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儿童肝脏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85例儿童肝移植受者术后进行超声检查,观察患儿移植肝及胆管超声声像图表现,与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经皮经肝穿刺胆道造影引流(PTCD)等胆道造影结果相对比,分析超声检查在儿童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诊断的准确性。结果 185例病例经MRCP、PTCD、诊断性治疗及术后随访证实有胆泥20例,胆漏12例,胆管吻合口狭窄13例。超声检查能够诊断并与之相符39例,其中胆泥16例,胆漏10例,胆管吻合口狭窄13例。结论在儿童肝移植受者术后胆道并发症的诊断中,超声作为一种无创、操作简便的检查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及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背景:肝移植后胆道并发症是引起移植后移植肝失功的重要原因,彩色多普勒超声是目前公认的肝移植后患者随访首选简便的检查方法,可以为临床上对肝移植后并发症的诊治提供较可靠的证据。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肝移植后胆道并发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6例肝移植后常规超声检查时胆道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以磁共振胆胰管成像或超声造影或穿刺引流或临床诊断性治疗等诊断胆道并发症为标准,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肝移植后胆总管及肝内胆管是否有胆漏、狭窄、扩张、胆泥及结石形成。结果与结论:126例中超声诊断胆道并发症的共33例,其中胆漏4例(3.2%),胆道狭窄11例(8.7%),胆道结石或(和)胆泥18例(14.3%)。提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肝移植后胆道并发症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可为临床的诊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肝移植后胆道并发症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肝移植后胆道并发症是引起移植后移植肝失功的重要原因,彩色多普勒超声是目前公认的肝移植后患者随访首选简便的检查方法,可以为临床上对肝移植后并发症的诊治提供较可靠的证据.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肝移植后胆道并发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6 例肝移植后常规超声检查时胆道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以磁共振胆胰管成像或超声造影或穿刺引流或临床诊断性治疗等诊断胆道并发症为标准,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肝移植后胆总管及肝内胆管是否有胆漏、狭窄、扩张、胆泥及结石形成.结果与结论:126 例中超声诊断胆道并发症的共33 例,其中胆漏4 例(3.2%),胆道狭窄11 例(8.7%),胆道结石或(和)胆泥18 例(14.3%).提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肝移植后胆道并发症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可为临床的诊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病因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对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病因进行探讨。方法:回顾分析1993年4月~1999年9月我科所进行的34例肝移植患者临床资料,对4例胆道并发症患者的病因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通过胆道造影和B超检查确诊胆道并发症4例,发生率为11.7%(4/34),分别为胆管狭窄胆泥沉积,胆总管结石,吻合口狭窄,胆漏和吻合口受压狭窄等。3例治愈,1例好转。结论:胆道损伤是引起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最重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病因及处理。方法对北京地坛医院2004~2009年收治的74例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主要表现形式和致病高危因素,并对不同治疗方法的介入时机和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胆瘘、胆泥形成、胆道吻合口狭窄、非吻合口胆道狭窄和胆管铸型综合征是本组患者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主要表现形式。供肝灌注保存、供肝胆道修整、移植术中血管与胆道吻合技术及术后处理经验不足是造成胆瘘与胆道吻合口狭窄发生的主要因素。供肝热缺血时间延长是诱发胆泥形成与胆道非吻合口狭窄的主要因素(P〈0.01)。T管胆道外引流及胆肠吻合术患者较单纯胆道对端吻合患者术后早期胆道非吻合口狭窄发病显著增加(P〈0.01)。腹主动脉采用UW液灌注病例术后胆泥形成、胆道非吻合口狭窄和胆管铸型综合征发病均显著高于非UW液灌注病例(P〈0.05)。内镜及介入治疗胆瘘、胆泥形成、胆道吻合口狭窄等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疗效满意,但对于非吻合口胆道狭窄,尤其是胆管铸型综合征的治疗,疗效有限。对于内镜及介入治疗无效者需再次肝移植。结论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与手术技巧、缺血再灌注损伤、胆道吻合方式、供肝灌注方式等因素有关。内镜和介入治疗对多数胆道并发症治疗有效。应重视胆道缺血性狭窄和胆管铸型综合征的预防,以降低其发病率。  相似文献   

6.
