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5 毫秒
1.
<正>卵巢上皮癌(以下简称卵巢癌)是严重威胁女性健康的恶性肿瘤。2020年我国新发卵巢癌病例55 342例,新发死亡病例37 519例[1],据WHO统计占全球卵巢癌新发病例的17.6%[2],堪称卵巢癌“大国”。由于卵巢癌发病隐匿,诊断时70%的病例已为晚期,5年生存率徘徊在30%~40%。手术联合含铂方案化疗是卵巢癌治疗的基石,但近20年来进展较少,卵巢癌的生存预后无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2.
<正>1背景子宫内膜癌以手术为主要治疗手段。传统的手术方式是开腹手术,但开腹手术存在手术切口大、恢复慢等缺点。随着技术的进步、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腹腔镜设备的改进及操作技术的熟练掌握,子宫内膜癌的手术方式也随之发生了巨大转变。1992年,Childers首次对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行腹腔镜下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初步认为腹腔镜下子宫内膜癌分期手术可作为Ⅰ期子宫内膜癌的可选择术式[1]。随后国内外学者针对子宫内膜癌的腹腔镜治疗进行了多项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相似文献   

3.
<正>在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中,卵巢癌发病率在全球排名第三,死亡率仅次于子宫颈癌。在发达国家,卵巢癌是死亡率最高的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2020年全球新增卵巢癌313959例,同年因本病死亡患者共207252例[1]。上皮性卵巢癌(EOC)是一类高度异质性的实体肿瘤。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于2023年10月发布了新诊断和复发性EOC的诊断、治疗和随访指南[2]。本指南依据循证医学证据(证据和推荐水平从高到低分别为Ⅰ~Ⅴ级和A~E),  相似文献   

4.
<正>1背景子宫颈癌是我国女性生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广泛性子宫切除术是子宫颈癌治疗的主要方式之一。1989年,Querleu等完成了世界上首例腹腔镜经阴道广泛性子宫切除术。1992年,Nezhat等[1]报道首例完全腹腔镜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和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至此子宫颈癌腹腔镜手术逐渐得以推广。保留盆腔神经的广泛性子宫切除术最早由日本学者OKabayashi提出,  相似文献   

5.
徐惠成 《实用妇产科杂志》2012,28(12):1002-1004
卵巢癌是女性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占女性恶性肿瘤的2.4% ~ 5.6%,占生殖道恶性肿瘤的20%~30%.手术是治疗卵巢癌的主要治疗方法,而首次手术最重要.由于卵巢癌的分期对评估病情、选择治疗方案、判断预后密切相关,因此在手术时应进行全面细致的探查.Ⅰ~Ⅱ期患者应选择全面分期手术,Ⅲ~Ⅳ患者则应选择肿瘤细胞减灭术.卵巢癌全面分期手术或肿瘤细胞减灭术多采用开腹手术,手术创伤大、恢复慢.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和设备的更新,早期卵巢癌腹腔镜分期手术逐步得到开展,但不同于子宫恶性肿瘤腹腔镜手术,目前卵巢癌腹腔镜手术仍有较大争议.  相似文献   

6.
<正>《2018年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PCOS)评估与管理国际循证指南》[1](简称指南)仍是目前国际最新最全面的PCOS诊疗指南。整本指南涵盖了PCOS的诊断及风险评估、PCOS患者的心理健康及治疗(包括生活方式干预、无生育要求的药物治疗及不孕症的评估和治疗),覆盖内容全面,深入理解指南对临床工作极具指导价值。目前关于指南的推荐部分已有相关翻译文章发表[2],  相似文献   

