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黄河下游游荡型河段的治理方略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基于黄河河势"流性习散,河性习弯"的变化特性,提出了适应未来水沙条件的黄河下游游荡型河段治理方略:在现有河弯工程与改建的"束流节制工程"强力约束下,靠溜险工及控导工程与以生产堤为基础改造成的护滩防洪堤共同构成第一道防线,发挥控制流路,束流输沙及避免中常洪灾的作用,在完成标准化建设的大堤上有目的地修建防滚河工程后成为第二...  相似文献   

2.
黄河下游的大堤临河侧堤跟低洼,形成堤沟河,主要是河道横向淤积不平衡或历史上堤防施工取土造成的,洪水漫滩后,水流沿串沟演进,到堤跟汇合沿堤沟河向下游演进,形成顺堤行洪,严重威胁堤防安全,且小浪底水库运用以来,黄河下游没有来大洪水,水基本在河道中行走,滩唇高昂,使得黄河下游二级悬河更加明显。为此,对堤沟河严重河段开展不同堤沟河治理方案的模型试验,结果显示:堤沟河治理工程能使顺堤行洪主流速带远离堤防,减轻对堤防压力,能有效减小大堤顺堤行洪流速,减小滩地横比降,缓解"二级悬河"不利态势,但顺堤行洪流速和滩地横比降的减小与堤沟河治理工程高程密切相关,直接影响工程造价,在进行堤沟河治理工程高程设计时要综合考虑工程效果和工程造价问题。  相似文献   

3.
修建束水引沙工程控制4000m^3/s以下洪水不分洪、黄河调水调沙漫滩洪水不出河槽,按从上而下把滩区分为若干个区分级使用,引沙淤滩清水入河。改变黄河下游中小洪水传播时间长、洪峰波动小,提高水流输沙能力,逐渐缓解“二级悬河”的严峻形势,减少控导工程至大堤之间广大滩区淹没受灾几率,利于沿黄滩区群众工农业生产,实现黄河滩区经济可持续发展,提高黄河下游治理开发总体水平。  相似文献   

4.
黄河下游"二级悬河"治理途径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虽小浪底水库已建成投人运用,四次加高了黄河下游的大堤,但黄河下游的防洪形势依然严峻。自1958年以来,在黄河下游的河滩上修筑了生产堤。生产堤的总长达600km,围去了80%的行洪滩地面积。由于生产堤的修建,大多数的洪水都被限在生产堤间行洪,只有两生产堤间的滩地可以上水和泥沙淤积。大堤和生产堤间的滩地没有行洪和泥沙淤积的机会。因此,生产堤间的主槽和滩地要比生产堤与大堤间的滩地要高得多。这就形成黄河下游的二级悬河。在主槽滩唇和近大堤的低滩之间形成很大的横比降。这就威胁到大堤的安全。有破坏性的横河、斜河可以发生,一旦遇较大洪水就要溢出生产堤并直冲大堤根部。上游水库的调节运用不可能阻止二级悬河的形成和发展,情况将进一步恶化。为了保障黄河下游大堤的防洪安全,作者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1)拆除生产堤,恢复滩地的行洪沉沙作用;(2)利用泥沙加宽和加固大堤,淤筑相对地下河;(3)进行主河槽疏浚并将泥沙淤在生产堤和大堤之间,减小主槽和大堤根的横向高差;(4)将滩地的居民迁移至加宽了的大堤上居住,给他们解决去滩地耕种的道路和交通问题;(5)疏浚并整治主河槽,中水河槽的整治流量可以按3000~4000m^3/s,河道整治工程控导河势,但要允许洪水漫滩。  相似文献   

5.
黄河下游滩区建设开发与防洪问题相当复杂,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小浪底水库的投入运用,黄河下游控导工程的逐步完善,国家对黄河下游防洪问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滩区治理开发和黄河下游防洪的矛盾日益突出。通过对黄河下游滩区的形成原因及典型洪水漫滩情况及灾情分析,提出了五种滩区防洪减灾措施,即引洪淤滩、滩区安全建设、补偿政策、堆沙筑堤修建第二道防线和建设软约束林带导流工程等。  相似文献   

6.
“规划”对40多年来黄河下游治理的认识与实践进行了概括和总结,是理性认识黄河的一个飞跃。从“宽河固堤”到“宽河困滩”控导主流,提高河道的稳定性,标志着黄河下游整治进入一个新阶段。以对河势演变的认识、已有整治经验和已建控导工程为基础进行规划,  相似文献   