背景:由于肝移植术后患者出现胆道并发症时,没有特征性体征,此种并发症很难发现。MRI特别是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是一种具有安全、准确、非侵袭性特点,可用于综合评估移植后肝脏功能和并发症的有效手段。目的:评估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对肝移植术后胆系的显示以及诊断胆管并发症的价值。设计:对比观察。单位: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影像中心。对象:于2003-01/2005-01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影像中心接受影像学检查肝移植患者13例,均为男性,年龄40-58岁。术前临床诊断为原发性肝癌2例,重症肝硬化11例。10例行原位经典式肝移植,3例行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术,所有胆管吻合方式为胆总管端-端吻合。移植后至首次MR检查时间15d-1年。所有患者对检测项目均知情同意。方法:13例原位肝移植患者术后均用磁共振快速自选回波序列及快速小角度激发梯度回波序列常规扫描、磁共振胰胆管成像、钆喷替酸葡甲胺动态增强检查,分析各序图像特点。主要观察指标: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对重建胆道和胆道并发症的显示。结果:3例患者胆管管径正常,吻合口无狭窄。1例厚层磁共振胰胆管成像胆管未显影。胆管扩张8例;胆管狭窄5例;胆总管结石2例;胆囊管残端黏液囊肿2例;T管拔管后胆漏1例;排斥反应2例。结论:磁共振胰胆管成像不仅可显示肝移植术后外科重建胆道的影像,而且可准确、快速诊断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同种原位肝移植(肝移植)的胆道重建方式及术后胆道并发症的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69例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69例中260例采用改良背驮式肝移植,9例采用经典式肝移植.胆道重建过程中241例行胆管端端吻合,28例行胆肠吻合.术后发生胆道并发症11例(4.1%),其中胆漏6例,胆道狭窄5例,均及时确诊治愈,无1例因术后胆道并发症而死亡.结论:胆漏与胆道狭窄是肝移植术后最常见的胆道并发症.良好的胆管血供与胆管吻合技术是防止胆道并发症发生的关键.及时的内镜与影像学检查是诊治胆道并发症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在治疗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方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器官移植中心2005年2月至2010年2月采用ERCP治疗68例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68例患者中胆道狭窄44例,其中吻合口狭窄28例,非吻合口狭窄16例;胆漏11例;胆泥和胆石形成25例,其中合并胆道狭窄12例。对胆道狭窄患者行括约肌切开、胆管扩张、鼻胆管引流和塑料内支架置放术等治疗;对胆漏患者行鼻胆管引流及塑料内支架置放术等治疗;对结石患者行括约肌切开、鼻胆管冲洗引流术及取石网篮取石等治疗。结果 ERCP手术成功率为94.4%(169/179),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低。吻合口狭窄的治愈率为96.4%(27/28),非吻合口狭窄的治愈率为25.0%(4/16),胆漏的治愈率为81.8%(9/11),结石患者的结石清除率为80.0%(20/25)。结论 ERCP是治疗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部分原位肝移植胆道并发症患者的超声表现特征,评价超声对胆道并发症的诊断价值,为进一步早期准确判断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回顾分析2006年3月至2007年3月期间,连续在我院肝胆外科移植中心施行原位肝移植手术并存活至今患者40例,随访调取5年内临床与影像学检查资料.超声结果与病理或临床确诊结果对照.结果 40例患者5年胆道并发症发生率为27.5% (11/40).其中胆漏1例,吻合口狭窄2例,8例为非特异性胆管炎,考虑与移植排斥和胆道缺血有关;11例患者的肝动脉峰值流速明显低于无胆道并发症的29例患者.相关分析表明肝内胆管管壁最大厚度(Dmax)与肝动脉峰值流速Vmax呈负相关关系.结论 原位肝移植胆道并发症患者有特征性超声表现,且与肝动脉峰值流速相关.胆道系统和肝动脉应是重点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内镜诊疗价值。方法:2001年4月~2004年7月对12例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患者,应用电子十二指肠镜进行胆道造影,乳头切开、取石、放置鼻胆管或塑料内支架引流等诊疗方法。结果:原位肝移植术后出现胆道并发症12例,共行ERCP15次:胆管吻合口狭窄、胆总管结石伴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3例,急诊内镜取石、鼻胆管引流,再次内镜胆总管塑料内支架引流。胆管吻合口狭窄伴胆管泥沙样结石2例,内镜乳头切开、取石、引流。胆管吻合口狭窄5例,其中塑料内支架引流2例,未置引流1例,鼻胆管放置失败1例,胆管吻合口严重狭窄导丝无法通过1例。胆漏2例,因胆总管吻合口严重狭窄,导丝未能通过。结论: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经内镜诊疗具有微创、安全、有效,有一定的诊疗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超声波对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诊断价值。 方法 总结肝脏移植术后109例发生胆道并发症。将其资料的生化指标、胆道“T”型引流管X-线造影、部分患者胆道镜检查结果与超声波检查结果相对照。 结果 肝脏移植术后患者胆道并发症的超声表现不一:(1)胆道轻度扩张、胆道壁增厚、胆道走行迂曲;(2)超声检查发现胆道结石或沉积物的(与X一线造影、胆道镜检查对照)敏感性达95.6%;(3)肝实质内的囊性病变(胆汁瘤);(4)胆道并发症的患者中46.8%同时发生动脉并发症。 结论 超声检查为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诊断提供了重要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移植肝胆管并发症超声、CT、MRI诊断效果。方法:回顾分析98例移植肝患者超声、CT、MRI资料。结果:全部患者均行超声检查,超声诊断胆管扩张25例,胆管壁回声增强7例,胆漏5例,胆管结石3例,胆泥5例。15例行MRI检查,MRI诊断胆管扩张9例,胆泥1例,肝内胆漏1例。39例行CT检查,CT诊断胆管扩张15例,胆漏4例,结石2例。超声与CT、MRI相比,诊断结果无显著差别。结论:超声、CT、MRI诊断移植肝胆管并发症效果相当,超声适合肝移植术后定期随访,CT、MRI对肝外胆管病变诊断优于超声,介入超声有助于胆漏的鉴别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超声检查对肝移植术后胆道狭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 对肝移植术后患者进行常规超声随访。随访时间:术后第一周每日一次,第二周起每周一次,第二月起每月一次,第6个月起每2月一次,一年以后每3月一次。超声观察指标:肝右叶斜径、肝实质、下腔静脉、肝静脉血流方向;门静脉及肝动脉管径、血流;肝内外胆管情况;必要时超声引导下经皮肝脏穿刺活检。结果 超声随访过程中,有慢性排斥反应,胆总管结石伴胆泥淤积,肝动脉血栓史等原因的,均相继于12~21个月内出现了胆总管狭窄。结论 超声在肝移植术后胆道狭窄诊断中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肝移植术后胆道合并症的多层螺旋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在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合并症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2 8例肝移植术后病人多层螺旋CT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例病人术后发生胆道合并症 ,占各种腹部合并症的首位。其中吻合口狭窄 2例 (7.1% ) ,胆管漏 6例 (2 1% ) ,胆管结石 3例 (11% ) ,肝内胆汁瘤 3例 (11% ) ,4例病人多种胆道合并症同时存在。结论 多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能够全面的显示肝移植术后胆道合并症的各种表现 ,但对胆管漏 ,胆管狭窄程度的判定有一定的局限性 ,应配合“T”管造影。  相似文献   

15.
