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以常规低密度种植的"金科25"夏玉米为研究对象,研究苗期和喇叭口期不同浓度芸苔素内酯处理对低密度种植下玉米植株性状以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芸苔素内酯浓度为50 mg/kg时,能显著提高玉米产量构成因素行粒数、果穗风干重、籽粒风干重、千粒重和产量等指标,其中产量比不施用芸苔素内酯的对照增加了17.98%,为低密度下通过提高单株产量来提高群体产量提供了基础;芸苔素内酯处理对玉米植株株高、穗位高和茎粗等抗倒伏指标的影响不显著。该研究结果为芸苔素内酯在生产中的实际应用提供了科学数据和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2.
为优化贵州省荔波县秋延后鲜食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不同覆膜方式及种植规格田间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覆膜方式及种植规格对鲜食玉米农科糯336的植株性状、果穗性状、果穗产量及经济效益均存在较大的差异。采用全膜覆盖,且种植规格为(40+80)×33 cm(51 000株/hm2)和(60+80)×28 cm(51 000株/hm2),鲜食玉米农科糯336的综合性状均较优、果穗产量及经济效益均较高,适宜在当地同类型气候种植区推广利用。  相似文献   

3.
《山东农业科学》2019,(6):75-78
为了明确不同抗逆减灾技术对夏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在田间试验条件下,以郑单958和郑单309为材料,研究了宽窄行种植、基施缓控释肥料、追施微肥(锌肥+钾肥)及施用化控剂4项抗逆减灾技术对夏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种植相比,宽窄行种植能降低株高和穗位,改善穗部性状,减少秃尖,郑单958和郑单309产量分别提高4.4%和10.5%;基施缓释肥能显著提高单株地上部生物量、百粒重,增加产量;追施微肥(锌肥+钾肥)对植株性状影响不显著,但能显著增加穗长,减少秃尖,降低倒折率;施用化控剂能显著降低株高和穗位,株高降低15.3~28.5 cm,增加植株抗倒性,与对照相比降低倒伏率4个百分点左右,增加产量。各处理均能有效改善夏玉米生长性状、提高抗病抗逆性,增产1.1%~10.5%。  相似文献   

4.
播种深度和播种机具对机播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西南生态区玉米机械化生产提供依据,以仲玉3号为供试品种,研究不同播种深度(5cm,8cm)、播种机具(ZHSB-10中型播种机、2B-2小型播种机)对机播玉米生长发育、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的出苗率、株高整齐度、植株多数农艺性状等均以播种深度5cm的较高;随着玉米的生长发育,播种深度对玉米农艺性状的影响逐渐变小;播种深度对空秆率、双穗率、倒伏率和倒折率等影响较小,5cm播种深度能小幅度提高机播玉米产量及多数产量性状。不同的播种机具对机播玉米出苗率、株高整齐度和生长发育的各阶段农艺性状、空秆率、双穗率、倒伏率、倒折率、产量及产量构成性状等影响均较小。  相似文献   

5.
以玉米杂交种良玉99和宏硕899为材料,研究割苗处理对植株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植株高度降低35 cm左右;穗位降低20 cm左右;节间长度缩短1. 2~1. 5 cm,穗位以下节间缩短明显;植株抗倒伏能力增强,良玉99倒伏率减少22. 5%,宏硕899倒伏率减少48. 6%;部分果穗性状有一定优化,穗粗、穗长、穗行数略有增加,籽粒千粒重有所降低;产量极显著提高,良玉99增产1 197. 3 kg/hm~2,宏硕899增产2 568. 4kg/hm~2。建议对割苗技术进行系统研究,形成技术规程来更好指导生产。  相似文献   