7.
基于实地考察和遥感影像解译,借助Arc GIS软件提取黄河下游两岸大堤之间的中心线作为坐标横轴,垂直于中心线的水平方向为坐标纵轴,并以小浪底水库出库闸为坐标原点,建立了黄河下游空间位置相对坐标系。以此为基础,对黄河下游堤防、险工和控导工程等典型水利工程的现状及空间分布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黄河下游大堤堤距变化以艾山为界分为上、下两段,上段(小浪底水库—艾山)平均堤距为7.46 km,堤距变化存在内包线;下段(艾山—入海口)平均堤距为2.70 km,存在次一级的窄堤距点(曹家圈0.55 km和利津0.67 km)。险工数量随着时间变化呈现双峰分布的特点,控导工程数量则为单峰分布;在整个黄河下游沿河方向上平均每千米分布0.27个控导(险工)工程,从形态上可以分为单弯型、双弯型、多弯型和直线型四类,弯曲度均分布在0.3~1.0之间;控导工程与河流的平均接触率为67%,险工与河流的平均接触率为56%。  相似文献   

8.
1出险经过及损失驾部控导工程是黄河下游洛河口到京广铁路桥之间唯一的控导工程。该工程1973年门月始建,至1993年完成,修建了坝36道,垛8座,护岸8段,联坝长5.27km。顺联坝上延一段藏头堤,长380m,其作用一是作为防汛抢险道路,二是为上延坝垛留有场地。1996年9月回一13日,黄河主流出孤柏嘴山弯后,急转左岸,形成横河,顶冲驾部工程上首,形成“河脖”,河宽仅100m,溜势也由5坝迅速上提至8护岸及以上藏头堤(桩号0+369—0+431)。由于水流集中、冲刷力强,藏头堤前滩地迅速后退,9月6日9时堤脚被冲,堤坡坍塌。武隆县第二黄河河务…  相似文献   

9.
黄河下游滩区管理的有效途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9月下旬至10月中旬,黄河上中游连续发生了较大的洪水过程。虽经黄河小浪底水库、伊洛河陆浑水库和故县水库的联合拦蓄、削峰后,黄河花园口站流量仍长时间维持在2600m^3/s左右,河南省兰考县谷营乡蔡集控导工程35、34、33号坝连续出现险情,蔡集控导工程护滩连堤决口,洪水漫滩,部分黄河大堤偎水,滩区灾情严重,河南、山东两省滩区十几万群众受淹,黄河范县李桥护滩工程及封丘县、原阳县等多处工程出险。  相似文献   

10.
人民治黄以来,黄河下游治理工作取得很大成绩。1300多公里临黄大堤进行了三次全面加高培厚;改建和新建险工石坝5184道,修建护滩控导工程178处,坝垛3060多道;开辟了北金堤滞洪区和东平湖水库,修建了山东齐河和垦利两处堤距展宽工程。截至1982年,共完成土方6.4亿立米,石方1390多万立米,还采取自流放淤和机械提水放淤相结合的办法,淤背固堤600多公里,完成土方2.6亿立米。根据“修  相似文献   

11.
黄河下游30多年来兴修了大量河道整治工程,起到了控导江流护滩保堤作用,在防洪、兴利方面效益显著。近期河道整治重点转至高村以上游荡性河段。继续解决河床觉浅散乱、游荡摆动引起河势巨变,威胁大堤安全这一防洪突出矛盾。  相似文献   

12.
目前黄河下游的"二级悬河"形势依然严峻,尤其在东坝头以下河段,堤根低洼,横比降均值为纵比降的8倍左右,黄河下游一旦发生较大洪水,漫滩水流极易在滩区串沟和堤沟河低洼地带形成集中过流,堤沟河流速和水深较大,易造成重大的河势变化,形成横河、斜河,特别是滚河的可能性增大,水流顶冲堤防、顺堤行洪都将严重威胁下游堤防的安全,甚至造成黄河大堤的冲决。为此,开展"二级悬河"形势严重河段堤沟河的治理模型试验,与堤沟河现状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堤沟河治理后堤根流速减小,横比降减小,可缓解"二级悬河"的不利态势,减轻对大堤的威胁。  相似文献   

13.
黄河下游的主要问题,是河道淤积、大堤加高,造成高堤悬河。一遇大水年份,洪水出槽漫滩,无有效的控导措施,极易造成顺堤行洪、冲决溃堤、酿成大祸。这种河床淤积、大堤加高的恶性循环,在黄河缺水断流的情况下正在加剧。专家们预测,小浪底枢纽工程投入运行后,冲豫淤鲁已成定局,山东  相似文献   

