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了了解湘辣1号辣椒秋延栽培的丰产性及适播期.2000年7月在本中心试验地进行了该品种的秋延栽培及播期试验。结果表明.湘辣1号抗病抗逆性强.667m。产量可达1500kg左右.果实外形美观.味极辣.果肉脆.适宜于嗜辣地区秋延栽培。三批播期中以7月20号播种的丰产性最好.播期越早.产量越高。播期越早.病害越重.但都不对产量构成威胁。  相似文献   

2.
早熟茄子新品种新茄4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茄4号母本4号茄是从新疆长茄中经多代单株人工自交定向选育出的优良株系,父本25号茄是由从浙江省引进的地方品种Y25经多代单株人工自交定向选育出的优良株系。该一代杂种生长势强,极早熟,定植至始收门茄30d(天),坐果力强,果实细长,皮紫红色发亮,肉绿白色。早春露地栽培,前期产量每667m~2 1 178.9kg左右,总产量2 500kg左右;早春大棚栽培前期产量每667m~2 1 781.6kg,总产量4 55kg左右,最高6 056kg。适于新疆冬春温室、大棚、小棚等早熟栽培,也适合海拔1 650m以下前山地带露地覆膜栽培或早春露地栽培。  相似文献   

3.
李硕 《蔬菜》2023,(8):22-26
为探索适合旱作区早春保墒增温的最佳覆膜时期,保障旱作蔬菜的生产,结合永登县旱作农业的特点,在红叶莴笋旱作种植区域进行“双垄三沟”秋季覆膜、早春顶凌覆膜、播前覆膜3个不同时期的土壤覆膜试验,分析了不同处理耕层土壤湿度和温度的变化及其对红叶莴笋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红叶莴笋播种期,秋季覆膜和顶凌覆膜土壤含水量分别比播前覆膜高出7.7和5.5百分点;在幼苗期,秋季覆膜和顶凌覆膜平均土壤温度分别比播前覆膜提高1.8℃和1.3℃。与播前覆膜相比较,秋季覆膜和顶凌覆膜的红叶莴笋出苗期分别提早4 d和3 d,且出苗整齐、苗壮,产量分别提高13.79%和10.34%。结合二阴地区的实际情况,建议早春采用顶凌覆膜。  相似文献   

4.
陕北日光温室早春茬辣椒的主要上市供应期正值南方冬季露地辣椒未上市的空当期,经济效益好。陕北甘泉县目前推广种植日光温室早春茬辣椒面积已达100hm2,667m2平均产量4100kg,最高可达5200kg,产值1万元。其主要栽培技术如下:1选栽品种日光温室早春茬辣椒以鲜食为主,可根据当地消费习惯,选择高产、抗病、辛辣味浓的品种。目前秦皇22号辣椒、瑞克斯旺37-72尖椒、保加利亚尖椒等品种较好。2培育壮苗2.1适期播种温室育苗播期以9月较为适宜。温室内南北向做成长5m、宽1.2m的育苗畦,畦内施入营养土。营养土比例为6份肥沃生茬园土加4份腐熟圈肥,1m3…  相似文献   

5.
正唐山地区日光温室早春茬辣椒套作甘蓝栽培,因为辣椒前期生长慢,管理简单,而甘蓝生长快,生育期短,在不影响辣椒生长的前提下,增收一季甘蓝,其中辣椒每667 m2产量可达7 500 kg,收入3万~5万元,甘蓝667 m2产量可达1 000 kg,收入3 000~5 000元。目前唐山地区辣椒套作甘蓝种植面积可达1 667.5 hm2,在调节种植结构和蔬菜供应、增加花色品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现将其高效栽培模式介绍如下。1 品种选择因  相似文献   

6.
辣椒濮优602系濮阳市农科院以H0616自交系为母本,自交系黄-2-6为父本杂交而成的一代杂种。早熟,始花节位8.6节;生长势强,连续坐果性好,株高65.6 cm,株幅66.3 cm;果实长羊角形,果实纵径18~23 cm,横径3.9 cm,果肉厚0.31 cm,单果质量90 g左右;青熟果黄绿色,果面微皱;每100 g鲜果含VC 85.2 mg,可溶性总糖含量为2.38%,蛋白质含量为1.50%,辣椒素含量7.43 mg/kg,肉质脆嫩,品质佳,适合鲜食。病毒病、疫病和炭疽病的抗性略优于对照福褀新1号;露地地膜覆盖栽培产量3 200 kg/667 m2左右,早春大棚地膜栽培产量4 300 kg/667 m2左右,适于保护地及早春露地栽培。  相似文献   

