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猪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又称猪白细胞抗原复合体(SLA),是猪基因组中基因密度最高的区域之一,也是多态性最高的区域。许多研究表明SLA在抗原提呈及免疫调节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其基因及基因组学研究在以猪为替代模型的人-猪器官移植、癌症、变态反应、猪的生产数量性状及对感染性疾病的应答、疫苗研制等方面都是热点。我们就目前Ⅰ类和Ⅱ类SLA分子功能基因多态性及与机体免疫水平、抗病育种和生产性状的相关性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旨在探讨陕北白绒山羊MHC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基因与疾病抗性的关系,通过对98只陕北白绒山羊DRB1基因外显子2多态性与球虫病的相关性研究,共获得17条等位基因和29种基因型,其中10条等位基因是首次发现。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DRB1位点具有高度多态性,且不同等位基因预测的蛋白质结构存在明显差异,说明这种基因可能通过抗原呈递分子结构的改变影响宿主对病原体的免疫应答。相关性分析发现DRB1*16等位基因频率与球虫感染强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提示该等位基因可能与相关抗原呈递及抗性的产生有关。本次对陕北白绒山羊DRB1基因多态性及其与球虫病的相关性分析有助于筛选疾病抗性和易感性相关基因,进而可加速绒山羊抗病品系的培育进程。  相似文献   

3.
芦加杰  赫晓磊  高峰 《生物磁学》2013,(36):7189-7190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是一种直肠和结肠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其病因至今仍未完全阐明,普遍认为与遗传因素和自身免疫异常有关。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leukocyteantigen,HLA)是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基因的编码产物,是调控人类免疫应答的关键因素之一,其中HLAII类基因参与外源性抗原的递呈,是目前研究的最为广泛的与炎症性肠病相关的区域。HLAII类基因中以HLA—DRB1等位基因的多态性最丰富,国内外大量研究均显示HLA—DRB1基因不仅与uc的发病密切相关,而且与UC的临床特点有关联,但研究的结果并不完全一致,而且其导致特定人群UC易感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也不十分清楚。本文主要综述HLA.DRB1基因多态性与uc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基因是脊椎动物体内与免疫应答调节密切相关的一个基因家族,由紧密连锁的高度多态性基因座位组成。MHC基因具有高变异性,在机体免疫系统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与物种的抗病性和易感性,以及种群繁殖力和生存力密切相关。对MHC基因进行研究,在种群遗传学,特别是濒危动物的保护遗传学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基因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因其在免疫方面的重要作用而倍受免疫学家重视.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了解到MHC是一个高度多态的基因群,它广泛分布于各种脊椎动物体内.MHC除了具有免疫功能外,还在其它许多方面起作用.MHC基因的多态性是最受关注的特征,尤其是Ⅱ类基因.根据MHC基因的多态性,可以在遗传、进化、行为、保护及生态等许多方面对其进行研究.就目前的研究情况,在结构、功能及应用等方面对MHC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6.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MHC)是位于脊椎动物染色体特定区域,编码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的重要连锁基因群,具有调控细胞识别、激活免疫应答及调节特定病理反应等生理作用。其中,MHCⅡ类基因的多态性最高,是研究遗传、进化以及抗病育种标记的热点基因。然而,在大鲵虹彩病毒感染过程中MHC基因的表达和抗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本研究以1龄幼鲵作为研究对象,克隆得到MHCⅡB基因cDNA片段共1 010 bp,通过对比易感组和抗病组组织表达谱差异及候选基因序列结构特征,从而筛选抗病相关的SNP位点。结果显示,易感组中MHCⅡB基因在各组织中的m RNA表达量均显著高于抗病组,其中在皮肤组织中表达最高,为(55.715 2±0.01)。对比易感组和抗病组MHCⅡB基因序列信息,共筛选出6个候选SNP位点,占基因总碱基数的0.6%,包括4个转换位点和2个颠换位点。其中5’UTR区有1个,基因编码区有2个,3’UTR区有3个。位于基因编码区214 bp处的G/A颠换(G214A)为同义突变,而611 bp处的A/T转换(A611T)为错义突变,使抗病组该位点的苏氨酸突变为丝氨酸。蛋白质二级结构分析显示,突变后的二级结构中α螺旋增比最大,增幅近20%。