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8 毫秒
1.
根据徐矿集团《冲击地压危险采区设计与实施规范》,从采区下山巷道布置、煤层开采顺序、工作面面长、切眼布置、停采线、煤柱距离、接续顺序等7个方面,对张双楼煤矿-1000m东一下山冲击地压危险采区设计进行优化,并依据轨道、运输下山两个冲击地压危险巷道掘进情况对实施效果进行阶段性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南阳煤矿夏塘井冲击地压急倾斜煤层226采区巷道布置为实例,阐述了该采区巷道布置现状的严重缺陷,并针对存在的严重缺陷,提出适当增大采区内区段垂高,采用工作面岩石上山布置方式.并较详尽地论述了此种巷道布置方式在技术上可行、在安全上可靠、在经济上合理,对冲击地压急倾斜煤层开采的防治,从采区巷道布置上起到积极主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以山东赵楼煤矿二集下山3条煤层大巷频繁发生矿震为工程背景,通过理论分析和微震监测手段,研究了二集下山大巷频繁发生矿震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表明:5301采空区侧向支承压力和F15断层构造应力叠加形成的高应力是诱发二集下山大巷频繁发生矿震的主要原因。根据理论计算结果分别对二集下山3条煤层大巷的冲击危险性进行了评价。巷道围岩的高应力状态并非发生冲击地压的充分条件,冲击地压的发生还受巷道围岩稳定性的影响,通过将赵楼煤矿二集大巷布置层位由煤层优化到岩层中,有效防治了大巷矿震和冲击地压灾害。  相似文献   

4.
 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深井大型硐室群的围岩控制与支护越来越困难,采掘工作面发生冲击地压的危险大大增加。滕东生建煤矿优化大埋深采区泵房等硐室群与采区下山集中布置设计,科学选择硐室及巷道层位,适当加大硐室之间、硐室与巷道之间的岩柱,采用高强耦合一次支护与浇灌钢筋砼二次支护相结合,解决了大埋深采区泵房等硐室群与下山集中布置的支护难题,避免了在停采线形成煤层凸角应力等不合理的应力集中,有利于开采深井强冲击倾向煤层防治冲击地压。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北京矿务局房山煤矿用水采工艺开采有冲击地压现象的四槽煤层时在巷道布置方面采取的主要措施:布置岩石采区上山、开采解放层、增加辅助上山和双顺槽或单顺槽加短煤门的方式,从巷道布置方面防止或减缓了冲击地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冲击地压矿井采区下山保护煤柱合理宽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留设合理宽度的采区下山保护煤柱是防范采区下山发生冲击地压的关键。为探讨冲击地压矿井采区下山保护煤柱宽度的确定方法,以李楼煤矿采区下山保护煤柱合理的宽度确定为工程背景,运用矿压理论研究了工作面向采区下山推采过程中覆岩运动规律、支承压力演化特征、冲击地压类型及其发生机制,分析了现场工作面推采过程中的微震监测数据和应力动态监测数据,综合确定了李楼煤矿工作面采动影响范围,提出了以防范各类冲击地压为原则的采区下山保护煤柱宽度的综合确定方法,并进行了工程验证。结果表明:①随着工作面向采区下山推进,采区下山保护煤柱宽度逐渐减小,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与采区下山侧向支承压力及两翼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将发生叠加、集中,震动附加应力与采区下山侧向支承压力叠加程度逐渐增大;②采区下山可能发生静动载叠加型、应力叠加型和蠕变型等3类冲击地压;③工作面超前、滞后采动影响距离为235 m,侧向采动影响距离为105.5 m;④从防范采区下山动静载叠加型、应力叠加型和延后蠕变型冲击地压的角度,综合确定李楼煤矿采区下山一侧保护煤柱宽度应不小于235 m。回采后期现场监测结果与收尾情况初步验证了当前李楼煤矿采区下山一侧保护煤柱240 m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鹤煤四矿采区巷道布置方式 ,采用下山布置的实例及优缺点  相似文献   

8.
结合矿井采区巷道情况,对影响凌志达煤矿西部采区巷道布置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通过优化采区下山布置方式,并从工程量、资源回收率、经济效益、安全性等方面对两种巷道布置方案进行分析比选,确定了其中的最优方案。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决工作面末采期间,上、下山煤柱应力集中引起的冲击地压难题,以双鸭山矿区西二采区九层四片工作面为研究对象,探索了停采区域冲击地压控制技术。针对设计的20 m煤柱的停采方案,模拟得到:工作面采动应力影响范围涉及轨道下山,轨道下山煤岩体应力达到32~44 MPa,应力集中系数为1.83~2.51,轨道下山应力集中明显,发生冲击地压的可能性较大。随着轨道下山与停采线距离的增加,轨道下山冲击地压危险区域逐渐减少。建议轨道下山与停采线的距离为40 m,同时对轨道下山采取大直径钻孔卸压的卸压防冲措施。  相似文献   