6.
大气压等离子体处理对番茄生长发育及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等离子体对番茄种子处理,观测番茄植株生长发育和产品品质的变化,从而找到可以提高番茄产量以及抗病性的等离子体最佳电压范围。[方法]利用大气压等离子体装置对番茄种子进行处理,研究不同电压(4760~6800V)大气压等离子体处理番茄种子后对番茄植株生长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不同电压的等离子体处理后对番茄植株生物性状的影响效果不同,等离子体处理的7个组的单果重(〉80g)、果长(≥5.2cm)、果粗(≥5.5cm)均比对照(OK)有明显提高。处理后的番茄抗病毒病除第6组和第7组与对照CK发病率相同外,其他组的病毒发病率均为2.08%。等离子体处理的7个组的总产量均比对照(CK)高,产量最高的前3位分别是第5组、第4组、第3组。总产量分刖比CK提高26.56%、20.31%和16.55%。[结论]等离子体处理电压范围在5440—6120V对番茄大多数指标效果较好,最好的是5780V和6120V处理。番茄总产量和抗病性方差分析及回归预测与试验数据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7.
鲜食糯玉米栽培技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天紫22和美玉7号2个糯玉米品种为材料,进行了3个氮素量与5个密度的裂区试验种植研究。通过对生育期、植株性状、鲜穗产量、果穗性状的考察分析得出,2个品种果穗各具特色。美玉7果穗细长,白粒,而天紫22果穗短小略粗,紫粒;美玉7株高301cm,比天紫22植株(272cm)高29cm;生育期95d,比天紫22(86d)长9d;美玉7号平均667m2产鲜穗1031.9kg,明显高于天紫22的807.4kg;美玉7号和天紫22最高鲜穗产量处理组合为667m2施氮20kg、留苗4500株。  相似文献   

8.
以覆膜玉米为试材,在播种前用ZT-1丰抗素8 000倍液拌种处理,开展了ZT-1丰抗素对覆膜玉米植株性状、产量性状及单位面积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拌种处理后,覆膜玉米株高较清水对照增高15.2 cm,增幅6.63%;每株结双穗的植株占38.9%,较清水对照增加25.76%;穗长增加16.87%;穗粗增加9.38%;穗轴重增加28.75%;百粒重增加8.36%。小区(20 m~2)平均产量提高3.26 kg,折合产量提高1 630 kg/hm~2,增幅13.28%。由此表明,ZT-1丰抗素拌种可以显著提高覆膜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9.
不同种植密度对超甜玉米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置5个水平的种植密度,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甜玉米品种‘夏王'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的种植密度下,甜玉米‘夏王'的产量和果穗性状都有明显的差异;玉米产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增加到一定幅度后又随着密度的增加而下降;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植株果穗长度、果穗粗度、行粒数、正品果穗率和单穗重量均逐渐下降;综合性状表现,‘夏王'在上海地区春播适宜的播种密度为4.50万—4.95万株/hm~2,从鲜穗商品性及种植效益考虑,最佳种植密度为4.50万株/hm~2。  相似文献   

