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互联网+"智慧能源是一种互联网与能源生产、传输、存储、消费以及能源市场深度融合的能源产业发展新形态,具有设备智能、多能协同、信息对称、供需分散、系统扁平、交易开放等主要特征。能源互联网有助于构筑绿色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促进能源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推动能源互联网新技术、新模式和新业态发展,推动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支撑和推进能源革命。上海应有"敢为天下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抓住机遇,正视挑战,发挥政府引领作用,以上海综合优势吸引并激发市场创新活力,努力成为能源互联网发展的先行者。  相似文献   

2.
能源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确保我国"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然而我国能源供给侧存在的诸多问题更多是制度性因素造成的,因此能源供给侧改革极具复杂性和艰巨性。为此,我们应从制度性改革入手,加强能源法治建设,将能源、环境和法律三者进行有机的结合,在制度创新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和完善中国能源供给的良性运作。  相似文献   

3.
能源互联网是一种互联网与能源生产、传输、存储、消费以及能源市场深度融合的能源产业发展新形态,有助于建设安全、清洁、高效、可持续的能源系统。本文梳理了国内外对能源互联网内涵的理解,美国与德国政府对能源互联网及智能电网的推进历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应抓住能源互联网这一产业发展新形态,鼓励各类主体探索创新,实现能源和互联网的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4.
正6月28日,"2018首届长三角区域能源互联网创新发展论坛"上,中国工程院翁史烈院士就能源互联网有关问题作了讲话。他指出,当前,能源互联网较正规、权威性的描述有三种。第一种是智能电网与新能源的融合;第二种是大电网、分布式能源网、热网、冷网、天然气网等与信息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形成智慧能源系统;第三种是运用信息互联网的思维与理念,在对能源构架进行改造和改革的基础上,形成能源互联网,使能源  相似文献   

5.
随着供给侧结构性调整和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综合能源服务已成为推动我国能源革命和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本文探究了电网企业向综合能源服务公司转型的意义,综合分析了电网企业开展综合能源服务业务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并从业务链条、业务梯次和示范引领三个方面,提出了电网企业向综合能源服务公司转型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6.
正互联网浪潮席卷并改变了全社会,将能源与互联网技术进行深入融合,能够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能源互联网的实质是"特高压电网+智能电网+清洁能源",可全面消钠各类能源,提升清洁能源开发和利用效率。推动能源互联网规划建设,服务支撑清洁能源发展,是破解化石能源困局,实现绿色发展的治本之策。在能源转型的过程中,互联网将对传统能源行业产生强  相似文献   

7.
<正>8月29日,浙江嘉兴城市能源互联网综合试点示范项目通过浙江省能源局验收。这标志着,全国首个城市级能源互联网示范项目在浙江建成。该核心示范区实现可再生能源的100%接入与消纳,实现清洁能源、高效电网、低碳建筑、智慧用能、绿色交通的广泛开放互联,实现电网侧与消费侧的绿色共享。  相似文献   

8.
  [目的]  为了理清智能电网作为新一代能源体系核心平台的相关概念和发展思路。  [方法]  利用文献综述法梳理了微电网、泛能网和能源互联网的概念及其与智能电网的关系。结合我国的能源发展现状和战略需求,探讨了我国智能电网的建设思路和重点。  [结果]  智能电网是传统电力系统和现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而能源互联网是智能电网和互联网思维模式、技术的深度融合。智能电网是能源互联网的基础平台,微电网、泛能网、智能电网和能源互联网都以实现更加清洁、高效、灵活的用能为目标。  [结论]  智能电网建设应在强调高压侧智能化控制的同时,同步建设智能配电网,鼓励以多能互补为核心的泛能网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正从2019全球能源转型高层论坛上获悉,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国家能源局结合十四五能源发展规划和发展战略的研究,初步考虑就能源科技创新方面,重点加强对能源互联网、智能电网、电力储能、氢能等新兴技术的引导。在可再生能源发电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于3月17日在北京召开了"2017年经济形势与电力发展分析预测会"以"经济新常态下的电力发展与改革"为主题,就宏观经济形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电力及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电力改革及市场交易、电煤运行等方面,进行了政策解读和分析预测。"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电力行业可持续发展"的主旨发言从电力消费平稳增长、电源结构与布局持续优化、电网优化资源配置能力大幅提升、电力改革深入推进、国际合作取得新突破、科技创新  相似文献   