14.
《人民黄河》编辑部:您们好!贵刊2 0 0 4年第5期发表的张仁教授的文章《对于黄河下游治理方略的几点建议》读后很表同意。有以下补充意见:关于文中“二级悬河是黄河下游防洪心腹之患”。泥沙淤河槽,不淤河滩,河槽高出河滩,如生产堤决口,洪水进河滩,形成斜河、横河,在大堤前低地行洪,危及大堤。关于文中“要消除二级悬河必须废除生产堤”。使黄河洪水淤滩刷槽或平衡淤积,还可用机械扰动河槽,帮助冲刷河槽。关于文中“废除生产堤首先要搞好滩区安全建设”。居民永久性住房应在大堤之外,要修好撤退道路。在大堤内的永久性住房,要修好躲洪水高台…  相似文献   

15.
东明宽河段正处于黄河有名的豆腐腰地段,“二级悬河”正在发展,存在险点隐患多、主流游荡多变、“横河”、“斜河”诱发滚河等问题,黄河大堤仍有溃决的可能,防洪形势十分严峻。针对这些问题,建议采取淤滩淤填堤沟河、生物防护、修筑潜坝、透水桩坝、完善加固控导和滚河防护工程、加快滩区安全建设等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主动措施与补救措施相协调的办法,进行综合治理,遏制“二级悬河”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从根本上解决防洪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16.
采用实测资料分析和理论探讨相结合的方法,研究黄河下游河道整治工程建设情况与工程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高度重视黄河下游河道整治工程建设.截至目前,黄河下游白鹤至高村游荡性河段共有险工和控导工程110处,工程长度305.2km,裹护长度261.3 km,坝垛2830道,对控制河势发挥了重要作用.黄河下游河道整治工程修建后,减少了在控导工程掩护范围内发生“横河、斜河、滚河”危及堤防安全的机率,黄河下游河道主流摆动范围大幅度减小.同时,整治工程的修建改善了断面形态,有利于加大水流输沙能力,减少河槽淤积.随着工程不断增加,掉村现象已很少发生,塌滩现象也大为减轻,为滩区建设创造了良好条件.河道整治工程的修建也改善了下游河段引黄涵闸的引水条件,促进了沿黄工农业的发展.黄河下游河道整治应该注意的主要问题包括水沙条件和河道演变规律的新变化;上下游、左右岸统筹考虑,兼顾防洪与护滩保村、引水等问题;充分利用小浪底水库控制水沙的有利条件,掌握住下泄清水的有利时机,主动布设工程,提高工程迎流、导流、送流能力.  相似文献   

17.
由于东明南滩“堤沟河”的存在,容易造成顺堤行洪,威胁堤防安全,是黄河下游防洪的险点之一。本文介绍的以机淤治理“堤沟河”,条件具备、技术可行、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黄河保护立法草案》《黄河保护法(草案)》(送审稿)进行研究,认为黄河立法应充分体现保护和治理并重的科学理念,突出黄河保护和治理的主基调,故将本法名称修改为《黄河保护治理法》更好;从本法条款构成看,其内容远远超出黄河保护和治理范畴,也可将本法的名称修改为《黄河管理法》或《黄河保护管理法》。鉴于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华文明的摇篮,建议将"立法目的"条款中的表述"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后面加上"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鉴于生产堤在防洪减灾中作用较大,应以河道工程为依托,将生产堤高标准改造成第一道防线,大堤为第二道防线,再将两道防线间的道路提升成格堤,形成"三堤共存"局面,故将生产堤逐步拆除既不现实也不必要。  相似文献   

19.
《人民黄河》2013,(10):51-53
从有历史记载以来,黄河治理就备受关注,就治河而言,从未停止过宽河与窄河的争论。宽河方略以现有黄河大堤为堤线,以逐步废除生产堤全滩区运用方案作为代表方案;窄河方略堤线考虑河道整治工程治导线、有关滩槽划分界限成果、河道内现状工程分布等因素,陶城铺以上宽河段平均堤距4 km左右、陶城铺以下河段基本维持现状堤线布置。通过对宽河方略、窄河方略下不同方案的设置条件、运用方式等进行研究,从对下游防洪、河道冲淤的影响、治理效果及经济指标、治理风险等多方面对两种方略进行比较,认为宽河方略可以更好地发挥宽滩区的滞洪沉沙作用,利于洪水的管理和调度,可为下游河道治理和滩区群众生产发展共赢创造条件,应作为黄河下游河道治理的推荐方案。  相似文献   

20.
横河出险 不可忽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东明高村以上的黄河下游河道,河身宽浅,泥沙淤积严重,主溜变化无常,往往出现“横河”,危及大堤安全。产生横河的主要原因:一是滩岸被水流淘刷坐弯时,在弯道下首滩岸遇有粘土层或亚粘土层,其抗冲性较强,水流到此受阻,河弯中部不断塌滩后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