本研究结果表明大鲵MHCⅡB基因参与机体虹彩病毒免疫应答过程,其多态性与抗病性状存在一定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就风疹病毒基因组及其蛋白结构功能的研究,以及疫苗研究的进展作简要综述,并阐述遗传多态性、HLA基因多态性及细胞因子对风疹病毒疫苗诱导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P1蛋白是肺炎支原体的一种与黏附有关的跨膜蛋白,它只有正确定位于肺炎支原体顶端结构才能介导其黏附作用;P1蛋白结构基因的多态性是构成肺炎支原体抗原多态性的基础;P1蛋白本身也是一种重要的免疫原,可刺激机体产生强烈的免疫应答。因此,探讨P1蛋白基因结构与功能将有助于肺炎支原体的致病机制及其感染的诊断和预防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cocyte antigen,HLA)复合体是人体中基因多态性最高的基因复合体,其多态性与疾病遗传易感性显著相关。人类白细胞抗原-F(human leucocyte antigen-F,HLA-F)属于非经典HLA I类分子中的一员,与HLA-E、-G在结构上十分相似,具有有限的多态性。近年来多数学者聚焦于HLA-F基因转录及分子表达调控、HLA-F表达与临床相关性及HLA-F抗体研制,且取得了重要成果。就HLA-F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通过对123只陕北白绒山羊DRB1基因外显子2的遗传变异分析,旨在获得陕北白绒山羊DRB1基因的多态性及变异信息,为山羊抗病基因的挖掘研究提供基础资料。本研究共获得6条陕北白绒山羊DRB1基因外显子2序列,其中4条为首次发现。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DRB1位点具有较高的多态性,6条等位基因可能起源于2个祖先基因。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DRB1位点受到了明显的选择压力作用,这种选择作用有助于陕北白绒山羊对当地气候的适应。蛋白质结构的预测证实了DRB1*1与其它等位基因间的差异性,说明核苷酸变异可能会引起蛋白质结构的改变,最终可能影响宿主对病原体的免疫应答。本次对陕北白绒山羊DRB1基因多态性的调查与分析有助于筛选疾病抗性和易感性MHC (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候选基因,进而可加速绒山羊抗病品系的改良与培育进程。  相似文献   

11.
鸡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基因位于鸡16号染色体上,具有高度的多态性。现已发现,不同MHC-B单倍体对各种疾病的抗性不同。本文主要介绍了鸡MHC的结构特点、鸡MHC与抗病性的关系、鸡MHC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以及其在鸡抗病育种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是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的基因产物,为目前已知的最复杂的人类基因复合体。由于MHC分子在个体免疫调节中起主要作用,故其在控制个体对疾病的易感性方面也起重要作用。本文总结了近年来HLA复合体与感染性疾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参考人和小鼠脑红蛋白(Neuroglobin,NGB)的cDNA序列设计简并引物,用RT-PCR方法从大鼠脑组织中扩增出大鼠NGB基因编码区的cDNA序列,该序列与小鼠NGB基因编码区的序列同尖性为96%,与人NGB基因编码区的序列同源性为88%,进一步分析表明,大鼠NGB基因编码区存在多个多态性位点;113t/c[138P],133a/g[N45D],388a/g[R130G],417t/c.该序列已被GenBank接受,登录号为AF333245,RT-PCR分析表明,该基因在大鼠脑,肝,肾,心肌和骨骼肌中均有较高水平表达,提示了其功能上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是有颌脊椎动物中发现的编码免疫球蛋白受体的高度多态的基因群,因其在免疫系统中的重要作用而备受关注。脊椎动物不同支系间MHC的结构和演化差异较大。尽管MHC基因特征在哺乳类、鸟类、两栖类和鱼类中已被较好地描述,但对爬行动物MHC的了解仍较少。鉴于爬行动物对于理解MHC基因的演化占据很重要的系统发育位置,研究其MHC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近年来爬行动物MHC的分子结构、多态性维持机制、功能和主要应用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系统地回顾和总结,并展望了其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不同品系大鼠RT1A、RT1B和RT1D基因表达的抗原总数量,以及在CD4+T细胞和CD8+T细胞上表达的数量,为免疫学研究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采集四种品系BN、Lewis、F344、SHR大鼠的静脉血,制备淋巴细胞,与有荧光标记的单克隆抗体反应,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抗原数量。结果发现RT1A、RT1B和RT1D基因表达的抗原在不同品系大鼠体内表达的数量不同,其中F344大鼠表达的RT1A抗原最多,BN大鼠表达的RT1B抗原和RT1D抗原均为最多。RT1A、RT1B和RT1D基因表达的抗原在CD4+T细胞和CD8+T细胞上表达的数量也不同,Lewis大鼠在CD4+T细胞上表达的RT1A抗原最多,BN大鼠在CD4+T细胞上表达的RT1B和RT1D抗原最多。F344大鼠在CD8+T细胞上表达的RT1A抗原最多;F344大鼠在CD8+T细胞上表达的RT1B和RT1D抗原最多。同一品系大鼠之间雌雄动物RT1A、RT1B和RT1D基因表达的抗原也不同。结论不同品系大鼠RT1A、RT1B和RT1D基因的抗原总表达数量之间差异有显著性,在CD4+T细胞上和CD8+T细胞上表达的数量差异也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16.
