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男性, 55岁。因糖尿病行常规眼底筛查, 就诊于山西省运城同德医院眼科。眼部检查:左眼视力为1.0, 前节未见异常;采用裂隙灯检查法行前置镜检查, 玻璃体腔内下方可见1个圆球形游离透明囊样肿物(精粹图片1中A)。超广角眼底成像检查:玻璃体腔内下方可见1个直径约为6个视盘直径的圆形游离透明囊样肿物, 囊壁光滑, 囊腔中可见散在黄色点状沉着物及色素沉着;囊样肿物随眼球转动在玻璃体中飘动, 眼球转动停止时回到原位(精粹图片1中B)。B超检查:在玻璃体腔内下方可见1个圆形囊样游离强回声。相干光层析成像术检查:玻璃体腔内下方可见向上弧形条带状高反射信号(囊样肿物前壁)。临床诊断:左眼玻璃体囊样肿物。  相似文献   

2.
Retinitis pigmentosa(RP)是一类遗传性视网膜营养不良, 累及视锥和视杆光感受器细胞的持续变性死亡, 导致夜盲症, 最终视力丧失。关于RP这个160多年前命名的术语是否符合疾病的本质属性, 以及近年来关于炎症在RP发病机制中作用的大量研究报告, 是一个值得关注且有兴趣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患儿女, 4岁。因体检发现右眼视力不佳2个月, 于2022年1月25日到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眼科门诊就诊。既往无眼外伤史及眼部手术史, 无传染病及寄生虫接触史, 无食物药物过敏史, 无全身其他疾病史。眼科检查:右眼裸眼视力数指/50 cm (颞侧), +8.50 DS/+1.25 DC×70°→0.02-;左眼裸眼视力0.06, +7.50 DS/+0.75 DC×120°→0.2。双眼眼压15 mm Hg (1 mm Hg=0.133 kPa )。双眼眼前节无明显异常, 未见眼内炎症迹象。散瞳后裂隙灯显微镜检查, 右眼晶状体后部可见一椭圆形半透明物悬浮于玻璃体腔内(图1A ), 未与晶状体后囊粘连, 几乎不随体位及眼球运动而移动, 裂隙光可见其表面棕色色素及囊性结构(图1B )。眼前节光相干断层扫描检查, 右眼可见强反射囊壁和弱反射囊腔, 腔内可见不均匀点状信号, 测得囊肿大小为1.14 mm×0.96 mm(图1C)。扫描激光眼底成像显示右眼玻璃体腔内半透明囊性漂浮物(图1D), 视网膜未见明显异常;左眼眼后节未见明显异常。超声生物显微镜(UBM)、B型超声检查均未见异常。窥视镜检查...  相似文献   

4.
例1 患儿女, 4岁11个月。因左眼外斜及视力差1周于2014年8月28日到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就诊。患儿足月产, 母亲有视网膜色素变性(RP)病史, 具体不详。眼部检查:右眼视力0.2, 左眼视力手动。右眼、左眼眼压分别为13.0、9.0 mm Hg(1 mm Hg=0.133 kPa)。双眼眼前节未见明显异常。眼底检查:右眼视盘颜色正常, 周边视网膜可见点片状色素沉着(图1A), 颞下方可见局灶性毛细血管扩张(图1B);左眼颞侧后极部视网膜可见大量黄白色渗出, 颞侧周边血管纡曲扩张伴血管瘤样改变(图1C)。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 双眼周边视网膜可见斑驳样荧光;左眼颞侧周边毛细血管扩张, 局部血管瘤样荧光素渗漏, 伴周边较大无灌注区(图1D)。临床诊断:(1)双眼RP;(2)双眼Coats样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相似文献   

5.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是发生在视网膜上的无血管纤维增生性疾病, 主要病理改变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PE)及胶质细胞在玻璃体和视网膜上增殖和牵拉。基础研究证实PVR的形成和多条信号通路有关, 主要包括NF-κB信号通路, MAPK及其下游信号通路, JAK/STAT信号通路, PI3K/Akt信号通路, 凝血酶及其受体通路, TGF-β及下游信号通路, North信号通路及Wnt/β-连环蛋白信号通路等。本文总结了PVR形成机制中的主要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 为PVR药物治疗研究提供依据和支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视网膜色素上皮(RPE)腺瘤的超声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收集2013年11月至2019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收治且眼内肿瘤局部切除手术后经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为RPE腺瘤15例(15只眼)患者的临床资料, 分析患者的一般情况及眼部超声影像图中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内部回声以及彩色多普勒血流图(CDFI)检查的肿瘤内血流情况。结果 15例患者中, 男性7例、女性8例;年龄(45.7±10.2)岁, 范围25~58岁。出现最多的症状是视力下降或视物模糊(11例), 其他包括眼前黑影或遮挡感(3例)和无症状(1例);1例患者存在既往眼部外伤史, 其余患者均没有明确眼部外伤史。RPE腺瘤生长部位分散。超声检查示肿瘤最大基底径(8.07±2.75)mm, 高度(4.02±1.81)mm;形态多为陡峭隆起的圆顶形(6例), 边缘不光滑, 内部呈中或低回声, 其中2例肿瘤内部可见挖空征;无脉络膜凹陷;可继发视网膜脱离及玻璃体混浊;CDFI检查示肿瘤内可见血流信号。结论 RPE腺瘤的超声影像特征是多为陡峭隆起的圆顶形态、边缘不光滑、无脉络膜凹陷, 可为临床诊断及鉴别诊...  相似文献   

