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新陈代谢的观点阐述建筑与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历程。通过将新陈代谢这一概念引入到建筑与环境艺术设计的领域,说明其发展是以社会文明发展为线索,并受历史、文化、民族、宗教、政治、经济和社会伦理等方面的影响,并在不同的社会阶段和社会条件下呈现出不同的样武与风格。还对我国古代及世界的建筑与环境艺术设计风格、理论及其发展历程进行了以社会文明为主线的新陈代谢观的论述.并结合建国后我国本土的建筑的发展历程论述了建筑与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新陈代谢”观。  相似文献   

2.
现代社会环境的建设要以生态文明观为前提,减轻对环境的破坏,从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本文对生态文明观的现代环境艺术设计进行了探析,分析了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基本内容,希望能够为生态文明的建设提供有利依据。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环保、节能已经成为当今时代发展的重要主题。生态文明观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提出和不断实施已经将生态、环保与可持续发展观念紧紧结合在了一起,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主要对生产文明观进行概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生态文明观下的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希望能够促进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吴浩平 《门窗》2020,(3):137-138
社会的发展进步,带动经济的增长,同时也带动了人们对于居住环境的高标准、高要求。环境艺术设计与建筑密不可分,建筑可以说是环境艺术设计的载体。纵观古今,建筑一直都与艺术相联系,世界闻名的建筑物都有其独特的美学风格。随着时代的发展,建筑环境艺术设计越来越引人注目,这与当代人民的居住心理有着很大联系。本文将通过建筑环境艺术设计的多个因素来探讨其对人居心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5,(13)
目前,科技、经济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也在潜移默化地发生改变,一些环境问题也随之而来。在新时代生态文明观的指引下,用全新的眼光和正确的方法进行环境艺术设计,是环境艺术设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在当今的环境艺术设计中,我们要重视生态文明的观念,避免以往环境艺术设计中所出现的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建设出符合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理念要求的室内外环境,促进社会经济与社会环境和谐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门窗》2017,(12)
随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类技术应运而生,为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国家越来越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高素质人才将成为国家所需。建筑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作为一门新兴专业,是建立在现代环境科学研究基础之上的边缘性学科。"环境艺术"的表现技法多种多样,概念也较为宽泛,广义来说,是指空间规划与艺术手法的一种融合,几乎涵盖了当代所有的艺术设计。接下来,笔者将从建筑环境艺术的发展现状出发,就建筑环境艺术专业表现技法的发展历程简要论述,并对其应用提出自己的相关见解。  相似文献   

7.
针对目前我国建筑创作和建筑发展的无序状态,从建筑发展的内因、动力机制、环境与发展观3个不同侧面,论述了从无序状态到持续发展的建筑深层机制及创作原则。  相似文献   

8.
教会学校是中国近代建筑史中特殊的建筑类型,其发展与演变对中国近代建筑有着深刻的影响,其中,广州教会学校发展最早也最为典型。该文从近代广州教会学校的发展历程为入手,概括论述其各个阶段的建筑形态与风格特点,并评价分析了它在中西建筑文化交流的重大价值和作用。  相似文献   

