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试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它既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方法,又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如“发展变化”、“民本”和“自强不息”等重要思想。在根本上,它体现了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发展的一般特点,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2.
辛亥革命前,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派反封建斗争的革命纲领,它体现了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它也反映了中国资产阶级自身的矛盾。“民生主义”乃为孙中山继“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提出“民生主义”的“社会革命”纲领。这个革命纲领,既表现出中国资产阶级的特殊性格,则又反映出二十世纪初所处的时代特点。 孙中山所主张的“民生主义”,其内容所含有的主观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外历史上  相似文献   

3.
《沧浪之水》与湖湘官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官场小说”,阎真的《沧浪之水》揭示了中国尤其是湖湘“官文化”的真相。一是“官威”,既进行了感性的描述,又进行了理性的概括;二是“官学”,既涉及其经验层面,更在其全面性、系统性上,涉及了它的理论层面;三是“官德”,主要表现在有德、重德、积德3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效率与和谐:-经济伦理学的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中国伦理是以“礼”为中心的纯人伦精神 ,而西方资产阶级的伦理主要是强调效率的经济伦理。纯中国式的传统伦理虽然使人际关系“和谐” ,但是它客观上造成了中国社会的整体无效 ;西方的资产阶级伦理造就了社会的高效 ,提升了全体国民的福利 ,但是它客观上又造就了人们精神的普遍空虚。经济伦理要将伦理精神上的“礼”节之“和”与经济上的效率结合起来 ,做到伦理讲效率 ,经济讲正义。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理论的研究对象是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上的现代化建设 ,其内容既博大精深又丰富新颖 ;它的科学性与真理性已在我国的建设实践中得到了充分证实并将得到进一步的检验 ;它的表现形式生动活泼、语言通俗易懂、逻辑结构严谨。认为“邓小平没有理论”或“邓小平理论不是理论”的看法是极其错误的  相似文献   

6.
景教 ,在西方亦称“聂斯脱利派” ,是基督教的一支。景教因其教义跟正统的基督教之教义相左 ,而被后者视为异端。这样 ,景教在西方基督教文化中就成了一个“他者”。在中国文化中 ,由于景教所传播的宗教思想跟中国传统思想在本质上的不同 ,它就更是一个“他者”。但景教为了在中国传播 ,它又努力跟中国本土文化相适应、融合 ,广泛地采用佛教和道教的术语来阐释自己的教义 ,这又使得它带有中国传统文化的某些特征。  相似文献   

7.
揭开科举制度的史册,是一部永远翻不完、读不尽的启示录。它记载着多少中华民族璀璨的文明,又昭示后人多少遗憾呢?千秋功罪何以评说?它使得中国昌盛,又造成中国衰败;它选拔了一批贤能之士,又使许多人才湮没其中;它对学校既扶植又刈剪;它既激励士人“学问勤中得,萤窗万卷书”,又使得士人“心都蒙了,耳都塞了,眼都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白虎通义》文本的分析,认为在把握《白虎通义》的总体特征上有三个关键词“天人相与”的世界观,“唯象唯法”的方法论,“神道设教”的政治实践。它对周礼和董学既有承袭又有发展在天道秩序的建构上超越了周礼,在诸礼义理的甄别和礼制框架的设定上又超越了董学。作为东汉以后历代王朝唯一的一部官方礼典,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是非常独特的。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征程中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人类文明新形态形成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探索之中,与中国式现代化相互熔铸,形成了人民至上、协调发展、共同富裕、和谐共生以及和平发展融为一体的文明新范式。人类文明新形态对人类文明范式具有重要价值贡献,既立足于为中华文明谋复兴,又着眼于为人类文明谋发展。从其生成逻辑来看,人类文明新形态遵循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的基本观点,是在时代召唤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积淀而成,它不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完成时”,而是“进行时”。推动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接续发展,要贯彻人民至上理念,在“解难题”上做出实际成效;要落实协调发展方针,在“促协调”上寻找最佳答案;要强化共同富裕实践,在“增福祉”上交出满意答卷;要增强和谐共生信念,在“遵规律”上实现绿色发展;要深化和平发展战略,在“谋发展”中践行开放共赢。  相似文献   

10.
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为核心,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实践.它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又体现了中国的具体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践的统一;它坚持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又考虑到中国的具体国情,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它反映了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是我们党价值观与政绩观的统一;“以人为本”将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发展结合起来,是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统一体.  相似文献   

