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心动脉压与动脉硬化及左心功能的关系. 方法 155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分为60~79岁组71例.80~95岁组84例.分别应用脉搏波分析仪计算中心动脉压及反射波增强指数;用全自动动脉硬化测量仪测定动脉硬化相关指标: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踝臂指数、趾臂指数;用多普勒超声心动仪测定左心功能相关指标: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舒张末期左心室内径、舒张末期左心室后壁厚度、左心室相对厚度、左心室质量指数、二尖瓣前叶EF斜率、左心室射血分数、短轴缩短率. 结果 80~95岁组收缩压、脉压、中心动脉压、反射波增强指数、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均高于60~79岁组(P<0.05),踝臂指数、趾臂指数均低于60~79岁组(P<0.01).80~95岁组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舒张末期左心室后壁厚度、左心室相对厚度,左心室质量指数均高于60~79岁组(P<0.05),二尖瓣前叶EF斜率显著低于60~79岁组(P<0.05),舒张末期左心室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短轴缩短率两组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年龄、性别、体质指数、血糖、血脂、血尿酸、血肌酐调整后,中心动脉压与反射波增强指数、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05和0.284,P<0.01);与踝臂指数、趾臂指数无相关性(P>0.05).中心动脉压与左心室肥厚及心功能指标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舒张末期左心室后壁厚度、左心室相对厚度、左心室质量指数亦呈正相关(P<0.05),而与二尖瓣前叶EF斜率呈负相关(P<0.01),与左心室射血分数、短轴缩短率、舒张末期左心室内径无相关性(P>0.05). 结论 随年龄的增长,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心动脉压升高,动脉硬化程度加重,并伴随左心室肥厚及舒张功能下降.中心动脉压可用于早期动脉硬化的诊断和筛查.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 2型糖尿病 (DM)、原发性高血压 (EH)及DM +EH时 2 4小时动态血压和脉压的变化特点及与左心室结构和功能的关系。  方法 :将 2 45例患者分为DM组 (n =72 )、EH组 (n =96)及DM +EH组 (n =77) ,进行动态血压及超声心动图检查。  结果 :DM +EH组全天收缩压、全天脉压、左心室重量显著大于DM组及EH组 (P <0 0 5 )。左心室射血分数、短轴缩短率、舒张早期血流峰值速度 /舒张晚期血流峰值速度 (E/A)值、等容舒张时间 3组间无显著差异。相关分析表明 ,DM组左心室重量和全天脉压相关 (P <0 0 1) ;EH组左心室重量和全天收缩压相关 (P <0 0 5 ) ;DM +EH组左心室重量和全天收缩压及全天脉压相关 (P <0 0 5 )。 3组左心室舒张功能异常患者的全天收缩压、全天脉压均显著高于左心室舒张功能正常患者 (P均 <0 0 5~ 0 0 1) ,左心室的收缩功能正常患者和异常患者比较 ,2 4小时动态血压和脉压值均无显著差异 (P均 >0 0 5 )。  结论 :DM组、EH组和DM +EH组 3组患者全天收缩压、全天脉压及左心室重量有显著差异 ,左心室重量和血压及脉压的相关性在 3组患者中不完全一致 ,可能与 3组患者体液及压力因素在左心室肥厚中的作用各不相同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超声心动图检查探讨老年舒张性心力衰竭(diastolic heart failure,DHF)患者心脏结构及舒张和收缩功能的变化情况。方法对129例老年DHF患者(DHF组)和79例年龄匹配的健康老年人(对照组)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左心室容积、左心房容积、左心室质量,获取二尖瓣血流、右上肺静脉血流频谱,用组织多普勒测量二尖瓣环心室长轴方向的收缩期心肌峰值运动速度(Sm)、舒张早期心肌峰值运动速度(Em)等值,并进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DHF组患者左心室舒张末容积指数轻度增大,左心室质量指数明显增大,左心房容积指数明显增大,Sm和Em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分析显示,Sm与左心室质量指数独立相关(β=-0.018,P0.01),左心房容积指数与老年DHF患者舒张功能不全程度独立相关(β=0.002,P0.01)。结论老年DHF患者总体表现为显著的向心性增厚,左心房的大小与舒张功能受损程度相关;收缩与舒张功能的损害,可能共同参与老年DHF发生和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脉压指数与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舒张功能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脉压指数(PPI)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损害程度的关系。方法162例经外周肱动脉压力测定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以PPI≤0.40、>0.40分组,2组进行分析。比较2组左心形态、左心室收缩功能和舒张功能情况。结果PPI>0.40组左心房内径明显增大(P<0.000 5);左心室内径无明显改变(P>0.05);室间隔、左心室后壁明显增厚,E/A值降低(P<0.0005),而左心室射血分数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对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异常出现早于左心室收缩功能异常,PPI>0.400提示高血压患者早期合并有舒张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左心室假腱索(LVFT)超声心动图特征及假腱索对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患者(老年组)482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261例。应用超声诊断仪检查LVFT,并观察起止附着点、走行、条数及粗细,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收缩末内径、左心室缩短率、LVEF。结果老年组LVFT检出率为30.91%,对照组检出率为38.70%,均以纵型及细腱索居多。