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1 毫秒
1.
头风痛胶囊治疗头风病(偏头痛)风瘀证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四类中药新药头风痛胶囊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临床试验、单盲随机对照,全部病例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服用头风痛胶囊或头风痛丸.结果头风痛胶囊对头痛疗效的显效率为65.08%,有效率为88.89%;对中医证候疗效的显效率为66.67%,有效率为90.48%,临床试验未发现该新药的不良反应.结论头风痛胶囊是一种治疗头风病风瘀证(偏头痛)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头风痛胶囊治疗偏头痛的疗效及其机制。方法13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头风痛胶囊,对照组给尼莫地平片。结果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治疗后均有显著变化,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7%(P<0.05)。结论头风痛胶囊可能通过降低血液粘度来有效控制偏头痛发作。  相似文献   

3.
朱军  卢文静 《河南中医》2012,32(1):64-64
目的:观察头风汤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12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3例和对照组59例,治疗组采用头风汤加减治疗,对照组采用西比灵及谷维素治疗,两组均以1月为1疗程,1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63例中显效45例,有效16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6.8%,对照组59例中显效20例,有效22例,无效17例,有效率为71.2%.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头风汤治疗偏头痛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头风病的病因病机新观点:附痛必克丹治疗341例疗效总结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谢炜  陈宝田 《江苏中医》1996,17(11):8-9
本文提出头风病共同的病因病机为多风、多瘀、多湿、多虚,由此四者杂合致病。其治则为疏风活血、祛湿补虚。以此为原则组方的痛必克丹验证于临床,治疗341例头风病,结果基本恢复率为34.6%,总有效率为98.2%。提示本观点符合临床实践,可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5.
官福兰  杨尽尧 《中药材》2001,24(3):192-193
用大、小鼠进行头风灵胶囊镇痛和对脑血流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头风灵胶囊大、中、小剂量均有较好镇痛作用,镇痛率大于50%,能明显增加脑血流量,降低脑血管阻力,且不加重心脏负担。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头风饼外治法治疗血管性头痛的疗效。方法:将80 例血管性头痛患者随机分为2 组,治疗组40 例采用头风饼外用敷贴;对照组40 例采用头痛宁胶囊口服。2 组均以7 d 为1 个疗程,比较2 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 变化,评估2 组疗效。结果:2 组干预前疼痛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 组干预后,2 组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P<0.01);干预后2 组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风饼外治法治疗疗效优于使用头痛宁胶囊,能有效缓解血管性头痛。  相似文献   

7.
郭严 《陕西中医》2005,26(2):149-150
我门诊2000年来,应用醒脑开窍胶囊治疗头风病肝阳上亢证患者,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8.
头风三两三治疗头风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资料 本组 40例 ,男 2 9例 ,女 11例 ;病程最短 2年 ,最长 2 4年 ;年龄最小 3 2岁 ,最大 5 6岁。全部病例均以慢性阵发性头痛为主要表现 ,神经系统及理化检查可除外脑内器质性病变。其中肌紧张性头痛 2 8例 ,偏头痛 3例 ,血管神经性头痛 9例。全部病例均符合风寒型头风痛 ,特点 :1时作时止的长期剧烈头痛 ;2遇风受寒加重 ,头部恶风怕冷 ,喜戴帽 ,头痛如束如箍 ,头皮发紧发凉 ,或头部皮肤、肌肉有压痛点 ;3季节交替、气候突变前发作或加重 ,或有先兆感 ;4口不渴或渴不欲饮 ,小便清 ,舌质淡红 ,苔薄白 ,脉浮弦、弦紧 ,或沉伏、沉弦、沉迟…  相似文献   

