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 毫秒
1.
胆囊癌B超及彩色多谱勒超声显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顾分析32例手术病理证实的胆囊癌超声检查图像特征。结果超声诊断胆囊符合率78.1%(25/32)。漏诊率21.9%(7/32),同时分析了漏诊原因。提示超声显像对胆囊癌诊断是一种简单、无创伤的检查方法,并能够观察肿瘤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超声诊断原发性胆囊癌的效果进行观察,并分析诊断中出现漏诊和误诊的原因。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2月收治并行超声检查的78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对其进行原发性胆囊癌的超声诊断进行观察,分析漏误诊原因。结果 78例患者中,超声结果与病理的比较符合率为61.5%(48/78),超声诊断的特异度为94.25%,灵敏度为76.81%,误诊率为2.56%,漏诊率为11.54%。其中厚壁型胆囊癌误诊2例,误诊率是2.56%;厚壁型胆囊癌漏诊率3.84%(3/78),结节型漏诊率2.56%(2/78),混合型漏诊率5.13%(4/78),超声对4中胆囊癌类型的漏诊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22.02,P0.001)。结论超声诊断原发性胆囊癌的准确率有待提升,诊断中存在一定概率的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3.
目的:针对胆囊癌超声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研究分析,为临床诊断胆囊癌提供相应的依据。方法:本院收治的32例胆囊癌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以及超声声像图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例胆囊癌患者术前超声诊断准确率为81.25%(26/32),误诊率为18.75%(6/32)。结论:针对胆囊癌患者采用超声诊断可以使准确率得到有效的提高,但是因为该病的超声图像具有多样化的表现,临床医生应注意鉴别诊断,从而使超声诊断水平提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分析胆囊占位性病变的超声诊断与误漏诊。方法将55例胆囊病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用超声诊断仪检查诊断,比较分析检查结果和临床病理检查诊断,总结分析误漏诊原因。结果经术后病理诊断,胆囊癌4例,胆囊结石30例,胆囊良性息肉样病变21例;经超声检查诊断,胆囊癌5例,胆囊结石32例,胆囊良性息肉样病变18例,超声诊断符合率为89.1%。超声检查胆囊占位性病变漏诊或者误诊的原因有对疾病认识不足、操作医师经验与技术不足、病史资料不全和检查不全面等。结论在胆囊占位性病变检查中应用超声诊断,所获结果准确性较高,但依旧容易误诊或者漏诊,临床实践操作中须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5.
丁力 《大家健康》2013,(1):180-181
目的分析超声对原发性胆囊癌的诊断价值以及误漏诊原因,以期不断提高超声对胆囊癌诊断的准确率。方法整合分析我院2011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的30例经手术与病理证实为胆囊癌患者的超声资料,结合术前原发性胆囊癌超声表现以及术后病理诊断进行分析。结果本组30例原发性胆囊癌患者中,术前诊断与术后病理证实符合26例,诊断准确率为:86.7%;漏误诊4例,误诊率为:13.3%。胆囊癌超声声像图表现类型分为3种:①12例囊壁局部或弥漫性增厚型,占40%;②8例肿块型,占26.7%;③9例乳头结节型,占30%。结论超声检查对原发性胆囊癌诊断的准确率较高,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值得推广与应用。但由于其超声表现的多样性,检查时应多体位和多切面的进行观察,避免误诊漏诊发生。  相似文献   

6.
陈明清  刘世秀 《吉林医学》2010,31(16):2468-2469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胎盘早剥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8例被临床及病理证实为胎盘早剥的声像图表现。结果:疑胎盘早剥行超声检查38例:其中超声诊断符合率84.2%(32/38);漏诊率15.8%(6/38)。结论:超声诊断胎盘早剥具有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6):116-118+122
目的 分析超声检查对小儿肠重复畸形的初步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8年2月至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32例小儿肠重复畸形患儿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在术前行超声检查,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统计术前超声检查诊断的符合率,并分析超声图像特点。结果 32例经术后病理证实的肠重复畸形患儿中,术前超声检查诊断为肠重复畸形28例,误诊2例,漏诊2例,诊断符合率、误诊率、漏诊率分别为87.50%(28/32)、6.25%(2/32)、6.25%(2/32)。病变部位:小肠20例(71.43%)、结肠6例(21.43%)、空肠2例(7.14%)。病变形态:囊肿型20例(71.43%)(腔外型16例,腔内型4例)、管状型8例(28.57%)。合并症:合并肠套叠1例、合并肠梗阻2例、合并感染3例、合并肠扭转及肠坏死1例、合并肠穿孔1例、合并消化道出血8例。结论 超声检查检出率及准确性较高,且操作简便、无创、经济,可作为小儿肠重复畸形术前初步诊断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8.