7.
早熟辣椒品种苏椒11号是利用南京地方早熟优良灯笼形辣椒品种自交系和早熟彩色甜椒优良自交系配制的一代杂种。果实长灯笼形,纵径11.0cm,肩横径4.7cm,果肉厚0.25cm,平均单果质量47.5g。每667m2前期产量1026kg,总产量2500.5kg。大棚中表现抗病毒病和炭疽病。适宜江苏省及气候近似地区作春季保护地栽培。  相似文献   

8.
黄艳 《长江蔬菜》2011,(24):20-22
主要探讨不同的播期和栽培密度对选育出的4个菜豆新品系产量及质量的影响,以期筛选出较优品系和最优组合,为菜豆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试验结果表明,处理组合A2B1C1(即品系0807、播期2010年12月15日、密度0.55 cm×0.35 cm×3株/穴)产量最高,667 m2产量为2 492.9 kg,各个性状指标最好...  相似文献   

9.
《中国蔬菜》2015,1(3):91
<正>宝龙2号宝龙2 号是以辣椒胞质雄性不育系741A 为母本,恢复系770C 为父本配制的辣椒一代杂种。该品种中早熟,始花节位为第8~9 节,果长22~26 cm,果宽4.0~4.5 cm,果肉厚0.4 cm 左右,单果质量85 g,果实羊角形,微辣,青熟果浅绿色,老熟果红色,商品性好,品质优良,每667 m2 产量4 100~4 400 kg。抗PMMo V 和疫病,适宜北方地区早春及秋延迟保护地栽培。详细介绍参见中国蔬菜2015年2期52页。  相似文献   

10.
新科16是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利用雄性不育系161A作为母本、恢复系D4为父本培育的中早熟优质黄皮三系杂交辣椒新品种。河南地区早春塑料大棚栽培模式下生育期183 d左右,定植至始收62.2 d,前期坐果集中,中后期连续坐果能力强;平均株高81.8 cm,株幅72.0 cm,初花节位9.9节;果实羊角形,青熟期黄绿色,果面光滑,心室数2.5,纵径21.0 cm,横径3.7 cm,果肉厚度0.34 cm,平均单果质量77.2 g;果实生熟食风味佳,辣椒素质量分数22.8 mg·kg-1,维生素C质量分数79.2 mg·100 g-1,水分质量分数93.0%,粗纤维质量分数1.34%;667 m2平均产量3 292.3 kg。适合在河南地区及周边地区日光温室、塑料大棚栽培。2016年通过河南省种子管理站农作物品种鉴定。  相似文献   

11.
‘热辣6号’是杂交一代辣椒新品种。长势强,株高65.0 cm,株幅112 cm;播种到始收期107 d,平均坐果数220个,未成熟果浅绿色,老熟果鲜红色;果长7.3 cm,宽3.5 cm,单果质量12.5 g,产量42 000 kg·hm~(-2)。味极辣(辣度347816 SHU),辣椒素类物质总含量22.56 g·kg~(-1)。高抗病毒病、青枯病、枯萎病、疫病、炭疽病、根结线虫病,综合性状好。  相似文献   

12.
5个从台湾亚洲蔬菜研究发展中心引进的常规甜椒品种在2009年秋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这5个引进品种的前期产量、总产量均未超过对照,说明这5个引进品种暂时不宜作为商品品种来利用;单从这5个引进品种来看,表现最好的是ISPN8-5,前期产量和总产量均最高,商品性状较好,果实绿色,灯笼形,且果实硬度很好,该品种作为甜椒的育种材料,有很好的利用价值;从甜椒育种材料来看,ISPN8-4果色淡黄,粗牛角形,前期产量和总产量也较高,这种甜椒材料在本地较少,可以作为甜椒的储备材料,待以后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3.
王立华 《长江蔬菜》2011,(12):49-50
为了研究硫酸钾复合肥不同品种、用量及使用方法在大棚辣椒上施用的实际效果,在淮安秋延后大棚红椒生产上进行了复合肥料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大棚辣椒用45%撒可富(15-15-15)硫酸钾复合肥50 kg/667 m^2作基肥,追肥用45%撒可富(15-15-15)硫酸钾复合肥结合浇水冲施4次,每次冲施15 kg/667 m^2,对辣椒增产效果明显。相同含量和用量的45%撒可富硫酸钾复合肥作基肥增产效果大于金正大复合肥。用45%撒可富硫酸钾复合肥作追肥,效果比生产上习惯用的冲施肥威力施牌高钾高钙海藻肥好。  相似文献   

