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消毒灭菌是医用一次性防护服(简称医用防护服)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相比传统环氧乙烷灭菌,辐照灭菌更快速高效。由于医用防护服的防护性能有严格的标准要求,其材料的辐照效应具有重要研究意义。采用电子束加速器分别对聚丙烯(PP)、聚酯纤维(PET)、特卫强(Tyvek)3种材料的医用防护服样品进行不同吸收剂量的辐照处理,并进行不同时间的老化试验。针对GB 19082—2009中与辐照效应相关的主要性能指标进行测试。结果表明,50 kGy以下吸收剂量的电子束辐照对上述3种材料医用防护服的抗渗水性、抗合成血液穿透性、过滤效率等性能影响较小,但对PP和Tyvek材料的医用防护服断裂强力影响较大。通过双因素方差分析研究辐照和老化两种因素对上述3种材料医用防护服断裂强力影响的显著性。结果表明,吸收剂量和老化时间分别有不同的影响,其中吸收剂量对PP材料医用防护服样品断裂强力影响最显著。经验证,提升PP材料医用防护服的初始断裂强力,可使其辐照后性能满足标准。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辐照后效应对防护服材料的影响,采用辐照方法对医用一次性防护服材料进行灭菌处理,对比辐照前、后医用一次性防护服材料的外观形貌、力学性能和液体阻隔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通过电子扫描显微镜观察发现,辐照并未对熔喷纤维和热熔压纹的形貌造成影响,辐照后效应对材料的抗合成血液渗透、抗水渗透和过滤效率并未造成明显影响,过滤效率仍高达99.8%;力学性能受辐照影响较大,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均显著降低。材料的关键性能指标在辐照灭菌处理后虽有下降,但满足国标GB/T 19082-2009要求,本结果可为辐照加工服务企业和防护服生产企业生产高质量的医疗防护材料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崔磊  郭丽莉  尹玉吉  王宏伟  王贵超  顾俊  祝军 《同位素》2021,34(1):1-9,I0001
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在全世界爆发,在短期内需要大量一次性医用防护服,其中防护服的灭菌工艺是一个重要环节。医用一次性防护服若采用传统的环氧乙烷灭菌工艺需要至少7~14 d时间。γ辐照技术是一种可以对医用一次性防护服实施快速消毒灭菌的方法。因此,开展医用一次性防护服的辐照灭菌工艺研究有重要意义。选取两种典型的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材料的医用一次性防护服,一种有PU(聚氨酯)涂层,一种没有PU涂层。参考《医用一次性防护服辐照灭菌应急规范(临时)》和ISO 11137,分别进行生物负载实验。根据实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方法建立灭菌剂量。使用苏州中核华东辐照有限公司BFT Ⅴ型γ辐照装置进行灭菌剂量验证。验证结果为满足无菌保证水平(SAL=10-6)的有PU涂层的防护服灭菌剂量为30.6 kGy,没有PU涂层的防护服灭菌剂量为30.8 kGy。对PET材料医用一次性防护服样品分别使用20.0 kGy、30.0 kGy和50.0 kGy的剂量辐照处理,材料断裂强力没有发生显著变化,且符合国家标准GB 19082-2009的相关要求。研究结果表明,对于以PET为主材的医用一次性防护服建立的γ辐照灭菌工艺有效,无菌保证水平为(SAL=10-6),同时对一次性防护服的辐照灭菌应用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新冠肺炎的暴发导致短期内医用一次性防护服的需求剧增.为缩短上市周期,国内大量医用一次性防护服产品从以前的环氧乙烷灭菌方式,改用更高效的电子束辐照灭菌.但是医用一次性防护服的性能有严格要求,使用该灭菌方式的工艺参数尚缺乏系统性的资料支撑.为保证医用一次性防护服电子束灭菌的有效性,对其工艺进行了研究.选取市面上典型的聚丙烯...  相似文献   