10.
基于巷道施工成本低、掘进效率高、巷道使用安全的综合原则,肖家洼煤矿对武汉设计院设计的二采区巷道布置反复进行PDCA论证提升,提出将二采区下山巷道由8#、13#煤层上下分层布置优化为岩巷段联合布置,下山巷道联络巷由同采区单一布置优化为12、22采区间联合布置的方案,并充分利用现有系统,减少带式输送机运输转载巷。优化后二采区带式输送机运输、辅运下山及联络巷减少岩巷工程量1 743.3 m,增加煤巷工程量703.9 m,减少掘进费用约24.304 4万元,施工工期提前8个月,减少转载带式输送机1部,综合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1.
李剑  李猛  王志平  王东升  耿佃凯 《煤》2013,22(6):57-59
联合布置采区底板巷道的布置深度一直是煤矿安全高效生产的难点与重点,文章以翟镇煤矿三采区运输下山为研究背景,采用UDEC3.1数值模拟软件对2号煤、4号煤开采时对不同布置深度的运输下山围岩变形与应力分布特征进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为了确保巷道的安全使用,运输下山与4号煤的间距应大于15 m。在实际应用中对巷道变形进行监测,巷道变形量处于安全范围,巷道可以正常使用。  相似文献   

12.
徐矿集团张双楼煤矿-1 000 m延深下山采区基于应力预调控,从开拓布置、保护层的选择、采区主系统巷道层位布置、工作面停采线位置优化、采区内9煤巷道与7煤煤柱距离优化、7煤和9煤工作面开切眼距离优化、相邻工作面区段煤柱宽度优化、各工作面接替顺序优化等方面进行采区防冲设计,实现从源头上防范冲击地压。  相似文献   

13.
根据井陉三矿大巷煤柱采区状况及原生产大巷所处的层位,阐述了将采区的运输、轨道下山布置于采空区内,不仅巷道压力小,还能提高采区回收率,同时对采空区巷道布置进行了探讨,对类似矿井及采区上下山煤柱的回收,提供了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4.
针对金达煤业二采区10号、11号煤层埋藏情况,结合矿井现有的开拓系统及采区巷道情况,分析了二采区巷道布置的主要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依据采区巷道布置原则,设计了2种二采区巷道布置方案。经技术及经济比选最终决定:刷扩原南翼运输巷和南翼回风巷,由副井井底车场新掘二采区轨道大巷,并向南平行布置二采区南翼运输大巷、二采区南翼轨道大巷和二采区南翼回风大巷至井田南部边界;刷扩原二采区辅助运输下山和辅助回风下山,并在二采区东翼轨道大巷北侧平行布置二采区东翼运输大巷至井田东部边界。  相似文献   

15.
很多冲击地压事故发生的主要是由于开采设计不合理引起的,不合理的巷道布置及开采顺序将会形成高应力集中区,对后期的冲击地压防治及安全生产造成隐患;冲击危险区域煤炭的安全开采应从设计源头做起,最大限度降低或避免人为形成的高应力集中条件。本文针对东滩煤矿十四采区西部区域的安全开采问题进行了防冲优化设计,为采区后期的冲击防治工作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华亭煤矿2501采区所采5#煤层为强冲击倾向性特厚煤层,上分层工作面采掘过程中,冲击地压显现异常剧烈,造成了惨重人员伤亡及经济损失。为了防范冲击地压,在采区布置掘进过程中进行合理的开拓布置和优化设计。在下分层首采面布置期间,从防冲角度对煤柱留设、工作面开采顺序、切眼布置、停采线设计、工作面布置及支护参数调整等方面进行优化设计,并确定下分层工作面回采期间合理推进速度,最大限度地消除和降低了开采技术条件等对冲击危险的影响作用。通过对下分层首采工作面掘进期间和对应上分层工作面掘进期间的冲击地压破坏情况进行对比,发现该控制方法对冲击地压有很好的控制效果,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针对下石节煤矿近距离采空区下综放工作面受冲击地压影响造成回采巷道严重变形的问题,采用理论分析方法,从工作面布置、设备对接工艺和支护参数设计角度,进行综放工作面尺度改造实践。改造技术方案包括扩面改造技术和缩面改造,并针对2种方案从动压、水、火、瓦斯等灾害危险性及经济效益方面开展了安全性和经济性对比分析。研究认为,采用扩面改造技术,重新布置后工作面倾向长度延长了72 m,其中一条巷道位于采空区下方应力降低区,可达到工作面安全生产的目的,同时兼顾提高工作面煤炭资源回收率。该研究为类似近距离厚煤层综放开采面临冲击地压问题时的工作面布局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根据冬瓜山铜矿首采区采准巷道的布置和采矿方法,在首采区矿体的围岩、顶底板布置应力计和位移计仪器进行围岩压力、变形监测,通过对地压的变化和巷道顶板沉降进行长期监测,掌握了采区应力分布特征及其发展变化趋势,并利用灰色系统理论对所监测的数据进行了处理分析。监测结果表明:首采区巷道围岩是稳定的,应力监测值与应力增量都呈平稳趋势发展,灰色系统预测的数据表明,围岩应力的应力状态呈稳定趋势,巷道围岩处于稳定期。  相似文献   

19.
《煤矿爆破》2007,(4):29-30
鄂庄煤矿207运输巷下山全长1300m,倾角8°~17°,平均13°,其穿层布置于七层煤的顶底板附近,上部自-300西翼回风大巷开门,下部与-530二采石门联系,主要担负整个采区的运煤及回风任务。运输机位于207采区中部,布置在二采区的二、四层煤下山保护煤柱下。巷道为直墙半圆拱形断面,  相似文献   

20.
本文针对孤岛工作面冲击地压提出了监测方案以及防治技术措施。通过对巷道布置在孤岛工作面不同位置时的冲击地压危险性进行分析,确定孤岛工作面回采巷道布置位置。采用设计合理的推采速度,在不规则区域或高应力区实时降低推进速度,利于能量的有序释放,可降低冲击危险性。提出了间歇式开采,确定了间歇式开采的解危手段,为冲击地压的防治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