联会复合体——原发无精症发病中的重要角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炜  张思仲  阿周存 《遗传》2006,28(2):231-235
联会复合体(synaptonemal complex,SC)是一种减数分裂特异性超分子蛋白质结构,与减数分裂I(改罗文)中同源染色体的凝缩、配对、重组和分离密切相关。近年来,联会复合体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进展,包括在其组成成分和功能上的一些新发现。在小鼠不育模型中联会复合体及其编码基因的异常可引起精子发生障碍。更重要的是,联会复合体编码基因之一SCP3单个碱基缺失导致的无精症已在人类原发不育患者中得到证实。对联会复合体基因SCP1的进一步研究也正在进行之中。   相似文献   

17.
该研究旨在探讨转导酵母NDI1基因对线粒体ND1基因突变的Leigh综合征细胞模型的恢复效果,从而为线粒体复合体I基因突变所致Leigh综合征的基因治疗提供研究基础。已知线粒体复合体Ⅰ的ND1基因的m.3697G>A突变是Leigh综合征的致病突变之一。该研究采用已构建的携带该ND1基因突变的胞质杂合细胞作为线粒体复合体I基因突变的Leigh综合征细胞模型,将酵母NDI1基因的重组慢病毒转导至该细胞模型中表达NDI1蛋白(即酵母复合体I),检测NDI1蛋白对线粒体复合体I各方面功能的恢复效果。酵母NDI1基因转导该细胞模型后能高效表达并定位于线粒体。转导酵母NDI1基因可以恢复复合体I酶活性(外源酵母复合体Ⅰ的补偿)、线粒体有关的氧耗水平、线粒体偶联效率、线粒体有关的ATP水平,并且可以降低线粒体氧化应激水平、线粒体自噬水平。在线粒体复合体Ⅰ基因突变的Leigh综合征细胞模型中,酵母复合体Ⅰ可以替代性补偿线粒体的氧化磷酸化功能,并且可以缓解线粒体的氧化应激和自噬状态。该研究结果可以为线粒体复合体Ⅰ基因突变所致Leigh综合征的基因治疗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8.
鸡MHC与传染性疾病遗传抗性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鸡是我国主要的家禽品种,抗病分子育种在鸡的疾病尤其是传染病控制中有着重要地位,抗性基因选择是其技术关键。鸡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基因具有高度多态性,与多种传染性疾病抗性紧密相关,受到家禽育种专家的高度关注。文章介绍国外有关鸡MHC与传染性疾病抗性的相关性及抗性基因研究进展,并展望其在鸡抗病育种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SNP在近交系大鼠遗传检测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大鼠20号染色体MHC所在P12区上的9个SNP位点,应用新建立的高保真酶特异性检测SNP基因分型技术对五种常用近交系大鼠(BN、F344、WKY、LEW、SHR)和两种新培育近交系大鼠(MIJ和HFJ)进行SNP多态性分析。结果五种常用近交系的SNP检测结果与Rat Genome Database网站提供的基因型数据一致,并检测确立了新品系的SNP基因型。同时绘制出七种近交系大鼠在该9个SNP位点的遗传扩增图谱。结论运用所筛选的9个SNP位点进行大鼠多态性分析,能够快速、可靠地对BN、F344、WKY、LEW、SHR及MIJ、HFJ进行遗传监测。  相似文献   

20.
何红  ;曾芳芳  ;陈慧  ;陈裕明 《生物磁学》2014,(26):5146-5151
目的:采用meta 分析方法探讨X 射线损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XRCC1)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神经胶质瘤易感性的关系。方法:研究检索了PubMed、EMBASE、ISI Web of sciences、ScienceDirect 及CNKI 数据库从建库至2012 年9 月关于XRCC1 基因多态性与神经胶质瘤相关性的相关文献。合并的OR 值及其95%CI用于评估不同基因模型与神经胶质瘤风险的关联强度。采用亚组分析和meta 回归分析来探索潜在的异质性来源。结果:研究最终纳入12 篇Arg399Gln、8 篇Arg194Trp 和5 篇Arg280HisXRCC1 位点多态性与神经胶质瘤关系文章用于meta 分析。Arg399Gln 位点多态性在所有基因模型下合并OR 值均有显著意义;Arg194Trp 位点多态性在纯合子基因模型和隐性基因模型下合并OR 值具有显著意义;未发现Arg280His 位点多态性与神经胶质瘤风险相关基因模型。亚组分析和meta 回归分析显示Arg399Gln 位点多态性的所有基因模型风险仅在亚洲人群当中具有显著意义,亚洲人群的风险显著高于白种人群。Arg194Trp对照组人群不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HWE)可能高估了风险。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XRCC1 Arg399Gln 基因多态性仅为亚洲人群的神经胶质瘤风险的候选基因,Arg194Trp 基因多态性的风险可能是由于对照组不符合HWE 的研究所导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