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幽默文摘     
打比方 父亲杀鳖,一刀没剁着鳖头,那鳖把头缩进去再没出来。父亲拿着刀,等得不耐烦了。 儿子劝他:“算了吧,如果是你,一刀没剁着,你还会伸出头来吗?” 忍无可忍 小李在书店里买书,由于他买的书名难以启齿,只好用手比划着说:“小姐,衣给拿本书。”小姐问:“哪本书?” 小李说:“那本王朔的书。”小姐不高兴地说:“王朔的书多着呢,我怎知拿哪本书?” 小李忍无可忍,冲口说道:“《我是你爸爸》。” 顺口溜一次,小王在家与妻子说起了当今社会的一则顺口溜:“只爱一个太傻,爱上两个起码。三个五个不多,十个八个潇洒。”妻…  相似文献   

2.
(一)1995年我大学毕业后,嫁给了周书恒,他是我的初恋。对于我们的婚事,父亲起先是反对的,因为他的家境实在是太贫寒了。书恒是长子,下面还有一个弟弟,一个妹妹,母亲常年卧病在床,一家几口的经济来源全靠他那当工人的父亲那点死工资。书恒从高中起就开始勤工俭学,一直到大学。他每次考试都是第一,年年拿奖学金,是闻名全校的高材生。 我低书恒一级,是英语系的。我们正面接触是在那次辨论会上,我是反方,他是正方。辩论的主题是:“男女之间有没有真正的纯友谊”。虽然经过激烈的唇舌之战,我最终败给了周 书恒,但是一种爱…  相似文献   

3.
我父亲是一位普通农民,在村里却人缘极好,大伙都爱来我家坐坐。这不仅因为父亲热情好客,更重要的是父亲在家里办了个阅览室。父亲从小就喜欢读书,却因家境贫寒,只读了几年书就辍学了。尽管文化低,他还是坚持自学,从不间断,而且在生儿育女后,又把读书求学的希望寄托到了下一代身  相似文献   

4.
<正>父亲是一个非常严肃的人,他整天都阴沉着脸,显得有些不近人情。有时候我想,是不是父亲独自一人担负起一家6口人的生活重担,让他的肩膀承受过多的压力,使他喘不过气来而变得郁郁寡欢呢?父亲的严肃让我想起他长年悬挂在书台上方的一根鞭  相似文献   

5.
夫君总少一本书□陈建华我与夫君的相识相恋都是在我所管护的病房里进行的。媒人竟是一本书,我已寻觅了很久的一本书。那天,照例是我替病人发药的时间,对于我的“命令”病友们都积极地响应,唯有6床对此不当一回事,仍旧背靠在枕头上我行我素迷恋着他手中的书……“没...  相似文献   

6.
对于母亲喜欢打麻将这个嗜好,父亲说:"谁没个爱好啊,输赢放一边,能够投入地喜欢一件事情,那是幸福的。"我的父亲是一个最典型的小资男人。虽然他不知道什么是小资,可他的确很小资。在这一点上,我自叹不如。虽然外界称我为小资作家,但骨子里我很世俗,一点儿也不小资。譬如每次谈出书,第一个问题总是问对方给多少版税。并不是说父亲多么不爱钱,而是他把钱看得很淡,一个月挣三四十块钱的时候,他曾花15块钱买一个三极管,然后一烙铁下去,  相似文献   

7.
六六 《中外书摘》2010,(5):95-95
最近酣畅淋漓地读了一本好书,于是欣喜地推荐给朋友们。 最初,朋友们问我,这是怎样的一本书,我会答:“这是一本如何追求智慧的书。”发现市场不是很大,后来我修正了策略,我说:“这是一本如何保证你今生肯定会变成一个大富翁的书。”阅读者众(作者提到的这本书是一本美国人写的《穷查理宝典——查理芒格的人生箴言》,  相似文献   

8.
策划缘起1993年初,全国人大常委会编辑的《中国现代政界要人传略大全》准备出版,我部门田小男同志参与了这本书的编辑工作,他希望我能帮助寻求符合条件的企业,赞助出版这部书。据了解,这是一部影响力极大的工具书,也是新中国第一部现代政界要人全传。我感到这本巨著,是在极其复杂的历史背景下,精选出各个时期和党派中的政界要人,具有特殊的意义。不仅在国内外会产生特殊影响,也能有一定的发行量。我判断,这本书在国际书市上也是一部难得一求的工具书,应该很好地利用这本书的重要价值,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它最好应该能够托起一个城市,而不是一个企业。  相似文献   

9.
这本书,作者已经送给我好几个月了,一直到假期我才拿来细读。读这本书,是需要我们沉下心来,潜心思考的。因为它太过厚实、绵密,对我们已有的斯密印象有着强大的冲击力。此次阅读竟然延续了一个多月之久,中间有兴奋,有景仰,有感喟,亦有质疑存焉。不过,我想这大概不会是我最后一遍读这本书。记得四月份王则柯师来学校讲学,共进晚餐时我曾对他言及此书,当时罗老师刚将此书相赠,我才读了汪丁丁和万俊人教授所做的两篇序言,即已兴奋不已。  相似文献   

