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以桑树(Morus alba L.)为研究材料,在相同Na+浓度下,研究了中性盐(NaCl)和碱性盐(Na2CO3)胁迫下桑树幼苗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响应特性。结果表明,100 mmol/L NaCl对桑树幼苗的生长和光合影响较小,桑树幼苗可以通过增加根冠比和叶片非光化学淬灭(NPQ)来适应盐胁迫。但是,50 mmol/L Na+浓度下,Na2CO3胁迫对桑树幼苗植株的生长和根系生长的抑制效果明显大于NaCl的。同时,Na2CO3胁迫降低了桑树幼苗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和桑树幼苗叶片对光能的利用能力,光饱和时的最大光合速率(Pmax)降低,并且桑树幼苗叶片吸收的光能不能完全用于电子传递,而NPQ等光合热耗散能力受抑制,导致过剩光能的大量积累。因此,在相同Na+浓度下,碱性盐(Na2CO3)胁迫对桑树幼苗的伤害比中性盐(NaCl)胁迫的严重,Na2CO3胁迫不但抑制了桑树幼苗根系的生长,而且降低了叶片的光合热耗散能力。  相似文献   

2.
以珙桐为材料,采用Li-6400型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研究了不同浓度(0,5,10,15,20mmol/L)Na2CO3和相应浓度的NaCl胁迫处理对珙桐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采用Li-6400型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对光合特性相关指标进行了测量.试验结果表明:低浓度(5,10mmol/L)Na2CO3的胁迫对珙桐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NaCl对珙桐净光合速率的作用却呈现低浓度(5,10mmol/L)抑制而高浓度(15,20mmol/L)促进的趋势;对于胞间CO2浓度而言,两种物质虽然都有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但随着溶液浓度的增加,其影响效果呈现出了不同趋势,其中当Na2CO3浓度为10mmol/L时对其有明显得到抑制效果;随着溶液浓度的增加,Na2CO3与NaCl对珙桐叶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抑制效果也呈规律性增加.由此可见,随着环境条件中Na2CO3和NaCl浓度的增大,由Na2CO3等碱性盐所造成的碱胁迫对植物的破坏作用明显大于由NaCl等中性盐所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3.
实验以水稻种子为研究材料,来探究中性盐胁迫和碱性盐胁迫下种子萌发速率的变化.将待萌发的种子浸润在不同浓度的中性盐和碱性盐中.中性盐指NaC l与Na2SO4按物质的量比1∶1(摩尔比)混合.碱性盐是指Na2CO3与NaH CO3按物质的量比1∶1混合.将中性盐和碱性盐各溶解成六份各500 mL的不同浓度,观察、测定水稻种子在不同浓度盐胁迫下的萌发率、萌发指数、发芽势、简易萌发活力指数.实验结果表明种子的萌发率在不同浓度中性盐和碱性盐胁迫的影响下均下降.并且随着盐浓度的增加,水稻种子的萌发速率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研究盐碱混合胁迫对油菜种子萌发的影响.将NaCl、Na2SO4、NaHCO3和Na2CO34种盐按不同比例混合,对油菜种子进行盐碱混合胁迫处理,测定油菜种子对盐碱胁迫的反应情况.结果表明,随盐浓度增大以及碱性盐比例增高,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α-淀粉酶活性,幼苗的干重与鲜重及根长与芽长呈下降趋势,而膜相对透性升高.  相似文献   

5.
盐碱胁迫对碱地肤、地肤种子萌发以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别用不同浓度的中性盐(NaCl,Na2SO4),碱性盐(NaHCO3,Na2CO3)处理碱地肤、地肤种子,分析各种盐分对两种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超过一定浓度以后,盐分延缓了碱地肤、地肤种子萌发;碱地肤、地肤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也随盐分的增加而降低;幼苗各部位的生长受到影响,其中盐分对胚根的抑制作用最明显.作为典型的盐生植物,碱地肤生长的最适浓度范围是:NaCl:40~80 mmol/L,Na2SO4:20~40 mmol/L,NaHCO3:10 mmol/L,Na2CO3:5 mmol/L;地肤生长的最适浓度为:NaCl:20~60 mmol/L,Na2SO4:20 mmol/L,而在碱性盐NaHCO3,Na2CO3存在的条件下,地肤的长势随着盐浓度的增加而明显降低.综上所述:尽管碱地肤、地肤是属于同一科的两种植物,但是它们对于不同的盐碱反应有很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0,50,100,150,200,300mmol.L-1)NaCl和Na2CO3胁迫对高粱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高粱种子的发芽率随着盐碱浓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其中Na2CO3处理下的高粱种子萌发率下降幅度明显大于NaCl。高粱幼苗生长势均与盐碱浓度呈极显著的负相关,但表现不同: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高粱的胚根长和胚芽长逐渐下降,而Na2CO3胁迫下,下降速率更快,在50mmol.L-1浓度下胚根停止伸长。实验结果表明碱性盐胁迫对高粱生长的抑制作用大于中性盐胁迫。  相似文献   