10.
为玉米生产上合理利用沼肥提供科学依据,采用直播地膜覆盖栽培试验方法,研究了沼肥不同施用方式对玉米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沼液浸种子24 h 后,发芽率和成苗率分别达98.73%和99.36%,比对照组高7.06%和14.63%;2)农艺性状,与对照组相比均以处理5最佳,株高达247 cm、茎粗达3.3 cm,穗位高为120 cm,穗长达26.5 cm,秃尖仅1.5 cm,穗行数为15.5行,百粒重达40 g;3)产量表现,处理5达10100.29 kg/hm2,均比对照组和其余处理组高。4)经济效益,处理5的玉米和玉米秸秆的总收入为30990.7元/hm2,均比对照组和其余处理组高。沼肥不同施用方式均能促进玉米种子发芽率和成活率,促进玉米植株生长发育,以浸种24 h,底肥施入沼渣75 t/hm2,60%沼液追肥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1.
利用生物化学分析和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于2001~2002年系统研究了营养型化控剂FC在密植条件下对玉米根、茎、叶、产量器官的调节作用及最适应用技术。结果表明,应用营养型化控剂FC处理后,可以使玉米植株各个器官生理功能都得到不同程度的调控,显著改善果穗性状,减少秃尖,增加穗粒数,提高玉米产量。一般在密植条件下可使玉米群体产量提高12%以上。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割苗对基质覆盖免耕播种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为基质覆盖免耕播种模式下提高玉米产量提供参考。【方法】以‘惠玉甜 3 号’玉米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 4 种不同种植密度(6.0 万、7.0 万、8.0 万、9.0 万株 /hm2,分别标记为 A1~A4),副区为 4 种不同割苗处理(3~4 叶龄、5~6 叶龄、7~8 叶龄,分别标记为 T1~T3;不割苗为 CK),研究割苗对基质覆盖免耕播种玉米生长发育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割苗对基质覆盖免耕播种玉米的生育周期和灌浆期叶片的 SPAD 值影响不显著。随着种植密度增加,茎秆性状、果穗性状均呈下降趋势。在 A1~A3 种植密度下,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玉米产量呈上升趋势,在 A4 种植密度下,玉米产量相对下降。在 A1~A4 种植密度下,割苗使株高、穗位高显著降低,茎粗显著增加,作用效果为 T2 > T1 > T3;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单穗质量和产量显著增加,以 T2 处理效果最佳。与对照相比,5~6 叶龄(T2)割苗处理下,A1~A4 种植密度分别增产 13.80%、11.71%、15.49% 和 13.24%;且在 A3 种植密度下,割苗处理产量提升效果显著优于其他种植密度,T1~T3 处理分别增产13.53%、15.49% 和 8.98%。【结论】割苗可降低基质覆盖免耕播种玉米的重心、增加茎粗,同时促进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和单穗质量等果穗性状正向生长发育,有效提高基质覆盖免耕播种玉米的产量,且在 8.0万株 /hm2 种植密度下,于 5~6 叶龄进行割苗增产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3.
青(贮)饲玉米白马牙在不同密度下对植株性状及产量的试验结果表明,种植密度直接影响白马牙的植株性状及产量。密度为7.5万株/hm^2时,茎粗但中空,适口性差,利用率低;密度为18万株/hm^2时,下部叶片干枯,且有倒折现象;密度为12万株/hm^2时,生物产量高且植株性状好,可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14.
测定了肥力高对小麦植株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肥力高对小麦植株性状、产量构成因素和产量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平均株高增加2.08cm,茎粗增加0.31mm,穗长增加0.27cm,小穗数增加0.97,穗粒数增加3.93,不孕小穗降低0.68,千粒重提高0.98g,平均增产22.34%。肥力高对小麦株高、茎粗、穗长、小穗数、穗粒数的影响为叶面喷施>拌种,对不孕小穗和千粒重的影响为拌种>叶面喷施。小麦植株性状达预定目标和产量≥4500kg/hm2的肥力高用量为拌种5.45~15.43kg/hm2,叶面喷施浓度9.48~20.78g/kg。  相似文献   

