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近几年来,河南民俗旅游业稳步发展,日趋成熟,民俗旅游创收在全省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在不断增大。但旅游景区民俗体验区开发力度不足,缺乏民俗体验板块;民俗旅游产品科技含量较低,创新能力不足,竞争能力不强等问题也日益凸显。河南省民俗旅游产业的发展必须大力开展体验式民俗旅游产业,加大开发河南民俗文化旅游纪念品的力度,才能让民俗文化转化为民俗旅游产业。  相似文献   

2.
民俗旅游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目前世界上最受欢迎的旅游形式之一。黑龙江省民俗文化底蕴丰厚,已成为民俗文化旅游大省。本文在分析黑龙江省民俗旅游资源特色和开发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基础上,提出黑龙江省民俗旅游资源深度开发策略.为黑龙江省民俗旅游发展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在民俗旅游如火如荼发展的大背景下,作为拥有丰富民俗资源的少数民族自治州,恩施也发挥自身特色民俗优势,整合相关资源,大兴旅游经济。但是长期以来,当地相关机构对民俗文化旅游的价值认识不够,加上自身的区位劣势,恩施州的民俗文化资源并没有得到系列、有效的开发。本文主要从民俗旅游本身的价值角度探讨恩施特色民俗文化的开发,以促进恩施民俗旅游的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民俗旅游作为一种高层次文化类型的旅游活动已经越来越热,但是丰富多彩的九江民俗旅游资源却未被开发出来。文章分析了九江民俗旅游资源的形成及特征,结合九江民俗旅游资源的实际,提出开发战略,以期对九江民俗文化和旅游发展提供有益指导。  相似文献   

5.
王琳 《华章》2010,(29)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重新认识与重视,民俗旅游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新的旅游理念与旅游形式.民俗旅游资源开发是决定民俗旅游兴衰的关键.黑龙江省的民俗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其地方文化差异对旅游者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努力开发黑龙江省的民俗旅游资源,是弘扬地方少数民族民族文化、发展黑龙江旅游产业的必然选择.本文就黑龙江省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现状与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6.
民俗旅游以其深刻的文化内涵,成为一种对游客有强烈吸引力的、具有明显文化特色的文化旅游资源。作为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旅游,民俗旅游业已成为当代旅游发展的一大趋势。回族的风俗文化深受伊斯兰教的影响,具有极为典型的伊斯兰文化特征,作为旅游资源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其开发潜力巨大。在回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必须对内容进行精选。一是要重视回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与其他民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差异性,突出其独特的民族文化特征,增强回族民俗文化旅游的吸引力。二是充分体现并尊重回族的民俗习惯,防止将回族民俗文化庸俗化、伤害回族民族情感的猎奇行为。三是注重回族民俗文化内涵的挖掘,增强回族民俗旅游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民族文化特色。回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关键是寻找回族民俗文化与文化旅游的契合点,重点围绕回族清真饮食、回族节庆、回族服饰、回族艺术、回族民俗观赏等方面内容来进行。  相似文献   

7.
游艺民俗是民俗旅游资源中最富观赏性、最具参与性、最有娱乐性的一种,在民俗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目前对游艺民俗的开发和利用还缺乏科学性、统筹性的理性思考,在开发和利用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从游艺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意义入手,针对开发现状中存在的问题,从现实角度出发,对游艺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战略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节庆旅游日益成为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旅游人类学的角度,以节日民俗旅游为例,关注民俗文化旅游资源,通过对左江流域崇左市节日民俗旅游现状的分析,探讨节日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现状改善及促进崇左市旅游的新方法、新举措,以期能为左江流域的节日文化旅游开发提供一条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山西民俗旅游资源丰富,但有影响力的民俗旅游产品却不多。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对山西民俗进行SWOT分析利于有针对性地开发民俗旅游资源。我们应当在注重保护的前提下,合理规划,深入挖掘民俗文化内涵,加强品牌宣传,培养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0.
民俗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俗文化旅游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齐鲁拥有丰富而独特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目前业已开发了一些民俗旅游项目,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也存在许多问题。总结齐鲁旅游现状,可以更好地发展民俗旅游,从而使齐鲁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成为山东与海内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平台,从而为建设“大而美,富而强”的新山东贡献应有的力量。  相似文献   