7.
玻璃体视网膜界面包括玻璃体后皮质、视网膜内界膜, 以及两者之间的细胞外基质, 它们之间形成类似基膜复合体的结构。儿童的玻璃体视网膜界面与成人有显著不同, 主要表现在儿童玻璃体视网膜粘连异常紧密、基底部后缘紧邻锯齿缘、内界膜菲薄等。随着年龄增长, 玻璃体基底部向后移位, 玻璃体视网膜粘连减弱, 视网膜内界膜增厚、弹性下降, 并出现玻璃体后脱离等改变。深刻认识儿童玻璃体视网膜界面的结构和生理特点对于真正理解儿童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 31岁。因自觉左眼视疲劳1个月就诊于山东省临沂市人民医院眼科门诊。眼部检查:双眼矫正视力1.0。双眼眼前节正常, 晶状体密度略高。眼底检查, 双眼视盘边界清楚, 颜色淡红, 眼底除后极部外散在分布的扁平色素沉着, 鼻侧较密集(图1A)。眼底自身荧光检查, 双眼与眼底色素沉着对应区域呈弱自身荧光(图1B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 双眼早晚期均可见"熊脚印样"荧光遮蔽, 其内透见荧光(图1C, 图1D)。吲哚青绿血管造影检查, 双眼早期可见"熊脚印样"弱荧光灶, 晚期病灶呈现更加明显(图1E, 图1F )。诊断:双眼多发先天性视网膜色素上皮肥大(熊脚印)。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 12岁。因右眼视物模糊3年余就诊于亳州市中医院眼科。患者足月顺产儿, 否认家族遗传性疾病史。眼科检查:右眼裸眼视力0.25, 矫正视力0.4;左眼裸眼视力1.0。右眼、左眼眼压分别为15、16 mm Hg(1 mm Hg=0.133 kPa)。右眼、左眼眼轴长度分别为22.14、23.37 mm。裂隙灯显微镜检查, 晶状体后极部混浊, 散瞳后可见一灰白色半透明条索状物的一端与晶状体后极部相连(图1A);移动裂隙灯显微镜观察玻璃体腔深部, 可见该条索状物一直向眼底延伸(图1B);放置90 D裂隙灯前置镜后可见该条索状物的另一端与视盘相连(图1C)。诊断:右眼永存胚胎血管(后部型)、玻璃体动脉残留;右眼弱视。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玻璃体视网膜淋巴瘤(PVRL)是最常见的眼内淋巴瘤, 是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的一种亚型, 临床表现类似葡萄膜炎, 是一种罕见的预后不良的眼内恶性肿瘤。细胞病理学检查是确诊PVRL的金标准, 此外针对肿瘤细胞的克隆性检测及细胞因子等辅助检查目前已得到应用, 近几年一些新的分子生物标志物和检测技术也逐渐发展起来。应结合PVRL的临床表现、细胞学检查、免疫学检测及分子生物学的检测结果综合判断, 优化患者的诊断方案。本文就原发性玻璃体视网膜淋巴瘤的诊断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自体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移植治疗老年性黄斑变性(AMD)继发严重陈旧性黄斑下出血(SMH)的疗效。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眼科检查确诊并接受玻璃体切割手术(PPV)联合自体RPE移植手术治疗的AMD继发大量陈旧性SMH患者11例11只眼纳入研究。其中, 男性9例9只眼, 女性2例2只眼。所有患眼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光相干断层扫描检查;同时行黄斑注视功能(MAIA)检查4只眼。BCVA检查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进行, 统计时换算为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视力。所有患眼均行PPV联合自体单层RPE移植或自体RPE-脉络膜全厚移植, 并据此分为S组、C组, 分别为5、6只眼。两组患者年龄(t=-0.363)、性别构成比(χ2=0.549)、SMH病程和厚度(t=0.118、0.231)、平均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治疗次数(t=0.129)、PPV次数(t=-0.452)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随访时间6~40个月, 观察手术后患眼BCVA、MAIA、移植片状态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周边渗出性出血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PEHCR)的临床特点及多模态影像学特征, 及其治疗效果和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收集2016年10月至2019年12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确诊的12例(12只眼)PEHCR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视力、裂隙灯显微镜检查、散瞳后间接眼底镜检查及眼底照相、眼部B超检查、相干光层析成像术、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术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术等影像学资料及手术术式、治疗效果和随访情况等。结果 12例患者中, 男性7例, 女性5例;年龄(58.0±8.8)岁;均为单眼发病, 累及右眼6例, 左眼6例。所有患者均以玻璃体积血就诊, 其中9例伴眼内占位性病变。B超测量合并眼内占位病变患者眼内肿物的最大基底直径为(8.3±1.6)mm, 隆起高度为(3.5±1.2)mm;A超显示为中高回波或中低回波。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术未见特征性表现, 主要为遮蔽荧光。所有患者均接受玻璃体切除术治疗, 术中显示眼内占位病变为出血、渗出性肿物。2例患者联合白内障摘除手术, 3例患者术中行眼内容物填充术(1例气体填充、2例硅油填充), 3例患者术后联合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治...  相似文献   

