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磷石膏中有害杂质对环境影响的监测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鹏  谭建红  官洪霞  蒋达波  南鹏林 《广东化工》2013,(22):124-125,104
磷石膏是湿法生产磷酸的主要副产物,大量的磷石膏的堆存和排放不仅占用大量的土地,而且增加厂家的环保和管理压力,其中含有磷、氟、放射性元素和有机物等杂质的存在影响了对磷石膏资源的有效利用.文章旨在对磷石膏中的有害成分及其对环境的影响作阐述,以便寻求绿色生产路线、开发环境友好型产品.  相似文献   

2.
磷石膏是磷酸生产的大宗固体副产物,每生产1t磷酸就有5t磷石膏产生。随着高浓度磷肥的快速发展,我国现有磷石膏的留存量已达2.5亿t,每年还以7000万t的量增加。目前磷石膏除大量用作制建材外,仅少量用于改良土壤和制硫酸钾、硫铵等,前者用量虽大,但创造的附加值不高,而后者用量不大,因此大量的磷石膏仍需要堆存,而这种堆存不仅占用大量土地又浪费了资源,还污染环境,存在着较大的环境风险。因此,磷石膏的处理已成为磷化工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也是“十二五”国家规划中磷化工有关企业必须解决的紧迫问题。  相似文献   

3.
磷石膏是磷酸生产的大宗固体副产物.每生产1t磷酸就有5t磷石膏产生。随着高浓度磷肥的快速发展,我国现有磷石膏的留存量已达2.5亿t每年还以7000万t的量增加。日前磷石膏除大量用作制建材外,仅少量用于改良土壤和制硫酸钾、硫铵等,前者用量虽大,  相似文献   

4.
磷石膏是二水湿法磷酸工艺的副产物,1 t磷酸(以P2O5计)可产生5 t左右的磷石膏。随着我国磷化工的快速发展,国内每年排放的磷石膏高达8000万t。磷石膏的堆存有较大的环境风险,近两年国内磷石膏的综合利用率仅有45%。磷石膏的大量堆存和难以大规模应用成为限制磷化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瓶颈。实现磷石膏综合利用是磷化工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对磷化工企业实现绿色循环发展有重大现实意义。本文浅析了磷石膏综合利用的路径,并就国内外磷石膏综合利用情况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磷石膏是湿法磷酸生产中的副产物之一.本文介绍了磷石膏中所包含杂质的种类和影响.杂质可划分为磷杂质,氟杂质,有机物杂质和其他杂质;磷杂质会降低晶体间的结合力,阻碍磷石膏的转化,同时会降低磷石膏在建筑中的水化率,氟杂质可加快建筑石膏的凝结速度,使得二水石膏晶体粗化,有机物杂质使磷石膏胶结材料需水量增加,其他杂质会对人身体和环境造成破坏.以及介绍了不同杂质的除去方法,化学法、物理法、热处理法.并归纳了主要方法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6.
磷石膏是硫酸分解磷矿、萃取磷酸过程中的副产物,制取1 t磷酸,副产磷石膏约5 t;目前我国磷石膏累计堆存量已超过1亿t,不仅占用大量土地,而且容易造成大气、水等环境污染。搞好磷石膏的综合利用和三害化处理是磷肥行业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7.
目前,水泥生产中所使用的缓凝剂主要为天然石膏。磷石膏作为湿法生产磷酸的工业副产物,其主要成分为二水石膏,同时含有少量的有害杂质,如可溶性P、F、有机杂质等,会导致凝结时间长、强度降低等问题。生产实践表明,经改性处理的磷石膏完全能够代替天然石膏用作水泥缓凝剂,在凝结时间上保持一致、在强度上略有上升,可以实现大规模应用。  相似文献   

8.
磷石膏预处理工艺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利用湿法磷酸副产物对治理环境和资源循环利用具有重大意义,磷石膏中的可溶性P2O5、氟、有机物等杂质影响磷石膏的利用。介绍国内外对磷石膏进行预处理的各种方法。  相似文献   

9.
磷石膏是磷酸和磷酸盐肥料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一吨磷酸会副产4.8吨左右的磷石膏。磷石膏资源化利用,不仅合理利用了其中的硫酸钙资源,而且解决了磷石膏随意存放带来的危害。通过介绍磷石膏利用的相关进展,包括磷石膏的预处理方法和利用途径,重点介绍了磷石膏在建筑材料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800万块/年免烧石膏砖生产工艺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每生产1t湿法磷酸(以P2O5计)约副产磷石膏5t。2001年全国生产磷铵、重钙等高浓度磷肥300万t(折纯量),相应生产湿法磷酸约150万t,配套生产磷酸盐用磷酸约60万t,合计全国生产磷酸约210万t,相应副产磷石膏1000万t以上。磷石膏的大量排放,不仅占用大量土地、污染环境,而且还需相应的处理费用。日本是磷石膏利用较好的国家,其湿法磷酸副产的磷石膏被看成产品,而不是副产品,其质量与磷酸同样受到重视。笔者根据工作实践,对磷石膏用于制造普通建筑用砖的生产工艺进行探讨。1 磷石膏的特性磷矿与硫酸反应生成磷酸的同时,还副产硫酸钙,通常称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