2组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左心室收缩末内径、左心室缩短率及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VFT检出率及其形态特点在老年患者与健康成年人之间相似,并非随年龄增长而变化。LVFT无论对老年患者还是健康人的左心室收缩功能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体位性低血压(OH)与左心室结构和功能的关系。方法入选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3例,对入选患者进行立卧位血压测定后,分为OH组32例及非OH组71例。入选患者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计算左心室质量指数。结果与非OH组比较,OH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左心室后壁厚度、左心室舒张末室间隔厚度和左心室质量指数明显升高[(52.47±1.50)mmvs(48.15±5.56)mm、(11.31±2.00)mmvs(10.0±1.89)mm、(11.63±1.68)mmvs(10.20±1.90)mm,(132.00±23.45)g/m2 vs(114.61±22.74)g/m2,P<0.05];LVEF、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峰值和舒张晚期血流峰值比值均明显降低[(53.62±2.60)%vs(60.83±4.75)%、(0.78±0.28)vs(0.95±0.25),P<0.01]。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OH与左心室结构和功能密切相关。在控制血压的同时,应注重加强对OH的控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组织多普勒(TDI)成像技术评价老年单纯舒张功能不全患者左心室长轴收缩功能的变化。方法选取老年无症状舒张功能不全患者(老年ADD组)157例、老年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老年DHF组)130例及健康老年人(正常对照组)89例,应用TDI成像技术测量二尖瓣环水平左心室室间隔、侧壁、前壁、下壁心肌长轴方向收缩期心肌峰值运动速度(Sm);Simpson法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老年ADD组与老年DHF组二尖瓣环水平心肌侧壁、前壁、下壁Sm值、Sm均值及老年DHF组室间隔Sm值显著降低(P<0.05~0.001),且老年DHF组Sm值降低幅度更大(P<0.05~0.001)。结论老年单纯舒张功能不全患者存在左心室长轴收缩功能降低,Sm较LVEF能更敏感地检测到轻度收缩功能不全的存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左心室形态学及舒张、收缩功能.方法 入选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40例(尿毒症组),正常人45例(对照组).应用常规超声心动图、组织多普勒、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的多项指标对比分析尿毒症组左心室形态学改变、左心室重构类型;分析左心窒舒张和收缩功能变化,并对舒张功能异常进行分级;评价左心窜收缩及舒张的同步性.结果 尿毒症组的室壁厚度、左心室质量指数、左心室质量/容积比值显著性高于对照组(P<0.01),左心室构型以向心型肥厚为主(占50.0%),其次为向心型重构和偏心型肥厚(各占17.5%).尿毒症组的各项舒张功能指标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舒张功能异常以松弛功能受损类型居多(占85.0%),其中38.2%伴有左心室充盈压升高.尿毒症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每搏量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组织多普勒二尖瓣环收缩期运动速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左心室收缩不同步指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舒张不同步指标尿毒症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左心室肥厚、心肌质量增加和左心室舒张功能异常是尿毒症维持性血透患者心肌损害最突出的特征,舒张功能异常的出现早于收缩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组织多普勒超声成像评价老年脉压差增大对心肌收缩和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常规超声心动图及组织多普勒等方法检测左心室射血分数>50%的老年男性高血压患青共101例,其中血压正常、脉压差≤40 mm Hg(1 mm Hg=0.1 33 kPa)45例(正常组),高血压、且脉压差>40 mm Hg 56例(异常组),测量升主动脉内径、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左心室舒张早期二尖瓣血流最大速度和左心室舒张晚期二尖瓣血流最大速度(A)值,获取舒张期室间隔基底部组织多普勒收缩期峰值速度(s)、舒张早期峰值速度、舒张晚期峰值速度(a)。结果异常组A值、a峰、s峰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组织多普勒技术为临床检测老年高血压脉压差增大致左心室局部舒缩功能改变的评价提供可靠、无创及可重复的诊断新方法。在收缩功能的检测方面,左心室室间隔的二尖瓣环是组织多普勒检测较敏感的部位。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老年冠心病和非冠心病患者B型利钠肽(BNP)水平与心脏结构和功能的相关性及性别差异。方法收集2010年9月~2012年2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老年病科住院的,年龄≥60岁的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193例,另选同期住院的非冠心病患者(非冠心病组)198例。观察2组血浆BNP、肾功能、血脂及心脏功能等指标,比较2组BNP水平及其与心脏结构、功能等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与非冠心病组比较,冠心病组年龄、收缩压、空腹血糖、BNP、左心房内径、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内径及舒张功能指标明显升高(P<0.05,P<0.01)。BNP水平与心脏结构、功能存在相关性,女性冠心病患者相关性更密切。结论测定BNP水平可为冠心病患者尤其是老年女性冠心病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的预测,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MUTYH基因AluYb8插入变异与老年人左心室舒张功能减退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 选取老年左心室舒张功能减退患者498例(疾病组)及非左心室舒张功能减退者155例(对照组),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鉴定MUTYH基因AluYb8插入缺失在样本中的分布情况, 高分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测量心功能。