11.
文化的变迁是一切文化的永存现象,人类文明的恒久因素.民族文化也是处于不断变迁之中的.民俗旅游的介入,加速了民族文化变迁的进程.分析那些民俗旅游中影响民族文化变迁的因素,有利于我们正确开发民俗旅游和正确看待这些因素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妈祖信俗是中国首个信俗类"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妈祖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物质民俗、精神民俗、社会民俗和口承语言民俗等,内容丰富,地域特色鲜明。妈祖信俗在旅游表述中出现了失真的现象,借助旅游真实性理论从搜集参照文本、维护妈祖信俗品牌、培养原味导游队伍三方面阐述妈祖信俗真实表述的利好作为,同时提出"二元"看待妈祖信俗真实以及"前——后台"开发妈祖民俗文化旅游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植根于湖州乡土民间的湖州民俗文化底蕴深厚。文章通过湖州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地理背景的分析,总结了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特点及类型,提出了湖州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途径,以为湖州旅游业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花儿”作为一种民俗文化,在它身上充分体现了民俗文化的一般特点。但作为一种地方民俗文化的集中体现者,“花儿”体现出独特的民俗价值。本文重点分析了“花儿”的民族性、地方性和时代性特色。  相似文献   

15.
湖南省茶文化历史悠久而丰富,在文化旅游蓬勃发展的历史背景下,开发茶文化旅游对于整合湖南省旅游资源,提升湖南省旅游战略地位和提高旅游文化品味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湖南省可以通过挖掘传统、适度创新、设计多层次茶文化旅游产品等战略构想开发茶文化旅游,使湖南省旅游产业创造出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本文在分析湖南茶文化旅游的发展优势基础上,着重讨论了进一步开发湖南省茶文化旅游的对策措施:(1)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开发适销对路的茶文化旅游新产品;(2)充分挖掘乡村历史文化和民俗文化,提高可参与性;(3)不断提高茶文化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增强其吸引力。  相似文献   

16.
民间工艺是民俗现象的组成部分,近代福州民间工艺产品在艺术性和技巧性上达到了最高境界,民间工艺民俗传承发展了当时的民间文化,真实反映了近代福州社会的经济和生活情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福州民间工艺发展不平衡,一些民间传统工艺产品和民俗文化适应不了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逐步走向没落,政府和社会应该采取措施,保护和发展民间工艺民俗。  相似文献   

17.
民歌是民俗的重要载体,民俗又是民歌的物质依托。本文从分析河曲民歌入手,透视在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双重浸润下的河曲独特的人文地理,通过解读其中蕴含的民俗事象,以便更清晰地了解其产生的生态环境和历史背景,为进一步研究其艺术特点和功能价值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18.
饮食民俗是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食俗在中国民俗文化乃至整个中国文化中都有重要地位。在中国的饮食文化中存在一种特殊的食臭习俗。食臭习俗的分布和流传有着其自身的规律。  相似文献   

19.
渝东南苗族在苗族这支庞大的民族队伍中随着部落的迁移,与其当地的民族杂居后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间风俗,其民歌也在这样的民风中得以发扬光大。经过这样多年的变迁和与多民族的相互渗透。渝东南苗族民间歌曲至今能保留该民族特色的原因,可从其民俗方面得到解释。民族通婚习俗和民族语言是苗歌保持民族特色的直接原因。苗族民族文化中现在仍保留民族特点的主要是民俗文化要素,其中最能突出表现苗族民俗的主要是民歌、婚丧、语言三项。  相似文献   

20.
后石村同我国广大农村地区一样,有着祖先崇拜、神灵崇拜以及宗教信仰等民间习俗的深厚基础,这些构成了当地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后石村岁时礼仪习俗、民间信仰以及宗教信仰等方面的调查了解,可以清晰窥见到这一民俗文化事象在不同时期、不同民族间传承演化的历史轨迹。作者以其在后石村的具体表现与历史流程为契入点,来分析和解读辽宁农村地区民间习俗与宗教信仰状况的历史沿革、建构、特征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