泌过多,黄体分泌孕酮机能不足所致,也有一些母牛由于妊娠初期卵巢中有许多卵泡在发育,以至雌性激素含量增高,所以仍有发情现象发生,这样常造成妊娠早期流产。2治疗对于出现异常发情现象的母牛,要采取辨证施治的治疗方法。对异常发情的母牛,要细心观察,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措施。①对由于营养不良出现异常发情现象的母牛...  相似文献   

5.
1 影响奶牛受配率的原因1 1 母牛膘情差 膘情是母牛发情的基础 ,膘情好坏直接关系到受配率的高低。由于奶牛饲养管理水平低和泌乳等原因的影响 ,使体内营养入不抵出 ,母牛就不能按正常规律发情 ,根据安达国营奶牛场的调查统计 ,母牛五成膘发情率占19 6 % ,六成膘发情率为 4  相似文献   

6.
养牛过程中不能准确把握母牛的发情时机和配种时间,可能导致母牛空怀而增加饲养成本,影响养殖效益。所以做好母牛的发情鉴定工作对养殖场的发展有重要影响。本文从能繁母牛的发情鉴定入手,分析母牛的配种方法,希望对牛养殖领域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产后乏情母牛的内分泌调控刘荣军王元兴杨利国(南京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210095)正常的发情是妊娠的前提和基础,由于生理或病理的原因,乏情母牛不能在产后最佳生理期配种受胎,最后可能导致长期不孕。据人们所知,母牛不发情有两种类型:(1)功能性不发情(也...  相似文献   

8.
不孕症是指母牛达到繁殖年龄,或产犊后经过一定时间不能受胎的母牛。它包括发情不规则(发情周期少于14天或超过28天或缺乏发情周期);经产母牛的空怀天数超过90天;处女母牛连配三次不孕或空怀年龄超过20月龄到30月龄不能投产的。长期不孕使处女母牛达到投产月龄而不能正常投产,使奶牛泌乳期增长,严重影响牛奶的生产。在我场家庭农场第一片区调查统计,经产不孕奶牛有70头,主要由以下原因造成:牛的年龄偏大,发情和排卵不规则;饲养管理较差,甚至没有准时预报发情;子宫炎严重,在70头奶牛中有40头脓性子宫炎,8头卡他性子  相似文献   

9.
随着国内外商品牛生产规模不断扩大,靠自然交配技术进行母牛配种的繁殖方法,已经不能满足产业化生产需要。同期发情技术对提高母牛繁殖率和养牛生产经济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研究以母牛同期发情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采用前列腺素处理发进行处理母牛的同期发情状况,来确定它的有效性和经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0.
<正> 1 引言牛人工授精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取决于同期发情处理的成功实施。理想的同期发情处理技术应能使绝大部分被处理的母牛发情同期化,而且有较高的受胎率,评价同期发情技术效果的方法有发情反应率(表现发情的母牛占处理母牛的百分率)、同期受胎率  相似文献   

11.
同期发情技术是指控制发情周期,使一群母牛在预定时间内集中发情的处理方法。可以根据母牛发情表现输精,即在观察到发情征状后约12小时输精;也可不观察发情表现,在预定的固定时间输精,即定时输精或称成批配种。理想的同期发情技术应该使绝大部分被处理母畜发情同期,且能受胎。评价同期发情技术效果的方法有发情反应率(表现发情母牛占处理母牛的百分率)、同期受胎率(受胎母牛数占输精母牛数的百分率)、同期妊娠率(妊  相似文献   

12.
据1994年和1995年抽样调查表明,母牛发情率很低,并有逐年下降的趋势。1994年我市母牛发情率为53.2%,1995年降至51.1%。个别地方如大榆树乡三业村,母牛发情率仅为23.4%,适龄母牛不发情是母牛不孕症最多见的一种,母牛发情率下降,严重影响养牛业的经济效益,也是广大养牛户最头痛的问题。因此,有必要进一步研究探讨其原因和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3.
我市几年来在黄牛改良工作中,存在的重要问题是母牛受配率较低,每年有一帮分(约30%左右)母牛发情迟缓或长期不发情,致使不能及时参加配种,直接影响母牛的繁殖率。为能利用激素对不发情母牛进行人工促情,并控制在一定时间较为集中地发情,必将提高受配率,从而加快黄牛改良进度。为此,我们1985~1987年在周至县尚村  相似文献   