7.
腹腔镜手术在50例卵巢恶性肿瘤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在卵巢恶性肿瘤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2000-01—2005—12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妇科对曾行腹腔镜探查且经病理确诊的50例卵巢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例进展期卵巢癌患者,经腹腔镜探查确诊、并无法进行最佳肿瘤细胞减灭术,仅行活检和腹腔化疗。20例经腹腔镜诊断为卵巢癌后改行腹式卵巢癌分期手术或肿瘤细胞减灭术,其中9例Ⅲ期患者手术效果满意达8例,腹腔镜估计能否进行最佳肿瘤细胞减灭术的总正确率是88.9%。5例进展期患者进行了腹腔镜二次探查术(二探),腹腔探查阳性4例。5例Ⅰc~Ⅱc的上皮性卵巢癌患者进行了腹腔镜下卵巢癌分期手术;根据肿瘤性质和患者生育情况,在1例I。期上皮性卵巢癌、4例生殖细胞肿瘤和4例性索间质肿瘤中进行了保留生育功能的腔镜手术。腹腔镜二探组和全腹腔镜卵巢癌手术组患者术后随访均未发现trocar部位肿瘤细胞种植生长,9例进展期卵巢癌腹腔镜探查和活检后4例出现trocar部位肿瘤种植,其最突出临床特点是均有癌性腹水。结论 腹腔镜技术对卵巢癌诊断、评估进展期卵巢癌最佳细胞减灭术机会、卵巢癌二次探查、较早期卵巢癌分期手术及保留生育功能手术等方面可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正>孕前及孕期单基因遗传病携带者筛查是指通过现有的基因检测技术,识别携带致病基因的无症状个体,以评估其后代患遗传病的风险,是减少遗传病患儿出生的重要预防措施[1]。携带者筛查项目的开展对降低出生缺陷率、避免因病致贫、构建健康中国有着重大的临床意义。本文将结合2016年欧洲人类遗传学会(ESHG)[2]、2017年美国妇产科协会(ACOG)[1]、2021年美国医学遗传学会(ACMG)[13]发布的相关指南,对孕前及孕期携带者筛查的适宜人群、  相似文献   

9.
<正>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ncer,EC)是发达国家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1],我国EC的发病率呈上升态势,根据国家癌症中心2023年公布的数据统计,子宫体癌的发病人数为7.11万例,仅次于子宫颈癌,居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第2位[2]。研究显示,约80%的EC发生于绝经后女性,其中约90%有异常阴道流血的症状[3]。  相似文献   

10.
<正>女性生育力是指女性产生卵母细胞、卵细胞并孕育胎儿的能力[1],与性激素和子宫内环境密切相关。早期妊娠手术流产(负压吸引术)是终止早期非意愿妊娠和病理妊娠的主要方法,是一种安全、操作简便、效果良好的终止妊娠的方法,若未发生手术并发症,则对随后的生育力影响较小[2];但若出现近、远期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正>卵巢癌初始治疗的原则可归纳为以手术为主,化疗为辅。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分会2010年、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2009年和国家综合癌症网(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中国版)2011年制定的卵巢癌临床实践指南明确指出,卵巢癌的初始治疗为进腹探查同时进行全面手术-病理分期,术后根据卵巢癌的全面手术分期、  相似文献   

12.
<正>子宫腺肌病(adenomyosis)是指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侵入子宫肌层生长而产生的病变[1]。子宫腺肌病好发于30~50岁育龄期女性,发病率为7%~23%,患病率可高达70%[2]。子宫腺肌病可导致进行性痛经、月经量增多、月经期延长及不孕[3],危害女性身心健康,降低家庭幸福指数,增加公共卫生负担[4],甚至危及国家人口安全。子宫腺肌病具有慢性疾病特征[5],多因素和多环节参与其发生和发展,从出现症状到造成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13.
<正>卵巢子宫内膜样癌(ovarian endometrioid carcinoma,OEC)是起源于卵巢、病理组织学与原发于子宫内膜的内膜样癌相似的卵巢上皮性恶性肿瘤,1964年由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正式命名[1]。OEC发病率仅次于卵巢高级别浆液性癌(high grade serous ovarian cancer,HGSOC),约占卵巢上皮性恶性肿瘤的10%[2],常伴有子宫内膜病变[3]。  相似文献   

14.
<正>Peutz-Jeghers综合征(Peutz-Jeghers syndrome,PJS)又称为黑斑息肉综合征,为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由STK11(serine-threonine kinase 11)基因的胚系突变失活引起。该综合征发病率1/200 000~1/50 000,由于在人群中发病率低,对该群体患者的全面研究尚为有限[1]。PJS最典型的临床表现三联征为皮肤黏膜色素沉着、胃肠道多发性错构瘤性息肉及肿瘤易感性[2]。70岁前几乎83%的患者会被确诊相关肿瘤,也是其最主要的死因和生存的最大威胁[3]。肿瘤的好发部位包括胃肠道、子宫颈、卵巢、  相似文献   