14.
粤椒 1号是利用早熟、抗病的辣椒亲本 56号作母本 ,抗病优质甜椒 54号作父本杂交而成的一代杂种。春种从播种至始收 10 3d(天 ) ,秋种 82d(天 )。果实深绿色 ,光滑 ,粗牛角形 ,单果质量 4 7g ,长 15cm ,宽 4 .4cm ,肉厚 0 .32cm ,3心室 ,辣味中等。株型紧凑 ,生长势强、丰产 ,6 6 7m2 产量为 156 4 .94kg ,高抗青枯病、病毒病 ,疫病发生少  相似文献   

15.
在日光温室内,采用蔬菜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模式,研究了辣椒最大利润施肥量。结果表明,随着专用肥施用量的增加,辣椒单果质量、单株果质量、产量在增加,但单位肥料增产效果则递减。经回归统计分析,辣椒最大利润施肥量为0.148kg/m2(折1.48t/hm2),此时理论产量为6.69kg/m2(折66.9t/hm2),统计分析结果与田间试验结果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6.
‘宛椒207’是以日本‘枥木三鹰椒’为母本、‘特抗高产三号’为父本,采用人工杂交手段,通过优良单株定向选择,经多年系统选育的簇生小辣椒(朝天椒)新品种。该品种全生育期210.2 d,平均株高73.0 cm,株幅49.5 cm,有效分枝数8.0个,果实纵径5.0 cm,果实横径0.9 cm,平均单果鲜质量1.36 g,单果干质量0.52 g,干鲜比0.37,单株果数115.0个,667 m^2平均干椒产量273.04 kg。维生素C质量分数136 mg·100 g^-1,辣椒素质量分数81.8 mg·kg^-1。花皮果率10.0%,综合性状表现优良。适宜河南省各地露地栽培。2020年通过国家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  相似文献   

17.
以白色地膜、黑色地膜覆盖栽培辣椒,研究各处理对辣椒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地膜覆盖后辣椒生育进程加快,开花坐果期提前3~5 d,从定植到始收期的时间缩短,植株高度、冠幅、平均单果质量以及单株果数均增加,总产量增加了26%~32%;不同种类地膜对辣椒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不同。覆盖地膜特别是覆盖白色地膜是增加辣椒经济效益切实有效的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8.
针对宁夏引黄灌区温室辣椒氮肥用量过高的问题,以“长剑73”为试材,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常规施肥(N 300.0kg·hm-2)、减氮10%(N 270.0kg·hm-2)、减氮20%(N 240.0kg·hm-2)、减氮30%(N 210.0kg·hm-2)及不施氮肥对辣椒生长发育、关键生育期光合特征、产量、品质以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氮肥减量10%并没有降低辣椒苗生长质量。减量施氮各处理在关键生育期内株高、茎粗均有所下降。辣椒盛果期氮肥减量10%处理SPAD最高,与常规氮肥相比提高了1.6%,继续减氮叶绿素含量开始下降。氮肥减量10%在辣椒花期、盛果期冠幅比常规施氮提高5.8%、5.6%。辣椒盛果期氮肥减量10%叶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和光合速率比常规施肥处理提高9.4%、0.6%、5.3%。减氮10%处理辣椒产量比常规施氮增产1.1%,减氮20%辣椒产量略低于常规处理,但差异并不显著。氮肥减量降低了辣椒硝酸盐含量,同时提高了辣椒维生素C含量增幅范围为2.9%~8.8%。氮肥减量10%处理比常规氮肥收入提高1.5%,产投比最高为7.3。从辣椒生长发育、光合特征、产量、品质以及经济效益角度来考虑,氮肥投入不低于240kg·hm-2,不高于270kg·hm-2时是较为理想的氮肥减施方案,可在该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摘要:为有效减少辣椒生产中的化肥施用量,以卓椒8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常规施肥、等养分商品有机肥分别代替100%、1/2、2/3化肥对辣椒生物学性状、经济性状、抗病性、抗逆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等养分有机肥适宜比例替代化肥可改善辣椒商品性状,提高产量,替代比例为1/2时最有利于延长辣椒生育期,株高、茎粗、果长、果肉厚度和产量分别增加了20.34 cm、0.37 cm、2.5 cm、0.047 mm和67.05%,建议在实际生产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航椒7号’是中熟干制专用辣椒一代杂种,结果集中,果实线形,干椒紫红色,平均果长18.0 cm,果宽1.1 cm,单果质量2.6 g,果面皱纹细密,光泽好,商品性优,辣味强,风味佳。耐瘠薄,耐盐碱,耐高温干旱,抗疫病、病毒病,干椒产量5 600 kg · hm-2以上,适合北方露地栽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