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医案二则     
胃柿石马××,男,7岁,1981年9月25日诊治。旬前,吃柿子七、八个,上腹部胀满疼痛,纳差干呕、嗳腐吞酸。在当地医院诊为“胃炎”。服用“普鲁本辛”、“胃舒平”、“酵母片”等药无效。诊其脉弦数,舌质红,舌苔黄厚而腻,切其腹部硬满、拒按,左上腹部可扪及不规则之硬块约8×10厘米。胃肠透视发现“胃区内有二块不规则的缺损,约7.5×5.5厘米~2、5.5×5.5厘米~2。诊断为胃柿石,拟消积导滞、软坚散结之法,宗枳术丸化裁;炒枳实10克,炒白术10克,三棱10克,文术10克,煅瓦楞15克,广木香5克,神曲10克,炒麦芽10克,鸡内金10克,全瓜娄15  相似文献   

2.
魏××,男,14岁,1983年5月2日诊。家长代诉:患儿三岁时,患重感冒,半月后,每晚都遗尿直至现在,迭经医治无效。诊见:六脉沉细,面色咣自,腰膝酸软,肢冷恶寒,舌质色淡。诊为下元虚寒遗尿病。治法:温补肾阳,固摄下元。方药:自拟桑蛸缩泉散:桑螵蛸60克、菟丝子30克、益智仁30克(盐水炒)、枣皮30克、熟地60克、补骨脂30克、牡蛎60克、五味子30  相似文献   

3.
任××,女,40岁。于1989年9月17日妇科普查时,发现外阴经产型,阴道畅,宫颈光滑,宫体后位,大小正常。附件:左侧附件可触及约6×4厘米大小囊性包块,压痛(+)右侧(-);B超报告:在膀胱充盈下,可见子宫体大小正常,宫壁光,宫内回声均在子宫左侧。可见约6×4厘米内呈无回声显示,确诊为输卵管积水。经某医学院附属医院给予服协定处方30余剂无效,复查未见好转。诊见舌淡微胖,边缘有瘀点,苔黄腻,脉沉涩有力,证属痰瘀阻滞经络,且有化热之象。治以化痰逐瘀,清热利湿,方拟葶苈大枣泻肺汤化裁:葶苈子30克,大枣5枚,枳壳30克,益母草30克,甲珠6克,三棱6克,水蛭6克,黄柏6克,忍冬  相似文献   

4.
肺结核     
<正> (一)肺结核①处方:白花蔃根27克,金玉莲根21克,血包山根30克,满天星根27克,骨碎补21克。若出血者加棕衣炭3克。用法:清水煎服。病例:李××,男,40岁。病已2年多,曾到江门某医院透视,诊断为肺结核。1957年间就诊,诊见咳嗽,潮热,形体逐步消瘦,呼吸不利,脉  相似文献   

5.
处方:明矾30克、硫黄30克、川椒30克、大黄30克、穿山甲30克。用法:上药共研为细末,调醋搽,每日3~4次。治例:张××,男,53岁,颈部患牛皮癣二十余年,皮损而积约8.5×6.3厘米,奇痒难忍,久治未效,经用上法5剂,疗程一月后,诸症消失,患部皮肤色泽正常,随访两年未见复发。  相似文献   

6.
白癜风治验     
本院医生杨××,女,44岁。84年4月初就诊,半月前发现右手背出现一白斑,约1×1cm~2,边界清楚,余无其他不适。诊为白癜风。处方:三棱30克、莪术30克、姜黄30  相似文献   

7.
我自1973年以来用自拟排石汤治疗泌尿系结石10例,其中膀胱结石4例,尿道结石6例,有8例患者排出结石,最快者3天排出,慢者6天排出。结石大者为0.9厘米×0.5厘米;小者为0.3厘米×0.3厘米。排出结石数少者1枚,多者5枚。药物组成:金钱草30克、金银花12克、石苇9克、滑石18克、车前子12克(布包)、海金砂15克、鸡内金9克、炮山甲8克、赤芍10克、瞿麦9克、甘草9克。  相似文献   

8.
杜××,女,19岁。1984年4月7日赴诊。主诉:双足踝肿痛三年,步行艰辛,经中西医治疗,无明显变化,××医院诊为“穿踝疽”。余诊:“脚肿如脱”,穿41码文鞋,踝处扪之发烧,时时酸重痛,经来血少,每多迟至,舌苔淡白,两边青紫,脉沉涩。诊断:历节病。治则祛风除湿,温经散寒,滋阴清热。处方:桂枝芍药知母汤:桂枝10克,麻黄、防风各6克,白芍、白术各12克,附子15克(先煎十分钟),甘草6克,生姜9克。3剂后足踝肿痛  相似文献   

