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阐述了年产26万吨丙烯腈生产中硫铵浓缩单元一效与二效换热工艺的差别,特别是对二者的蒸汽和循环冷却水消耗量做了比较具体的对比研究,为工业装置工艺比选提供了能耗依据。对强制热循环与热虹吸的换热方式进行了比较分析,提出了采用热虹吸换热的构想以及尚需解决的一些工程问题。解释了在循环液蒸发器上部出口与硫铵液分离罐之间添加一块降压孔板对工艺节能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板壳式换热器的换热元件(矩形窄缝流进)内的流动沸腾传热进行了实验研究。在热虹吸流程的实验装置中测量了流动沸腾传热系数。与传统的管壳式热虹吸再沸器相比,传热系数明显提高。传热恶化点的干度较大,便于设计成高效的热虹吸再沸器。  相似文献   

3.
在立式热虹吸再沸器的加热管中插入内管形成新型结构。对新型结构的立式热虹吸再沸器进行了可视化研究和传热性能的实验。探索了该装置内的两相流流型及传热系数、循环速率与热通量的关系。工作介质为水、乙醇、聚丙烯酰胺水溶液和苯乙烯。通过分析和实验袁明,新结构的立式热虹吸再沸器操作稳定,传热系数高,去垢作用强。  相似文献   

4.
微槽群蒸发器在电子芯片冷却方面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微槽群蒸发型热沉技术设计了一种新颖的用于电子芯片散热的微槽群蒸发器,对影响微槽群蒸发器散热性能的各种因素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采用适当的真空度和液容率,可以提高微槽群蒸发器的散热效果.通过与主流的奔腾4 CPU芯片风冷散热器的散热性能比较发现,在低于芯片许容上限温度(100 ℃)的范围内,微槽群蒸发器具有更高的散热热流密度;微槽群蒸发器更适用于具有高发热热通量和热敏性强的高性能电子芯片的冷却.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板壳式换热器的换热元件内的流动沸腾传热进行了实验研究,在热虹吸流程的实验装置中流量了充动沸腾传热系数。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立式热虹吸再沸器的操作方式及特点,通过Aspen Plus、Aspen EDR模拟软件,考察了精馏塔釜立式热虹吸再沸器的模拟、设计过程,通过实例分析了塔釜静压头、再沸器结构尺寸、进出口管径等对热虹吸循环稳定性的影响,并得到了优化后的再沸器结构参数。塔釜内的液体静压头与再沸器内两相流密度差产生了热虹吸循环的推动力,设计中应综合考虑并选择合适的静压头,进而确定再沸器的基本结构参数。当推动力大于阻力且循环阻力在再沸器进口、再沸器内、再沸器出口三段管线中分配的比例合适时,才能产生稳定的热虹吸循环。  相似文献   

7.
根据热虹吸再沸器的自循环原理,介绍了基于压力平衡下的立式热虹吸再沸器安装高度的计算方法与步骤。利用HTRI软件,以乙二醇装置乙二醇塔再沸器为例,对基于压力平衡下影响热虹吸再沸器安装高度的静压头、再沸器进出口管径等进行优化,并讨论了操作工况下塔釜液位波动对再沸器稳定运行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水平管降膜蒸发器蒸发传热性能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影响水平管降膜蒸发器蒸发传热过程的部分因素进行了实验研究,确定了一定范围内水平管降膜蒸发器的喷淋密度、热通量、蒸发温度、布管方式对管束总蒸发传热系数的影响,为实际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徐鹭 《辽宁化工》2023,(3):390-392+396
对立式热虹吸再沸器的运行模式和特性进行了简单的描述,利用Aspen Plus、Aspen EDR模拟软件,对精馏塔釜立式热虹吸再沸器的模拟和设计过程进行了研究,研究了塔釜静压头、再沸器结构尺寸、进出口管径等对热虹吸循环稳定性的影响,并获得了最优的再沸器结构参数。再沸过程中,由于塔中的流体静态压力与再沸反应室中两相流场的浓度之比存在差异,在进行再沸反应室的优化时,对再沸反应室中的流体静态压力进行合理选取,以保证再沸反应室的基本结构尺寸,实现较好再沸器循环。  相似文献   

