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杭州市地下水氮污染类型及污染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杭州市地下水氮污染进行了系统全面的调查.在此基础上,着重研究分析地下水氮污染类型、各类氮的来源及在地下水中积累的原因.这不仅对预防地下水的氮污染具有实际应用价值,而且对氮在地下水中的地球化学行为的进一步了解也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2.
氮同位素方法在地下水氮污染源识别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地下水硝酸盐来源复杂多样.介绍了用15N/14N的方法(N同位素方法)分析辨明污染物来源.氮污染源不同,氮同位素值(δ15N值)也就不同.例如:雨水的δ15N值偏低,为-1.08%~0.21%;生活排水的δ15N值偏高,为1.0%~1.7%.污染源不同,受污染的地下水的δ15N值也不同,据此能有效地判断地下水硝酸盐的来源.  相似文献   

3.
地下水污染监测网的优化能让监测网以合理监测成本获取精确的地下水水质信息.为兼顾监测网空间特征与统计特征,综合考虑区域地下水水质状况和水文地质状况,提出了两步优劣解距离法优化监测网.首先以地下水典型污染物加权综合污染指数和防污性能指数为指标,采用优劣解距离法对现有监测网各监测井评分,并筛选得到不同监测井数量条件下的备选优...  相似文献   

4.
以粤港澳大湾区某典型有机化工地块为研究对象,采用丛式井分层调查不同深度地下水苯含量,并通过分层评估明确不同深度地下水的人体健康风险水平,确定苯的修复目标值、修复范围及相应策略.结果表明:该地块上层地下水苯最大质量浓度为7440.0μg/L,下层为30000.0μg/L,说明地下水受到苯污染,且下层地下水污染程度较上层更...  相似文献   

5.
地下水污染模拟预测在地下水污染防治的不同阶段工作中重要性日益凸显,为保证模型应用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制定标准化的地下水污染模拟预测流程十分必要。在对国内外的地下水污染模拟预测标准体系进行详细介绍的基础上,指出了目前中国地下水模拟预测标准体系构建存在的问题,结合中国相关标准目前的应用现状,提出加快构建地下水污染模拟预测标准体系、增强地下水污染模拟预测标准的约束性、提高地下水污染模拟预测标准的精细化程度等对策和建议,旨在为今后地下水污染模拟预测标准体系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可渗透反应墙是20世纪末出现的一种地下水原位修复技术,是目前地下水修复研究领域中的热点.可渗透反应墙设置在受污染的地下水流动路径的横截面上,通过墙体或反应器内填充的反应材料与地下水的接触,降解和滞留水中的污染组分,达到修复地下水的目的.填充的反应材料,根据受污染地下水中主要污染组分的不同而有所不同,零价金属、螯合剂、吸附剂或者微生物等是目前的主要选择.污染区的水文地质条件是可渗透反应墙应用的前提;反应材料和系统结构的筛选、反应器尺寸和水力停留时间的确定是其设计的关键;数值模拟、柱体实验是完善设计的重要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7.
洪梅  张博  李卉  王冬 《环境污染与防治》2011,33(3):88-91,95
以国外生活垃圾填埋场对地下水污染的风险评价方法为基础,建立了综合考虑含水层脆弱性及生活垃圾填埋场自身性质的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方法,并以北京北天堂垃圾填埋场为例.评价了当地4个生活垃圾填埋场对地下水污染的风险级别.结果表明,生活垃圾填埋场对地下水污染的风险取决于场地规模、防护情况等自身相关参数以及场地所处位置的含水层脆弱...  相似文献   

8.
“济南市东郊地区地下水污染现状及污染途径的研究”是济南市建委、市环保局于1987年5月下达的科研项目,目的是对济南东郊地区地下水的污染现状,污染途径以及污染发展趋势进行研究,并提出较为切实可行的防治意见,为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本项目的主要任务有:(1)对该地区地下水采用先进的分析手段,分析和研究不同水期的水质状况,并根据分析结果对地下  相似文献   

9.
采用分层采样技术对场地地下水污染物进行三维空间描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下水单一混合层采样所需建井及采样技术较简单,曾被广泛应用于地下水监测,但根据该技术所得地下水污染物数据进行污染场地地下水污染羽和污染程度描述,常常存在较严重的偏差。以某氯代烃污染场地为例,详细阐述了巢式监测井的建井及分层采样技术,并以该场地主要污染物氯乙烯和氯仿为例,对比了来自不同采样技术的两个主要污染物数据,证实了采用分层采样技术对污染场地地下水进行调查,具有更好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
铬渣污染场地污染状况研究与修复技术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曹泉  王兴润 《环境工程学报》2009,3(8):1493-1497
选取某一化工厂铬渣堆放场地作为典型铬渣污染场地,对其钻孔并采集不同深度土壤和地下水样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该铬渣污染场地存在很严重的土壤和地下水污染。污染物地表扩散较小,剖面扩散很严重,污染深度达6 m,不同特性土壤对六价铬的截留作用不同。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了国外常用铬渣污染场地修复治理技术的优缺点,并提出具体污染场地修复技术的选取应该根据勘探情况选择合适的某些技术组合。  相似文献   