9.
王××,男,60岁,农民。76年夏尿血,时多时少,有时尿液鲜红,无疼痛,经当地中、西医治疗无效。12月转四川省人民医院膀胱镜检发现“右侧壁见苔状瘤组织”,病理组织诊断报告“膀胱移行上皮乳头状癌(I级)”,因讳未作手术。1977年3月来诊,诊见尿m未断,稍劳则鲜红。形体消瘦,舌、脉无特殊。膀胱癌诊断明确,遂以溺血为主对症抗癌治疗,以小蓟饮子加减。处方:小蓟30克、生地T5克、淡竹叶15克、炒蒲黄lO克、栀子lO克、藕节lO克、紫草30克、半枝莲30克,白花蛇舌  相似文献   

10.
赵××,男,46岁。1979年5月10日诊。近三年中发生尿血二次。近几日又出现尿血,伴见腰痛,小便不利,下腹部胀满闷痛,无冷烧。考虑可能为膀胱结石所引起。故与消石利尿、润滑通利之剂:金钱草30克、海金砂30克、鸡内金30克、石苇24克、冬葵子15克、滑石15克、车前子15克(布包)、茅根30克、竹  相似文献   

11.
眩晕多因风、火、痰、郁所致,但四者互为因果。余临床以清眩汤为基础,随证加减治疗眩晕获效。清眩汤组成:钩藤30克(后熬),菊花12克(后熬),僵蚕12克,刺蒺藜15克,天麻20克(为末冲服),茯苓15克,半夏12克(先熬),白术15克,生龙、牡各30克,生石决30克。风甚加全蝎5克。(一)肝阳上扰:毛××,女,38岁。78年2月6日就诊。头痛眩晕,视物旋转如坐舟车,不敢睁眼,恶心呕吐,诊见口干,舌红,脉弦滑,拟上方加全蜗5克,生赭石30克,珍珠母30克,淮牛膝30克,冬桑叶3克。一剂显效,迭进两剂而愈。(二)血虚眩晕:王××,女,教师,40  相似文献   

12.
乳癖治验     
例一王××,女,39岁,干部。于1979年11月初诊。患者两乳房硬块胀痛已一年余,患者平素性情急躁,易生气。现症胸闷,嗳气,两乳张痛,右乳上方可扪及一个3×4厘米肿块,左乳上方可扪及一个2×3厘米的肿块,质地中等。并痛牵两肩,经期前和急躁时疼痛加剧,舌苔薄白滑,脉弦滑。为肝郁气滞,痰凝乳络。治宜疏肝理气,化痰散结,因郁久生热,故少佐清热化结之品。拟方:苍术15克制半夏9克制南星6克白芥子9克桔叶9克香附9克桔核15克昆布9克海藻9克夏枯草15克水煎服,一个月后肿块及乳房胀痛俱消失。一年后追访无复发。例二霍××,女,47岁,玉泉区居民。  相似文献   

13.
【脾虚痰湿】曹××,女,30岁。1978年8月15日诊。婚后十年不孕,多处求治无效,曾到某医院妇科检查,诊断为幼稚子宫。诊见:身体肥胖,体倦身困,面色(白光)白无华,动则汗出,经少色淡,舌淡苔白腻,脉虚。证属脾虚痰湿不孕症。即以补中益气汤加减进服。处方:黄芪15克,红参10克,当归、白术、半夏、淫羊藿各12克,陈皮、柴胡、  相似文献   