10.
鲁得浦  谢荣建  文佳佳 《化工进展》2020,39(4):1235-1244
回路热管(LHP)是柔性高效的两相流换热部件,通过工质的相变以及毛细芯的吸附作用实现高效传热。多蒸发器回路热管(MeLHP)是在其基础上通过多个蒸发器并联实现对多个热源的高效热收集与排散,适用于空间探测技术中多阵列红外探测器的制冷。本文试验样机采用包含三个蒸发器的多蒸发器回路热管结构,管路以气耦合方式并联,管线非对称布置,工作温区为170K,采用乙烷为相变换热工质。以单蒸发器回路热管的数据为参考,在不同的加热功率及加热方式下对多蒸发器回路热管进行运行特性的实验研究,并从补偿器工作特性出发研究其充液率对性能的影响。实验证明,该MeLHP样机运行过程中具有良好的热分享特性,负载热量在各蒸发器间互相分享,且该特性有方向性,与两相流的流动特性相关,表现为低流阻回路向高流阻回路分享为有效分享,反之会引起高流阻性能变差而容易失效,因而低流阻回路分配更多热负载,有利于热管运行;MeLHP的传热极限与单蒸发器回路热管相当,并且实验还验证了MeLHP补偿器的工作方式为单一补偿器工作,因而对MeLHP充装时应适当提高充液率,以获得与单回路热管一致的性能。该研究有助于多蒸发器回路热管运行规律的掌握,对实际应用的推动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将从热虹吸的原理、热虹吸再沸器的分类、热虹吸的循环型式、工艺结构及其优缺点等多方面论述,对如何正确地选择及优化设计热虹吸再沸器、热虹吸循环型式及结构等形成一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2.
T型翅片板喷淋式降膜蒸发器传热性能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喷淋降膜蒸发形式,将蒸发器的传热面用机械线切割方法加工成T型翅片板。对这种蒸发器进行了传热性能的研究,并与池式光板进行传热性能对比,实验结果表明,T型翅片板降液膜蒸发能在低温差下维持沸腾且有较高的给热系数。同时对沸腾传热的强化机理也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T型翅片板喷淋降液膜蒸发器具有优良传热性能时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蒸发器是一种根据热法脱盐原理,利用稠油热采地面系统废热驱动,实现污水脱盐软化,进而回用锅炉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的装置。但是,由于油田污水水质的特殊性,使得其极易在蒸发器表面发生结垢行为。通过对污水水质分析,得出其结垢类型主要为碳酸钙垢。建立了碳酸钙垢在强制对流传热和过冷流动沸腾情况下于换热表面结垢的传热传质模型,计算了污水在蒸发过程中析晶污垢形成的数量,得出了与实验数据符合较好的计算模型。对稠油污水在蒸发器中的结垢情况可以进行较好的预测,并对安全生产和设备高效利用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对伞板式降膜蒸发器进行了合理的结构设计,并对此蒸发器的传热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伞板式降膜蒸发器在低温差下仍能保持较高的传热系数,得出了伞板降膜蒸发侧无因次传热系数的实验关联式并与竖直光滑管的传热性能进行了比较。同时对伞板式蒸发器进行了液膜破裂的实验研究,得出了液膜破裂条件的实验关联式并与竖直管的破断条件进行了比较,从而得出了此蒸发器在小流量下,液膜分布均匀不易破裂等特性。  相似文献   

15.
针对黏度随浓度变化较大的物料在蒸发操作中传热系数低的问题,建立了新构型双室双管程蒸发器.双室双管程蒸发器将1个分离室利用隔离板分割成为2个分室,各分室分别采用串联双管程加热室操作.以甘油-水溶液为工质进行热态实验,研究了不同热通量及物料黏度下双室双管程蒸发器的平均传热系数.结果表明:双室双管程蒸发器能够实现稳定运行,平...  相似文献   

16.
王胜  王树东 《化学工程》2008,36(2):17-20,28
为了改善催化燃烧蒸发器中反应和蒸发的耦合行为,提高蒸发器的热效率,文章对催化燃烧蒸发器进行了热态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确定燃料完全燃烧需要的过氧系数随着空速的增加而降低;同时,通过对催化燃烧蒸发器内初始浓度场和温度场的分析比较,说明当放热反应速率较快时,燃烧腔内温度场的空间分布主要受初始浓度场分布决定。实验和模拟结果的很好吻合,说明建立的多孔介质模型能够很好地预测燃烧腔内的流场分布。  相似文献   

17.
立式热虹吸再沸器在石化行业中应用十分广泛,但其计算十分复杂。介绍了立式热虹吸再沸器的设计方法,以实例详细介绍了其计算步骤和校核过程,并分析了设计过程中应考虑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8.
立式热虹吸再沸器是实现液体气化的重要单元设备,在化工行业应用广泛,但其设计较为复杂。二硫化碳/硫化氢分离塔再沸器作为一台重要的换热设备,其运行状况对分离塔的分离效果有较大影响。本文在介绍立式热虹吸再沸器基本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利用HTRI软件对二硫化碳/硫化氢分离塔底部的立式热虹吸再沸器进行优化设计。对气化率、安装高度、阻力损失等重要设计参数进行了讨论,以期对其它类似换热器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立式热虹吸再沸器是利用热介质在壳程提供热量将管侧工艺流体加热沸腾的管壳式换热器。本文介绍了立式热虹吸再沸器的热应力分析及管道设计注意事项;笔者以芳烃分离装置为例,运用CAESARII软件对相关管道及设备管口进行应力分析。  相似文献   

20.
于娜  仇汝臣  刘新新 《山东化工》2013,(4):140-142,145
在查阅和分析国内外大量的卧式热虹吸再沸器资料的基础上,传承再沸器的各种设计方法,并用具体的工业生产实例进行考核。最终,将编制出通用于各种工艺工况,便于进行卧式热虹吸再沸器设计的软件,为编制开发出统一应用于各种工艺条件下热虹吸再沸器的设计软件包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