徐德辉 《中外医疗》2015,(5):184-185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囊癌的彩色超声图像特征,提高原发性胆囊癌的超声诊断准确率,减少临床的误诊和漏诊。方法回顾性分析了该院2009年以来45例原发性胆囊癌患者的超声图像特征及检查结果,并与手术后的病理结果进行了对照。结果45例胆囊癌中术前彩色超声诊断了35例,准确率77.8%,误诊10例,误诊率22.2%,根据彩色超声图像的特点将原发性胆囊癌分为5型。结论彩色超声为原发性胆囊癌的首选检查方法,对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但还应与其他检查相结合以提高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9.
<正>胆囊癌并不少见,约占全身恶性肿瘤的0.3%6.0%[1],且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胆囊癌的早期症状不典型且无特异性。临床确诊者已多属中晚期,手术疗效差,切除率低,预后差。超声检查被公认为胆囊癌的首选诊断方法,诊断准确率为63%6.0%[1],且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胆囊癌的早期症状不典型且无特异性。临床确诊者已多属中晚期,手术疗效差,切除率低,预后差。超声检查被公认为胆囊癌的首选诊断方法,诊断准确率为63%82%,但误诊及漏诊仍较多,主因绝大多数胆囊癌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超声、RMI、CT在诊断原发性胆囊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0例原发性胆囊癌患者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超声检查,行CT检查40例,行MRI检查25例,观察分析各自影像学表现,同时与手术病理检查结果对照,比较三者原发性胆囊癌诊断正确率。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比较,超声、CT、MRI诊断相符率(正确率)分别为64.0%、73.3%、88.0%,MRI诊断正确率明显高于超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MRI、CT在原发性胆囊癌诊断中各有优缺点,其中MRI诊断相符率最高,超声诊断相符率最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超声对原发性胆囊癌的诊断价值及漏误诊原因分析。方法选择胆囊占位病变98例,对其术前超声声像图表现进行分析,并与病理结果对照,重点分析超声诊断胆囊癌漏、误诊原因。结果经手术病理证实胆囊癌70例,超声诊断胆囊癌与病理结果对照符合率为75.7%(53/70);漏诊15例,漏诊率为21.4%(15/70),其中结节型5例(33.3%),厚壁型9例(60.0%),混合型1例(6.7%);误诊2例,误诊率为2.9%(2/70),皆为实块型。结论超声诊断胆囊癌有较高的准确率,超声诊断胆囊癌的主要易漏诊类型为结节型和厚壁型,易误诊类型为实块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灰阶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原发性胆囊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本院1996-2000年间经超声诊断并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原发性胆囊癌患者共61例作回顾性分析。结果:灰阶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为原发性胆囊癌患者共45例,确诊率为73.8%(45/61),误漏诊患者共16例,误诊率达26.2%(16/61)。结论:灰阶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为诊断原发性胆囊癌的一种有效方法,但仍有较多误漏诊。B超医师必须熟悉胆囊癌的声像图特点并对此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ANP)的声像图特征及超声诊断价值 ,回顾性总结 32例经手术及病理或经临床表现、生化检查证实的ANP的超声诊断经验 ,并与手术及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显示 :超声诊断 30例 ,符合率 93 .8%( 3 0 / 32 ) ,因肠气干扰胰腺显示不清而漏诊 2例 ( 6.2 % ) ,无假阳性。认为超声诊断ANP具有准确率高、图像直观、无创伤、简便快速 ,是临床诊断ANP和监测其病情变化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4.
