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7 毫秒
1.
大豆“湘春豆18号”1998年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丰产性、稳产性好,适应性广。1996-1997年参加湖南省春大豆区域试验平均产量达到162.7kg/667m^2,比对照品种“湘春豆10号”增产7.8%,生产试验平均产量达到160.7kg/hm^2,比对照品种增产12.6%,大面积示范产量达到170kg/667m^2左右。蛋白质含量43.17%,脂肪含量22.84%。对大豆病毒病、霜霉病、细菌性斑点病表现高抗,属南方春大豆中熟偏早品种。  相似文献   

2.
极早熟优质高产春大豆湘春豆26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南省作物研究所以矮角毛作母本,湘春豆14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采用改良摘荚法和系谱法相结合,育成适于南方春播种植的极早熟优质高产春大豆新品种湘春豆26,2008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国家区域试验平均产量154.5kg/667m^2,比同类型早熟对照鄂豆4号增产14.9%;国家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48.1kg/667m^2,比鄂豆4号增产15.7%,产量最高达229.1kg/667m^2。区试平均全生育期95d,与对照鄂豆4号相同;平均蛋白质含量41.87%,脂肪含量21.61%,蛋白质+脂肪总含量63.48%,为蛋白、脂肪双高优质品种,同时又是高油品种。尤其适合南方地区与棉花、玉米、红薯等间种套作。  相似文献   

3.
郑1311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以郑9805为母本,以漯F20?3为父本,有性杂交,系谱法选育而成的大豆新品种.2017—2018年河南省区域试验,平均产量3021.7 kg·hm-2,较对照豫豆22增产13.7%,2018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998.8 kg·hm-2,较对照豫豆22增产15.9%;2017—2018年...  相似文献   

4.
南豆5号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大豆新品种“南豆5号”属早熟品种,春播生育期95-100d,夏播生育期75-80d.该品种抗病毒,抗倒伏。蛋白质含量48.5%,脂肪含量16.9%,属高蛋白优质新品种。2001—2002年参加全省早熟组区试,平均产量163.8kg/667m^2,比对照“成豆8号”增产24.8%;2002年在四川省5个生态区进行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69.98kg/667m^2,比对照“成豆8号”增产27.15%。选用该品种在春、夏、秋三季进行空闲地净作、幼林地间作、田埂豆或土边豆等方式种植,均能获较高产量。  相似文献   

5.
徐稻5号是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科所采用有性杂交和系统选育技术培育的中熟中粳稻新品种,2006年通过农业部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全生育期150d左右,株高97.4cm,每穗总粒数135粒左右,结实率90%以上,千粒重26g;国家区试两年加权平均产量533.6kg/667m^2,比对照豫粳6号增产7.7%,生产试验平均产量572.9kg/667m^2,比对照豫粳6号增产9.4%;稻米品质达国家《食用稻品种品质》(NY/T593—2002)优质2级标准。  相似文献   

6.
南豆8号为高产、高蛋白春大豆新品种,蛋白质含量45.2%,脂肪含量18.2%。四川省大豆新品种早熟组区试,两年平均155.6kg/667m^2,比对照成豆9号增产14.9%;国家长江流域春大豆组区试,平均产量为180.5kg/667m^2,比对照品种湘春10号增产5.1%。适宜在四川及长江中下游各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7.
濮豆1788为高产夏大豆新品种,2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11.79公斤/亩,较对照豫豆22增产11.34%,增产达极显著水平。生产试验8点汇总全部增产,平均产量215.51公斤/亩,较对照豫豆22增产11.6%。籽粒蛋白质含量41.29%,脂肪含量19.6%,中感大豆花叶病毒株系SC3和SC7。适宜在河南各地及周边夏大豆区种植。  相似文献   

8.
大豆新品种地神22号的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大豆新品种“地神22号”在黄淮海夏大豆产区属中熟偏早品种,抗旱性强,抗倒伏,抗病毒病、炭疽病、紫斑病和根腐病等多种病害。其蛋白含量达48.16%,脂肪含量为16.25%。该品种在河南省经过两年区试,平均产量为234.1lkg/667m^2,比对照增产12.75%;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211,密度以1.25~1.5万株/667m^2为宜。667m^2施有机肥2~3t,配合施碳酸二铵15~20kg,硫酸钾10kg。初花期追施尿素5~10kg/667m^2。  相似文献   

9.
张启华 《大豆科技》2005,(5):23-23,26
大豆新品种“泉豆6号”属中熟类型品种.2004年建宁县引种春播全生育期105~110d,夏播全生育期100~105d.春种667m^2平均产量达177.1kg,比建宁县本地对照种667m^2平均产量126.6kg,增产28.5%,最高产量达187.5kg/667m^2.田埂上栽培折清种产量达249.6kg/667m^2.适应性强,抗旱、耐涝,抗倒伏.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大豆45cm双条密植栽培技术的增产效果及技术要点,同时初步分析了增产原因。5a来依安县大豆45cm双条密植栽培技术推广达到10万hm^2,平均产量达165.4kg/667m^2,比对照田148.5kg/667m^2增产11.38%。实践证明,45cm双条密植栽培是提高大豆产量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贵州无糖厂蔗区果蔗良种供应问题,促进果蔗产业发展,助农增收,2008年贵州省亚热带作物研究所从浙江省义乌市引进果蔗良种进行品比试验,以期择优示范推广。方法:采取随机区组设计,3个区组,3次重复,定期观察,年底测产。结果表明:宁化果蔗品质优良,平均田间糖分锤度18.60%[较对照(罗汉蔗)高3.47个百分点]、平均单产6 854.49 kg/667m2(较对照增产2 701.39 kg/667 m2),增产率65.05%;福建1号品质优良,平均田间糖分锤度16.60%(较对照高1.47个百分点)、平均单产6789.27 kg/667 m2(较对照增产2636.17 kg/667 m2)、增产率63.47%;四川白鳝蔗品质优良,平均田间糖分锤度18.10%(较对照高2.97个百分点)、平均单产7 380.39 kg/667 m2(较对照增产 3 227.29 kg/667 m2),增产率77.71%;广东黄皮果蔗品质优良,平均田间糖分锤度18.65%(较对照高3.52个百分点),平均单产7 709.32 kg/667 m2(较对照增产3 556.22 kg/667 m2),增产率85.63%。同时,宁化果蔗、福建1号、四川白鳝蔗及广东黄皮果蔗还表现出较强的抗病性、抗虫性、抗寒性及抗旱性。  相似文献   