11.
“中国道路”是时间、空间和目标统一体.从空间层面上看,它坚持因地制宜;从时间层面上看,它倡导因时制宜;从目标层面上看,它指向富民强国.这三个部分构成了“中国道路”的三大内核,使得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由一个胜利走向了另一个胜利,并推动中华民族走向世界,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愈来愈大的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12.
被“科学”扭曲阉割的中医尽管有着几千年历史的中医是中国的国医,但在中国,被中医救治、滋补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对它却并不十分了解,而且越来越陌生。有人对它的认识来自洗脚按摩,有人对它的理解是巫医神术,有人称它是“糊里糊涂把人治好”。自身的魅力也就是中医自身独有的特点使得中医充满了神秘的色彩,同时,由于缺乏一套完善的科学理论系统,又让中医在遭遇到西医的时候被送上了“科学”的审判庭,致使近百年来中医在中国的地位尴尬不已、命运坎坷。鲁迅很早就对中医下了“有意的或无意的骗子”的断语,这还构成了鲁迅对“国粹”的批判起…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中国古典美学范畴“风骨”的历史源流、审美特质等进行了探讨和总结,指出“风骨”就是要求艺术作品既要在内容上具有强烈而充沛的思想感染力,又要在文辞表现上具有精当挺拔、刚劲、遒健的力量。从而证明了“风骨”具有刚美的品质和特征,体现了中国美学的刚美意韵,它应属于刚美范畴。  相似文献   

14.
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首先要找准理论切入点:它是在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指引下产生和发展的,又为理论成果的丰富和发展提供了丰厚的精神滋养;它从源头上明确党的价值立场,贯穿于党的群众路线、“三个有利于”“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人为本、以人民为中心等理论内容中;它体现在党带领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动实践中;它深深蕴含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中。同时,通过挖掘教材、转变教学内容,培养宽广的历史视野,注重社会实践活动,善于创新教学方式,为二者融合提供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5.
抗日战争是世界反侵略战争史上历时最长的一场战争,是以弱胜强的典型战例,是一场真正的人民战争,因此它是“战争史上的奇观”;又因为它是中国人民近代以来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集中表现,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复兴的重要转折点,因此它又是“中华民族的壮举”;还因为它打乱了德意日法西斯的全球战略计划,改变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格局,它以独具特色的游击战理论和卓有成效的斗争实践,丰富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理论宝库,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它还是“惊天动地的伟业”。  相似文献   

16.
<正> 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引下取得的伟大胜利,从实践上证明了毛泽东同志关于实践的理论和整个毛泽东思想,都是科学真理。然而,时至今日,世界上总是还有那么一些人,不顾中国人民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把毛泽东同志的实践理论和整个毛泽东思想,攻击为“狭隘经验论”。一段时间以来,他们又从《实践论》中,找到了“狭隘经验论”的新“论据”,说什么《实践论》用个人的个别的经验来代替社会实践,从而贬低了社会实践的作用;据称这就是它成为“狭隘经验论”的“理论根源”。这种攻击当然是无理的和浅薄的。但是,它却提醒我们,在阐释和宣传毛泽东思想的时候,也应当注意对社会实践与个人实践辩证关系的科学说明。针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行政理论在长期发展中积累了丰富的内容,形成了完整的理论形态,并在明清之际达到了它近乎顶峰的极限状态,黄宗羲的善治理论就是它在这个阶段的重要代表。黄宗羲视域中的善治在内容及方式上,都延续了儒家传统主流观点。它在内容上首先要求圣王,即唯有圣王才能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所谓善治实际上就是“不忍人之政”;其次它还将善治的具体内容确定为养民与教民,“养民”就是使民足以事父母及畜妻子,养生送死无憾,“教民”就是用圣王学说教育民众,使民衣食住行都合乎礼;再次它还主张治理目的是使民皆“至于至善”和“止于至善”。中国传统行政理论的善治理想在现实中还有强劲的生命力,它既表现为行政的强烈伦理导向,又表现为一种主动作为的积极政府观,还表现为一种彻底的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  相似文献   

18.
孟子王道政治学的人文之维 ,包括三个方面 :首先 ,从思维方式看 ,它以为道德是“整体” ,政治是“部分” ,道德是决定政治的 ;其次 ,从价值取向看 ,它既确立了人民本位的理想目标 ,又突显了君主道德的决定作用 ;第三 ,从实际运作看 ,针对在人民与君主之间出现的二重主体性 ,它制定了“俊杰在位”的宏观策略。这种旨在为智识分子以义仕派风格介入现实政治实践而张目的王道政治学 ,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上 ,曾经产生极其深远的文化影响。  相似文献   

19.
“天人合一”不仅是中国古典美学的哲学基础,而且它本身就是一个美学命题。“天人合一”建立在“心性”论的基础上,它将自然之“天”人情化,又将人情形象化了,二者合而为一,构成审美意象。“天人合一”是生命的模式,它以“生”为本,又以“乐”为最高境界。这种境界理学家通常称之为“孔颜乐处”,它实是超道德的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20.
中西文论大异其趣。在称谓上,中国诗学(亦称“中国文论”)是否属于“理论”的范畴还有待讨论。在内容上,中国诗学存在三大特色:第一,它没有多少“理论性”可言,因为它缺乏科学的态度、理性的方式、明确的范畴、严格的命题、缜密的论证、纯然的理论著作;第二,它没有多少“历史性”可言,我们很难从中发现其历史的年轮;第三,它具有“范畴化”的特点,文人们的理论要旨常常掩藏在他们使用的某一范畴中。形成这样的特色有其必然性:第一,古代文人特殊的身份、地位为其提供了内在根据;第二,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为其提供了历史机缘;第三,独特的道、释文化传统为其提供了适宜的气候和土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