应菊芳  徐丽萍 《中国全科医学》2010,13(18):2057-2059
目的 对比胆囊癌患者超声和螺旋CT检查的表现特征,探讨二者对于胆囊癌诊断的价值.方法 将病理证实的42例胆囊癌患者的超声表现与螺旋CT表现进行对比分析并做诊断价值比较.结果 超声和螺旋CT诊断胆囊癌分别为26例和28例,诊断率分别为61.9%和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或螺旋CT诊断胆囊癌共37例,诊断率为88.1%,显著高于单纯超声或螺旋CT检查的诊断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与螺旋CT结合诊断胆囊癌,可提高胆囊癌诊断率,弥补单一检查的缺陷.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产前超声检查在胎儿畸形筛查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并分析胎儿畸形的漏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行产前超声检查的15392例孕妇的超声存图切面。结果15392例中经产后、引产或尸检证实畸形574例,超声检出胎儿畸形561例,漏诊13例,检出率为97.74%(561/574),漏诊率为2.26%(13/574)。结论超声检查是目前诊断胎儿畸形的首选方法,规范化产前超声检查可有效提高畸形胎儿检测率,减少相应畸形的漏诊。  相似文献   

16.
超声检查胎儿畸形漏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孕中晚期胎儿畸形的超声诊断,探讨漏诊原因,以提高胎儿畸形的检出率。方法对3 971例(其中双胎妊娠9例)孕妇中晚期常规超声检查结果作回顾性分析。结果胎儿畸形33例,畸形发生率为0.829%(33/3 980);产前检出26例,检出率为78.79%;漏诊7例,漏诊率为21.21%。结论超声检查是诊断胎儿畸形的首选方法,掌握合适的检查时机和次数,多角度多切面观察可最大限度地减少漏诊。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胆囊癌的超声特征,提高胆囊癌的超声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例胆囊癌患者的超声检查资料,归纳总结胆囊癌的特征性超声表现。结果胆囊壁结节8例,多为中等回声,有较宽的基底部,4例见彩色血流信号;实块型2例,呈不均质杂乱稍强回声。结论胆囊癌的超声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诊断时需综合分析,以减少漏诊、误诊。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XGC)和胆囊癌的临床特点及鉴别要点,以减少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的误诊率。方法收集经病理确诊为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23例)和胆囊癌(5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3例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临床表现类似一般的胆囊炎,术前B超32%(7/22)胆囊癌不能排除,术前MRI或CT检查52%(12/23)误诊为胆囊癌,4%(1/23)误诊为胆囊腺肌症。术中冷冻病理检查7例XGC均排除胆囊癌,术后病RI胆囊癌诊断正确性为7例,检查23例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均确诊。51例胆囊癌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术前B超胆囊癌诊断正确性为73%(33/45),术前CT及MRI诊断正确性为78%(35/44),术后病理检查51例胆囊癌均得以确诊。结论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无特异性症状和体征,影像学检查的特征性表现不明显,极易误诊为胆囊癌。术中冰冻切片检查可明确病变性质,指导手术方式的选择。确诊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需依赖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19.
李福军 《现代实用医学》2009,21(9):1011-1012,F0004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对胆囊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5例胆囊隆起性病变患者进行二维及实时三维成像检查,并将两种成像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45例患者共发现胆囊隆起性病灶62枚:胆囊息肉样病变59枚,胆囊癌3例。二维超声有66.1%(39/59)能清楚观察息肉样病变的基底部特征,实时三维超声为89.8%(53/59);二维超声有40.7%(24/59)能清楚观察到乳头或桑葚状结构,三维超声为61.0%(36/59);59枚中二维超声漏诊18.6%(11/59),三维超声共漏诊6.8%(4/59)。实时三维超声能清晰显示3例胆囊癌肿块对胆囊壁及其周围组织的浸润。结论在胆囊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中,实时三维超声是二维超声的有效补充,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报告95例胆囊息肉样病变的B超诊断,提出胆囊息肉样病变的声像图特征,分析了B型超声检查该病时误诊和漏诊的原因;并讨论声像图对早期胆囊癌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