5.
电子束(Electron beam,EB)辐照灭菌是避免微生物污染影响食物品质的有效方法。为探究南美白对虾使用电子束灭菌后的性能变化,采用10 MeV电子加速器辐照加工系统对样品进行辐照(吸收剂量范围0~12 kGy),并对虾的蛋白质、脂肪和氨基酸含量,pH,挥发性盐基氮,质构特征,微生物学及感官满意度进行测试。结果表明:蛋白质、脂肪含量均在正常范围内。在最佳吸收剂量(6~8 kGy)时,表征虾新鲜度的挥发性盐基氮含量较低,大部分氨基酸含量达峰值,咀嚼性、内聚性等质构特征明显提升,未检出微生物菌落,颜色和口感更好。这表明EB辐照灭菌是一种有效的食品微生物控制手段,在不降低冷冻南美白对虾营养成分等性能的情况下,使其口感更为新鲜。  相似文献   

6.
为验证采用辐照技术对医用口罩进行辐照灭菌的可行性,本研究针对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医用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三种市售医用口罩辐照灭菌(10 MeV加速器)及辐照对口罩不同层材料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研究.通过扫描电镜、通气阻力测定、力学性能测试、颗粒过滤效率测定和微生物指标测定等表征方法,详细测定了医用口罩辐照灭菌后表面形...  相似文献   

7.
为确证电子束辐照邮件的可行性,寻找辐照纸张时可保证品种等级的剂量范围,用不同剂量电子束照射新闻纸、复印纸、牛皮纸、书写纸、照片等几种常用的纸张,测定了纸张的定量、白度、撕裂度、抗张强度、耐折度、色差等物理性能发生的变化,并对辐照效应的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分析表明,20-30 kGy的邮件辐照灭菌剂量对上述性能影响小于25%.  相似文献   

8.
电子束在国防、工农业生产各领域有着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军用电子元件,特别是卫星等航天飞行器的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晶体管)都需要用电子束辐照进行考验和加固。在工业生产中,电子束大量应用于电缆辐照、塑料改性、医疗器械灭菌等方面。电子束吸收剂量是控制电子束辐照生产过程和质量的主要参数。  相似文献   

9.
向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thylene-vinyl acetate copolymer,EVA)无卤阻燃热缩材料中添加不同含量的三烯丙基异氰脲酸酯(Triallyl isocyanurate,TAIC),然后采用电子束辐照,制备出交联型无卤阻燃EVA热缩材料。考察TAIC的含量和吸收剂量对样品的凝胶含量、机械性能和电性能的影响,并通过傅里叶红外(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FTIR)光谱对EVA热缩材料进行表征。结果表明:TAIC的加入对辐射交联有促进作用,在吸收剂量一定的情况下,如150 k Gy,EVA热缩材料的凝胶含量随着TAIC含量增加;在TAIC的添加量一定的情况下,如3份(质量),EVA热缩材料的凝胶含量随着吸收剂量增加;对机械性能而言,断裂伸长率随着TAIC和吸收剂量的增加均呈下降趋势;在断裂强度方面,添加TAIC的样品断裂强度上升趋势比较明显;对电性能的影响,TAIC的加入增加了EVA热缩材料的体积电阻,其随着吸收剂量的增加先上升后下低;FTIR分析表明TAIC在电子束辐照下反应完全。  相似文献   

10.
为考察甲基乙烯基硅泡沫材料在不同条件下的辐射效应,开展了受压状态下材料经60Co γ射线辐照后的热老化和湿热老化实验。采用扫描电镜、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仪、固体核磁共振仪、万能材料试验机和蠕变松弛试验机等手段剖析了材料微观结构和宏观性能。结果表明,不同条件下老化后甲基乙烯基硅泡沫材料的泡孔有减小的趋势。29Si交叉极化的NMR分析发现材料中有机硅链段峰的强度随吸收剂量的增大而升高,13C交叉极化的NMR分析表明γ射线辐照后材料的结构规整性有所降低。辐射后热老化样品的拉伸强度总比辐射后湿热老化样品的低,辐射老化和湿热老化的协同作用对材料的应力松弛率影响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1.
To check the dose uniformity and to determine the efficiency of medical devices sterilization by gamma irradiation after three half lives of the source,calculations of the absorbed dose were carried out.Monte Carlo simulations and dosimetry measurements,were established to study the radiation processing quality control.An isodose chart was created by GEANT4 Monte Carlo code to evaluate the absorbed dose rate uniformity inside the irradiation room from the year of the installation until the year of the source reload.The dose uniformity ratio (DUR) is deduced from maximum and minimum experimental doses in medical devices after three half lives of the source.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辐射灭菌后的医疗产品的安全性,对辐照灭菌后的中心静脉导管进行了细胞毒性、豚鼠迟发型接触性致敏和皮肤刺激试验以评价其组织相容性。辐射灭菌剂量采用ISO11137-2标准进行设定。结果表明:经辐照灭菌后的样品无细胞毒性、不会致敏和引起皮肤刺激,符合医疗器械组织相容性实验要求。提示经设定剂量辐照灭菌后的中心静脉导管组织相容性良好。  相似文献   

