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大学生社会心态一般指的是在一段时间内弥散在整个社会或社会群体(社会类别)中社会共识、社会情绪以及社会价值取向。目前,大学生中弥散着浮躁、炫富、急功近利、忽悠、不诚信、冷漠、麻木不仁、失落迷茫等不良心态。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中流砥柱,其社会心态决定着社会未来的发展趋势(赵芳,2012)。因此,了解大学生的社会心态,并针对此采取干预措施就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旨在了解当前大学生社会心态的总体状况,比较不同性别、年级、专业和家庭的大学生社会心态的差异性,并且针对大学生群体的社会心态现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促进大学生社会心态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和未来。而民族的心态往往由这些青年大学生的心态来集中展现,他们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首先必须培养和形成健康的国民心态。因此,如何培养大学生具备健康的国民心态具有一定的理论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消费对大学生社会心态的影响调查研究,得出大学生在消费中的社会心态总体是理性平和的。但过度超前消费、攀比消费和炫耀消费等价值观以及随机消费和冲动消费等行为也给部分大学生带来心理压力、浮躁、焦虑和不公平等负面社会心态。应把正确的消费观、理性平和的社会心态纳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中、纳入大学生网络社会生活、拓展"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相衔接的教育路径,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文章认为大学生心理素质状况及由此产生的负面心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对大学生的素质教育与培养。正确认识在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负面心态影响,引导和改变大学生心理状态,是素质教育的重要课题。文章对大学生负面心态表现和改变大学生负面心态的途径两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5.
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大学生的学习心态是影响其学习活动的内在决定因素。研究分析新形势下大学生学习心态,对于寻找促进大学生学习的途径,加强高校学风建设有着重要作用。为此,我们于1997年上半年,对某煤炭高校大学生学习心态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73份(其中男生339人,女生134人),有效问卷占94.6%。现就大学生学习心态状况与影响因素分析如下。一、大学生学习心态状况分析青年大学生的学习心态是指大学生对于学习活动和目标所持的基本心理倾向,主要反映在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和…  相似文献   

6.
我们通过问卷、座谈、谈心等方式,对大学生入党的动机和心态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目前大学生的入党动机表现出复杂纷繁的多维心态,其中典型的心态可归纳为五种类型。通过对这五种心态的定量分析,画出了大学生入党动机结构图。从中我们看到入党动机端正者只占极少数(比例小于5%)。而其它心态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各种错误成份。本文重点对产生各种错误动机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对大学生如何端正入党动机进行教育工作提出了我们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作者通过对部分高校大学生的问卷调查研究和走访,归纳总结了大学生的各种迷茫心态.然后对这些心态进行了深刻剖析并进行了较准确的定位,最后提出了克服和转变这些不良心态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新媒体时代不但改变了当代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方式,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社会心态的变化。对大学生社会心态进行正确的引导和培育,关系着大学生自身全面发展和中国梦的实现。在新媒体时代下,高校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引,提高大学生的媒体素养、加强心理疏导,鼓励大学生实现自我心态调节以及加强新媒体的监督与监管等,为大学生社会心态的引导和培育提供一个有效的保障。  相似文献   

9.
培育大学生和谐社会心态,是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创先争优这个大背景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从和谐社会心态与创先争优的关系入手,探讨大学生社会心态的矛盾性特征,提出要从大学生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大学生实现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统一,建立社会心态的宣泄机制,鼓励大学生进行自我心理调适等四个方面加强大学生社会心态教育。  相似文献   

10.
文章利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和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对某校大学生作抽样调查,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和专业的大学生在自我效能感和应对方式上无显著差异;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来源存在偏差,主导性的应对方式也有错位。这表明当代大学生的心态并非都是积极的。因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高度关注和研究大学生的心态问题。要培养大学生基于能力的自我效能感,要形成以行动为主导的应对方式,要建立起积极心态培训机制。  相似文献   

11.
书写表达是一种有效的促进心理健康的干预方法.将书写表达的有关研究成果运用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可以增强大学生的幸福感,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书写表达主要分为以积极情绪为主题的书写表达和以创伤性经历有关的书写表达.不同主题的书写表达应用应讲求策略,须包括描述经历的事实、情感和想法三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12.
流动农民是中国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他们因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难以融入城市,不免产生较大的精神压力以及行为和生活方式的不适应,导致自卑、暴富心理、恐惧、焦虑等社会心理障碍。流动农民产生的社会心理障碍与流动农民自身素质偏低、经济窘迫、受社会习俗排斥、社会体制不合理、自身组织化程度低等因素有关。在讨论流动农民社会心理障碍及其成因的基础上,对流动农民社会心理障碍调适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3.
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影响大学生成才的重要因素,借鉴国内外学生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成果,在国内外成熟的心理测量量表的基础上,通过制定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测量量表,对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试测和分析。将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归纳为自信心不足、人际关系不协调、自我调控失灵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研究和探讨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并采取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是摆在高校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从学生主体价值标准等五个方面入手研究导致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提出了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四大对策。  相似文献   

15.
高素质的人才必须有健全的体魄、健康的心理,而现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却是令人担忧的。本阐述了心理健康的概念和标准,分析了大学生心理疾病的主要表现,提出从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心理咨询机构、提高教师素质、提高学生自我修养、搞好校园化建设等几个方面,做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6.
该文探索了通过团体心理辅导将职业自我效能理论运用于对大学毕业生就业活动的心理指导工作。“职业自我效能”既影响求职择业的范围、影响求职择业中的行为表现、影响职业生涯规划的自觉性,也影响求职择业的心理状态。团体心理辅导对提升职业效能感具有特殊功效,所以,可以将之运用于提升自我效能感的实践活动中。  相似文献   

17.
围绕国家赔偿原则的不合理性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的赔偿范围不仅应包括直接财产损失,还应包括间接财产损失和精神损害,甚至对国家的惩罚。  相似文献   

18.
高校贫困生心理困扰和对策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贫困生作为高校的弱势群体,不仅身负经济拮据的压力,而且心灵上还承受着难以名状的心理负荷,易引发诸多心理困扰。目前,高校为解决贫困生的困难而实行的国家资助、社会支援、学生自救等多渠道筹资办法收到一些成效,但最终目的是贫困生不仅要在经济上脱贫而且要在思想上和心理上脱贫。  相似文献   

19.
新疆维吾尔族、汉族初中生心理健康现状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以新疆维吾尔族、汉族初中生为研究对象,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自编“心理问题成因问卷”运用调查研究法,对乌鲁木齐市及吐鲁番地区维吾尔、汉族初中生进行了调查,并从管理学的角度提出在新疆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西南边疆民族地区高职高专学生的学习状况对发展边境经济,维护边疆安全,促进边疆职业教育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以地处西南边疆的某校高职高专学生为例,通过对他们的学习状况的调查分析,试图挖掘他们的学习特点,进而为窥见整个西南边疆民族地区高职高专学生的学习状况提供一个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