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以氰尿酸、硝酸镧、氢氧化钠为原料合成了氰尿酸镧,利用红外光谱分析、元素分析等方法对合成产物进行了表征,通过刚果红试纸法研究了氰尿酸镧对聚氯乙烯(PVC)的热稳定作用及变色情况的影响,并与硬脂酸镧、硬脂酸钙、硬脂酸锌等热稳定剂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氰尿酸根和镧离子发生了配位作用,使得氰尿酸镧具有良好的热稳定作用,当氰尿酸镧用量为PVC的2.5%时,PVC的热稳定时间可达到80 min;氰尿酸镧与硬脂酸锌之间有明显的协同作用,二者复配可以有效改善氰尿酸镧的初期着色性,当氰尿酸镧/硬脂酸锌=1/3、总用量为PVC的2.5%时,PVC的热稳定时间可达到26 min。  相似文献   

2.
以包头稀土矿初步分离得到的镧铈混合稀土、氰尿酸、硝酸、氢氧化钠为原料合成了聚氯乙烯(PVC)热稳定剂——氰尿酸镧铈,通过刚果红试纸法研究了氰尿酸镧铈对PVC的热稳定作用及变色情况的影响,并与氰尿酸镧、硬脂酸镧、硬脂酸钙、硬脂酸锌等热稳定剂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氰尿酸镧铈具有良好的热稳定作用,其热稳定效果与硬脂酸镧相近,略逊于氰尿酸镧,但完全可以作为热稳定剂单独使用,从而省掉分离镧铈混合稀土而产生的额外费用。  相似文献   

3.
吴志广  邹志琛 《化学世界》1989,30(11):493-495
<正> 氰尿酸是重要的化工中间体,在农药、染料的合成中广泛应用。目前,国内主要采用直接热解法生产,产率低(50%左右),能耗高,纯度低(95%左右),尚需进一步酸解处理,才能获得高纯度氰尿酸(≥98.5%)。尿素直接热解法,温度高,反应速度快,大量生成氨气;因氨的分压较大,生成的氰尿酸会进一步转化成氰尿酰胺。这是其产品纯  相似文献   

4.
以氰尿酸、硝酸镧、氢氧化钠为原料合成了氰尿酸镧,通过刚果红试纸法研究了氰尿酸镧与硬脂酸钙、硬脂酸锌、季戊四醇、β-二酮对PVC热稳定性的协同作用;以协同作用为依据,合成了3组复合稳定剂,并且研究了这3组稳定剂的热稳定性、变色性。结果表明:氰尿酸镧与硬脂酸钙、硬脂酸锌、季戊四醇之间有明显的协同作用,但与β-二酮协同作用不明显;复合稳定剂a在热稳定性试验中比另外两组效果好,而复合稳定剂c在变色性方面比另外两组效果都好。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三聚氰胺、氰尿酸为原料,研究了高温焙烧法制备高分散三聚氰胺氰脲酸盐的工艺规律,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差热仪(TG)、激光粒度仪等对焙烧产物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高温焙烧法可制得合格氰尿酸三聚氰胺盐,高温焙烧法得到产物相比较液相法粒径大。  相似文献   

6.
氰尿酸是一种杂环类化合物,一般由尿素固相热聚而制得,副反立生成的氰尿酸酰胺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氰尿酸。氰尿酸氯化后得到其衍生物二氯异氰尿酸钠、三氯异氰尿酸等。氰尿酸广泛应用于氰尿酸一甲醛树脂、环氧树脂、抗氧剂、涂料、粘合剂等,在医学上应用于药物卤三羟嗪的生产。二氯异氰尿酸钠又名优氯净,能在水中缓慢水解,放出有效的活化离子,因而具有很强的杀菌性能,能有效地对乙肝病毒、爱滋病毒、铁细菌、绿脓杆菌、细菌芽孢等进行杀灭,是公共场所水质净化、自然环境、  相似文献   

7.
《应用化工》2022,(5):953-955
从直接热解法、熔盐热解法、溶剂热解法三个方面对以尿素为原料热解制备氰尿酸的生产工艺和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分析了各种工艺技术的优势与不足,提出了今后的研发重点和改进方向。重点介绍了氰尿酸生产工艺所取得的技术进步,对今后氰尿酸合成工艺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应用化工》2016,(5):953-957
从直接热解法、熔盐热解法、溶剂热解法三个方面对以尿素为原料热解制备氰尿酸的生产工艺和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分析了各种工艺技术的优势与不足,提出了今后的研发重点和改进方向。重点介绍了氰尿酸生产工艺所取得的技术进步,对今后氰尿酸合成工艺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沉淀法分析氰尿酸含量又可细划为质量法和浊度仪法。质量法两次测定氰尿酸含量分别为72.34%和88.20%,和行业比较认可的酸碱滴定法测量结果 98.89%相差甚远,且远远低于该值;光电浊度仪法在氰尿酸浓度为10~100 mg/L时,测定误差大约在20%以内,平均误差为10.79%。因此该方法不推荐做为日常生产分析使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国内外氰尿酸生产的有关情况,结合国内需要评述了氰尿酸的生产方法,建议我国在氮肥厂(尤其在尿素生产厂)发展氰尿酸生产。  相似文献   