7.
利用中性盐NaCl、Na2SO4和碱性盐NaHCO3按不同质量比混合,模拟出15种盐碱度各不相同的盐碱逆境条件,进行光皮桦种子萌发试验,研究盐碱胁迫对光皮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盐碱处理下,随着盐浓度及pH值的增加,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均呈下降趋势,对幼苗胚生长抑制作用加强;在pH≥8.78,盐浓度≥100mmol/L胁迫下,光皮桦种子的萌发明显受到抑制,且萌发进程延缓,当盐浓度高达250mmol/L时,各盐碱处理下的光皮桦种子均不萌发;在pH≥7.08,盐浓度50mmol/L胁迫下,光皮桦早期幼苗无法正常生长;碱性盐对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强于中性盐.  相似文献   

8.
通过在全基因组水平上进行NaCl和Na2CO3胁迫下高粱MAPKs基因表达模式的研究, 探索高粱MAPKs基因在胁迫条件下参与信号传导的机理. 结果
表明, 从高粱基因组中鉴定出16个MAPKs基因, 命名为SbMPKs. 这些SbMPKs在NaCl和Na2CO3胁迫下的表达模式明显不同, 表明中性盐胁迫诱导的信号响应不同于碱性盐. 在NaCl胁迫下, 除了SbMPK13的表达量在12 h时达到最大值外, 所有高粱MAPKs基因在24 h内表达持续上调; 在Na2CO3胁迫下, 只有SbMPK3,SbMPK10和SbMPK13表达上调, 表明这3个基因可能与高粱碱性盐胁迫应答反应有关. 系统发育分析表明, SbMPK13属于C组MAPKs基因, 并且与水稻中受脱落酸(ABA)和盐胁迫诱导表达的OsMAPK2亲缘关系较近, 进一步证实了SbMPK13可能是参与高粱盐胁迫应答的重要调控基因.  相似文献   

9.
NaCl与Na2CO3对水培小麦幼苗胁迫作用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不同浓度中性盐(NaCl)和碱性盐(Na2CO3)对1周龄的水培小麦苗进行胁迫处理。处理10d后,测定地下、地下部分的干鲜重、含水量及叶绿素含量等生理指标。结果表明,随两种盐浓度的增加,地上、地下部分的含水量、干鲜重及地上部分叶绿素含量均逐渐降低。在相同Na^ 浓度下,各指标都是NaCO3的胁迫 作用大于NaCl,其中Na2CO3,对根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对叶绿素含量的下降作用明显大于NaCl胁迫作用。  相似文献   

10.
NaCl胁迫对不同品种向日葵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46天苗龄的盆栽向日葵幼苗分别用0.05mol/L、0.10mol/L、0.20mol/L的中性盐NaCl进行胁迫处理,检测3个不同品种向日葵的脯氨酸、丙二醛含量和保护酶活性的变化.从而比较研究不同品种向日葵对NaCl的耐受程度,结果表明:中性盐对津引6号伤害较轻,而对津引1号和津引2号伤害比较严重,津引1号和津引2号伤害程度相差不大.就生物膜透性伤害程度而言,津引6号明显低于津引1号和2号。其脯氨酸含量显著高于津引1号和2号,丙二醛含量则明显低于津引1号和2号.在抗氧化保护酶活性变化方面,津引6号POD,CAT活性较津引1号和2号增加要快得多,而SOD活性上升更明显.简言之。津引6号有较强的耐盐性.  相似文献   

11.
野大麦在不同逆境下的生理生态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生态模拟,分析野大麦在碱性盐(Na2CO3,10mmol/L),单纯碱(浓氨水,pH=10)中性盐(NaCl,20mmol/L)磷酸中和碱性盐(pH=7)聚乙二醇(MW4000,30mmol/L)各处理下生物量,细胞膜透性,脯氨酸,柠檬酸,叶绿素,K^+,Na^+等胁变指标变化,结果表明,高pH是野大麦最大受害因素,其次才是钠离子效应,与前两者相比,渗透效应非常微弱,用磷酸中和降低Na2O3的  相似文献   

12.
不同程度中碱性复合盐对向日葵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模拟天然盐碱生态条件,将NaCl、Na2SO4、NaHCO2和Na2CO3等4种盐按不同比例混合成30种盐碱强度各不相同的混合盐溶液(浓度为50-250mmol/L,pH值为7.12-10.72),对向日葵苗进行盐碱混合胁处理。结果表明:(1)无论PH高低只要总盐浓度不超过100mol/L向日葵即可全部存活,但如果总盐浓度超过100mmol/L,同时PH值高于9.75,盐的浓度和PH值二者之中行休  相似文献   

