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紫外诱变黑曲霉筛选高产果胶酶菌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黑曲霉(Aspergilus niger) CICC41254为出发菌株,进行紫外线诱变.初筛使用透明圈法,从果胶平板上的突变菌株中,挑取了26株透明圈与菌落直径比值显著大于出发菌株的突变株.将这些突变株进行三角瓶固体发酵复筛,最后筛选出1株高产果胶酶的突变株CICC41254-D8.突变株CICC41254-D8经斜面传代培养了5代,产酶遗传特性稳定,其果胶酶活力最高可达1156.8U/g干基,比出发菌株酶活力(750.0U/g)提高了54.24%.  相似文献   

2.
以热带假丝酵母菌(Candida tropicalis)为出发菌株,经紫外线和氯化锂复合诱变或亚硝酸诱变获得突变株。通过摇瓶分批发酵,对菌株诱变前后发酵产长链二元酸量进行了测定。筛选出能够发酵产酸的突变株12株,其中8株表现出正突变,菌株最高产酸量提高了9.16%。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出发菌株粘红酵母RY-1进行紫外诱变,以类胡萝卜素抑制剂二苯胺抗性为筛选标准,得到19株突变株,并对突变株进行发酵性能检验。结果表明,有四株突变株类胡萝卜素产量提高明显,其中Ruv701提高了42.06%,遗传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4.
以热带假丝酵母菌(Candidatropicalis)为出发菌株,经紫外线和氯化锂复合诱变或亚硝酸诱变获得突变株.通过摇瓶分批发酵,对菌株诱变前后发酵产长链二元酸量进行了测定.筛选出能够发酵产酸的突变株12株,其中8株表现出正突变,菌株最高产酸量提高了9.16%.  相似文献   

5.
复合诱变选育酸性蛋白酶高产菌株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米曲霉M-2为出发菌株,通过紫外线-氯化锂和硫酸二乙脂(DES)复合诱变,筛选酸性蛋白酶高产突变株,并进行固态发酵筛选试验.从大量突变株中进行筛选,获得1株遗传性稳定的酸性蛋白酶高产突变株D-7,其酶活力由出发菌的262.7U/g提高至602.5U/g,提高了129.3%.  相似文献   

6.
酿酒酵母菌的紫外诱变及其突变株的性能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从葡萄表面筛选的野生型酿酒酵母菌进行紫外线诱变,培养后筛选出7株酿酒酵母菌的突变株,通过测定其荫株的发酵性能、发酵液残留总糖含量以及产酒精能力,从中筛选出1株发酵液中残糖含量少、酒精度高、起酵速度快的酿酒酵母突变株.  相似文献   

7.
高产纤维素酶突变株的筛选及其产酶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常压室温等离子体技术诱变里氏木霉RUT-C30,筛选高产纤维素酶突变株,并对其产酶进行优化,提高纤维素酶的产量。筛选得到高产纤维素酶突变株后,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突变型,并对产酶培养基和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经过筛选获得高产纤维素酶突变株JNDY-13,其摇瓶发酵最高滤纸酶活可达2.21 IU/mL,为出发菌株的2.21 倍,优化后JNDY-13在5 L罐中流加发酵所产最高滤纸酶活为5.40 IU/mL;测序结果显示JNDY-13基因组中共有752 个突变发生,其中半乳糖激酶基因中被插入的18 个碱基可能是突变株纤维素酶活力增加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孙婉菊  王筱兰 《食品科学》2014,35(19):158-163
采用紫外、硫酸二乙酯复合诱变的方法对能选择性降解植物甾醇侧链的新金分支杆菌MN2进行诱变处理,利用梯度平板技术筛选高底物耐受性突变株,通过摇瓶发酵实验检测其转化性能,以期筛选出具有较高底物耐受性且转化生成雄烯二酮(androst-4-ene-3,17-dione,AD)能力提高的突变株。最终筛选到1 株能在含高浓度底物平板上生长的AD突变株MN4。在底物甾醇投料量为20 g/L,摇瓶发酵144 h时AD生成率为40.9%,较出发菌株提高了15.1%。经斜面接种连续传代5 次,MN4突变株遗传性状稳定。对突变株MN4的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通过正交试验确定的最佳培养基配比为:葡萄糖1 g/L,玉米浆25 g/L,磷酸二氢钠0.6 g/L,硝酸钠6.2 g/L,豆油160 g/L。根据该配方进行转化,得到AD的生成率为50.6%。  相似文献   