结果在疾病组, A/A、A/P、P/P 3种基因型频率分别为30.1%(150/498)、48.4%(241/498)、21.5%(107/498), 对照组3种基因型频率分别为27.7%(43/155)、54.8%(85/155)、17.5%(27/155), 两组基因型(χ2=2.162, P=0.339)及等位基因(χ2=1.342, P=0.794)频率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进一步分层分析结果显示, 老年糖尿病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减退者和对照组基因型频率(χ2=7.173, P=0.028)、等位基因频率(χ2=8.352, P=0.015)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老年糖尿病人群中, P等位基因携带者左心室舒张功能减退发病风险较未携带者高(O...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与动态脉压(24h APP)及动态脉压指数(24h APPI)的关系。方法入选我院住院确诊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91例,入选患者均进行24 h无创动态血压监测,按24hAPP分为低脉压组(24hAPP60 mmHg,n=136)和高脉压组(24hAPP≥60 mmHg,n=55);所有患者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并记录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的数值,计算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结果高脉压组24hAPPI、LVMI、24 h收缩压(24hSBP)的水平大于低脉压组;简单线性回归分析提示:年龄、24hAPP、24hAPPI、24hSBP为左心室肥厚的危险因素;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提示24hAPPI为LVM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24hAPPI可能为老年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药物常规治疗下老年高血压患者脉压(PP)与心功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关系。方法将33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依据PP水平,分为≤48、49~58、59~68、>68 mm Hg(1 mm Hg=0.133 kPa)4个组,用logistic回归分析各组PP与心功能、VEGF及hs-CRP的相关性。结果随着PP逐渐增大,血清VEGF和hs-CRP水平均明显增高(P<0.01),左心室收缩及舒张功能均明显降低(P<0.05,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P与老年高血压患者左心功能不全发生存在明显的相关性。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中,PP与VEGF及hs-CRP具有一定的关系,PP是左心功能不全发生的一个重要和独立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S)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左心室重量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高血压患者513例,根据诊断分为高血压非MS组(266例)和高血压合并MS组(247例)。采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结构相关参数,计算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并测定左心室舒张早期二尖瓣最大血流速度(E)、舒张晚期二尖瓣最大血流速度(A),计算E/A值和LVEF。结果与高血压非MS组比较,高血压合并MS组LVMI和左心室肥厚率明显升高,E/A明显降低(P<0.05,P<0.01);与单纯高血压比较,合并2项组分和合并3项组分患者左心室肥厚率明显增加(17.1%υs 30.9%υs 37.5%,P<0.05);分别以LVMI、E/A为因变量进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以MS及其他因变量相关因素为自变量,MS与LVMI相关(R~2=0.306,P<0.05);以MS各个组分及其他因变量相关因素为自变量时,收缩压、体重指数、空腹胰岛素与LVMI相关(R~2=0.419,P<0.05),收缩压、体重指数与E/A相关(R~2=0.303,P<0.05)。结论 MS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左心室重量增加有关,合并MS者左心室舒张功能受损。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开通时间对合并糖尿病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室重构及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行急诊PCI合并糖尿病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2例,根据开通时间分为2组,早期介入组46例(发病<6h)、晚期介入组(发病612h),2组患者均给予拮抗神经内分泌激素药物治疗,在出院后6个月对患者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心室重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左心室收缩末内径)和心脏功能(LVEF)情况。结果早期介入组和晚期介入组治疗后6个月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左心室收缩末内径明显缩小,LVEF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介入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左心室收缩末内径缩小程度、LVEF升高程度明显优于晚期介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介入治疗对合并糖尿病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室重构的逆转、心脏功能的改善有更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6.