13.
辐射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生物工程、组织工程及医疗领域,在生物材料灭菌及改性修饰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本工作综述了几种常用生物材料的辐射加工,以期为今后不同生物材料辐射加工中辐照源类型和辐照剂量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利用氯化聚乙烯、聚偏二氯乙烯(Polyvinylidene chloride,PVDC)、高密度聚乙烯等高分子材料复合防氚材料。采用渗透实验测量氚气渗透率;通过测量断裂强力和剥离力测量力学性能;通过测量浸泡化学试剂前后的溶失率、断裂强力下降率、剥离力下降率等表征材料的耐化学性能。结果表明,氚气在防氚高分子复合材料中的渗透率为3.44×10-10 m3/(m2?s);与PVC相比,氚气渗透率降低约70倍。PVDC薄膜复合后断裂强力提高约20倍,经纬向断裂强力为721 N。防氚高分子复合材料浸泡5种化学试剂后,最大溶失率为0.29%、断裂强力最大下降率为5.1%,其力学性能、耐化学性能均满足《防护服装酸碱类化学品防护服》(GB24540-2009)等相关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利用电子静电加速器和高频高压电子加速器,在1.0~3.0MeV能量范围内,测定了两种聚乙烯材料中的剂量深度分布;比较了AI、Fe、Cu、Pb4种衬底金属板,对受辐照材料吸收剂量深度分布的影响;考察了材料中吸收剂量的边界效应。吸收剂量测量的总不确定度为7.8%。优化电子束辐射加工工艺是实现辐照产品质量控制的一种有用的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16.
对γ-射线辐射改性聚丙烯(PP)进行超临界二氧化碳(CO2)发泡研究。用差示扫描热仪(DSC)、高级流变扩展系统(ARES)、熔体流动速率测试仪和扫描电镜(SEM)分别对辐射改性PP样品的熔点、粘度、熔体流动速率和PP泡沫的微孔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经过γ-射线辐照后PP熔点略有降低,粘度随吸收剂量的增加而明显降低。PP经过辐射改性后的发泡性能得到改善,辐射改性PP容易获得发泡倍率更高的泡沫,同等发泡压力下辐射改性PP需要较低的发泡温度。  相似文献   

17.
辐照灭菌具有穿透力强、无明显温度升高、无有害物质残留和剂量容易控制等优点,被广泛用于同种骨移植物的灭菌,辐照灭菌剂量应做到最优化选择,既能满足对同种骨的有效灭菌,又能在降低同种骨免疫原性的同时最大程度保持骨的生物性能,确保同种骨移植的安全有效。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自1986年起在发展中国家推广组织移植物辐照灭菌技术,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在IAEA的资助下于1988年建立组织库,后改建为山西省医用组织库,向临床提供辐照灭菌同种骨,并致力于骨辐照技术在国内的推广。  相似文献   

18.
本文评价创伤系统使用材料鹅头钉钢板经辐射灭菌后的生物相容性,展望并促进辐射灭菌在医用高分子生物材料灭菌的应用。按照ISO111737标准进行鹅头钉钢板初始污染菌检测,采用初始污染菌回收率和校止因子表征,并依据ISO11137—2完成辐照灭菌的剂量设定;灭菌合格后进行遗传、血液相容性评价和热源评价试验。结果显示,鹅头钉钢板材质无遗传毒性(不会引起染色体畸变)、无热源、不会引起溶血。没定剂量辐照灭菌后的人工关节遗传和血液相容性好,辐照灭菌作为医用材料灭菌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