13.
肥厚型脉络膜疾病包括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肥厚型色素上皮病变、肥厚型脉络膜新生血管病变、局灶性脉络膜凹陷、视盘旁肥厚型脉络膜综合征及周边部渗出性出血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等。这类疾病的共同特征是脉络膜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伴脉络膜厚度增加及视网膜色素上皮异常, 但不同肥厚型脉络膜疾病的临床表现及预后各不相同。随着多模式影像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对于肥厚型脉络膜疾病的认识仍将不断深入。本文对目前已知的肥厚型脉络膜疾病就病理生理学特点、多模式影像特征及其可能的发病机制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黄斑水肿(DME)作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最具威胁视功能的主要并发症, 具有难治性和反复发作的特点。目前针对DME的临床常规治疗主要包括玻璃体腔注药、黄斑区格栅样激光光凝、阈值下微脉冲激光、球旁糖皮质激素注射、玻璃体切割手术等。虽然常规治疗对部分患者有效, 但持续存在的、顽固的及反复发作的DME仍然是临床亟待解决的难题。近年来临床研究发现, 某些联合治疗方法优于单独治疗, 既能恢复患者黄斑区解剖结构, 有效减轻黄斑水肿, 又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视功能, 同时亦可减少治疗次数, 降低总体费用等, 弥补了单一治疗模式的不足, 被临床寄予厚望。然而, 联合治疗在临床上的应用时间较短, 其安全性和长期有效性有待进一步探究。针对DME发生发展的不同机制, 目前仍有新药物、新剂型、新治疗靶点处于研究和开发阶段, 如具有更强的抑制血管渗漏作用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设计锚定重复序列蛋白、多生长因子抑制剂、抗炎治疗制剂和干细胞治疗等。随着对现有药物和治疗方式的联合应用, 以及新药物、新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 DME的个性化治疗将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5.
硕果盈枝辞旧岁, 意气风发迎新年。春华秋实的2022年悄然走过, 携着生机与活力的2023年正向我们走来。回首过去的几年, 我国眼科学临床医疗技术方面不断进步, 勇攀高峰, 已接近甚至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然而在原创性研究、新技术和新设备研发等领域尚有广阔的疆域亟待开拓。科技创新是当代眼科学发展的源头和动力, 姚克总编辑在本期卷首语《加强科技创新促进我国眼科学快速发展》中高屋建瓴地指出, 应从坚定创新自信, 做好基础研究聚焦眼科临床, 攻克重点难点重视学科交叉, 加强医工融合以及推动科技创新, 促进成果转化4个方面着眼, 进一步促进我国眼科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本期重点报道内容为眼底疾病方面的研究进展。负责本期策划、组稿和审稿的责任编委是彭晓燕教授。  相似文献   

17.
本期重点报道内容为神经眼科方面的研究进展。负责本期策划、组稿和审稿的责任编委是钟勇教授。  相似文献   

18.
本期重点报道内容为眼表疾病诊疗方面的研究进展。负责本期策划、组稿和审稿的责任编委是袁进教授。  相似文献   

19.
本期重点报道内容为眼底疾病诊疗方面的研究进展。负责本期策划、组稿和审稿的责任编委是王雨生教授。  相似文献   

20.
本期重点报道内容为视光及屈光手术方面的研究进展。负责本期策划、组稿和审稿的责任编委是王雁教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