甲状腺素对亚临床甲减患者血脂及左心室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左旋甲状腺素对老年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甲减 )患者血脂、左心室收缩、舒张功能的影响。 方法 老年亚临床甲减患者 5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 28例和对照组 26例。治疗组给予左旋甲状腺素(LT4 )12 5μg/d。对照组未服用有关甲状腺药物。治疗 24周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表现、体质量指数 (BMI)、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 (TG)、载脂蛋白 (ApoA、ApoB)、心电图、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二尖瓣舒张早期流速峰值(E峰),二尖瓣舒张晚期流速峰值(A峰 ),计算E/A比值等指标的变化。 结果 治疗组临床症状显著改善率 83 9%,对照组 23 4% (P<0 .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BMI、TC、TG、ApoB显著降低(P<0 .05);治疗组治疗后LVEF、LVFS指标提高,E/A比值均优于对照组(P<0 05)。2组治疗前后心电图无明显改变。 结论 小剂量LT4 治疗老年亚临床甲减症可使症状改善,血脂降低,左心室收缩、舒张功能提高,而较少发生心肌缺血事件。  相似文献   

17.
目的老年高血压左心室肥厚(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LVH)患者左心室重构和冠状动脉病变发生及严重程度分析。方法选择高血压患者553例,根据年龄以及是否合并LVH,分为非老年非LVH组(A组,1 41例),非老年LVH组(B组,86例),老年非LVH组(C组,196例),老年LVH组(D组,130例),比较各组危险因素伴发情况、生化指标、冠心病发生、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及心脏超声结果。结果与A组比较,其余3组的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率明显升高;B组和D组高血压3级比例、冠状动脉3支病变率明显升高(P<0.05,P<0.01);C组和D组的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峰值速度和舒张晚期血流峰值速度的比值明显降低;B组和D组的左心房内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左心室收缩末内径、左心室重量指数明显增加,LVEF明显降低(P<0.01)。C组心脏超声指标较D组变化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老年高血压LVH患者高血压病程长,高血压程度严重,冠状动脉狭窄发生率高且病变程度更严重,心脏收缩与舒张功能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8.
超声心动图评价高龄高血压患者左心室收缩与舒张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各指标评估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左心室不同构型的收缩与舒张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将高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53例,按Ganau法分为4组:正常构型组(47例)、向心性重构型组(35例)、向心性肥厚型组(33例)和离心性肥厚型组(38例);另选无心肺疾病的患者65例为正常对照组。超声心动图测量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左心室内径(LVEDD)、二尖瓣血流频谱图舒张早期与晚期血流峰值比(E/A)、LVEF及Tei指数。结果正常对照组及以上4组E/A均<1;离心性肥厚型组LVEF明显降低(P<0.05),正常构型组、向心性重构型组、向心性肥厚型组比较无显著差异;以上4组Tei指数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4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Tei指数和E/A无相关性,Tei指数和LVEF呈负相关(r为-0.594,P<0.001)。结论Tei指数较E/A及LVEF更能全面评价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与舒张功能正常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肌能量消耗(MEE)水平的不同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8例,分别用组织多普勒和脉冲多普勒成像技术测量左心室舒张功能指标二尖瓣环舒张早期及舒张晚期运动速度之比(E'/A')、二尖瓣口舒张早期及舒张晚期血流速度之比(E/A)以及F/F';同时测量心脏结构指标、收缩功能指标,计算左心室收缩末周向室壁应力(cESS)、MEE。根据E'/A'将患者分为Gl组(E'/A'≥1)和G2组(E'/A'<1),根据E/A分为G3组(E/A≥1)和G4组(E/A<1),根据E/E'分为G5组(E/E'≥8)和G6组(E/E'<8)。结果 G2组左心房内径、左心室内径、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PWTd)、左心室质量指数、cESS及MEE明显高于G1组,LVEF明显低于G1组(P<0.01);G4组年龄、PWTd明显高于G3组;G6组体重指数、短轴缩短率、LVEF明显高于G5组,左心房内径、每搏输出量及左心室射血时间、心率、cESS及MEE明显低于G5组。双变量相关分析显示,E'/A'、E/E'与cESS、MEE等各指标间均有相关关系。结论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MEE水平明显高于舒张功能正常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相似文献   

20.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与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通过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方法入选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6例,按动态脉压分为脉压40~60mmHg(1 mmHg=0.133kPa)组45例和脉压>60mmHg组51例.对入选患者做以下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24小时动态血压、头颅计算机断层摄影术、颈动脉超声,并查血肌酐、尿白蛋白.结果脉压>60mmHg组左心室重量指数、颈动脉内膜厚度、尿白蛋白定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颈动脉斑块指数均高于脉压40~60mmHg组(P<0.05~0.01),靶器官损害发生率高于脉压40~60mmHg组(P均<0.05);直线相关分析示颈动脉内膜厚度与收缩压、脉压、脉压变异相关.左心室重量指数与收缩压、收缩压变异、舒张压、脉压、脉压变异相关;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得到逐步回归方程,提示颈动脉内膜厚度与脉压呈正相关,左心室重量指数与脉压及脉压变异成正相关.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与增大的脉压有关,脉压是颈动脉内膜增厚和左心室肥厚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