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喷嘴型面对膏体火箭内弹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燃面变化对膏体火箭发动机内弹道调节精度的影响,根据膏体火箭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分别推导了直圆管喷嘴和锥形扩张喷嘴型面下的膏体推进剂燃面方程,建立了膏体火箭发动机零维内弹道模型,分析了喷嘴型面对发动机内弹道性能的影响,并进行了直圆管喷嘴发动机试验.结果表明,直圆管喷嘴下计算的点火时间比试验结果短,但平衡时间及平衡压强与试验结果基本吻合,喷嘴型面变化对发动机平衡时间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2.
点火过程对小型固体火箭发动机内弹道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某小型固体火箭发动机点火过程对内弹道性能的影响,建立包含点火过程的小型固体火箭发动机的内弹道数值研究模型和试验验证方案,对点火药量为1.0 g、0.8 g、0.6 g和0.4 g的发动机进行了内弹道数值研究,试验研究了点火药量为1.0 g和0.8 g两种情况,数值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一致。研究结果表明:小型固体火箭发动机由于燃烧室体积小,点火过程对内弹道影响明显;点火药量越大,点火药装填密度越大,引起压力峰值越大,稳定工作时间越短;经验估算得到的1.0 g点火药量产生了过高的压力,是稳定压力的三倍,0.8 g的点火药量能够满足点火可靠性和总体设计要求,产生最大压力为27.08 MPa,稳定工作时长159 ms,建议该小型火箭发动机的点火药量为0.8 g。  相似文献   

3.
试验证明,利用高低压无后座力发射器发射野战火箭、并使发动机在管内点燃可以提高火箭的密集度。本文建立了火箭发动机在管内点燃情况下,串联结构的高低压无后座力发射器的内弹道方程,并对试验弹进行了数值计算。本文还讨论了低压室容积、发动机点火位置及高压室前后喷孔面积比等参数对内弹道的影响。计算与试验的结果得到了很好的吻合。  相似文献   

4.
无喷管固体火箭发动机内弹道计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给出了一种无喷管固体火箭发动机内弹道计算方法,利用此算法就无喷管固体火箭发动机结构和装药等参数对性能的影响状况进行了分析,并得出结论:装药形式、结构尺寸、固体推进剂的燃烧规律与试验温度都对无喷管固体火箭发动机内弹道性能有影响。  相似文献   

5.
探讨和分析了固体火箭助推器内弹道的同步性问题.以某型导弹火箭发动机为例,采用蒙特卡罗法随机模拟其内弹道性能的波动,并进行了仿真计算,分析研究了影响火箭助推器内弹道同步性的显著因素,从工程应用角度出发,就提高和改善火箭助推器内弹道的同步性提出了相应的技术措施.同时,该仿真计算可作为飞行器运动轨迹及稳定性仿真模拟的基础和前提  相似文献   

6.
遗传算法在固体火箭总体优化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综合考虑固体火箭发动机内弹道性能和火箭外弹道性能的情况下,融 内外弹道仿真分析为一体,系统分析了发动机装药,燃烧室和喷管设计参数对发动机性能及全弹性能的影响。通过建立火箭质量模型,气动 算模型,外弹道模型和内弹道模型,在满足总体设计指标的前提下,以起飞质量最小为目标函数,将遗传算法应用于固体火箭总体一体化优化中,完成4个变量的寻优计算,获得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小型发射级固体火箭发动机点火性能的影响因素,通过单项点火试验,测试了点火瞬态过程中有无高能点火药、点火药颗粒大小以及点火药在药盒中不同放置情况等状态下的点火压强曲线,并与发动机地面试车试验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有无高能点火药和点火药在药盒中放置情况对点火性能有较大的影响;点火药颗粒大小对点火性能基本无影响。说明单项点火试验可为小型发射级固体火箭发动机点火性能的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固体火箭发动机性能计算程序(SPP)在美国已成为预测固体火箭发动机的交付性能I_(SP)的标准参考程序,软件概括了固体火箭发动机交付性能的计算方法。从理想情况的性能着手,并计及下述的性能损失:有限速率的化学动力学、喷管喉道侵蚀、喷管潜入、喷管流动扩张、两相流、燃烧效率和喷管壁面附面层。本文综述了SPP中所用的方法,并提供了预测结果与发动机实际点火数据的对比情况。  相似文献   

9.
基于国内现有的单燃速固体火箭发动机热力学参数计算部级标准,文中推导了理论上比较严格、形式上尽可能简单的双燃速固体发动机零维两相内弹道方程,其中包括一种新形式的能量方程,以及简单可行的计算点火上升段和拖尾段比冲和特征速度的方法.作为示例,计算了"长二丙"运载火箭上面级固体发动机的内弹道,结果表明文中方法的预示精度满足工程要求.  相似文献   

10.
固体火箭发动机一维两相内弹道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陈军  封锋  余陵 《弹道学报》2010,22(3):16-20
针对目前工程上所采用的固体火箭发动机内弹道模型过于简单(如零维模型、单一气相模型等)和两相内弹道模型难以统一的问题,构造了适用于固体火箭发动机复杂装药条件下统一的一维两相内弹道计算模型,推导了不同类型边界条件、收敛准则、凝相质量等物理模型,采用理论方法计算凝相粒子直径的变化.利用上述模型对某远程火箭发动机进行了内弹道计算与分析,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吻合良好,表明该两相内弹道模型可以有效地降低纯气相模型引起的理论与实际之间的模型偏差,有利于提高固体推进剂火箭发动机内弹道的预示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