9.
张强 《山西建筑》2007,33(30):77-78
从社会状况与文化艺术两方面分析了中国当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困境,指出应吸收中国乡土生态建筑环境观的精髓,完成传统乡土建筑文化的当代转换,从而确立既符合中国特殊国情又能彰显本土文化特点的形式风格和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10.
从环境生态学的角度出发,研究地坑院窑洞的选址思略、构造和营建过程,以及布局形式,解析窑院建筑蕴含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与人之间和谐发展的生态观,并通过分析地坑院窑洞建筑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提出生态营造思想与当代建筑技术结合的窑洞建筑改进和优化措施,以促进保护和延续特殊生土建筑,改善现有居民生活环境,为当下的生态建筑文明建设提供理论思考.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6,(21)
现阶段我国正处在全面改革发展时期,建筑领域的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建筑领域的室内环境艺术设计是比较重要的内容,尤其是在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环境下,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人们对室内设计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以往的室内环境艺术设计已经不能满足当下实际的需求,所以要提高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整体水平。基于此,文章先分析我国建筑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历程和特征体现,然后结合实际对建筑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问题和目标加以探究,最后详细探究建筑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日本现代建筑由于成功的将传统建筑观与外来文化相结合而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从而在国际建筑界有着与众不同的影响力。本文回顾了日本现代建筑起步、探索和发展的历程,以建筑师和建筑思想为线索,对日本现代建筑的主要流派进行了归纳、梳理和解析,并指出现代建筑的多元化都植根于日本的传统文化。通过本文的分析以期为我国建筑师在中国现代建筑的实践中继承传统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9,(9)
建筑环境艺术设计源于人们的生活需求。当前社会发展迅速,人们对建筑环境艺术设计要求越来越趋向于多元化。本文简要分析了建筑环境艺术设计,同时探讨了通过建筑环境艺术设计优化生活空间环境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4.
以工程实践为例,从地域环境、传统民居风格、空间环境、建筑材料等方面探讨地域性建筑设计的方法。首先指明了当代建筑的其中一个发展方向,即地域性建筑设计,然后系统论述了地域性建筑与自然环境、历史文脉的关系以及地域性建筑空间环境、材料的使用等等,并指出地域性建筑应是对传统民居风格的有机延续,最后得出地域性建筑应是符合自然的建筑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西方建筑界中历史主义观的形成进行分析,以菲利浦·约翰逊的建筑历程为基点,以其设计生涯中思想的重大改变为实例,结合近代民国建筑的兴起与发展,论证了历史文化是设计创新的养分,并提倡以尊重历史为前提,构筑新的环境。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建筑窗饰艺术赏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古代建筑窗饰形态丰富、色彩明丽、工艺精湛,具有独特的华夏民族风格。古代的窗饰是艺术与技术的统一体,也是传统文化的有效载体,它与窗的使用功能相互适应、融合,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观念中进化、发展,它的美学价值既体现在艺术形态中,也体现在社会文化上。本文通过对古代建筑窗饰艺术构成的浅析,展示了一幅生动的窗饰艺术历史画卷,希望籍此加深人们对古代建筑装饰艺术的认识和理解,并对从事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人们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7.
共生的环境艺术设计观,就是通过共生的设计方法,指导环境艺术的设计实践,创造出共生的环境艺术,达到人与环境共生的目的的环境艺术设计观。 共生的环境艺术设计观的提出,有着现实的背景、文化的背景和客观的需求。 一、现实的背景 工业革命爆发以后,机械迅速发展,生产力迅速提高,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财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对"环境"的不同解读出发,指出传统美学与环境美学的区别,对比分析了设计中的器物观和环境观,进而对基于环境美学的环境艺术设计进行深入剖析,指出"家园感"是环境艺术设计的最终目标,只有以环境美学替代传统美学作为理论基础,以环境观替代器物观作为设计理念,环境艺术设计才能最终引导第二自然成为人类宜居的家。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6,(20)
现代中国环境艺术设计是我国传统设计理念与西方设计理念有机结合的产物,它风格多样,包含中式、欧式、哥特式等,不同的环境艺术设计风格代表不同的设计理念和陈设思想。其中,传统环境艺术设计理念作为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基础,对于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文章着重分析明清时期的环境艺术设计和陈设思想。  相似文献   

20.
穿越历史的隧道——寻求传统与现代的交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炤 《城市开发》2002,(8):61-63
建筑作为社会文明与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几千年来一直以其独有的形式反映着社会的变迁与文明的发展。建筑作为一种文化类型,具有时空性和地域牲,并通过不同的建筑形式反映了不同的生活方式及社会发展水平。因而建筑文化的发展和进步,既包含着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的转变,也包含着现代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吸收和融合,两者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互为补充,共同发展。因而,在建筑设计中可以“寓传统于现代,以现代手法发扬传统精神。”对传统建筑的继承和发展是建筑发展的必然。传统建筑的精髓不只是诸如檐口、角楼、坡顶等风格要素,也不只是四合院、斗拱、飞檐等表面形式……它是一种内在的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