背景:肝移植术后胆道损伤引起的并发症是临床上诊治的难点,是抑制肝移植发展的瓶颈。目的:在成功应用胆道内镜治疗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同时,对胆管的损伤进行观察记录并取活检病理,分析不同胆管损伤、组织病理学类型与肝移植术后胆管并发症的关系。设计、时间及地点:病例分析,于2001-07/2005-10在大连市肝胆外科研究所,友谊医院肝胆外科完成。对象:将19例肝移植术后患者根据胆管并发症发生情况分为3组:正常组4例,胆管损伤组12例,肝动脉损伤组3例。方法:利用内镜技术,分别对3组患者进行胆管观察、记录,内镜下取活检进行病理分析。对于无T管者,应用子母胆道镜观察、取活检。主要观察指标:应用胆道内镜观察T管造影、肝内外胆管黏膜外观及病理学检查结果、供-受体胆管吻合口的愈合情况。胆管损伤组经内镜取石、狭窄扩张治疗后行上述指标的复查。结果:①正常组患者肝内外胆管解剖正常,无狭窄、瘢痕,胆管黏膜颜色正常,供-受体胆管吻合口愈合佳。病理学检查均可见修复性的黏膜组织,被覆上皮完整。②胆管损伤组患者胆管内有各种类型的单发、多发及铸型结石,胆管均有不同程度损伤,经内镜取净结石、解除梗阻后,胆管黏膜均有不同程度的修复,造影检查胆树恢...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经胆囊管汇入部切开行胆道探查、取石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 通过对17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采取切开胆囊管汇入部,探查、取石,术后间断缝合胆囊管切口,生物夹夹闭或缝扎胆囊管.术后观察腹腔引流量、肝功能变化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术后腹腔引流量(37±16)ml,无胆瘘发生,肝功能胆红素及酶学无明显升高,术后1周B超检查无腹腔积液,术后5个月随访B超检查无胆总管狭窄.结论 腹腔镜下经胆囊管汇入部切开行胆道探查手术安全、可靠,且对胆囊管结石嵌顿、胆总管较大结石及胆囊管较细的患者同样适用.  相似文献   

17.
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超声诊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超声在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13例实施肝移植术后临床拟诊胆道并发症患者,以二维超声检查移植肝内外胆管及肝周情况,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估肝动脉血流,并与其他影像学检查相对比.结果超声检出胆道梗阻者10例(其中2例行超声引导PTC);胆漏者3例(其中2例在超声引导下置管引流);有肝动脉血栓并发胆道梗阻者3例.结论超声在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诊治中有着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背景:胆道并发症是肝移植后患者常见的死亡原因,胆道内镜微创技术正逐步成为解决原位肝移植后胆道并发症的重要手段.目的:分析文献中关于肝移植后胆道并发症的阐述和论证,明确胆道内镜在胆管铸型并发症中的地位和作用.方法:以orthotopic liver transplantation, biliary complications, Biliary tract, endoscope technique 为检索词,检索Pubmed数据库(1980-01/2008-10);以肝移植,胆道并发症,胆管铸型,胆道镜为检索词,检索维普咨询数据库(1994/2009-01)、CNKI数据库(1994/2009-01).文献检索语种限制为英文和中文.纳入肝移植后胆管损伤导致胆管并发症相关的内容.排除肝移植胆道并发症以外的研究.结果与结论:计算机初检得到52篇文献,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对30篇进行分析.胆道并发症是肝移植后患者常见死亡原因,由于早期识别困难及处理棘手,正越来越受到重视.治疗性ERCP和胆道镜技术,成为解决移植后胆道并发症的重要手段和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