9.
诱变筛选发酵玉米芯水解液高产苹果酸的根霉属菌株,并对其进行代谢分析,研究其高产苹果酸的机理。对分离得到的菌株进行ITS序列鉴定,进一步利用软X射线辐射对菌种进行诱变筛选、对出发菌株和突变菌株的相关酶活力进行测定及代谢通量分析。利用软X射线辐射结合丙烯醇平板筛选乙醇脱氢酶缺陷型菌株,得到突变株-1,发现其乙醇脱氢酶基因的3 处密码子突变为“TAA”,阻断了突变菌株的乙醇代谢途径。进而利用软X射线辐射结合氟乙酸平板筛选乙醛酸循环缺陷型菌株,得到复合突变株-2,降低了副产物富马酸及琥珀酸的产量。复合突变株-2的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中几处NADP(H)结合位点发生突变,增加了糖酵解和磷酸戊糖两种途径的相互作用,促进了其戊糖代谢。经过两步分离筛选,得到的复合突变株-2能发酵玉米芯水解液高产苹果酸,且减少了副产物乙醇、富马酸、琥珀酸的生成。复合突变株-2的苹果酸产量占代谢物总产量的比例由出发菌株的71%增加到91%,苹果酸产量增大1 倍,研究成果对工业化利用突变菌株生产苹果酸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以黑曲霉GXM-3为出发菌株进行60Co-γ射线与紫外线照射复合诱变育种,通过苔盼兰平板筛选及摇瓶培养,获得42株转化木薯淀粉液化液生成低聚异麦芽糖浆能力较强的突变株。其中,突变株D-597的转化能力最强。其在3L发酵罐中发酵80h,糖浆产物中低聚异麦芽糖含量达到最高值169.4mg/mL,比出发菌株提高了37.2%,发酵周期则缩短了40h。突变株D-597在利用木薯淀粉生产低聚异麦芽糖方面具有一定的工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以图像灰度处理软件Image J为测量手段,以微生物谷氨酰胺转氨酶(MTG)产生菌拟无枝酸菌(Amycolatopsis sp.)109.5为出 发菌株,经紫外诱变后,对突变株进行半定量测定和高通量筛选。 突变株在含有营养琼脂培养基的96孔板中30 ℃条件下培养3 d后进 行显色反应,利用Image J获得各孔灰度均值,根据灰度均值差异预测突变株的产酶水平。 结果表明,从334株突变株中筛选到一株 MTG活力为0.803 U/mL的正突变株80,较出发菌株MTG活力提高148.6%。 基于Image J图像处理软件与96孔板的固体培养法可以实 现MTG产生菌株的半定量测定和高通量筛选。  相似文献   

12.
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选育低产蛋白酶A啤酒酵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甲基磺酸乙酯(EMS)对啤酒酵母进行化学诱变,利用酸变性血红蛋白平板筛选得到5株低产蛋白酶A的菌株.通过发酵栓试验,测定发酵综合性能,其中突变株E10在发酵力、双乙酰还原能力和风味物质等综合指标保持了亲株的优良性状,同时蛋白酶A活力显著降低,遗传5代,测其发酵性能,表明遗传性状稳定.  相似文献   

