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莫劳 《中国食品》2006,(21):2-33
当肯德基和麦当劳雄赳赳气昂昂地跨入中国的土地以后.昔日在国人眼中土里土气的土豆,摇身一变.成了年轻一族的时尚食品。喜欢西餐的人.有几个不爱土豆泥和炸薯条呢?土豆带给我们的绝不仅仅是美味本身,更是一种文化概念和生活方式。小小的土豆在欧洲的历史长河中.承载了太多的情感与厚重.值得我们细细的品,慢慢的尝。  相似文献   

2.
土豆学名马铃薯(Potato),原产南美洲的智利,属茄科,为多年生的草本。因其种植方法简单,产量大,并且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特别是淀粉,所以在西餐食品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位置。在国人眼中的土豆往往是被当作“菜”来使用,而在西餐烹饪中,土豆的烹制法千变万化,各具其独特风味,并随着各国民族的不同的饮食习惯调制出不同风味的食品。有做汤的土豆汤,有做冷菜的土豆沙拉,而最多是用于主菜中。 土豆从种类上可分为很多种,如爱德华大土豆,个头较大,肉熟后软糯洁白,偶尔带黄色,适用于所有的烹饪方法;克瑞红皮土豆和马丽比…  相似文献   

3.
正吃西餐对于如今的年轻人来说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了,从价格亲民的快餐式西餐,到奢华不菲的高档餐厅,各个价位的西餐都在市场上找到了生存之道。西餐中意大利菜算是一大"豪门",披萨和意面是目前在国内较为流行的意大利美食,这次就为大家介绍另一款在意大利常见的家常美食——红酱土豆疙瘩。  相似文献   

4.
土豆也是菜     
璐稔 《食品指南》2014,(4):50-51
现在大多数孩子都不爱吃莱.但我认识的家人、朋友、亲戚的小孩.都无一例外喜欢吃土豆.确切说,用“喜欢”两字远远不能表达他们对土豆的热爱.套用现在形容对某某东西极其痴迷,比较流行的说法.可以称之为“土豆控”。我一直搞不清楚为啥对蔬菜大多排斥的孩子们.却对土豆情有独钟?记得有一年,我们几家人相约去海边玩,  相似文献   

5.
西餐三味     
西餐里的土豆 土豆是中国百姓的家常菜里一个极普通的品种,它的存放期长,价格便宜。在我当海员的20年生涯中,土豆几乎就是我们海上伙食的老大,土豆可炒可炖可炸,再配以其他青菜或肉类,船上厨工可以做个十样八样的土豆菜肴不重复。“土豆加牛肉”成为西餐里的一道主菜,这大概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了。  相似文献   

6.
土豆     
家乡最常见的粮食就是土豆,最常见的菜也是土豆,家乡那点瘦地里也就只能产土豆。 土豆是从小吃土豆长大的,所以他爹就给他取名叫土豆。土豆是村里唯一的高中生,毕业那年考上了大学,但家里没有钱,土豆就把录取通知书往怀里一揣,下广东打工去了。 他的工作是扛电杆,在新开发的大街两旁,几个人一起把汽车运来的电线杆卸下,每隔二十米放下一根,再由其他人来挖坑栽上。干这份工作每天二十块钱,管吃管住,住的虽是工棚,但能遮风挡雨,总比露宿街头要好,吃的虽然差些,但管饱,最主要的是每顿都有他爱吃的土豆。  相似文献   

7.
土豆食事     
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听说过苏联赫鲁晓夫的共产主义是“土豆烧牛肉”。可那时我只见过牛肉,却不知道土豆为何物,因为我家乡不长土豆,当地市场上也没有土豆卖。直到有一天我见识到了土豆,并且吃到了“土豆烧牛肉”时,才知道赫鲁晓夫式的共产主义含意。  相似文献   

8.
土豆情结     
土豆是北方主要蔬菜之一,“五·一”节过后,家家就开始忙乎种土豆了,先从窖里把大个的土豆挑出来,将芽口一块块剜下来,这叫“割土豆栽子”。富裕人家割下的栽子块大,日子紧巴的人家舍不得用大栽子,仅在芽口处削下一小块,甚至一个土豆削出五、六个栽子。谁都知道,“老母儿”小,苗就不壮,土豆结的也少,但为  相似文献   

9.
难忘土豆     
正大寒过后立春时,农家播种下地的第一粒种子就是土豆,即马铃薯。我称浙北地区的土豆是"金豆",原因是它像一枚枚圆圆的金球。从地头来到谷场上这些机灵可爱的小家伙,像铁蛋似的四处溜滚,阳光下传递给你的是暖暖的容颜,也象征着田园人家年景里的圆润与美好。我很少去菜市场,如果去了总有一些印象留在脑海里,比如:这些个头大的土豆,是产自何方的呢?一点也不像我村坊的土豆小小圆圆,均均匀匀的。  相似文献   

10.
土豆     
土豆,原产于南美洲的智利和秘鲁,过去曾是印第安人的主要食粮.700年前,人们还不十分了解土豆,1535年,西班牙人第一次到南美洲时,把它从南美洲带到西班牙,后又传入意大利,被称为土豆.十八世纪末叶传入法国时,又被称为地下苹果.此后,土豆在欧洲大陆普遍种植.在我国,土豆的种植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各地对土豆的叫法不同,华北地区称土豆,西北湖北湖南称洋芋,江苏称洋山芋、荷兰薯、爪哇薯.  相似文献   