11.
生产三聚氰酸的新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以尿素为原料,利用燃烧气加热、三聚氰酸粉作为加热介质生产三聚氰酸的新方法。该法具有产品收率高、质量好、能耗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白色氰尿酸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原料配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溶剂种类、后处理工艺等因素对液相法合成氰尿酸新工艺的影响,着重解决了液相法氰尿酸产品色泽深的问题。确定其新工艺:尿素加入预热到200~210℃的环丁砜中,反应2~3 h,氮气保护、快速冷却、流化床干燥后得到合格的白色氰尿酸成品。产品质量分析表明,其溶剂残留、纯度、色泽等指标均与采用固相法传统工艺的国内外同类产品相当。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中国石化长城能源化工(宁夏)有限公司230 kt/a乙炔配套42 kt/a废酸再生装置的工艺流程和运行状况。该套废酸生产装置采用二转二吸干法制酸工艺,包括裂解、净化、干吸、转化、尾气吸收等工序。投入运行后存在冬天补废酸困难、运行负荷低、产品酸浓度不合格、SO2主风机回流管道腐蚀、裂解炉与主燃烧器连接处烧穿等问题。经过生产调优和技术改造后,装置运行稳定,各项指标达到设计值,处理废硫酸2.5 m3/h、酸性气250 m3/h,消耗天然气约400 m3/h。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硫酸生产是低能耗而且可输出能源的基本化学原料工业.生产硫酸进行的化学反应产生大量化学反应热和其他热量,常规硫酸生产的热回收利用率,硫磺制酸为60%~70%,硫铁矿制酸仅有50%~60%;尚未回收的热量,因其品质低、用途有限,充分利用这部分热量需建立新的理念,改革工艺,使SO3生成硫酸的化学反应在能回收得到品质好、有效能高的工况下进行.论述了减少散热损失可大幅度缩小与国外产汽量的差距,并指出推进新工艺的应用以提高热回收和利用率问题,还谈及通过技术经济评估,确定热回收和利用最优化的选择和决策.  相似文献   

15.
氰尿酸固相法合成工艺分两步进行:裂解、成品精制。裂解以尿素为原料并添加其重量3%~5%的裂解助剂A进行热裂解,裂解温度210~220℃,裂解时间4~5h,可获得粗品氰尿酸含量(纯度)达70%以上;成品精制温度控制110~120℃,精制料液浓度6.5~8mol/L,精制时间5~7h,成品为外观白色粉末或细微晶粒,其氰尿酸含量(纯度)98%以上。工艺收得率超过85%。该项技术已在年产2kt氰尿酸项目中获得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6.
氨法回收硫酸尾气生产固体亚硫酸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转一吸接触法硫铁矿制酸工艺排出的尾气含二氧化硫体积分数一般在0.2%~0.3%,因环保要求,须进行回收达标排放。目前中国氨-酸法回收二氧化硫的产品主要为液体二氧化硫、硫酸铵母液或高浓度亚硫酸氢铵等。介绍了一种利用硫酸尾气生产固体亚硫酸铵新工艺。经试生产,产品达到设计要求,硫酸尾气达标排放,取得了很高的环保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硫化氢制酸的生产技术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叶霞 《无机盐工业》2006,38(11):10-12
根据近年的文献报道,评述了硫化氢制酸的生产技术近况。内容包括硫化氢制成硫磺然后再生产硫酸,以及以硫化氢为原料直接制得硫酸。主要从工艺过程、二氧化硫回收率及产品硫酸的浓度等方面加以归纳和概述。通过比较分析得出,湿气制酸(WAX)工艺无论从工艺生产流程,还是二氧化硫转化率、能耗、操作费用和余热回收率等方面都有其独到之处,值得借鉴和引进推广。  相似文献   

18.
主要介绍了半干法制酸工艺原理及特点。半干法制酸以酸性气为原料,经过干燥、焚烧、转化、吸湿、吸收等工序制酸。用干燥塔来控制焚烧炉中的氢硫比,用吸湿塔来吸收转化气中的水。对φ(S)在6%以上的原料气可以实现二转二吸制酸,即使φ(S)在3%也可实现自热平衡的一转一吸制酸。其特点是气浓高、腐蚀性小、吸湿快,具有投资省、副产蒸汽多、尾排指标好、电耗低、维护量少等。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造粒机生产技术不仅产量低,而且造出的颗粒硬度低,堆积密度往往达不到客户的要求,氰尿酸干法辊压造粒技术主要依靠外部加压的方式,使物料通过2个相对旋转辊轴间隙,强制压缩成片、块状,在辊压过程中,物料的实际密度能够增大1.5~3倍,从而使颗粒剂达到了一定的强度和堆积密度,大大地提高了氰尿酸颗粒剂的产量,改善了氰尿酸颗粒剂的质量。  相似文献   

20.
湿法磷酸中w(SO3)2.2%左右,对后续生产产生不利影响,因此,需对湿法磷酸脱硫。阐述了使用磷矿浆脱SO3的工艺。该工艺可降低硫酸消耗,脱硫后的稀磷酸可用于生产工业级磷酸一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