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一叶爱国诗选》是辽宁海城王荫南烈士(1905-1944)遗作中有关爱国内容的部分诗选。这位爱国志士在不到40岁的盛年即在当时沦陷的北平惨遭日寇宪兵队秘密杀害,许多诗文均在战火中散佚飘零,无法搜罗齐全。但现在能够看到的手稿或已发表的著作也已相当丰富,包括小说、散文、新诗、古体诗和格律诗。而格律诗尤为其擅长,早为海内诗坛名宿所推崇。《一叶爱国诗选》中所存录者,仅是极小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2.
鲁迅先生曾经写过一篇《登龙术拾遗》,后来收入杂文集《准风月谈》,这篇文章是由章克标的《文坛登龙术》所引起的,但却一直无缘拜读章氏的大作。四川文艺出版社于1999年重印出版了这本书,这当然是应该感谢的。书后还附录了鲁迅的这篇文章,并且由该书的责任编辑龚明德先生专门写了《试读<登龙术拾遗>》一文,按照该书“出版说明”的说法,是为了“以助读者了解当年鲁迅先生写作此文的历史背景”。 但令人惊讶的是,龚先生“试读”和“精心解释”的结果,却居然发现了“鲁迅对章克标所著《文坛登龙术》一书没有贬簿之意,倒是很赞…  相似文献   

3.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苦!”此情深而意浓的爱国之声,悲不能见中华统一、叶落不得归根之抱恨心声,传遍台湾全岛,引起海峡两岸强烈的反响。对于右任先生这样一位辛亥革命老人、真诚的爱国者、孙中山先生的忠实追随者、著名的诗人和书法家,我辈乡党学子无不为之自豪,无不为先生之拳拳报国之心感动,无不为先生之诗、书大成而崇敬仰慕。为了真实地反映于老先生风云中华大地而又坎坷曲折的一生,也为了将反映其革命思想、爱国之心的文章公诸于世、启迪后人,陕西人民出版社先后出版了李秀谭和朱凯合著的《于右任传》和刘永平编的《于右任集》两本书。两本书,一《传》一《集》,体裁不同,风格各异,然而贯穿两书的,都是历史唯物主义这条主线。无论是作《传》还是编《集》,都注重实证。  相似文献   

4.
我国著名爱国新闻工作者、作家马季良(唐纳)先生于1988年去世,本刊曾发表夏其言《怅抚残简忆唐纳》一文,以志悼念。此后,马季良夫人陈润琼女士曾两次从巴黎来到上海,在马季良生前友好的帮助下,收集、整理马季良遗作,编成《马季良(唐纳)文选》(暂定名),即将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征得陈润琼女士同意,本刊将杜宣为“文选”作的序言先予发表。  相似文献   

5.
您在《编辑史研究的几个问题》(载予本刊1989年第1期——编者注)一文中提议的问题是重要的,需要解决的。在我的印象中,刘国钧先生在他的《中国书史简编》中也谈到过类似的问题。张召奎先生在写《中国出版史概要》时,也是先分析“出版”的概念,然后再论述出版事业史研究的范围(张先生在这里说的是“出版事业史”,有时也  相似文献   

6.
萧乾著《一个中国记者看二战》近日由三联书店出版。二战期间,萧乾先生先作为香港《大公报》兼职特派员,后为战地记者,曾在欧洲战场逗留了七年。我们现在看到的这本书,收集了作者五十多年来所写的战地报道和回忆文章数十篇,其中包括“回顾与反思”、“现场报道”、“旧地重游”、“跑江湖采访人生”四个部分。一九八五年萧乾先生发表在《北京晚报》副刊的一组《欧战杂忆》(十篇)也被收在书中。  相似文献   

7.
我的母亲     
去年初叶至善先生重病住院期间,他写的《父亲长长的一生》一书由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这是至善先生生前出版的最后一本书,也是他晚年倾注全部心血用散文笔调写出的、充满爱心和理性的传记著作,受到读者和研究者的重视。其实,至善先生在写作父亲传记以前,曾经作了充分的酝酿,甚至想到如何把握一部长篇传记的创作。因此他先写了《我的母亲》一稿,作为写长篇传记的“试笔”。后来这部分的内容大部揉进了父亲的传记中。遗憾的是,因健康原因,《我的母亲》一稿没有时间继续写下去。本刊得到至善先生家属提供的这一遗稿,由本刊首次全文发表,以纪念至善先生逝世一周年,并飨读者。——编者  相似文献   

8.
《当代中国的出版事业》出版 由新闻出版署主持并组织编撰、审定的《当代中国的出版事业》近日由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本书分上中下三册,共计137万字。首卷有毛泽东、朱德,邓小平同志在50年代初关于出版工作的题词。本书由王子野任编委会主任,王益、史育才、林戊荪、刘杲任副主任,出版界、文化界、科学界70多位专家、学者执笔。前署长宋木文为本书写了序言。 《汉语大词典》出齐 《汉语大词典》12卷近日出齐,共收词语375万多条,约5000万字,插图2200多幅,被誉为“我国辞书史上的典范”和“里程碑”。汉语大词典出版社将在明年三月推出《汉语大词典》的《索引·附录》一卷。  相似文献   

9.
人们对作为杰出诗人陈独秀的认识,大概主要得之于两书:一为张君等编《陈独秀诗选》(内部印行),一为任建树等编注《陈独秀诗集》(时代文艺出版社1995年4月版)。笔者近读台湾中国文哲研究所筹备处编辑影印出版之《台静农先生珍藏书札(一)》(1996年出版),有幸发现几首上两书所未收之陈独秀诗作。此书流布不广,因不妨作短文对所见陈诗略加介绍。陈独秀晚年旅居四川江津时,与台静农先生之交往,有台氏之名文《酒旗风暖少年狂》以及他所珍藏陈氏102封亲笔信作证,  相似文献   