12.
丹玉89号(丹689)是丹东农业科学院于2001年冬在海南岛以自选系丹663为母本,自选系DH34为父本组配的晚熟玉米单交种。丹玉89号2005至2006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683.9 kg/667 m2,比对照丹玉39号增产14.0%,居参试组合第2位;2006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产量656.96/667 m2,比对照丹玉39号增产7.5%,居全部参试组合第9位。具有抗病性强、高产、适应性强、活秆成熟等特点。  相似文献   

13.
豫豆18号丰产、稳产、早熟、优质(蛋白质含量43.26%),适应性强。河南省2年区试比对照豫豆2号增产19.0%,3年国家区试比对照中豆19号增产11.08%,两年河南省生产试验比对照中豆19号平均增产11.2%,综合评比居供试材料首位。  相似文献   

14.
大豆施用粉煤灰磁化肥增产肥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粉煤灰磁化肥在大豆上试验表蝗:粉煤灰磁化肥在大豆上一般用量为49kg/667m^2左右。粉煤灰磁化肥比对照增产25.9%,增产23.7kg/667m^2,比当地农民习惯施肥措施增产15.2%,增产15.2kg/667m^2;比等量N,P,K混合肥增产4.5%,增产4.9kg/667m^2,比未磁化粉煤灰复混肥增产2.4%,增产2.8kg/667m^2。最高产量施用粉煤灰磁化肥为66.4kg/667m^2。大豆产量为13.03kg/667m^2;最佳产量施用粉煤灰磁化肥为49kg/667m^2,大豆产量为127.18kg/667m^2。  相似文献   

15.
绵麦1403和绵麦185是选用自育的优良资源材料和中间材料与引进的具有不同遗传背景,以及地理生态远缘的抗病、优质材料杂交育成,在区域试验中比对照增产10%以上的突破性小麦新品种。其共同特点是:植株矮健,穗层整齐,穗大粒多,抗倒伏力强;综合抗性好,抗条锈病,兼抗白粉病;丰产性突出,四川省区域试验中两年平均产量分别为369.4 kg/667 m2和379.1 kg/667 m2,比对照川麦107增产10.9%和13.3%。  相似文献   

16.
以丰两优香1号为材料,在赣北地区开展了再生稻全程机械化生产试验示范。结果表明,都昌示范基地平均每667 m2头季稻产量达602.4 kg、再生季产量375.5 kg、纯收入1194.6元,投入产出比为1∶2.06;永修示范基地每667 m2头季稻产量为552.3 kg、再生季产量277.5 kg、纯收入685.6元,投入产出比为1∶1.62。  相似文献   

17.
通过麦后水直播稻15 kg/667 m2、18 kg/667 m2、21 kg/667 m2、24 kg/667 m2不同用氮量的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总施氮量15 kg/667 m2的水稻生长量明显不足,施氮量21 kg/667 m2的水稻生长量略显偏多,施氮量24 kg/667 m2的水稻生长量明显偏多,而施氮量18 kg/667 m2处理不仅使水稻各生育期的生长清秀稳健,而且穗粒结构较为协调,同时还表现出较高的产量水平。从而初步明确麦后水直播稻施氮量以18 kg/667 m2为宜。  相似文献   

18.
天龙优1340是四川西科种业股份公司与河南省信阳市农科院以三系不育系天龙13A为母本,与高生物量、高配合力恢复系天龙恢140配组,共同选育而成的三系杂交中稻新组合。2012-2013年参加豫南稻区中籼稻区域试验,平均产量585.5 kg/667 m~2,比对照Ⅱ优838平均增产6.9%,达极显著水平。2014年参加豫南稻区中籼稻生产试验,平均产量608.4 kg/667 m~2,比对照品种Ⅱ优838增产7.0%,增产点次达100%。2015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9.
海城市水稻氮肥最佳施用量试验总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该地区水稻施氮肥的增产效果和最佳施用量,结果表明,在海城市高坨镇水稻产区施用氮肥各处理比对照均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增产117.8~320.2 kg/667 m2,增产率为26.4%~71.6%,经济效益明显,从水稻产量和肥料价格及经济效益等综合因素考虑,水稻的氮肥最佳施用量为纯N14.7 kg/667 m2,最佳经济产量为732.7 kg/667 m2。  相似文献   

20.
夏大豆超高产种质MN413创新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该研究利用当地推广的优良品种皖豆 16号 (MS8118)经等离子处理后的突变高产株系为母本与豫豆 10号有性杂交 ,育成具有特异株型的夏大豆超高产种质MN4 13,有效地把等离子诱变技术应用在大豆育种上 ,在黄淮地区获得 315 .0 8kg/ 667m2 的籽粒产量。其植株形态表现为 :根系特别发达 ,高抗倒伏 ;株形收敛紧凑 ;植株繁茂 ,主茎节数适中 ,有效节数多。其高产栽培的技术核心是 :生育前期抓构健壮苗匀植群体 ;中后期抓生长调节和营养运转 ,促进有效积累提高单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