10.
律师楼     
律师楼脱离关系的父亲,能得儿子的遗产吗?编辑同志:我的朋友林某幼年丧母,父娶继母后与林某关系不和,1984年立据脱离父子关系。1990年10月林某病故,生前分别给父亲、从小把他抚养长大的叔叔和哥哥写了遗书,并将部分存款寄给哥哥。林某单位并不知他与父亲...  相似文献   

11.
丁扬 《城市》2012,(4):69-72
城市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结果,著名设计师沙里宁在他的书中曾写道:"让我看看你的城市,我就能说出这个城市居民在文化上追求的是什么","城市是一本打开的书,从中可以看到他的目标与抱负".城市公共设施是随着城市发展而产生的环境产品,具有完善城市功能的作用,是城市景观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城市这本书中精彩的片段,对提升城市服务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父亲的教育     
正父亲躺在医院的加护病房里,还叮嘱母亲不要通知远方的我,因为他怕我在台北工作担心他的病情。这是父亲的个性,他是不论什么事总是先为我们着想,至于他自己,倒是很少在意。我记得在我很小的时候,有一次父亲到凤山去开会,开完会他到市场去吃了  相似文献   

13.
正父亲生病了。要不是我妹带着哭腔给我打来电话,我压根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就在前一天,我给父亲打电话,他还鼓励我好好上班,不要太累。他没有告诉我的是,自5月上旬,他就感觉身体不舒服,虽然在乡里看了医生,但病情一直在加重。一周前,在外地当月嫂的我妹,考虑到家里要夏收了,就辞工回去。一进家门,她就看出了父亲的异样。二话没说,拉上父亲去了县  相似文献   

14.
吴兴英 《老年人》2006,(5):30-30
我决绝地把父亲给的5000块钱塞回他的口袋,并把他送上了返回老家的汽车。旁边一位大爷见了,问我父亲:“老伙计,这是你儿子吧?”父亲笑着说“:是的,他送我回家。”可我分明看见父亲笑得勉强。长途客车徐徐出站,我对着父亲挥手。父亲坐在窗边,一副倦怠失落的样子,并没有往常的热情。车走远了,也带走了我对父亲的牵挂。回想起这天清晨,我和妻子刚刚起床,父亲就大汗淋漓地敲响了我家的门。正是春耕农忙时节,父亲的突然到来让我有些吃惊。难道家里出事了?因为父亲向来是“无事不登三宝殿”,平时很少进城找我,而且他在老家还种着几亩水田,这时的农…  相似文献   

15.
我面前放着两本《现代国际礼仪知识》,一本是1994年的版本,一本是1999年的增修版,作者均是李天明。原版书上给我签名的是作者本人,增修版书上给我签名的却是他的夫人张敬知。1994年12月,我要到美国去工作。赴任前,我去离休在家的外交部礼宾司老领导李天明的家,既是问候,又是辞行。那天,我们都很高兴。李老告诉我,他在写点东西,已出版了一本书。说着,顺手从书架上拿下一本递给我,书名叫《现代国际礼仪知识》。我在礼宾司工作多年,出于职业敏感,一看到这本书,就被吸引住了。他提笔写上赠语,签名后送给了我。我知道李天明同志…  相似文献   

16.
父亲老了     
刘慧 《老年人》2014,(8):32-32
正那天我在野外看到一棵老树,满树的枯枝败叶,看不出一点生机,这让我不禁想起我的已是风烛残年的父亲。父亲老了。他头发花白,弯腰驼背,一副龙钟老态之相。在我的印象中,父亲曾经是年富力强、充满朝气的父亲,是从学校教书回家就拿起农具下地干活的父亲,是那个曾经被艰辛的生活掏光  相似文献   

17.
陈思亮 《现代交际》2007,(11):25-26
著名的亚历山大图书馆在一次火灾中被毁之后,人们在废墟中发现了残存的一本书,可惜这本书没有什么学术价值,政府打算把这本书拍卖掉。由于大家都知道这本书学术价值不大,没有人愿意买这本书。最终,一个穷学生以3个铜币的低价购得这本书。那名穷学生在少有其他书读的情况下,经常把这本书拿出来翻阅。翻到后来,书被翻破了,书脊里掉出  相似文献   

18.
每到清明节时,或看见我所编著的《运动与健康》一书,就想起我那慈祥的父亲。父亲从解放前就教小学,一直教到退休。他不仅毛笔字写得好,而且文章也写得好,曾在报刊上发表过不少文章。受他的影响,我从小就爱上了写作。  相似文献   

19.
祥和的阳光     
祥和的阳光谢明子父亲是一位好学的作家,他的藏书不少。四个顶着天花板的大书柜,总是饱饱满满,那么傲然地占去了他书房的大半空间。或许是耳儒目染,我从小就爱看书。时常像穿堂风一般,不打“门票”就溜进父亲的书房,挑选我爱看的书。久而久之,我对他好些藏书的位置...  相似文献   

20.
正一天,与一朋友吃饭,恰好父亲来看我,我便把父亲接来一起吃。父亲寡言,饭间一直静静地听我们聊天。回家的路上,父亲说:"你这个朋友,不可深交。"我愕然,这个朋友是因生意认识的,合作过几次,印象还不错。父亲说:"虽然我对他不甚了解,但从吃相看,基本可以估摸出他是个怎样的人。"算起来这是我与朋友第二次在一起吃饭,我对他的吃相没怎么注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