15.
腹腔镜已广泛用于妇科良恶性肿瘤的治疗.在有条件的妇瘤科,腹腔镜手术已是早期宫颈癌根治手术和子宫内膜癌分期手术的首选[1].早期卵巢癌分期手术、恶性肿瘤二次探查术,以及部分卵巢癌再次手术也可由腹腔镜完成.但作为一种技术手段,和传统手术一样,腹腔镜手术同样会出现并发症,并随手术难度的增加而增加.由于切口微小,开腹手术常见的切口感染较少发生.而与气腹相关的并发症和能量器械相关的并发症增多,且易出现严重并发症,延长住院时间.现简要介绍腹腔镜妇科恶性肿瘤手术并发症的特点及防治,为临床实践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6.
<正>1引言恶性黑色素瘤(malignant melanoma,简称恶黑)是起源于上皮基底层黑色素细胞的一类恶性肿瘤,其侵袭转移潜能强,病死率高[1]。恶黑主要分为3种基本类型:(1)肢端型:主要发生于手足部位。(2)黏膜型:来源于鼻腔、鼻窦、鼻咽、口腔、直肠及肛管、生殖道、食管、泌尿道等部位的黏膜,年发病率0.34/10万[2],其中女性原发于生殖道的黏膜恶黑约占3%~7%[3-4]。(3)皮肤型:包括日光暴露部位皮肤高发的慢性日光损伤型(CSD)、躯干皮肤高发的非慢性日光损伤型(non-CSD)以及原发病灶不明型。亚洲人及其他有色人种以肢端型及黏膜型高发,其中黏膜型占22.6%,而皮肤型以白种人高发[3]。黏膜型与皮肤型的靶基因差异明显,治疗反应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7.
<正>宫腔粘连(intrauterine adhesion, IUA)是妇科常见的子宫内膜基底层损伤性疾病,高危因素包括人工流产、诊断性刮宫术、流产后清宫术、宫腔镜手术、宫内节育器放置、宫腔感染等,临床多表现为月经量少、闭经、痛经、不孕等[1],严重影响女性的生育力和身心健康。据报道,90%以上的IUA发病与宫腔操作及感染密切相关,宫腔操作次数越多,宫内感染的风险越大,IUA的发病率越高[2]。  相似文献   

18.
<正>羊水栓塞(amniotic fluid embolism, AFE)是产科特有的罕见、致命性的并发症,全球范围内AFE报告的发病率(0.8~7.7)/10万,其特征是突然发生心肺功能衰竭以及凝血功能障碍,常发生在产时或胎盘娩出后30分钟内[1],孕产妇死亡率高达11%~50%[1,2],围产儿死亡率约20.2%[3],在存活的患者中,61%的患者遗留有严重的神经系统损伤[4],是导致母儿死亡以及残疾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正>1背景及意义生物样本库的定义是“标准化地筛选、采集、处理、保藏和分发生物样本及样本捐献者信息和临床数据的专门机构”[1]。近十年逐渐发展为大科学基础工程,为基因组、转录组、蛋白质组等多种组学研究、分子诊断标志物及药物靶点大样本验证提供高质量生物样本,是发展精准医疗、转化研究的重要桥梁与主要资源[2-5]。妇科肿瘤指女性生殖系统肿瘤,其涵盖范围甚广,既包括在临床诊疗中最为常见的良性肿瘤(如子宫平滑肌瘤等),也包括如卵巢癌、子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和滋养细胞肿瘤等严重威胁女性健康和生命的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20.
<正>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是一种进行性神经退行性疾病,是上运动神经元和下运动神经元受累导致球部、四肢、躯干、胸部、腹部的肌肉逐渐无力和萎缩,最终进行性瘫痪和呼吸衰竭[1]。ALS的年发病率为1/10万~3/10万,发病年龄多在40~70岁之间,男女比例为1.5∶1[1]。因此,妊娠合并ALS的病例非常罕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