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雪  朱京慈  房亚东 《护理研究》2006,20(4):301-303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胃肠道黏膜病变方面的作用。[方法]将24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随机分为两组,A组行早期肠内营养,辅以必要的肠外营养补充;B组行早期全胃肠外营养。应用放免法测定伤后第1天、第4天、第7天血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内皮素(ET-1)的含量。[结果]伤后第4天、第7天血清TNF-α的含量A组明显低于B组(P<0.05);血浆ET-1在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但A组ET-1值有降低的趋势。[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后的早期肠内营养可起到保护胃肠道黏膜、降低全身炎症反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持续与间断肠内营养支持方式对颅脑损伤病人肠内营养耐受性及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92例颅脑损伤病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持续匀速肠内支持方式,观察组采用间断肠内支持方式。比较两组病人肠内营养耐受性及营养状况。[结果]观察组病人腹胀、呕吐、胃潴留、胃出血等营养不耐受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7d营养达标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肠内营养支持第7天胃液pH值、胃液残留量低于对照组,胃泌素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拔除胃管时间、经口进食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间断肠内营养支持方式能有效提高颅脑损伤病人肠内营养耐受性,改善病人胃肠功能及营养状况,促进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3.
徐雪  朱京慈  房亚东 《护理研究》2008,22(3):220-222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在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胃肠道黏膜病变方面的正性作用.[方法]将26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EEN组)和全胃肠外营养组(TPN组),应用放射免疫法(RIA)测定伤后第1天、第4天、第7天血清和胃液中表皮生长因子(EGF)含量.[结果]两组相比,EEN组的胃液EGF值增高提前且幅度明显,在伤后第4天显著高于TPN组(P<0.05);血清EGF值呈微小的上升趋势,但在各个时相点组内、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后的早期肠内营养可起到抗胃肠道黏膜急性损伤和促进组织损伤修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重度颅脑损伤后各营养支持途径合理性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建军  宣宏飞 《急诊医学》1999,8(5):311-313
目的:评价重度颅脑损伤后早期各营养支持途径的合理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将GCS≤8分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成A组(肠外、肠内序贯营养支持组)、B组(单纯肠外营养缄,TPN)、C组(单纯肠内营养组,EN),每组28例;伤后48~72小时给予不同的营养支持,观察各组营养状态的变化及早、晚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和预后。结果:伤后1周时,A、B组在血清总胆蛋白、血红蛋白等指标上优于C组,并且早期并发症少于C缄(  相似文献   

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1):2073-2074
比较肠外营养与肠内营养两种营养支持方法在神经外科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在医院中随机选取收治的100例神经外科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进行肠外营养支持,观察组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患者的营养情况。观察组在体重指标及平均体重方面、营养指标回复方面、并发症及护理时间方面、治疗有效率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内营养支持较肠外营养支持在神经外科颅脑损伤中应用效果较好,更有利于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和分析不同温度肠内营养液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发生应激性溃疡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病人229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15例和对照组114例,两组病人给予肠内营养支持,观察组肠内营养液温度为22℃~25℃,对照组肠内营养液温度为35℃~38℃。观察两组肠内营养后第1天、第3天、第5天、第7天胃液pH和胃液隐血阳性情况,统计两组腹泻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在肠内营养后第1天、第3天、第5天和第7天胃液pH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胃液隐血阳性发生率在同一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两组腹泻发生率和发生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温肠内营养液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应激状态下的胃黏膜具有保护作用,能减少应激性溃疡的发生,对腹泻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富含胶原蛋白肽的肠内营养支持联合被动训练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胃肠道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5年6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79例重型颅脑损伤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39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肠内营养,研究组实施富含胶原蛋白肽的肠内营养联合被动训练,对比两组呕吐、腹泻、胃潴留、便秘发生率及首次排便时间和达到肠内营养目标量时间。结果研究组呕吐、腹泻、胃潴留、便秘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首次排便时间和达到肠内营养目标量时间较对照组提前(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应用富含胶原蛋白肽肠内营养支持联合被动训练,可有效缩短首次排便时间和肠内营养目标量时间,降低呕吐、胃潴留、腹泻、便秘等胃肠道不良反应,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应用百普素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我科ICU 2 0 0 1年 2月~ 2 0 0 2年 3月 72例重型颅脑损伤 (格拉斯哥评分 <8分 )患者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和延迟进食组 ,均采用百普素鼻饲营养 ,结果发现 ,采用百普素早期肠内营养治疗者应激性溃疡发生率相对降低 ,提示百普素早期肠内营养对应激性溃疡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研究的 72例患者均为重型颅脑损伤病人 ,均不能经口正常进食 ,受伤前有消化性溃疡和上消化道出血以及行胃肠道手术者除外。按随机分组的方法 ,百普素早期肠内营养组 (EEN )4 0例 ,男 32例 ,女 8例 ,平均年龄 (5 8.5± …  相似文献   

9.
徐雪  朱京慈  房亚东 《护理研究》2006,20(2):301-303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时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胃肠遭黏膜病变方面的作用。[方法]将24侧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随机分为两组,A组行早期肠内营养。辅以必要的肠外营养补充:B组行早期全胃肠外营养。应用放免法测定伤后第1天、第4天、第7天血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内皮素(ET-1)的含量。[结果]伤后第4天、第7天血清TNF-α的含量A组明显低于B组(P〈0.05);血浆ET-1在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但A组ET-1值有降低的趋势。[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后的早期肠内营养可起到保护胃肠遭黏膜、降低全身炎症反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缓解颅脑损伤卧床患者便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5月在本院住院的66例颅脑损伤便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治疗便秘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肠内营养治疗连续3 d,比较两组患者排便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4.85%,而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3.64%,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内营养治疗可缓解颅脑损伤患者便秘,改善胃肠功能,促进排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