10.
高信 《出版史料》2004,(4):36-39
六十多年前,中国现代出版史上第一部《鲁迅手册》以中华编译馆名义在上海出版。编者署名曹聚仁。其实,写一部《鲁迅评传》才是曹聚仁的初衷。曹聚仁曾回忆说:一九三三年冬,鲁迅先生到他家吃晚饭时,在他的书房里见到种种自己的作品和一大堆资料卡,于是鲁迅先生问:“曹先生,你准备替我写传记吗?”“我是不够格的,因为我不姓许。”曹聚仁的回答,自然有点玩笑意味。众  相似文献   

11.
《石仓十二代诗选》是明末著名的学者、诗人、藏书家曹学控所编纂的一部历代诗选,所选之诗根据时间的先后共分为《古诗选》、《唐诗选》、《宋诗选》、《元诗选》、《明诗选》五大部分,姑诗选》又包括了汉、魏、晋、宋、齐、梁、陈、隋八个朝代,再加之后面的四个朝代,故称为“十二代诗选”,亦名《石仓历代诗选》①。是书是曹学任一生所编撰的最大一部书籍,也是我国诗歌编纂史上规模宏大的一部诗歌总集。但是,由于成于乱世,又加之编纂过程中的种种原因,《石仓十二代诗选》至今已散佚不全,而后人对此的著录各执一词,颇有出人,以至…  相似文献   

12.
《中国图书分类法》在台湾省的发展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近代由于《杜威十进分类法》的传入,出现了“仿杜”、“改杜”、“补杜”等分类法不下三十多种,其中刘国钧先生的《中国图书分类法》是较重要的一种。它是1925年刘国钧先生任金陵大学图书馆主任时编制的,1929年改订出版,又于1936年增订再版.在初版自序里刘先生指出;“本法题曰中国图书分类法,盖为我国之图书作也。我国图书馆中由来有所谓新旧籍之分,其不当于事情,论之者已众,而本法编制之始即祛  相似文献   

13.
用“心”去写胡忠谦作者自述:胡忠谦,1952年生。曾有《威虎山的孩子》《堵水口》等不入流的小说、戏剧作品出版。1984年到工人日报做文化记者、编辑,1988年任工人日报文艺部副主任,1992年始,主编《工人日报星期刊》。职称是主任编辑。9年间,约近百...  相似文献   

14.
读了《出版科学》1993年第2期王耀先先生《关于编辑、出版概念和范畴的一点建议》,感想颇多。不禁想写这篇“也谈”,来凑个热闹。  相似文献   

15.
《写在人生边上》校读记●汪少华钱钟书先生的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于1941年和1983年先后由上海开明书店、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1990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以钱先生修改过的一九八二年版为基础,由杨润时、栾贵明负责校核”后又予以出版。然而这本280...  相似文献   

16.
人物档案:李仁臣,1941年生于山东烟台,1965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1978年5月起进入人民日报社工作。1983年任人民日报评论部副主任,1986年3月任副总编辑。现为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中国摄影家协会理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有《我在现场》、《春天的气息》、《三连冠》等书,还出版《李仁臣摄影作品》、《李仁臣风光摄影作品》、《灵性南极》、《如诗如画》、《山水情怀》等多种摄影集。记者印象:他是一位“老总”——在人民日报副总编辑的岗位上一干就是十七年。他认为.  相似文献   

17.
在探讨和揭示新闻评论写作规律时,许多同仁侧重于研究逻辑思维规律,而形象思维规律的研究还不多。美学家朱光潜先生在《漫谈说理文》中说:“我不相信文艺创作丝毫不需讲理,不用抽象思维;我很相信说理文如果要写好,也还要动一点感情,要用一点形象思维。”清朝刘大櫆在《论文偶记》中也说;“理不可以直指也,故即物以明理,情不可以显志也,故即事以寓情。”纵观一些优秀的新闻评论,析理时,往往妙趣横生地插进几笔,或勾画出一个形  相似文献   

18.
《夏丐尊文集》已由浙江人民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分编三卷出版,其第二卷《文心之辑》专收语文教学方面的论著,编入了与叶圣陶合著的《文章讲话》。《文章讲话》继《文心》而作,先在《中学生》杂志登载过一部分,后于1938年出书。讲话共计十篇,叶先生写了其中的第二篇,夏先生写了此外的九篇。 1982年,湖北人民出版社重印过这本书。重印本的末尾,有一篇不到一百字的简短《编后》,说明重印时编者对这本书曾经“略加修  相似文献   

19.
叶鹏飞 《青年记者》2009,(19):14-14
从2005年到2009年,我任联合早报北京首席特派员。2005年12月,我在联合早报的特派员专栏中曾经写过一篇《瞎子摸象》的文章,最后一段说的是到北京半年后的感想:"在酷热的南宁难以感受北京的寒冷,  相似文献   

20.
于右任于1879年4月11日生于陕西省三原县东关河道巷一户贫苦人家,乳名申娃,原名伯循,字诱人,一生办报、带兵、从政,所用化名、笔名、自号、外号等多达50有余. 于右任小时放过羊,割过草,在炮房做过炮,后来在他的写作中有“白首孤儿”、“做炮孤儿”的自称.1939年著写25岁前自传《牧羊儿》一文,以“牧羊儿”自称。1898年岁试第一,补廪膳生,文章受到当时的陕西学政名士叶尔恺的赞赏,被叶誉为“西北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