11.
土豆是常见的烹饪原料,用土豆制作的菜肴更是随处可见。笔者最近以土豆为原料,采用西餐的调味品和川菜的烹任技法,创制出了两款土豆佳肴。现将其制法介绍如下。香酥芋球原料:土豆500克熟面粉75克面包粉150克鸡蛋1个精盐5克味精3克香油少许番茄酱味碟1个「注」精炼油1000克(约耗100克)制法:1.土豆去皮洗净,入宠用旺火蒸致后取出,压成茸泥,纳盆,加入熟面粉、精盐、味精、香油,反复揉搓均匀;鸡蛋磕人购中搅匀‘成蛋液。2.炒锅置火上,下入精炼油烧至六成热,将揉匀的土豆泥捏成直径约为3厘米的球形,再裹匀鸡蛋液,沾匀面包粉,…  相似文献   

12.
重和 《美食》2008,(3):45-45
土豆是很多人喜欢食用的一种食品,土豆丝,土豆片,土豆块,土豆泥,土豆沙拉等,可以让你变着花样吃。但偶尔也会遇到有涩味或麻口的土豆,的确让人遗憾。有没有能在烹调前或烹调过程中除去土豆涩味的简易方法呢?有,以下4法就可以不再涩口。  相似文献   

13.
礼赞土豆     
最早认识土豆这种食物,是在那个常常闹饥荒的非常年代。 那年月,每到土豆收获的季节,便有山外的回族同胞用羊皮口袋挑着他们在生产队劳动一年的报酬——土豆,到我们的寨子里来偷偷地兑换苦荞、苞谷等能够糊口充饥的杂粮。寨子里的人也都乐于用一升两升减省下来的苦荞或者苞谷换上几斤土豆,做个菜,尝尝  相似文献   

14.
《美食》2009,(3):54-54
几乎所有人都有这种印象:新鲜的蔬菜、水果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事实也的确如此。然而,这些食品中的维生素C都是水溶性的,它们在加工过程中极易流失,而土豆、红薯中的维生素C既耐热又不怕水。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的冬天非常寒冷.我小时候交通不方便,物质也非常匮乏,整个漫长的冬天除了家里窗台上花盆里种的蒜苗.根本见不到新鲜蔬菜.为了能吃到蔬菜.每家都要在自家平房旁边挖一个大菜窖储存冬菜。土豆因为耐储藏而且可以代替粮食充饥.一般人家都是大量储藏。在黑龙江,秋菜是要吃到来年春天的.而黑龙江要在每年5月份才有新芽出来.这样每家储存的秋菜都得以千斤计算.亦菜亦粮的土豆更不例外。东北本来就出产土豆.品质上佳.所以爱吃土豆的东北人不计其数.吃土豆的花样也是层出不穷。  相似文献   

16.
土豆又叫马铃薯,在国外除了用来直接炒菜以外,还有油炸土豆片、冷冻法式炸土豆、即席可用的马铃薯泥和干制土豆等许多加工食品,用途很多。在这些食品的加工处理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土豆下脚料,它们有土豆片、切削皮渣、带各种损伤和虫害的土豆原料、土豆浆料、外形不整的土豆片和加工废水等,需要作废弃处理。最近美国的罗姆技术(Rohm Tech)公司公布了对这部分土豆下脚料综合利用的新方法,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籁籁 《食品指南》2014,(4):28-35
土豆.有文化的把它叫作马铃薯.西部农民把它叫作山药蛋或洋芋.中国文学流派中专门有个山药蛋派.代表人物是赵树理,代表作品是《小二黑结婚》——可见土豆有多普及。土豆起源于南美洲的安第斯山,专家考证.当地种植土豆已经有4000年以上历史.而且其品种多达600多种.大部分我们从没见过,恐怕听都没听说过。  相似文献   

18.
世上有没有土得掉渣,同时又洋得冒尖的事物?有,土豆。世上有没有雅得出奇,同时又俗得到家的东西?有,土豆。土豆很土,却又有一个很洋的名字叫洋芋,还像李白一样有个大号叫做马铃薯。土豆是很平民化的食物,几乎天南海北五湖四海没有不吃它的人。它可以生长在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也可以在海平面以下的地方成活。它的果实深埋在地下,不像其它作物一样炫示和张狂。如果土豆是人,那么从以上的描述中完全可以断定土豆是个恃傲狂放的侠义之士,同时又是个虚怀若谷之人;是个可以与之神交而不会让人厌倦的良友。  相似文献   

19.
土豆的情谊     
到邮局取了稿费出来,恰好碰上一好友带着她的男朋友在街头溜达,就被她敲了“竹杠”好在她要求不高,仅仅两袋“天使牌”土豆片就把她打发了。看他们津津有味地品尝着金黄色的食品,感受着土豆在当代社会的尊贵,我的心早已沿着时光的隧道,去追赶离去的岁月。 土豆曾经给予我太多的记忆,也给了许多无私的馈赠,我永远不会忘记土豆的情谊。 像我这样年轻的一代,刚刚背上书包不久,改革开放已经开始了,没有经历过太多苦难,没有那种急风暴雨般的感受,但处于一个时代交替的路口,多多少少还积存着一些辛酸和痛苦。当然了,苦难的生活也是一份宝贵的财富!土豆就是我心灵深处永远抹不去的记忆  相似文献   

20.
土豆恋曲     
《中外食品工业》2008,(2):64-69
谁说土豆难登大雅之堂?其实,土豆不仅营养丰富,而且还“八面玲珑”:凉拌热炒或荤或素,土豆演绎的各式美味,真是令人目不暇接。爱上土豆,绝对是有理由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