14.
同期发情技术可以有效地避免反复多次的母牛发情鉴定,提高母牛同期发情率,通过同期发情达到直接定时授精的目的.研究母牛同期发情技术对于了解不同的发情技术及其具体应用至关重要,同时对于促进母牛同期发情技术的创新发展以及提高母牛繁殖率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前黄牛自然发情率一般都在百分之六十左右,还有百分之四十左右的母牛,由于繁养不良及哺乳等原因,当年配种期内不能正常发情配种,这是多年来黄牛递增率不高,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当前难以改善饲养管理条件的情况下,为了探讨提高母牛发情率和受胎率的有效方  相似文献   

16.
现在有些养殖户的母牛长久不发情或发情异常而屡配不孕 ,除了个别母牛有生殖上的疾患外 ,大多数为饲养不当和管理不善所造成的。1 饲养不当是使母牛不能正常发情的主要原因。饲料品种单一 ,营养不全 ,矿物质配比失调 ,维生素长期缺乏 ,蛋白质不足等都会影响受孕。牛体消瘦、虚  相似文献   

17.
<正>目前,随着养牛业的不断发展壮大,母牛人工授精技术被广泛推广应用。该技术成本低、效益高,深受养殖户的欢迎。根据笔者工作实践,现就提高母牛人工授精受胎率的经验,整理总结并汇报,以飨同道。1掌握母牛的发情规律,正确鉴定母牛的发情1.1母牛发情规律母牛发情周期平均为21d(18~24d),有外部发情表现的发情时间约18~24h,排卵发生在发情停止后6~12h,故刚发情母牛不应急于配种,应等  相似文献   

18.
1影响母牛受配率的原因 1.1母牛膘情差:膘情是母牛发情的基础,膘情好坏直接关系到受配率的高低。由于奶牛饲养管理水平低和泌乳等原因的影响,使体内营养不能满足机体的需要,因此抑制了脑下垂体前叶性腺激素(促黄体素和促卵泡素)的分泌,而后导致卵巢上的滤泡长期处于静止状态,黄体持久存在,母牛就不能按正常规律发情。根据安达国营奶牛场的调查统计,母牛五成膘发情率占19.6%,六成膘发情率为40.8%,七成膘以上为92%。  相似文献   

19.
我州开展肉牛冻精改良配种多年,年冻配在万头以上,并取得了较好效果,现就如何提高肉牛冻精配种受胎率问题浅谈如下,供参考。1发情鉴定母牛发情鉴定是配种的最基本的技术,在母牛发情时应注意以下特征。1.1鸣叫发情母牛,兴奋不安,鸣叫有持续性、周期性。持续几小时至1d左右,在舍内站立四处张望,对牛和饲养人员表示亲近。在野外放牧时发情母牛表现不安,尾随其他母牛或逗引其他牛尾随。1.2爬跨母牛发情时有时有爬跨行为。发情初期企图爬跨,发情盛期接受爬跨,发情末期拒绝爬跨。发情母牛的爬跨和接受爬跨有持续性和周期性。1.3外阴部发情母牛外阴…  相似文献   

20.
外部行为特征观察法是母牛发情鉴定中最常用的方法,辅助行为特征和生理特征对母牛的发情鉴定也非常重要。应用发情特征综合评分可提高母牛发情鉴定率,评分较高的发情牛受胎率也较高。同时改善周围环境、加强泌乳牛体质等有助于提高母牛的发情鉴定率。本文从上述几方面对母牛的发情特征与发情鉴定技术进行阐述,为生产实践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