13.
复合诱变选育低产尿素黄酒酵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He-Ne激光和亚硝基胍复合诱变黄酒酵母HJ1615,从中筛选分离得到4株产尿素量远低于亲株的新菌株.对这4株突变株进行发酵栓实验,并测定其发酵综合性能,其中菌株HJ1615-d4在发酵力、总酸、酒精度以及风味物质等综合指标方面保持了亲株的优良性状,同时产尿素的量为15.41 mg/L,低于出发菌株产尿素量50%以上.通过5代以上发酵实验,其遗传性状稳定.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为验证高渗应激与氧化应激的相关性,以酿酒酵母为研究材料,以紫外照射法对其诱变处理并筛选出耐高渗菌株。探讨了高渗应激条件下产生的活性酵母衍生物(Live Yeast Cell Derivative,简称LY-CD)的抗氧化物质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酵母高渗应激反应可增加LYCD中蛋白质含量;提高总抗氧化能力(T-AOC);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与谷胱甘肽(GSH)含量。说明高渗应激刺激酵母细胞形成的LYCD对细胞具有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15.
根据酵母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ITS区序列的测定结果把产植酸酶酵母RCEF4907菌株分类鉴定为东方伊萨酵母Issatchenkia orientalis。利用亚硝基胍、紫外线、亚硝酸和氯化锂4种诱变剂对酵母RCEF4907菌株进行复合诱变处理,将经过处理的菌悬液用植酸钙琼脂平板进行初筛,然后取发酵上清液在37℃,pH2.5的条件下,利用钒钼酸铵比色法测定植酸酶活力进行复筛。经过多次诱变处理后,最终从大量的突变菌株中筛选出高产植酸酶的G3297突变株,其植酸酶活性达到409 U/mL,是出发菌株RCEF4907的5.76倍。  相似文献   

16.
以杭州国家大豆改良分中心保存的野生和栽培大豆资源为研究材料,利用显色法对大豆脂肪氧化酶自然缺失突变体进行筛选。从348份种质中发现同时缺失大豆脂肪氧化酶Lox1和Lox2的野生大豆种质1份ZYD04511,同时缺失大豆脂肪氧化酶Lox2和Lox3野生大豆种质1份ZYD04452,以及缺失大豆脂肪氧化酶Lox2或其含量极低的栽培大豆种质5份:ZDD06271、ZDD06044、ZDD13834、ZDD06245和VP35。试验结果同时表明显色法是一种简便快速的大豆脂肪氧化酶缺失突变体筛选方法。  相似文献   

17.
以一株产甘油假丝酵母为出发菌株 ,采用化学诱变 ,通过玉米浆和外加无机磷组成的磷质量浓度为 3 40mg/L的磷源选择培养基 ,得到了一株发酵时间较原菌株缩短了 8h左右 ,产甘油能力 (甘油产量约为 1 40 g/L ,甘油转化率为 5 6% )和原菌株相似的突变株 ,并研究了突变株的发酵性状 .  相似文献   

18.
19.
One thousand colonies derived from Lactobacillus plantarum ATCC 8014 cells that survived 34–43 × 103 ergs cm‐2 ultraviolet irradiation were screened on media containing tetrazolium red to detect fermentative mutants. Fermentation end‐products formed from pyruvate, glucose, or lactose catabolism were determined. All 37 stable tetrazolium red‐reactive mutants had increased pyruvate utilization compared to the wild‐type strain. Only two did not produce lactate from exogenous pyruvate. When glucose or lactose were substrates, these two mutants and six other representative mutants produced lactate at levels similar to the parent strain. Although the average lactate and acetoin production from pyruvate by the mutants and wild‐type strains were similar, 25% of the mutants had increased acetoin production.  相似文献   

20.
邓磊  张豪  郑穗平 《中国酿造》2021,40(2):53-58
利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诱变技术,对野生型谷氨酸棒杆菌(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ATCC 14067诱变处理。通过全自动高通量微生物液滴培养系统(MMC)和平板选育组氨酸结构类似物的抗性突变株。使用48孔板发酵初筛及摇瓶发酵复筛,最终从耐受3-氨基-1,2,4-三氮唑10 g/L和D-组氨酸8 g/L的抗性突变株中筛选得到菌株Cg-F4,其L-组氨酸产量为(0.561±0.016)g/L,并且经过7次连续传代实验验证了该菌株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