11.
<正>当前世界能源发展面临着资源紧缺、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重大挑战,必须加快实施"两个替代",即清洁替代和电能替代,以清洁和绿色发展为原则,以满足全球电力需求为目标的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战略,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全球能源互联网是以特高压为骨干网架、全球互联的坚强智能电网,是清洁能源在全球范围大规模开发、输送、使用  相似文献   

12.
依托泛在电力物联网及大云物移智等互联网技术,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向用户提供经济高效的综合能源服务是未来电网公司适应市场环境、实现能源互联网企业转型的重要途径。从分布式可再生能源消纳、配电网运营、负荷预测和需求响应等方面梳理了泛在电力物联网下未来能源互联网的整体架构;从综合能源供给与综合服务两方面构建电力市场改革和能源转型背景下区域电网公司的综合能源服务体系;总结了未来电网公司的功能形态、演化路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关键问题和管理要点。  相似文献   

13.
正国家能源局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决策部署,提出推进能源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着重抓好七项工作:1.化解煤炭行业过剩产能,力争用3~5年时间,退出产能5亿t左右,减量重组5亿t左右,严格控制煤炭新增产能;2.化解煤电过剩产能,严格控制煤电新开工规模,对存在电力见余的地区要根据实际情况,取消一批不具备核准  相似文献   

14.
<正>2015年10月13日,多位电力领域的专家学者与中央在沪媒体和上海本地媒体记者面对面,探讨了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展望将为全人类发展带来福音的未来电网的无限可能。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主办了这场"全球能源互联网研讨沙龙"。全球能源互联网是以特高压电网为主干网架(通道),以输送清洁能源为主导,全球互联泛在的坚强智能电网。河海大学能源与电气学院院长袁越从全球能源发展现状、当前能源结构面临的主要问题、两个替代、全球能源互联  相似文献   

15.
《节能与环保》2016,(2):32-33
正能源互联网的发展离不开企业,必须依靠业内企业的有识之士来共同努力推动。企业大佬们对能源互联网的发展也都有着各自不同的意见与建议。目前能源互联网包括六大板块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副总裁吴海恒认为,目前的能源互联网主要包括六大板块:智能发电、智能电网、智能储能、智能用电、智能能源交易、智能管理和服务。这六个板块构成完整的能源互联网,无法割裂,浑然一体,互联网  相似文献   

16.
“能源互联网”这个概念,已经不是第一次存媒体占据头条。去年12月初。国内不少媒体就曾经刊登了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刘振亚的署名文童《智能电网与第三次工业草命》,率先提出了“能源互联网”等超前、创新的概念。  相似文献   

17.
中国能源战略调整和能源政策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中国现阶段城市化、工业化加速发展阶段能源需求刚性特征以及能源稀缺(能源价格走高)和环境问题(应对气候变化)日益凸显,提出中国需要通过调整能源战略(改变以前简单地从能源供给侧考虑满足能源需求,将节能作为满足能源需求的一个组成部分;改变仅受资源约束的能源供需增长和能源结构战略规划,将CO2排放作为满足能源需求的约束;改变仅从能源供给侧考虑能源安全;各能源行业的战略规划必须站到整体能源的高度,改变以往各行业单独进行战略规划。)和优化政策选择(依据实际制定节能减排目标;正确把握能源需求这一有效能源战略规划的起点;重视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成本问题;兼顾能源强度和碳强度目标),以实现现阶段经济发展可以接受的能源结构和能源成本目标。  相似文献   

18.
正能源生产结构更多元、更合理,能源消费更清洁、更集约——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的改革开放四十年能源发展报告显示,40年来,我国的能源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节能降耗不断推进。我国成为世界能源生产第一大国随着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持续推进,我国能源生产由弱到强,实现大发展。1978年,我国能源生产总量仅为6.3亿吨标准煤,2017年则达到35.9亿吨标准煤,比1978年增  相似文献   

19.
随着能源互联网的发展,电力需求侧管理措施更为丰富,可形成良好的社会效益。在归纳福建省需求侧管理实施现状的基础上,分析能源互联网在需求侧管理的应用措施。结合福建电网"十四五"时期的发展,研究能源互联网技术对福建电力需求侧管理的改善效果,并分析能源互联网产生的社会效益,提出推动能源互联网在需求侧管理方面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20.
摘要: 以能源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第三次工业革命蓬勃发展,其核心研究领域从智能电网、能源互联网进而拓展到全球能源互联网。首先对能源互联网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预测了能源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趋势,探讨了该领域的发展重点,以期为推动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