11.
针对近年来频频出现的污染企业向沙漠地区地下排污造成地下水污染这一问题,以腾格里沙漠地区某化工厂地下水污染为研究案例,提出适合沙漠地区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的优选方法。在综合考虑修复技术的经济、技术和社会效益基础上,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修复技术优化指标体系,运用多准则决策分析模型(multiple criteria decision analysis,MCDA)中的消去和选择转换法(ELECTREII)对修复技术组合进行优选排序,确定适合该地区的最优修复技术方案。结果表明,5种地下水修复备选技术中可渗透反应墙、抽出-处理、监测自然衰减技术较为理想,综合考虑该污染场地特征以及地下水治理要求,得出最佳修复方案为:对高污染浓度区域采用抽出-处理技术+可渗透反应墙技术联合修复;对于低污染区域采用监测自然衰减技术。该优化方法可为沙漠地区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的选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是地下水污染防治的重要基础工作,能够为制定和实施地下水污染防治管理政策提供依据。综合考虑地下水脆弱性、污染源危害性、水资源禀赋等因素,建立了基于地下水脆弱性、地下水污染源荷载、地下水功能价值的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体系,将其应用于重庆市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中。评价结果表明,重庆市地下水污染高、较高、中、较低、低风险区分别占研究区总面积的0.65%、12.70%、21.10%、22.30%、43.25%。同时,对重庆市地下水污染高风险区的风险防控提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氨氮在滦河三角洲典型包气带介质上的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田华 《环境工程学报》2011,5(3):507-510
包气带是地下水的天然屏障,也是氮素污染地下水的主要通道.以滦河三角洲包气带4种典型土壤粉砂、砂粉土、粉土以及粉质粘土为研究对象,通过静态吸附实验查明了4种不同土壤对氨氮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4种土壤对氨氮的吸附主要发生在0~2 h,其吸附均符合二级吸附动力学方程;其等温吸附曲线均符合Langmuir模式,且最大吸附量分...  相似文献   

14.
地下水是维系水系统良性循环和支撑生态系统协调发展的重要保障.针对滇池流域水文地质特征,选择含水层介质、地形坡度、河网距离以及硝态氮单位面积污染负荷4个评价因子对地下水污染风险进行综合评价.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4个评价因子的权重并进行图层叠加分析,将地下水污染风险划分为敏感区、易污染区和一般防控区进行分区防控.最后提出防治措施,以期为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水体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不同龄渗滤液及其在包气带中的迁移转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实验室土柱模拟方法,研究了不同场龄渗滤液中有机污染物、氮以及 Fe、Mn、Zn、Cd 在包气带中的迁移转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场龄渗滤液理化性质差别很大,随着场龄的增加,COD 从40 194 mg/L降低到 1 778 mg/L,NH4 浓度从1 758 mg/L升高到2 166 mg/L,金属浓度则减小.经过以细砂为介质的包气带后,新渗滤液易对地下水造成高浓度有机物污染,而老渗滤液更容易造成地下水的高浓度氮污染.Fe、Mn 和 Cd 在包气带中比较稳定,而 Zn 的迁移能力很强,易对地下水构成威胁.  相似文献   

16.
目前,国内外综合评价作为饮用水之地下水污染程度的方法不多.本文尝试性地提出一个简单方法,即D值分级法. D值分级法的评价顺序是:首先,赋于各项监测值以“评分数”,将评分数转换成“数字模式”,再对水质进行“污染分级”,写出“污染表达式”,最后,计算各地区地下水的“综合污染系数”.  相似文献   

17.
地下水中的硬度大小,表示地下水中的Ca~(2+)、Mg~(2+)含量的多少。硬度增高也就表示Ca~(2+)、Mg~(2+)含量的增高。在我国许多城市地下水中的硬度已经超过饮用水的标准,如天津、北京、沈阳,西安等地。并且随着人为的污染活动不断增加,地下水的硬度也不断升高。北京地区地下水在1984年硬度的超标面积比四十年代增加18倍,使得地下水受污染的问题越来越严重。 高硬度的地下水对工业生产有很大的影响;它能影响产品的质量;提高原材料和能源的消耗;增加生产成本等。硬度对人体健康也有一定的影响,如:长期饮用高硬度水会  相似文献   

18.
包气带土壤对石油烃的截留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气带土壤对地表污染物的截留作用是地下水免受污染的一道天然屏障.土壤截留污染物的能力对地下水石油烃污染的治理起着关键作用,在对实际污染场地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土柱淋滤、吸附/解吸、石油挥发等室内模拟实验,研究包气带土壤对石油烃的截留作用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细砂、中砂和粗砂3种土壤对石油烃的截留率分别为81.0...  相似文献   

19.
甲基叔丁基醚(MTBE)是一种常见的汽油添加剂,但汽油油箱和地下储油罐的泄漏.造成了汽油及添加剂对地下水的污染.实验分析了生物活性炭吸附工艺去除地下水中MTBE的可行性,结果表明:(1)处理高MTBE进水(模拟新污染的地下水)实验时,对椰壳活性炭(简称椰壳炭)柱,煤质活性炭(简称煤质炭)柱采用菌液循环接种法接种来自美国...  相似文献   

20.
河道污染质垂向迁移对地下水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包气带是连接地表水和地下水的重要通道,对地下水资源有很好的"屏障"功能,而近年来工农业废水及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已影响到了地下水的"安全".为此,在渭河河漫滩进行了模拟河流的垂向入渗试验,并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水分和六价铬在具有弱透水层的多层介质中的迁移进行了模拟运算.试验和模拟结果一致表明,弱透水层虽对地下水有很好的保护作用,但在上部土壤层易形成面状污染带,而且由于大的浓度梯度作用,一旦污染质穿透该层将很快污染到地下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