14.
丘××,男,50岁。1982年12月3日诊。半年前,患者突然出现右侧腰部绞痛,并向右下腹及会阴部放射,同时出现肉眼血尿。尿检:红细胞卌。经服中药数剂后,上述症状消失,而停止治疗。半年后,突又出现上述症状,经县医院拍片,诊断为“右侧下段输尿管结石0.3×0.3厘米”。乃来我院门诊治疗。刻诊:右下腹阵发性隐痛,并向会阴部及背部放射。乃投以清热利湿、祛瘀补气法治疗。处方:金钱草、黄芪各30克,海金砂、郁金各10克,土鳖、鸡内金各5克,川断15克。1剂后痛止。乃改用民间验方“排石汤”治疗:车前草二两,生铁树叶三片(切碎),加入连尿的猪膀胱中,共煮至烂,加蜜糖二两内服。五天1剂。2剂后,自觉排尿时有沙样物从尿中排出。12月27日拍片复查,末见阳性结石影,告愈。三年后随访,上症未再复发。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我们应用李庭来老中医的经验方茵陈赤小豆汤(茵陈24克,赤小豆18克,生薏仁30克,苍术、黄柏、泽泻、防己、佩兰、白豆蔻各9克,苦参12克,木通6克,生甘草3克)治疗血栓性静脉炎收到满意的效果,现举例介绍如下。病例摘要例1:王××,男,26岁,工人,住院号4143号。1978年4月7日因左下肢肿痛、活动受限9天入院。查:体温39℃,左股部至左踝关节均肿胀、疼痛,左大腿内侧压痛,左踝上明显凹陷性水肿,皮色变深。周径:左踝关节上24厘米,左小腿中部39厘米,膝上10厘米处58厘米,右踝关节上20厘米,右小腿  相似文献   

16.
内耳眩晕王××,女,32岁。1983年12月20日诊。眩晕二十年,加重二十天。患者眩晕甚剧,卧床不起,恶心呕吐,转头或睁眼则加重。二十天来汤水难进,少气懒言,自觉热气上冲,夜间潮热盗汗,口干不欲饮,经某医院诊断为“内耳眩晕”。迭服中西药无效,舌质淡苔白,脉弦细。证属病久气阴两虚,痰饮中阻,风阳上扰,盘踞清窍。拟除饮化痰,熄风潜阳,益气养阴之天麻泽泻石牡汤加减治之:泽泻30克、白术12克、天麻15克、钩藤15克、石决30克、牡蛎30克、法夏12克、茯苓15克、赭石30克、菊花15克、白芍12克、太子参30克、  相似文献   

17.
臂疽     
郭××,男,40岁,1982年4月22日诊。患者一周前发现右肘关节下3厘米处疼痛,微肿,但不红,屈伸不便,有压痛感,按之较硬,无寒热现象。曾服西药未效,后来余处求诊。查舌尖略红,苔薄白,脉沉细。诊断臂疽。此乃营卫虚寒,寒凝痰滞,痹阻肌肉经络气血。治宜温中补血,散寒通滞,软坚散结,稍佐清热。方用阳和汤加味。处方: 熟地15克、鹿角霜30克、炭姜10克、桂枝10克、麻黄10克、白芥子12克、生甘草6克、  相似文献   

18.
甲状腺肿大(除肿瘤外)临床上可分为功能正常、功能升高、功能降低三种。笔者用针刺治疗,效果显著,现报告于下: 治疗方法:甲状腺两侧直刺1~1.5厘米,各刺两针,配合双侧列缺、曲池,留针30分针,捻转两次。例1.郭××,女,17岁。84年6月11日诊。颈部右侧生一结节,如核桃大,不疼不红。某医院诊断为“冷结节”治疗半年无效。余用  相似文献   

19.
顾××,男,37岁,工人。1985年8月2日初诊。近月来自觉颈部不适,咽痛,吞咽发憋,手足心热,每天下午发热(体温37.5℃上下),周身乏力,心情急躁,胸闷,心悸,大便干,小便黄,脉弦滑,舌质红,苔腻。检查颈部:右侧颈前部可触到4×4厘米大肿物,活动、表面光滑、有弹性、随吞咽动作上下移动,稍有触痛,皮色正常。在××医院诊断为甲状腺瘤,预约手术治疗。病人因惧怕手术,要求中医治疗。症如上述,中医诊为瘿瘤。此乃肝气不疏,身滞血瘀,毒发结喉。治宜疏肝清热祛毒,化瘀软坚散结。药用:黄芪12克,赤芍9克,防风10克,银花20克,紫花地丁20克,菊花20克,甘草2克,柴胡12克,夏枯草10克,元参9克,昆布9克。4剂。  相似文献   

20.
例1.薛××,男,65岁。1980年7月6日诊。小便淋沥茎痛,甚则放射至左腰部及左下肢痛,小便不通,反复发作三个月。检查:左侧肾区叩击痛,输尿管区域压痛,脉弦数,舌苔薄黄。诊为砂淋(西医诊为尿路结石)。治以通淋利尿,清热滋肾。处方:石苇、滑石、臭椿树皮各30克,制附片20克,木通、海金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