15.
以覆膜玉米为试材,在播种前用8000倍ZT-1丰抗素拌种处理,该试验主要研究ZT-1丰抗素对覆膜玉米植株性状、产量性状及单位面积产量的影响。试验测定结果表明:拌种处理后,覆膜玉米株高比对照增高15.2cm,增加6.62%;每株结双穗的植株占38.9%,比对照增加25.76%;穗长增加16.87%;穗粗增加9.38%;穗轴重增加28.75%;百粒重增加8.36%。小区(20m2)平均产量提高3.26 kg,折合产量提高1630 kg.hm-2,增加13.28%。试验结果表明,ZT-1丰抗素拌种可以显著提高覆膜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16.
对17个玉米杂交种的9项主要农艺性状与生物产量进行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单株茎叶鲜重、单株干重、株高、穗位高、生育期、茎粗与生物产量相关系数均为正值且较大,单株茎叶鲜重、果穗鲜重、单株干重、株高、双穗率、收获期绿叶数、茎粗、生育期与生物产量直接通径系数为正值且较大,因此,对生物产量影响较大的因素为单株茎叶鲜重、单株干重、株高。提高单株茎叶鲜重和单株干重、增加植株高度并兼顾其他农艺性状是提高青贮玉米生物产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程倩 《农学学报》2020,36(9):19-23
摘要:为研究同一品种不同发育阶段干旱胁迫对玉米植株高度、果穗性状以及产量的影响程度,设置全生育期供水充足、大田自然干旱、拔节期控水、抽雄期控水、拔节期控水-复水、抽雄期控水-复水6种处理的对比试验,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比较不同处理下玉米的株高、果穗性状以及产量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使玉米植株矮小,果穗长减小7.88%~54.55%,果穗粗减小14.58%~52.08%,秃尖长度增大66.67%~258.33%,百粒重减小0.99%~41.36%,单株产量减少15.03%~94.41%,最终导致减产23.57%~90.03%。不同发育阶段干旱胁迫对产量的影响差异显著,全生育期干旱最为严重,几乎无产量,拔节期次之,抽雄期干旱胁迫影响最小,复水后由于部分补偿了前期干旱胁迫所减少的生物量,果穗性状、百粒重均有好转,减产幅度减轻。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新品种丰黎2008产量及植株性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对产量有着显著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产量随密度增加而增加;在9个密度处理中,种植密度为4200~4500株/667m2的产量最高,各种性状表现较好,生长期间植株整齐一致,抗病性较强,是丰黎2008的最佳密度;丰黎2008种植密度与植株性状叶面积,茎粗呈负相关,达到极显著水平,与空秆率,穗位高呈正相关,并达到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9.
密度与行距对协玉3号玉米植株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山西农业科学》2015,(8):936-941
以玉米品种协玉3号为材料,设置等行距50 cm,等行距60 cm,宽窄行60 cm+40 cm共3个行距和6.00万,6.75万,7.50万株/hm2共3个种植密度,研究种植密度与行距对玉米产量、植株性状以及植株性状对产量的影响,寻求最佳种植行距与密度,为实现玉米超高产栽培创建提供技术依据。结果表明,行距对协玉3号的产量影响达到了极显著水平,行距与密度对其株高、穗位高、第3节茎粗、雄花分枝、穗粒质量和百粒质量均有影响,多个作用大小不一的植株性状间的交互作用共同影响决定玉米产量。协玉3号在密度为7.50万株/hm2和60 cm等行距配置模式下产量最高,可达16 646.70 kg/hm2。因此,增宽行距、缩小株距、扩大密度是实现紧凑型玉米协玉3号超高产的有效途径,对山西省中部水浇地条件下玉米高产创建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灌溉模式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不同灌溉模式下玉米生长形态及产量差异,在降雨和前期土壤特性一定的情况下,对春玉米覆膜滴灌、覆膜漫灌、不覆膜喷灌及不覆膜不灌4种灌溉方式下的植株生育动态、植株性状和产量形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覆膜滴灌条件下,玉米生育进程加快,提早成熟,比不覆膜喷灌、不覆膜不灌处理成熟期提前10~11d。覆膜滴灌有效促进玉米植株株高增加,其株高比不覆膜喷灌、不覆膜不灌的分别增加6.7%、18.5%。覆膜滴灌提高了叶片生长速度,增加了叶面积及根量,各时期叶面积平均值比不覆膜喷灌、不覆膜不灌的分别增加17.8%、21.5%;各时期根层数、根条数平均值比不覆膜不灌的分别增加1.7层/株和13.0条/株。覆膜滴灌有利于玉米果穗形成和粒籽灌浆,增加穗粒数,提高百粒重,其穗粒质量比不覆膜喷灌、不覆膜不灌的分别增加15.5%和73.3%。覆膜滴灌既具有节水增产效果,也有保墒促早熟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