13.
以盐生植物二色补血草为试验材料,在温室盆栽砂基培养条件下,在不同浓度(0%、1%、2%)的盐胁迫下加入不同浓度(0.5、5、15 mmol·L -1)的含氮营养液,处理一段时间后测定以下指标:叶绿素含量、蒸腾速率(Evap)、净光合速率(Pn)、叶肉细胞间隙 CO2浓度(Ci)、PSII 潜在的光化学效率(Fv/Fm)、PSII 光下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可得到较低浓度的 NaCl 促进二色补血草的生长,随着 NaCl 浓度的提高,抑制其生长.添加氮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二色补血草的生长.在本试验条件下,在盐胁迫下施用氮,氮浓度并非越高越好.结果表明在盐胁迫下,添加量为5 mmol·L -1时二色补血草的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ΦPSⅡ和蒸腾速率(Evap)等数值为最高或接近最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揭示百合在复合盐碱胁迫下的生理响应特征。【方法】以OT杂种系百合‘红色宫殿’(Lilium ‘Red Palace’)种球为试验材料,用不同浓度的单盐(NaCl)、中性混合盐[m(NaCl):m(Na2SO4)=1:2]和碱性混合盐[m(NaCl): m(Na2SO4):m(Na2CO3):m(NaHCO3)=5:23:9:3)进行胁迫处理,蒸馏水为对照(CK)。测定百合叶片及根、茎的形态指标、生物量、根冠比、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根系活力、相对含水量以及Na+、K+浓度变化。【结果】①与CK相比,3个不同盐碱处理组的百合地下生物量、总生物量和根冠比均有所降低,地上生物量和各形态指标均表现出对盐碱胁迫低促高抑的特点。②盐碱胁迫导致百合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上升;低浓胁迫促使百合根系活力升高,可溶性蛋白含量上升。当盐碱浓度高于一定值后,百合根系活力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呈下降趋势。③各处理百合幼苗地上、地下的K+与Na+含量比值(记为K+/Na+值)均下降,其中碱性混合盐处理下K+/Na+值比中性混合盐和单盐处理的低。④双因素方差分析表明,盐浓度对各项指标的影响大于盐组合,且盐浓度、盐组合及其交互作用对鳞茎直径、总鲜质量、总干质量、根冠比、根系活力及相对含水量均存在极显著影响。【结论】3个盐碱处理组对百合的胁迫程度由强到弱依次为碱性混合盐>中性混合盐>单盐,这一结果可为选择适宜百合生长的土壤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采用不同浓度的NaCl(A)和NaCl+NaHCO3(B)盐溶液对当地选育出的草新品系(Phalarisarundina-cea)进行3周盐胁迫处理,通过测定茎叶生物量、根系生物量、茎叶相对含水率、叶片电导率以及丙二醛、叶绿素、脯氨酸含量等,探讨2种盐胁迫对草苗期生理与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盐浓度的升高草茎叶生物量、根系生物量、茎叶相对含水率、叶绿素含量逐渐降低,茎叶生物量下降幅度大于根系生物量;叶片电导率、丙二醛含量和脯氨酸含量随盐浓度升高而上升.当盐浓度为100mmol/L时,A、B组处理叶片电导率、游离脯氨酸含量分别比对照高34.5%、25.16%和56.85%、45.34%,差异显著(P〈0.05),而茎叶生物量和叶绿素含量分别比对照低13.2%、19.01%和24.43%、23.9%,差异极显著(P〈0.01).NaCl+NaHCO3混合盐处理对草苗期生长的影响大于NaCl处理,表明草对碱性盐胁迫较敏感.  相似文献   

16.
野生番茄耐盐性研究及其利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将带有二叶一心的小苗扦插于附加不同浓度NaCl的MS培养基中,研究不同番茄材料发根、植株生长以及POD酶酶谱及其活性的变化,并通过花粉管导入技术将野生番茄的总DNA导入到栽培种。研究结果表明,Lycopersicon Pennellii LA716和Lycopersicon pimpinellifolium LA2184始终具有相对高的生根率,在150mmol/L NaCl胁迫10d时,相对发根率分别为86.8%和100%。参谋工的4份野生种,在附加有75mmol/L NaCl的培养基上的株高和叶片数均高于对照(无NaCl),随着NaCl浓度的不断提高,株高和叶片数教下降,Lycopersicon Pennellii LA716下降幅度最小。4份野生种的耐盐性明显优于2坐栽培种,当NaCl浓度提高到300mmol/L时,4份野生种的鲜重可达对照的0.90、1.07、1.60和1.53倍,而份栽培种则为对照的0.55和0.33倍。当NaCl浓度为75mmol/L时,Lycopersicon peruvianum LA111和Lycopersicon Pennellii LA716材料POD酶酶带数多于对照2条和1条,Lycopersicon cheesmanii LA166和Lycopersicon pimpinellifolium LA2184则少于对照1条和3条。利用花粉管导入技术可以将野生番茄的DNA导入到栽培番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