9.
头风胶囊对偏头痛大鼠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姚干  胡远  陈明岭  彭成  王一涛 《中成药》2002,24(1):43-45
目的:研究头风胶囊对大鼠脑组织和血中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皮下注射硝酸甘油注射剂,造成大鼠实验性偏头痛模型,给予头风胶囊治疗后,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各实验组大鼠脑组织和血中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或多巴胺的含量变化。结果.:头风胶囊高,中,低量能非常明显或明显升高大鼠脑组织中5-羟色胺,多巴胺及去甲肾上腺素的含量(P<0.01或P<0.05),结论:结果提示,头风胶囊能对抗偏头痛发作时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的失常,使机体单胺类神经递质的释放和代谢机制得以恢复,改善脑及血管的功能障碍,从而改善偏头痛症状。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自拟头风灵加味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38例采用自拟头风灵加味治疗并与对照组口服镇脑宁治疗32例,依疗效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9.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对头痛症状有显著改善(P〈0.01),尤其是对头痛程度的改善较对照组有明显优势(P〈0.05)。结论:本方以络病理论为依据,具有活血行气通络止痛之效,对头痛病进行病证结合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温通头风胶囊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3例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按2∶1的比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2例给予口服温通头风胶囊治疗,对照组31例给予口服尼莫地平片、谷维素片治疗,并对两组疗效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患者头痛强度、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和伴随症状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采用温通头风胶囊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具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头风痛丸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对头风痛丸中的川芎进行定性鉴别,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白芷中欧前胡素的含量。结果:TLC法能检出川芎,且斑点清晰,分离度好,易于识别;欧前胡素在0.323 2~1.616μg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8.0%(RSD 0.84%)。结论:该方法简便、可靠,可用于头风痛丸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3.
自拟头风协定方治疗头风100例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梁珑(200001)关键词:头风协定方、头风、甲皱微循环或眼底微循环。中医将头痛时发时止,引触易发,通称“头风”。临床表现颇似现代医学中血管神经性头痛、三叉神经痛及部份脑外伤所致头痛。自198...  相似文献   

14.
头风灵胶囊中地黄的定性定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分光光度法对头风灵胶囊主要药物-地黄的活性成分梓醇进行含量测定。结果表明,分光光度法较目前临床常用的高效液相测定法,精密度高、稳定性好,同时,测定的头风灵胶囊中地黄梓醇的含量,不得低于0.623%,回收率为103.56%。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心脑联痛胶囊治疗中医辨证属于气虚血瘀证和瘀血痹阻脉络之证,即现代医学的脑血栓形成临床疗效。方法将162例脑血栓形成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81例,采用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81例,在西药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心脑联痛胶囊,每粒0.4g,每次4粒,每日3次;两组疗程均为20天。结果治疗组经联合治疗后总显效率56.49%,总有效率92.59%,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显效率30.86%,总有效率80.24%(P<0.05),安全性检测亦表明;心脑联痛胶囊对心、肝、肾及周围血象无毒副作用。结论心脑联痛胶囊与西药合用治疗脑血栓形成是安全有效的中药新药。  相似文献   

16.
本文提出头风病共同的病因病机为多风、多瘀、多湿、多虚,由此四者杂合致病。其治则为疏风活血、祛湿补虚。以此为原则组方的痛必克丹验证于临床,治疗341例头风病,结果基本恢复率为346%,总有效率为982%。提示本观点符合临床实践,可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17.
王爱凤  王松龄  郭朝民 《中成药》2000,22(12):870-871
目的:考察消痛合剂治疗头风病(偏头痛)的临床治愈率。方法:采用口服消痛合剂治疗头风(偏头痛)378例与口服南方制药厂生产的正天丸治疗的126例对照。结果:两组经统计学处理,愈显率分别为83.82%和53.97%(X^2=21.82,P〈0.01),提示治疗组与对照组显著性差异。结论:经临床观察,消痛合剂治疗头风(偏头痛)有疗效,且制备方法简单。  相似文献   

18.
天麻头风灵治疗紧张型头痛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天麻头风灵治疗紧张型头痛疗效。方法:临床诊断为紧张型头痛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药以天麻头风灵为主,对照组用药以阿米替林为主。结果:治疗组54例有效率88.8%;对照组50例有效率为90%。两组对比t=0.795,P=0.431,无明显差异。但在副反应观察中两组差异明显:t=-3.466,P=0.001。结论: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9.
头风宁镇痛机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在已有实验的基础上,揭示头风宁胶囊的镇痛机制。方法:通过出凝血时间测定,ADP诱导小鼠血栓性死亡试验,耐缺氧实验,体外血栓形成,血小板聚集,脑组织5-HT含量测定等方法,观察头风宁和川芎茶调散(对照药)对上述指标的影响。结果:动物血液流变学各指标的异常得以纠正,缺氧动物死亡率降低,脑组织5-HT含量升高,各指标改善程度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头风宁的镇痛作用与其纠正高血黏状态,调节动物脑组织5-HT含量,提高动物耐的缺氧能力等机制相关。  相似文献   

20.
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自觉症状,内伤、外感均可发病。古有头痛、头风之分,实乃头痛轻重之别。轻者为头痛,重者为头风。《证治准绳》云:“浅而近者名头痛,其痛卒然而至,易于解散速安也;深而远者为头风,其痛作止不常,愈后遇触复发也”。外感易治,内伤难医。笔者在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